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4056200000097

第97章 塞德兹:天才教育法

1905年,6岁的小塞德兹跟别的孩子一样上小学了,上午9时他去学校被编为一年级,可是中午母亲去接他的时候,他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就在这一年内,小塞德兹结束了小学学业。

塞德兹博士曾经这样介绍他:“塞德兹今年只有12岁,但却非常擅长往往使研究生们头疼的高等数学和天文学。他还能用希腊语背诵《伊利亚特》、《奥德塞》等原著作品。后来,他擅长古典语,还阅读埃斯克鲁斯、索福克利、亚里士多德、洛西昂等人的作品,就如同其他的孩子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之类的作品那样容易和感兴趣。他还爱好比较语言和神学,对伦理学、古代史、美国史等也具有丰富的知识,还通晓我国政治和宪法。”

这样的孩子,真的不是上帝创造出的神童吗?塞德兹在不朽之作《俗物与天才》中给予了解释,他告诉大家,这只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方法必然的结果。

庸才是怎样产生的?塞德兹认为,按照一定规格培养起来的、行为受到限制、循规蹈矩、内心压抑的儿童,长大后必然成为庸才。因为他们在孩童时期就被弄得毫无生气,他们漫长的生命从一开始就被否定了。因此,幸运的小塞德兹一生下来就很少受到束缚和压抑。在婴儿时期,他不受襁褓的捆绑,饿了就进食;他很少受到大声的指责,总是被爱着并受到保护;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玩耍,却用了很少的时间完成了别的儿童8年才能学完的功课。

小塞德兹的高效率学习来自他对学习强烈的兴趣和热情——他从来都是自愿学习的。父亲从来不把他束缚在书桌前,而是经常带他到大自然中去。他所获得的知识,几乎都是在近乎玩耍的状态中掌握的。有一次,父亲给他带了几块眼镜片,他就淘气地把镜片架在自己的眼睛上玩,不一会就喊眼花。然后,他又一只手拿近视眼镜片,一只手拿远视镜片,一前一后地向远处看,他看到了什么呢?远处礼拜堂的塔尖突然来到他眼前!从此,小塞德兹懂得了望远镜的原理,并亲手制作了他的第一架望远镜。还有一次,小塞德兹在外面玩耍时,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猫,就把它抱回家,央求父亲医好它。于是,塞德兹找到了他的医生朋友,轻而易举地把小猫的伤治好了。这件事情让小塞德兹迷上了生理学和医学。他觉得知识真是一件美好的东西!

孩子的好奇心是宝贵的。为了满足好奇心,有的孩子会把家里的钟表拆得乱七八糟,有的孩子会不停地提出问题,把父母问得很心烦。塞德兹认为,这些都是需要父母慎重处理的,塞德兹曾亲眼看到,他的妻弟因为孩子把怀表卸开而大打出手。当时,塞德兹上前拦住他,他却说:“你还护着他,你看他把我的表弄成什么样子!”孩子却抽泣着说:“我没弄坏表……我……我只想拆开看看它哪儿出毛病……”这个孩子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了。当家人找到他的时候,他跟一个马戏团在一起,坚决不肯回家。

塞德兹总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问题,注意保护孩子的心灵不受伤害。他总是尽可能地不让孩子带有失意、恐惧等负面的情绪,他认为,“打击只能使孩子成为一个懦夫,变成一个无能的人。它能毁掉孩子。”品质也是他强调的重点,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敢作敢为,不怕失败,而且父母的品质是孩子品质的一面镜子。“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一切品质都是从别人那儿学来的。” 塞德兹如是说。

塞德兹还有一个发现是:音乐可以造就“天才”。他很早就注意到,摇篮里的小塞德兹哭闹的时候,只要一听到悦耳的琴声就会停止,还会露出愉快的微笑。他把这一发现应用到教育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总结说,如果小塞德兹称得上是“天才”的话,那么音乐就是他成为“天才”的潜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