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当某人在某个集团内部取得重要地位,他就要有更加出色的表现,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的确配得上自己的地位,同时赢得集团内其他人的信任。而对吕不韦和异人这个同盟来说,异人靠吕不韦的扶植才获得了继承权,已经别无所求。而吕不韦偏偏进行追加投资,将一个美貌姬妾送给异人,这到底是为什么?
一箭双雕:巩固地位的“献宝”
吕不韦是个精明的商人,其次才是一个冷静的政治家。所以,他的每一个举动,都不是没有原因的,而是有着各种能够利于他的理由的。为刚刚获得继承权的异人寻找姬妾,自然也不仅仅是笼络“君心”这么简单。
事实上,吕不韦正在筹划一招险棋,如果这一手成功,异人的一切,就会巧妙地变成吕不韦的。这就是历史上疑云重重的“秦始皇身世之谜”。
吕不韦西行游说取得成功后,与异人成了好朋友,两人经常在一起饮酒聊天,等待回秦国的时机。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事,使吕不韦的风险投资前景更加美妙。
正常的男人有个通病:好色。尤其是成功的男人、有钱的男人,更是难过美人关。俗语云:饥寒起盗心,饱暖思淫欲嘛!
富商吕不韦当然也不例外。他在邯郸经商,少不了声色犬马。邯郸的勾栏瓦肆,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夜总会、歌舞厅之类场所,是他常常光顾的地方。他在这些娱乐场所发现了一个美人,这个美人正当妙龄,能歌善舞,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真可谓天生尤物。
于是,吕不韦便与这个美人同居了,或者说包她做了“二奶”。大概富商只要看上了谁,是非要搞到手不可的。在金钱的攻势下,有几个女人能抵抗得了?何况是用身体谋生的女人呢!
一个图色,一个图钱,两人自然一拍即合。
从司马迁的记述中,处处可以看出司马公对这个天生尤物的厌恶之情,以至于连她的芳名也懒得记下来,于是,后人只好用赵姬来称呼这位不该在历史上佚失姓名的女人。
两人同居一段时间之后,因为没有搞好计划生育,赵姬发现自己有了身孕。
一天,异人来吕不韦家做客。两人开怀畅饮,酒酣耳热之际,吕不韦令赵姬出来给异人敬酒,大概也想借此向异人炫耀一下自己的情妇是多么漂亮!
异人此时已不是当初那个穷困潦倒的落魄公子了,也已经步人了饱暖思淫欲之列。此时异人一见赵姬,顿时两眼发直,七魂六魄全让赵姬勾走了。
酒壮色胆,异人抓起酒杯站起来,在赵姬面前动手动脚,非要为赵姬敬酒。
吕不韦见异人失态,心中不快,正想令赵姬回内室去,谁想异人冲他说了一句话,差点儿将吕不韦气晕过去。
异人竟请求吕不韦将赵美人转让给他。
吕不韦不禁大怒。“朋友妻不可欺”。谁知到了异人这里,成了“朋友妻不客气”。
对于一般的男人来说,任何东西都可以出让给别人,唯独自己心爱的女人不可以。
但吕不韦并非一般的男人。在他的眼中,只要能给自己带来丰厚的利益,一切都可以用来交易。
他一气之下,想将异人赶出去。但转念一想,自己不惜倾家荡产为异人投了巨资,一切正按其计划进行,非常顺利。现在如果拒绝异人的无理要求,必然会得罪他。而一旦得罪了异人,他的付出就真成了肉包子打狗了。
为了一个女人,岂能得罪他将来的主子呢?
不过是转瞬之间,吕不韦的脑子飞快地权衡利弊。他忽然心念一动:赵姬现在有了身孕,异人娶了赵姬,过几个月,一定误以为赵姬肚子里的孩子是他的骨肉。八九个月后,赵姬如果生的是儿子,那么,将来就能做异人的继承人。如此一来,等异人做了秦国国王,赵姬肚子里的孩子便是太子,未来的秦国就被偷天换日改姓吕了……
主意一定,吕不韦马上作出无所谓的样子,慷慨地答应将赵姬赠给异人。
异人没想到吕不韦如此够“朋友”,于是千恩万谢,喜滋滋地回府,准备过两天来迎娶新娘。
晚上,吕不韦与赵姬一番温存之后,向赵姬道出了他偷天换日的计划,并再三叮嘱赵姬:千万别向别人透露已经怀孕的事,待与异人同房两个月后,再告诉异人,就说孩子是异人的。
赵姬本是一个风尘女子,只看重金钱与性欲,岂管什么仁义廉耻!她想,跟着吕不韦,终生不过是个商人的情妇;而嫁给异人,将来异人如果顺利继承君位,她就成了王后,何乐而不为!
想到此,她怎么能拒绝这等天大的好事呢?
