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楠说做《冷暖人生》是一个又苦又累的差事:"它是个来不得虚假的东西,如果你对采访的对象不感兴趣,你绝对做不好。你会很厌烦千里迢迢去找他的过程,你会很厌烦琐琐碎碎地和他打交道,你也不会在他身上看到什么你想挖掘的东西。这事我觉得假不得,必须真。"
之后,她又陆续制作播出了许多专题,如《华山挑夫》、《离婚七年》、《杀妹之痛》等,均获得如潮好评。通过电视画面,其细腻的采访和情感的表达,让无数观众感同身受。2007年4月,《冷暖人生》凭借"华山挑夫"系列荣获第43届芝加哥国际电影节的电视纪录片类"艺术与人文贡献银雨果奖"。华山上的独臂挑夫何天武那些透着生存韧性的话语--"人格要失去了,买不回来",让西方观众也产生了共鸣。
就这样不断摸索,"是否真诚"成为陈晓楠现在挑选嘉宾的重要原则,她甚至"挺喜欢那些不愿意接受采访的人"。尽管节目只播出30分钟,但陈晓楠和被采访对象往往会深谈四五个小时。
《冷暖人生》报道的现实人物多有争议,其中也有新闻人物。访问洪战辉这样的典型时,陈晓楠会侧重他的"烦恼";关注女性性工作者群体时,陈晓楠选择的是倾听,追问的是她们为什么要做出那样常人觉得不可思议的选择。
《冷暖人生》对被采访者原来的生活是否构成打扰,是否有助于改善被采访对象的困境?陈晓楠强调:"节目与人家接下来的人生比不值一钱",因此《冷暖人生》放弃了一些可能对当事人造成伤害的采访。
陈晓楠不奢望节目一定能改善当事人的生活,"我只能呈现,让该思考的人思考,让该行动的人行动","更关注的是自我救赎和自我抗争,生命其实是挺有力的"。即使当事人的苦难可能被电视观众消费,陈晓楠还是看重《冷暖人生》对人心的抚慰,"哪怕是一晚上"。
2008年5月18日,汶川大地震过去后的第六天,陈晓楠和摄制组一行数人,从香港赶往重灾区北川,在那里亲眼见证并拍摄了26岁的男青年陈坚被救援的全过程,并用电视画面和讲解的形式播出。一时间,节目被迅速上传到网络,得到了无数网友的支持和好评,陈晓楠也被称为"绽放在灾区最美丽的战地玫瑰"。而正是陈晓楠富于人性张力的采访,让《冷暖人生》拥有了不一样的特殊意义,让无数观众动容。
目前,陈晓楠仍一如从前地穿梭在香港和内地,在香港录《凤凰早班车》,回内地做《冷暖人生》,在她看来,前者更多是一份职业的积累,而《冷暖人生》则是一种人生的积累。在事业上,她没有一个具体的限定,只是觉得还是为了让自己每天都满意,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挺惬意就行了。她说,单纯就是一种力量。瞧,多么纯粹的想法!
陈晓楠:做单纯的自己
和许多娱乐主持不同,陈晓楠的主持生涯是要与各类苦难、伤痛甚至战争打交道。面对自己喜欢并热衷的事业,她总是带着值得奔赴的热情,一次次地出发,一次次地克服艰难,并一次次地收获感动与启迪。
作为一个有梦想的年轻人,我们都会羡慕她所从事的工作,直面现实的坚忍,剖析人性的善恶,并在与此同时叹服她个性中的张力。那些冷与暖的人生,那些乐与悲的际遇,在她的讲述、倾听下一一呈现,也进而充实、丰富了她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