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贱夫妻百事哀”,现在想来,陈晓荷越来越觉得古语的精辟和凝练,那是古人一辈又一辈经过生活的考验,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可是这古语如果在七年前和陈晓荷说,她是绝对不会相信的,并且有一大堆话等着反驳,“谁说贫贱夫妻百事哀?没有爱情的婚姻才是最悲哀的,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是可以创造奇迹的,只要有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她会一脸的不平与不屑,好像这句话亵渎了她的爱情。
但是走进婚姻七年,她终于体会到物质生活对于婚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人都向往美好悠闲的生活,是天性使然,陈晓荷当然也不例外。她虽然是从农村艰苦的环境走出来的,但性格决定她是一个十分要强的人,骨子有着小资情调但又不得不务实,这使她对生活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又不断遭到自己的打压。
一直以来,她对生活的期许是:如果条件允许,她在家里相夫教子,养养花,看看书,煲各种营养的靓汤调剂生活;每逢假期,一家人去世界各地旅游,游山玩水,让孩子从小就见多识广,孩子要从小要挖掘他的潜质,给他最好的教育。
可是现实的生活是她住在租来的房子里,每天醒来就开始一天接力赛,像个陀螺一样不能停息。生活的局限远的不说,就说房子吧,在她的想象中,她的房子应该在新建成的小区,周围都是年龄相仿的邻居,那样孩子也可以从小有着很多的玩伴,现在都一个孩子,那样的话孩子不至于太孤独。在一个小区生活时间长了,说不定相处下来,自己还可以找到一两个知己。房子的楼下要有茂盛的绿色植物,还要有个儿童的游乐广场,这样在天气好的时候,她可以坐在阳光下,看孩子们来来回回的跑,是一种平凡的幸福。
对于房子本身,她倒没有太大的奢望,只要阳光充足,除了他们的卧室,要有孩子独立的房间,最好还要有间书房,看书是需要氛围的,在一个独立的空间看书绝对是一种享受。每当她想像未来的家,就会忍不住无限向往,她想她会用全部的心思来布置他们的家,阳台上种植翠绿的吊兰,房间的陈设不需要奢华,只需要无尽的温馨。在结婚后的很多时间,她喜欢对着魏海东不厌其烦的描述他们未来的家,从不注意魏海东日渐厌烦的脸色。
可是,这样的向往最终成了她心口永远的痛。
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是幸福的一代,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他们没有经历过抗日战争的硝烟,也没有遭遇自然灾害的侵袭,好像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当他们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原来他们是幸福的同时也是尴尬的一代。他们没有赶上粮油补助,没有赶上铁饭碗,当然更没有赶上福利分房,他们要自己全权负责自己的生老病死、娶妻生子。
九十年代后期,在经济大潮的推动下,取消福利分房像给城市的房地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房地产开发成了城市最热门的行业,城市里到处开始如火如荼的建设,房子价格当然也水涨船高,如果不是父母做城市的先行者或者给予强大的经济赞助,一对年轻人想要在城市买一套商品房成家,简直是比登天还难的事情。
陈晓荷对房子的梦想从结婚开始,已经整整做了七年。她和魏海东的家都在农村,父母是典型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闭塞的农村,千百年来信奉的是:养儿防老,多生孩子就是多存钱。陈晓荷和魏海东的父母无疑对这个观点当然也深信不疑,偏偏他们出生的年代,是计划生育没有完全普及的年代,他们都是上有哥姐,下有弟妹的幸运儿。
对于一个农村的家庭来说,靠在一亩三分地上做文章,要养育三四个孩子,僧多粥少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同时供几个孩子上学,是非常困难的,大多数家庭通常在孩子可以帮助大人干活的年纪,也正好是小学毕业的时节,他们已经可以认识自己的名字并且出门找厕所能识别男女,就让孩子辍学了。所以农村孩子能读完大学的,绝对是风毛麟角。这样看来,陈晓荷和魏海东显然是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典范,到现在还是十里八乡的荣耀。
但是令陈晓荷和魏海东始料不及的是他们经过了十年寒窗的煎熬,就像鲤鱼跃龙门一样跳出的农村,却遭遇了更大的尴尬,取消了毕业分配制度,他们要手里拿着自己的档案找工作,取消了粮油补助,他们要用自己的微薄的工资养活自己,取消了福利分房,他们要为有一个属于自己挡风遮雨的房子奋斗几十年。
但是没有人知道,他们上大学的背后,有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经历。在农村供一个孩子上大学是一件浩大的工程,不但父母倾尽了全部的财力,就是兄弟姐妹,也是间接或者直接的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魏海东家在鲁东南的一个偏远山村,有一个姐姐两个妹妹,为了供他上学,姐姐小学毕业就辍学回家,帮家里干农活来帮助父母供弟弟妹妹上学,魏海东至今记得他背着书包上学的路上,比他大两岁的姐姐扛着锄头,小小的个子,站在路边羡慕的眼神。两个妹妹在父母的咬牙坚持下也只是念完了初中,到外地打工供哥哥上大学,所以魏海东说起从前的生活,总是忍不住眼含泪花,他的大学是全家齐心协力省吃俭用供出来的,他背负着全家人的希望,同时也欠下还不完的人情债。
魏海东寒门学子的求学经历和每一个从小在城市长大的人说起,都是不能理解的,但是陈晓荷理解,因为她的求学经历比魏海东也好不到哪里去。陈晓荷的家也在鲁东南,她在家里是老大,她上学的时候,弟弟妹妹还小,等到她小学毕业,学习的优势渐渐显露出来,以优秀的成绩考上初中的时候,弟弟妹妹也陆续上学,财政开始吃紧。可是看到她的学习成绩优秀,开明的父母十分不舍得让她辍学,后来妹妹小学毕业,家里实在供不起三个孩子,就让她的妹妹辍学了,这也是她一直感觉愧对妹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