赵姬,这个帮助吕不韦完成了古今中外最著名的一笔风险投资生意,又因为生了秦始皇而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女人,不仅连名字也没留下来,而且其身世也成了一个不解之谜。
《史记·吕不韦列传》中先是说:“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下一段却这么写道:“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照前一个说法,赵姬既然是一个舞姬,那么肯定不是出自豪门。一般豪门小姐不会去做舞姬的。而照后一个说法,那么,赵姬大概不会侧身于“邯郸诸姬”之中。
为此事,后人猜测:赵姬可能原本出身豪门,后来家族败落,才沦落为邯郸的一个风尘女子。
笔者以为,此处极可能是司马公的误记。如果赵姬真的是出身豪门,可能是这样的情况:赵姬的家族虽然是邯郸豪门,但她的父母属于豪门中比较远的一支,或者说是豪家庶出的女儿。就如异人一样,赵姬的母亲只是豪门贵人的一个不受宠的小妾,她的女儿自然也不受宠爱,所以赵姬沦落为邯郸舞女。而赵姬自从嫁给秦国公子为妻之后,政治地位自然上升了,于是该“豪门”也就接纳了她……
司马迁还说,正因为赵姬是“赵豪家女也”,所以才在异人与吕不韦逃跑后,赵国君臣要捕杀异人的家小时,“得匿”,即成功地躲藏起来。
即使赵姬的娘家是赵国的豪门贵族,但无论怎么“豪”,也“豪”不过赵国的国君。在国仇面前,赵王不会容许任何豪门放纵朝廷要犯。所以说,赵姬母子并非因为藏在“豪门”,而是因为藏在民间才幸免于难的。
赵姬与儿子嬴政(当时叫赵政。异人之所以没让儿子跟自己姓,大概早就有一旦自己遇到危险便让赵姬带着儿子隐藏到民间的考虑)在赵国隐姓埋名六年,嬴政长到八岁时才回到秦国。可以想象,赵姬与儿子这六年来的生活是多么不容易!
后来秦国灭赵国后,嬴政亲自到邯郸视察,一方面是为了享受一下衣锦还乡的快感,一方面是为了报仇。他到邯郸后,将“故与母家有仇怨者皆杀之”(《资治通鉴·卷第六》)。这一行动说明秦始皇的童年是在贫寒与屈辱中度过的,否则他哪来那么大的仇怨?如果他的“母家”真的是赵国的豪门,谁又敢欺负他们母子?嬴政又哪来这么大的委屈?
长期受过压抑、屈辱的人,一旦握有生杀予夺之权,往往会非常残暴。这是一种报复,也是一种发泄。从秦始皇残暴的性格中,我们也可推断出,他小时候一定受过极为痛苦的折磨,才使其性格变态。
《史记》写吕不韦将赵姬献给异人,以后偷天换日潜移秦国国祚,特意说明这并非吕不韦刻意为之,实乃无心插柳。赵姬与吕不韦的儿子成了秦王,秦王统一六国后成了秦始皇,可谓吕不韦风险投资的意外收获。
但也有史家认为,吕不韦深谋远虑,先故意让赵姬怀孕,然后请异人来吕府饮宴,让赵姬出来挑逗异人,从而实现了吕不韦偷天换日的绝妙计划。
被清朝文学批评家蔡元放誉为“全要作正史看”的《东周列国志》就认为这一切都是吕不韦的阴谋。书中写道:
再说不韦向取下邯郸美女,为号赵姬,善于歌舞,知其怀娠两月,心生一计,想道:“王孙异人回国,必有继立之分。若以此姬献之,倘然生得一男,是我嫡血。此男承嗣为王,赢氏的天下,便是吕氏接代,也不枉了我破家做下这注生意。”遂请异人和公孙乾来家饮酒,席上珍羞百味,笙歌两行,自不必说。酒至半酣,不韦开言:“卑人新纳一小姬,颇能歌舞,欲令奉劝一杯,勿嫌唐突。”即命二青衣丫环,唤赵姬出来。不韦曰:“汝可拜见二位贵人。”赵姬轻移莲步,在氍毹上叩了两个头。异人与公孙乾慌忙作揖还礼。不韦令赵姬手捧金卮,向前为寿。杯到异人,异人抬头看时,果然标致。怎见得?云鬓轻挑蝉翠,蛾眉淡扫春山,朱唇点一颗樱桃,皓齿排两行白玉。微开笑靥,似褒姒欲媚幽王;缓动金莲。拟西施堪迷吴主。万种娇容看不尽,一团妖冶画难工。赵姬敬酒已毕,舒开长袖,即在氍毹上舞一个大垂手小垂手。体若游龙,袖如素蝉,宛转似羽毛之从风,轻盈与尘雾相乱。喜得公孙乾和异人目乱心迷,神摇魂荡,口中赞叹不已。赵姬舞毕,不韦命再斟大觥奉劝,二人一饮而尽。赵姬劝酒完了,入内去讫。宾主复互相酬劝,尽量极欢。公孙乾不觉大醉,卧于坐席之上。异人心念赵姬,借酒装面,请于不韦曰:“念某孤身质此,客馆寂寥,欲与公求得此姬为妻,足满平生之愿。未知身价几何?容当奉纳。”不韦佯怒曰:“我好意相请,出妻献妾,以表敬意,殿下遂欲夺吾所爱,是何道理?”异人惭愧无地,即下跪曰:“某以客中孤苦,妄想要先生割爱,实乃醉后狂言,幸勿见罪!”不韦慌忙扶起曰:“吾为殿下谋归,千金家产尚且破尽,全无吝惜,今何惜一女子。但此女年幼害羞,恐其不从,彼若情愿,即当奉送,备铺床拂席之役。”异人再拜称谢,候公孙乾酒醒,一同登车而去。
其夜,不韦向赵姬言曰:“秦王孙十分爱你,求你为妻,你意若何?”赵姬曰:“妾既以身事君,且有娠矣,奈何弃之,使事他姓乎?”不韦密告曰:“汝随我终身,不过一贾人妇耳。王孙将来有秦王之分,汝得其宠,必为王后。天幸腹中生男,即为太子,我与你便是秦王之父母,富贵俱无穷矣。汝可念夫妇之情,曲从吾计,不可泄漏!”赵姬曰:“君之所谋者大,妾敢不奉命!但夫妻恩爱,何忍割绝?”言讫泪下。不韦抚之曰:“汝若不忘此情,异日得了秦家天下,仍为夫妇,永不相离,岂不美哉。”二人遂对天设誓。当夜同寝,恩情倍常,不必细述。
次日,不韦到公孙乾处,谢夜来简慢之罪。公孙乾曰:“正欲与王孙一同造府,拜谢高情,何反劳枉驾?”少顷,异人亦到,彼此交谢。不韦曰:“蒙殿下不嫌小妾丑陋,取侍巾栉,某与小妾再三言之,已勉从尊命矣。今日良辰,即当送至寓所陪伴。”异人曰:“先生高义,粉骨难报!”公孙乾曰:“既有此良姻,某当为媒。”遂命左右备下喜筵。不韦辞去,至晚,以温车载赵姬与异人成亲。髯翁有诗云:新欢旧爱一朝移,花烛穷途得意时。尽道王孙能夺国,谁知暗赠吕家儿!
