书城童书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4056200000084

第84章 中国家庭的理财教育

有些家长为让孩子学习进步而赏钱,此举无异于贿赂,是极其错误的。

——东方

当我们批评孩子们那些无视父母的艰辛劳动、挥金如土的日常行为时,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在我们这个以克勤克俭为传统美德的国度里,在对下一代人的教育中,理财教育是一个盲点。

长期以来我国对钱的教育是回避的,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我们尊奉的是“勤于教子,耻于经商”、“君子不言利”的文化传统,追求金钱成为人人皆批的丑恶思想。尽管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的一些观念逐渐进入我们的词汇中,尽管鼓励勤劳致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口号的提出,对多年来的空泛宣传进行了一些纠偏,但在对钱和利的宣传上我们的官方媒体仍然是遮遮掩掩,对青少年进行理财教育更是讳犹不及。

另外,家长们也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知识,语数外最重要,经济、金融知识则被排除在外。父母在这一时期应竭尽全力,有的贫困父母甚至卖血来满足孩子的需要。结果有的孩子离开了父母就根本不会花钱,甚至上了大学连日常生活用品也不会买,不会花钱自然成了无能的代名词。

与此相反,就有世界发达国家很重视孩子的理财教育。在那里,理财是中小学和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课,学校和家长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特点,按照不同的阶段,由浅入深地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以投资、创业、消费、理财为核心的理财教育课程。以孩子的零用钱为例:中国的父母是根据家庭经济状况无偿无条件的提供;美国家长也认为给孩子零用钱本质上应该是无偿无条件的,但他们多了一种意识,总想在这种看起来天经地义的事情上,为孩子的未来做点什么。于是便有了方式方法的研究,以及看起来过于苛刻的要求:孩子必须以做家务事为代价,换取零用钱等等,这与他们崇尚独立的精神是一致的。在美国,父子上饭店各买各的单,孩子18岁以后就独立生活,成年子女向家里借钱立契约的事司空见惯。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专家们呼吁,我们不能再用保守的观念来看待理财了。

确实,孩子从小就会接触金钱,对于他们来说,钱不可能是真空,既然如此,何不教会他如何对待钱呢?

目前,我国的大中小学校还没有开设理财教育课程,这就更需要家长在这方面高度重视,花点心思,教会孩子不仅会花钱,而且会理财。家庭是对孩子进行理财素质教育的最主要、最理想的场所。因为无论从教育的内容还是实施的条件,学校所能承担的相对有限,家庭则能为这种教育提供所需的内容,组织起具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