异人得了赵姬,如鱼得水,爱眷非常。约过一月有余,赵姬遂向异人曰:“妾获侍殿下,天幸已怀胎矣。”异人不知来历,只道自己下种,愈加欢喜。那赵姬先有了两月身孕,方嫁与异人,嫁过八个月,便是十月满足,当产之期,腹中全然不动。因怀着个混一天下的真命帝主,所以比常不同,直到十二个月周年,方才产下一儿。产时红光满室,百鸟飞翔。看那婴儿,生得丰准长目,方额重瞳;口中含有数齿;背项有龙鳞一搭。啼声洪大,街市皆闻。其日,乃秦昭襄王四十八年正月朔旦。异人大喜曰:“吾闻应运之王,必有异征,是儿骨相非凡,又且生于正月,异日必为政于天下。”遂用赵姬之姓,名日赵政。后来政嗣为秦王,兼并六国,即秦始皇也。
秦昭襄王(后人也称之为秦昭襄王)四十八年正月初一(公元前259年12月17日),赵姬生下了后来成为秦始皇的儿子嬴政。
因为嬴政生于正月初一,古时“正”与“政”音义相通,所以异人给“儿子”取名为“政”。
按说,“儿子”应该跟他姓赢,但出人意料的是,他让“儿子”姓赵。
《东周列国志》的说法是,异人让“儿子”随赵姬姓。而唐朝的司马贞撰《史记索隐》,认为异人觉得嬴政出生在赵国,而秦赵在历史上同宗,所以才让嬴政姓赵。
也有人认为,异人之所以让“儿子”姓赵,实际上是一种韬晦之计。异人身在敌国,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儿子”跟他姓应嬴,一听姓氏便知道是秦国人,说不定会给“儿子”带来杀身之祸。而让“儿子”姓赵,一但自己有了危险,赵姬和儿子可以隐姓埋名藏于民间。如果异人真的是出于此等考虑,亦可见异人深谋远虑,的确不是等闲之辈。也难怪吕不韦一见之下,便认定他是个“奇货”。
吕不韦偷天换日之事,司马迁言之凿凿,毫不含糊。但是,也有史家认为,吕不韦与赵姬同居,使赵姬怀孕,再设阴谋将赵姬献给异人之事,实是后人的猜测臆度,司马迁道听途说,以讹传讹。
清人洪亮吉、纪晓岚等人所编著的《历朝史案》就认为,吕不韦偷天换日之事乃“好事者为之也”。理由是《战国策》未记此事。而此理由根本站不住脚。《史记》所记许多史事,均不见于《战国策》,此类事例不胜枚举,难道司马公所记都是假的?
其实,洪亮吉、纪晓岚这些御用文人都是些老古董,认为司马迁揭露了“千古一帝”的不光彩的身世是伤风败俗,有损秦始皇的光辉形象,所以才百般为吕不韦献姬一事进行掩饰。宋朝大名鼎鼎的道学先生朱熹,就是那个宣扬妇女“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朱文公,在《朱子纲目》中就没有记录吕不韦偷天换日之事,《历朝史案》赞扬朱熹是个好心人,说他“诚不忍以莫须有败人名节也”。
但是,司马迁号为“良史”,《史记》被公认为“信史”,一向严谨的司马公记载此事时,并没有用含糊字眼,而是言之凿凿地写道:
“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
如此事纯属子虚乌有,司马迁又怎么能用如此肯定的语气?可知司马公必有所本。
《史记》这段话中有个词值得注意,即“大期”。何谓大期?《史记索隐》引用谯周的解释说:“人十月生,此过二月,故云大期,盖当然也。既云自匿有娠,则生政固当逾常期也。”《史记集解》也引用徐广的解释说:“期,十二月也。”
按谯周的解释,“大期”的意思是大于正常的日期。俗话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谯周认为赵姬是怀胎十二个月,比正常怀孕期多了两个月,所以司马迁用了“大期”一词。这样一来,由于嬴政晚出生两个月,在异人看来,恰恰是十月怀胎,这样正好将吕不韦瞒天过海的阴谋遮掩起来。
而笔者以为,谯周的解释略显牵强。因为,司马迁说的是“至大期时”。若按谯周的解释,“至大期时”的意思是“到了超过正常怀孕期的时候”,未免有点文理不通。司马迁应该写作“生时大期”,即“生嬴政的时候超过了正常日期”,这才文从字顺。
“大期”的意思就一定是“一年”吗?那也不一定。《老子》有云:“人生大期,以百二十为限。”这里的大期,指的是“大限”。
清人梁玉绳为《左传·僖公十七年》“孕过期”一词作注云:“十月而产,妇人大期。”这里的大期,又变成了十个月。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将“大期”解释为“重要日期”的意思。人生一世,最重要的日子莫过于生日和亡日,所以老子才将人从出生之日到死亡之时叫做“大期”。女人分娩,自然也是个最重要的日子,这个日子,即是孩子的“大期”,也是做母亲的“大期”。如此说来,“至大期时”就迎刃而解了,即“到了分娩的时候”。
如果说赵姬分娩时比正常怀孕期晚了两个月,那倒是老天相助瞒过了异人。但这也太巧了,殊不可信。再说,司马迁怎么知道人家赵姬的怀孕期向后拖了两个月呢?
倒是赵姬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可信度大一些,所以司马迁说赵姬“至大期时,生子政”。即赵姬到了分娩的时候便生下了儿子嬴政。
也就是说,异人娶了赵姬后,赵姬还没到分娩期便生下了嬴政。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司马迁记述吕不韦得知赵姬怀孕在先,然后娓娓道来,说赵姬到了该分娩的时候便生下了嬴政。这分明就在暗示,赵姬嫁与异人之后不足十个月便分娩了。
或许正是由于赵姬归异人之后不到十个月便生下了孩子,当时社会上才流言纷纷,大家推断这个孩子一定不是异人的,而是吕不韦的。所以,司马公才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记下了这段奇闻。
不到十个月,赵姬便生下了孩子,难道异人就没生疑心?
赵姬告诉吕不韦她已有了身孕之时,说明那时她已经怀孕两个月了。等异人将赵姬弄到手,赵姬极可能已怀有两个月以上的身孕。民间有“七活八不活”之说,意思是怀孕七个月早产的,婴儿易于成活;而怀孕八个月早产的却不易成活。看来,赵姬与异人同房后七个月便生下了异人,异人很可能认为赵姬是早产,而误以为嬴政是自己的骨肉。
如果异人再粗心一点儿的话,根本不会怀疑这件奇事。
再说,在异人眼里,吕不韦如此够朋友、讲义气,为他千金散尽,为他两肋插刀,又岂能在这种事上欺骗他!
失败的教训:秘密任务拒绝合作者
吕不韦敢于出险招,并不是他一时心血来潮,或者想要孤注一掷,事实上,他手上的筹码很多,并不一定要急着亮出最后的底牌。在他的计划中,献出赵姬只是顺理成章的一步棋,当然,让赵姬带着身孕侍奉异人,是另外的一步了。
这样的秘密计划,从头到尾,吕不韦都是自己筹划,不肯假手他人。也许,赵姬自己在一开始也没有完全理解吕不韦的用意。唯有如此,才能成功。因为,那些不懂得保密、依靠合作者执行秘密任务的人,最终都是要以失败而告终的。
在战国后期,各国的贵族都开始招揽有才能的人做自己的门客,为自己和国家的利益服务,当时门下养士最有名的有四个人,号称“战国四公子”,他们是: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
其中,春申君黄歇在楚国的势力很大,而且功劳卓著,曾以辩才出使秦国,并向秦王上书建议秦楚两国应该保持友好关系共同发展。当时楚太子在秦国做人质,春申君以命相抵设计将太子送回,随后自己也设计逃脱,因此,做了楚国的相。他还曾率兵救赵,又率六国诸侯军攻秦,可以说是楚国的栋梁。
不过,春申君黄歇这个人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富贵”。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富贵,显示富贵。他招纳了三千门客,只不过是显示自己的富贵程度可以养活这么多人;他在楚国所做的事,也都是为了给自己谋求富贵的长久。正是这个弱点,让他在晚年时被李园兄妹所利用,不但失去了他的富贵,而且还引来了杀身之祸。
同样都是为了给自己谋得富贵,采用的手段也比较接近,吕不韦和春申君却是两种不同的下场,为什么会这样?到底春申君是在哪里出了问题?这就要从春申君一件自作聪明的举动说起。
在春申君做楚国相的时候,楚考烈王没有儿子可以继位,春申君很为这件事发愁。因为他知道,如果一个新皇帝即位,也许就会有新的重臣;也许他春申君就不会被继续重用而失去自己的荣华富贵。所以,他想争取主动,扶植一个和自己交好的皇子即位。于是,他便费尽心思地去寻找宜于生育儿子的妇女进献给楚王,虽然进献了不少,却始终没生儿子。
赵国有个人名叫李园,此人不学无术,心地极为奸阴,时刻都梦想做上高官,享受厚禄。他先后投靠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都因德才俱无,没有受到重用。李园见自己没有本事,就在他妹妹身上打起了主意。他妹妹年方二八,凤眼龙鼻,樱桃小嘴,逢人一笑,令人销魂。李园的妹妹人虽美丽,人品却同哥哥一样,只认得权势与金钱。她哥哥与她一商量,两人便一拍即合。
李园本来打算把他的妹妹进献给楚王,又听说楚王不生育儿子,恐怕时间长了不能得到宠幸。李园便寻找机会做了春申君的侍从,不久,他请假回家,又故意延误了返回的时间。回来后,他去拜见春申君,春申君问他迟到的原因,他回答说:“齐王派使臣来求娶我的妹妹,由于我跟那个使臣饮酒,所以延误了返回的时间。”春申君问道:“订婚礼物送来了吗?”李园回答说:“没有。”春申君又问道:“可以让我看看你妹妹吗?”李园说:“可以。”于是李园就把他的妹妹献给春申君,黄歇一见李女风姿绰约,又见陪嫁满箱,十分高兴地将李女娶进家中,李园的妹妹立即得到春申君的宠幸,李园也由此从一个普通的侍从成为春申君的上等门客,备受青睐。
李女自嫁给春申君后,大受其宠爱,但春申君原配夫人尚在,所以她只能做个小妾罢了。不到三个月,李女怀孕了,便马上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她的哥哥。李园知道了妹妹怀了身孕,就同她商量进一步的打算。
李园问:“在夫人与小妾之间,你愿当什么?”他妹妹说:“自然是夫人!”李园又问道:“那夫人与王后呢?”他的妹妹不假思索地回答:“自然是做王后的好!”
李园的妹妹找了个机会劝说春申君道:“楚王尊重您、宠信您,即使是他的亲兄弟也比不上。如今您任楚相已经二十多年,可是大王没有儿子,如果楚王寿终之后将要改立兄弟做楚国的国君,那么楚国改立国君以后,也就会各自使原来所亲信的人显贵起来,您又怎么能长久地得到宠信呢?不仅如此,您身处尊位执掌政事多年,对楚王的兄弟们难免有许多失礼的地方,楚王兄弟果真立为国君,殃祸将落在您的身上,还怎么能保住相印和江东封地呢?现在我自己知道怀上身孕了,可是别人谁也不知道。我得到您的宠幸时间不长,如果凭您的尊贵地位把我进献给楚王,楚王必定宠幸我;我仰赖上天的保佑生个儿子,这就是您的儿子做了楚王,楚国就是您的天下了,这不比把命运交给他人强得多吗?这与您身遭意想不到的殃祸相比,哪样好呢?”
春申君正巧在为楚王没有儿子而继承人难以确立的问题所苦恼,听到李园的妹妹看似好心的“建议”,一时间利令智昏,认为这番话说得对极了,就把李园的妹妹秘密地安排在一个住所,随后向楚王称说要进献李园的妹妹。楚王把李园的妹妹召进宫之后,因为她是春申君进献的人,加上她天生美貌,很是宠幸她。
李园的妹妹入宫才八个月,就生下了一个健壮的男婴,楚王高兴自己晚年得子,竟然听信了李女的“这是一个健壮的早产儿”的谎言。于是,把李园的妹妹生下的儿子立为太子,又把李园的妹妹封为王后。
这时,李园也变成了国舅的身份,他的妹妹多次在楚王面前要求封他的官职,加上他还有春申君的亲信这个特殊地位,楚王自然十分器重他,于是李园开始参与朝政,逐渐把持了大权,培植起了自己的势力。
春申君在这场阴谋中,虽然他是孩子的生身之父,而且也将自己的政治前途押在了李园的妹妹和她所生的孩子身上,可惜,这件事除了他之外,还有其他的知情人,那就是李园。更糟糕的是,李园也要利用这件事扩大自己的实力,击败春申君。
如果说吕不韦和春申君在同样的行为中有什么细微的不同,那就是吕不韦严格控制知情人的数量,除了自己和怀孕的姬妾之外,并无第三人知情;另外,打算利用此事谋求个人利益的,也只有吕不韦一人,没有其他的竞争者。
春申君是这个阴谋的全过程的见证人。李园担心春申君说漏秘密,就暗中豢养了刺客,打算杀死春申君以灭口。这件事在楚国的都城已经不是秘密,有一些人已经知道了李园的用心。
当然,春申君不会说破这个秘密,因为李园的妹妹所生的“太子”就是他的亲生骨肉,一旦事情败露,春申君也难免因为欺君之罪而被处罚。更何况,春申君最爱惜自己的富贵,很想在自己的亲生儿子即位之后巩固自己的地位,做楚国实际上的统治者。李园见春申君没有什么举动,便暂时没有动他。
春申君为相的第二十五年,楚考烈王病重。门客朱英就对春申君说:“世上有不期而至的福,又有不期而至的祸。如今您处在生死无常的世上,侍奉喜怒无常的君主,又怎么可以没有不期而至的人呢?”
春申君问道:“什么叫不期而至的福?”朱英回答说:“您任楚相二十多年了,虽然名义上是相,实际上就是楚王。现在楚王病重,危在旦夕,您辅佐年幼的国君,因而代他掌握国政,如同伊尹、周公一样,等君王长大后再把大权交给他,不就是您南面称王而据有楚国吗?这就是所说的不期而至的福。”
春申君又问道:“什么叫不期而至的祸?”朱英回答道:“李园执掌国政便是您的仇人,他不管兵事却豢养刺客为时已久了,楚王一去世,李园必定抢先人宫夺权并要杀掉您灭口。这就是所说的不期而至的祸。”
春申君接着问道:“什么叫不期而至的人?”朱英回答说:“您安排我人宫做郎中,负责宫内的军事。楚王一去世,李园必定抢先入宫,我替您杀掉李园。这就是所说的不期而至的人。”
春申君此时还认为李园兄妹不会背叛自己,觉得朱英是在夸大其词,不紧不慢地说:“您要放弃这种打算。李园是个软弱的人,我对他很友好,又怎么能到这种地步!”
朱英知道自己的进言不被采用,恐怕到时候李园剿灭春申君之后祸患殃及自身,就不辞而别逃往他乡了。
此后又过了十七天,楚考烈王去世,李园果然抢先入宫,并在棘门埋伏下刺客。春申君得到消息,以为自己的儿子做了国王,自己的好运再次到来,就毫无防备地进入棘门,李园豢养的刺客从两侧冲上,刺杀了春申君。同时,派官吏把春申君家满门抄斩。而李园的妹妹原先受春申君宠幸怀了孕又入宫得宠于楚考烈王后所生的那个儿子便被立为楚王,这就是楚幽王。
春申君因为贪图富贵,所以被李园兄妹所利用。李园抓住了春申君不肯放弃相位的弱点,主动把妹妹献给春申君,让春申君把她献给楚王,利用了春申君的权势和地位,迅速使自己和楚王攀上关系,然后培养起了自己的势力,再趁春申君在楚王死后以为自己得意的时候将他铲除,自己取代春申君成为楚国的主宰。
春申君的败亡,可以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来概括。他以为将怀有自己孩子的女子送给楚王,进而扶植自己的儿子坐上皇位,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王位,但是却忽略了野心家李园。而李园则抓住了春申君的贪心这个弱点,让春申君一步步落入自己的圈套,替自己扫清了把持政权的障碍。
春申君的惨剧证明了一个道理:如果要搞偷龙转凤的事情,不能找什么合作者,更不能轻易相信所谓的合作者。因而,吕不韦吸取了教训,在进行自己的计划时,一手包办,自己寻找美女,然后使其怀孕,接着就将这位美女献给异人,不让别人知道这个天大的秘密,免除了后顾之忧,也不给人留下任何把柄。所以,秦始皇的身世就变成天知地知,吕不韦知赵姬知,天下人没有任何直接证据,只能猜疑了。
狸猫与太子:真假难分的传说与事实
无独有偶,在元朝和明朝更替之际,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皇帝身世之谜”,那就是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和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的身世之谜。而这两位皇帝的身世,又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
1276年正月,蒙古大军挥师包围宋都临安,南宋政府无力抵抗,年甫6岁的恭帝(元朝给其上的谥号,取对元朝“恭顺”之意。)赵顯出降,随后同其母全太后被元军带到元大都,受封瀛国公,开始了他长达47年的俘虏生涯。三年后,陆秀夫负瀛国公之弟幼帝赵昺投海,南宋灭亡。
瀛国公一天天长大,随时都有可能被南宋遗民中的反元势力利用,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为此,元世祖忽必烈先是将其送往元上都居住,1288年又将其遣至吐蕃,习学佛法。入雪域后,赵顯长住于萨迦大寺,取法名合尊法宝,整日研习藏文,从事佛经翻译工作,有《因明人正理论》、《百法明法论》等传世。在混合着青稞酒的甘洌和酥油茶的馨香的土石寺院中,在星月流逝晨钟暮鼓的诵经日子里,故国之思是否会偶尔袭上合尊法宝的心头?是否一如当年李后主凭栏小楼“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怅然?是否一如先辈宋徽宗在五国城独吟“踏花归去马蹄香”之黯然追忆?当年幽禁李后主的宋太宗可曾料到他的子孙竟也有此归宿?莫不是冥冥之中李后主的刻意之为?
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赵顯因无意间吟诗:“寄语林和靖(梅妻鹤子的林逋),梅花几度开?黄金台(燕昭王所筑,故址在北京,用来广延天下名士)下客,应是不归来”,被怀疑有借故国之思来讽动江南人心之意,遂被赐死。10年后,元顺帝妥懂帖睦尔即帝位。因他的父亲元明宗暴卒后,他的叔父图帖睦尔篡夺帝位,是为元文宗。文宗为了使自己登基有充足的理由,便下诏说时年8岁的妥懂帖睦尔并非明宗亲生之子,并以此为借口,将妥懂帖睦尔先后徙往高丽、广西。文宗死后,13岁的妥懂帖睦尔才被迎回大都即帝位。因文宗出于政治意图的宣传,民间好事者就附会元顺帝是汉人宋恭帝的儿子,并不是蒙古人。
开其滥觞的是元末隐士权衡的《庚申外史》,该书说:“国初收江南归附时,瀛国公幼君也。人都,自愿为僧白塔寺中,已而奉诏居甘州(今甘肃张掖)山寺。有赵王者,嬉游至其寺,惜国公年老且孤,留一回回女子与之。延祜七年(1320年),女子有娠,四月十六日夜生一男子。明宗(顺帝之父)适自北方来,早行,见其寺上有龙文五彩气,即物色得之,乃瀛国公所居室也。因问:‘子之所居得无有重宝乎?’瀛国公曰:‘无有!’固问之,则曰:‘今早五更后,舍下生一男子耳。’明宗大喜,因求为子,并其母载以归。”
明初的余应在《政和县志》里对此事作长诗进一步发挥道:“皇宋第十六飞龙(恭帝为宋朝第16帝),元朝降封瀛国公。元君诏公尚公主,时蒙赐宴明光宫。酒酣舒指爬金柱,化为龙爪惊天容。元君含笑语群臣,凤雏宁与凡禽同,侍臣献谋将见除,公主夜泣沾酥胸。瀛公晨驰见帝师,大雄门下参禅宗。
幸脱虎口走方外,易名合尊沙漠中。是时明宗在沙漠,缔交合尊情颇浓。合尊之妻夜生子,明宗隔帐闻笙镛。乞归行营养为嗣,皇考崩时年甫童。文宗降诏移南海,五年仍归居九重。壬癸枯乾丙丁发(壬癸为水,丙丁为火,古人以五行附会元朝为水德,宋朝为火德,水克火,故元当灭宋),西江月下生涯终(相传明军攻占大都,元顺帝仓促北返草原,作《西江月》词一首而终)。至今儿孙主沙漠(指与明朝对峙的蒙古北元政权),吁嗟赵氏何其雄。惟昔祖宗受周禅,仁厚绰有三代风(指宋太祖夺取后周柴氏江山后,厚待柴氏子孙)。虽因浪子失中国,此为君长传无穷。”
这一故事还有新的发展,明初的黄溥在《闲中今古录》里记载:“尝闻先大父南山先生曰:‘永乐间,一日谒尚宝袁公(名忠彻,官尚宝司少卿),公曰:昨日同太监二人侍上(永乐皇帝)为看历代帝王像,看到宋太祖,上曰:果然面方耳大。又曰:(宋)真宗而下,诸像清癯,如今时太医一般。看到元世祖,上曰:北人南相。看(元)顺帝像,又曰:此又如太医样,何也?不能对而退。’大父答曰:‘公尚不晓此耶?昔宋幼主颞之妻有娠,元明宗见貌美悦之,乃生顺帝也。’”
这桩公案叙述得越来越玄,清代的万斯同、全祖望、赵翼,现代的王国维等人先后卷入其中,撰文表达自己的看法。事实到底怎样呢,王尧、周清澍诸先生考证后认为这纯粹是捕风捉影。首先是时间不对,元明宗出巡西北是延祐三年(1316年),元顺帝生于1320年,岂有夺人妻子(假定真有其事)过了4年之后才生出“遗腹子”的道理?从地理位置来看,元明宗出巡的是察哈台汗国地面,在今新疆西北,巴尔喀什湖以东;赵顯在今天日喀则以西的萨迦寺修行,俩人不可能跑数千里之外的甘州去谋面。这些极富传奇色彩的记述,只是宋室灭亡以后,怀有故国之思不满异族统治的汉族士大夫利用瀛国公出家后远离中原事迹不显这一段空白,编出离奇的故事聊以自慰的结果。国人最善此法,这可以从盛传秦始皇为吕不韦的儿子那里找到最初的根源。
无独有偶,在因元顺帝的荒淫失去大都后,痛定思痛之余,在蒙古人中间也流传着一个和此类似的关于紫禁城的缔造者明成祖朱棣身世的传闻。
成书于明末的《蒙古黄金史纲》记载明军攻克大都时说:“当彼之帝位被夺之际,乌哈噶图可汗(元顺帝)的弘吉刺(蒙古部落名)哈屯(蒙古语夫人之意)已怀孕三月,那哈屯以匿于瓮中而落下了。汉人呼瓮为‘缸’,蒙古则名之为‘博通’。彼哈屯为汉人朱洪武皇帝所收纳,哈屯心想:‘如分娩于七月之后,当视做己子而免于难,愿天父怜悯,再添三个月,凑足十个月吧!’如此祈祷度日,上苍垂恩,于十三个月上,生下一子。洪武皇帝的汉后也诞育了一个儿子。
此时,洪武皇帝曾梦见二龙搏斗而西龙乃为东龙所胜,敕令筮者卜其吉凶。筮者说:‘此非二龙,而为君之二子。居西者,属汉后之子;其东者,则蒙古哈屯之子,将继君之宝座而享天命。’对筮者的话,洪武皇帝不加辨别,以为‘虽系后嗣,但母为敌人之后妃,此人生下的孩子,如即我位,显然不好’。于是驱逐出宫,在长城外面替他修造了库克和坦(蒙古语青色的城池,当指朱棣受封燕王驻扎长城附近的北京)住了下来。
洪武皇帝在位三十一年而殂。汉地之君,第一代即洪武皇帝,其子(蒙古人不大清楚太子朱标之事,以为建文帝为洪武之子)建文皇帝,在位四年之后,弘吉剌哈屯之子永乐皇帝统率自己少数护卫与山阳之六千兀者人(指蒙古兀良哈三卫,靖难之役时,明成祖曾向兀良哈借过骑兵)、水滨之三万女真人以及黑城的汉人整兵来伐,擒获汉家洪武皇帝之子建文皇帝,捺银印于颈而废逐之。
于是,乌哈噶图可汗之子永乐皇帝为君,而汉家却认为‘真正吾皇之子做了皇帝’,号曰永乐大明。”
在汉文史籍里也不乏关于朱棣身世传闻的类似记载,清初的刘献廷在《广阳杂记》里说:“明成祖非马皇后子也。其母瓮氏,蒙古人,以其为元顺帝之妃,故隐其事。宫中别有庙,藏神主,世世祀之,不关宗伯。有司礼太监为彭恭庵言之,余少每闻燕之故老为此说,今始信焉。”
这是北方燕都故老的传闻,太平天国失败后,南京也传出了同样而更具体的故事。王謇的《瓠庐杂辍》记载:“往余幼从关梦辄、师恩同游,师告余曰:冯景亭宫詹桂芬,曾告以克金陵时,官军得明成祖御制碣于报恩塔(明成祖为纪念其母所修,太平天国时毁于战火)座下。其文略谓:成祖生母为翁吉剌氏。翁故为元顺帝宫人,生成祖,距入明宫仅六月许耳。明制:宫人人宫,七月内生子者,须受极刑。马后仁慈,遂诏翁以成祖为马后所生。实则成祖生日,距懿文太子(太子朱标)之生仅十月稍强也。”
当时朱元璋梦到东西二龙相斗,西龙被东龙打败。解梦的巫师告诉他这代表他的两个儿子争位。西龙是汉后的子孙,而东龙是翁妃的子孙。朱元璋听后认为翁妃来自蒙古,本属自己的敌人,让她的儿子继承大统不好,于是就把朱棣贬去边疆镇守。
朱元璋死后,朱棣发动叛乱,率领自己的亲兵和山阳的六千兀者人,水滨的三万女真人(按:六千兀者,三万女真都是虚指。一如卫拉特一贯称四万卫拉特,蒙古本部一贯称四十万蒙古。)以及黑城的汉人讨伐建文帝。照这部史书的记载,建文帝被朱棣擒获。朱棣在他的脖子上用银印烙上记号后将其放逐。朱棣自立为大明皇帝,汉人都认为他是朱元璋的儿子。为了酬谢兀者人和女真人的功劳,朱棣遂割让土地给他们。
下面对这个记载作一分析:
《明史》上的说法,朱棣是朱元璋的正妻马氏所生,生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但是朱棣是蒙古妃所出的说法见于各类汉人的野史如《南京太常寺志》,《南京奉先殿序》,在明朝司礼监宦官中也流传甚广。
明初朱家皇室纳蒙古人为妃者多有。例如朱元璋就给自己的儿子秦王朱樉取扩廓铁木尔的女儿为妻。可能朱棣的母亲早死,遂为马氏抚养成人。至于这个蒙古皇妃是否以前属于顺帝则大可存疑。不过,怀孕十三个月而生出皇帝并非蒙古人的专利。不用说汉族的那些上古帝王了。《史记》里面一方面说吕不韦把自己怀孕的老婆献给赢异人,一方面又说秦始皇“孕期年而生”也就是怀了至少十二月才生下来。
朱元璋梦到二龙相斗的故事在汉文野史中也是有广泛记载的。例如《随志》就记载“高皇梦二龙绕于庭,—奋而张,—倪而顿;既觉,实懿文、燕邸同游,而文皇厌飞龙焉。”
而朱棣向北元和女真借兵一事则是千真万确。明成祖虽然有守边之责,但是他起兵时根本没有多少兵力也是事实。只好向北元和女真借兵。事后明成祖割让大宁卫给冗良哈三卫。此事正史当然不写。但是私家多有著述。如《皇明四夷考》,《三卫志》,《建文朝野汇编》等等。而《国榷》则说成祖“义旗初建,首下大宁,简兀良哈三千骑为奇兵,立三千营,不忘其德,尽指大宁地与之,割雄镇以资伏莽”。
又据《朝鲜太宗恭定大王实录》二年壬午(公元1402年)三月己丑纪事:贺圣节便参赞议政府事崔有庆回自京师(南京)启曰:“燕兵势强,乘胜远斗,帝兵虽多,势弱,战则必败。又有鞑靼兵乘间侵掠燕、辽之间,中国骚然。”又四年中申(公元1404年)十二月庚午纪事,称帝为燕王时纳於虚出女,及即位,除建州卫参政,欲使招谈野人。
这位於虚出就是建州女真的首领阿哈出。朱棣取了他的女儿当王妃。而《明实录》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八月乙卯纪事条则说:升释家奴官,“释家奴者,指挥阿哈出之子,皆以从征有功也”这位释家奴的御赐汉名叫李显忠。
朱棣既是篡位,对汉人来说当然要把自己的出身说成是朱元璋的嫡系。在宗法制度下,朱棣如果承认自己的母亲是蒙古人,则他就不是朱元璋嫡出而是旁系中的旁系。以朱元璋嫡系身份夺了自己侄子的帝位在一般人眼里还算是可以。但是以旁系夺权则很可能遭到其他握有兵权的嫡系的打击。
而对于蒙古和女真方面来说,朱棣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半个蒙古人的身份来搞好和他们的关系。朱棣负责镇守北疆,一旦起兵,他必须考虑是否会两面受敌的问题。所以要造反成功,他必须安定自己的后方。所以他很有可能自己添油加醋,把自己说成是黄金家族的后裔。对北方各少数民族来说,作为黄金家族的后裔朱棣当然不但有权成为汉人的皇帝,也有权成为蒙古和女真人的大汗。元朝的大汗多不由继承而来。所以朱棣起兵争夺皇位对兀良哈诸部和女真诸部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后来朱棣五次扫荡漠北,军中更有单独编制的蒙古骑兵(即达军)供其驱使。而其中的三千营还是皇帝的近卫军(京营)。这些蒙古骑兵甘于为他卖命,对这个故事深信不疑应该是原因之一。
元朝在退回北方的时候,留守在各地的蒙古人并没有一起退出。蒙古史籍上对蒙古人一般称为“四十万蒙古”。这里指的不是只有四十万人,而是指在元朝统治全国时共有四十个万户。在元顺帝撤退时,只有六万户逃了出来,而剩下的三十四万户都留在了明朝统治地区。(否则一般人都不会明白为什么后来四十万户的蒙古本部却斗不过只有四万户的卫拉特)
这些留在了明朝统治地区的蒙古人有些被杀,有些则被编入了明朝的户籍和军队。如何稳定这些降人,一直是明朝初期的一个重大课题。朱棣是黄金家族后裔的传说不但对他自己获得这些蒙古降人的效忠有利,甚至对他的后代获得这些蒙古降人的效忠也有利。终有明一代,蒙古军对朱皇帝们忠心耿耿。从下级军官到一品的五军都督府都督到皇帝的秘密警察兼贴身保镖锦衣卫指挥使都可以看到蒙古人的身影。
事实上,《明成祖实录》和《国榷》等书记载明成祖生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而明军攻克大都是1368年8月的事,元顺帝在城馅的几天前就携后妃子女出居庸关北遁,此时明成祖已经虚龄9岁。蒙古人的这种独特视角,与汉人说元顺帝为宋恭帝之子一样,也可以视为蒙古人丢失大都重返草原后的一种精神慰藉。
吕不韦煞费苦心,将自己的未来与异人的政治前途捆绑在了一起。为了获得额外的利润,他更是将怀孕的姬妾送给异人。那么,他所获得的回报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