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羊皮卷
4282800000027

第27章 勤劳的人受上帝庇佑(1)

勤劳意味着财富。如果有谁对于时间的把握,能如同一粒粒种子不断从大地母亲那儿汲取营养,辛勤耕耘,坚持不懈,谁就能成就伟业。

——达维隆

许多最伟大的成就得以获得,都是依靠一些普通人的不懈努力。每天重复的单调平凡生活,尽管充满了各种牵挂、责任和义务,但它仍然能使人们拥有各种最美好的人生体验。而对于那些勇于开拓的人来说,生活又总会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努力机会和不断进步的空间。人类的幸福之路就在于沿着前辈们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那些持之以恒、投入工作的人往往最有成功的机会。

人们总在苛责命运是十分盲目的,实际上命运本身却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对生活观察透彻的人都知道:命运总是站在勤奋这边,就好像大风大浪总是站在最好的海员那边一样。对人类求知史的研究表明,一些非常普通的意志品质,例如公共意识、注意力、专心致志和持之以恒等等,对于人们成就事业是最为有用的,而天资的作用可能是可有可无的,就算是绝世天才也不敢对这些品质的巨大作用稍有轻视。事实上,那些伟人并不相信什么天才,他们相信普通人的才智和毅力。甚至还有人为天才下定义,说它仅仅是公共意识的精华或浓缩。一位出色的教师兼大学校长说过天才就是一种不断努力的力量;约翰·福斯特认为天才就是为自己点燃智慧之火的力量;波芬曾说过“天才就是耐心”。

没有人会否认,牛顿是世界上一流的科学家,但是当有人问他找到这些非凡的发现到底是通过什么方法时,他坦诚地回答道:“就是一直不断地去思考它们。”还有一次,牛顿这样来对他的研究方法进行描述:“我一直将研究的课题放在心上,不断思考,渐渐地,由看到第一缕曙光直到一切豁然开朗。”跟其他名人一样,牛顿享有如今的盛名就是靠他的勤奋、专注和毅力。一项研究刚刚结束又开始了下一项,他的娱乐与休息就是这样。牛顿曾经对本特利博士说:“如果要说我为公众做了些什么的话,那么勤奋和善于思考功不可没。”另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开普乐也曾说过这样的话:“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对此我甚有体会。对于你所研究的东西要勤于思考才能逐渐深入,我经常就是这样,直到最后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其中。”

仅仅依靠勤奋和毅力就能成就不凡,这使得许多人包括许多杰出人物开始怀疑“天才是否存在”。因此伏尔泰认为天才与常人仅隔一步之遥;贝克莱甚至认为所有人都有成为巨人和雄辩家的可能;热罗德斯则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画家和雕刻家,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位儒雅的英国绅士就可能不会大错特错,在《卡诺娃之死》中,英国人曾向他的哥哥询问“让他继续从事他的事业”是否是他本人的意图。洛克、海尔特斯和狄德罗认为所有人都具有同样的天赋,只要在其所从事的工作中对智慧的运行法则善于掌握和运用,就能够超越一般人,成为天才。不过,就算我们完全相信勤劳所创造的奇迹,也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即那些取得非凡成就的人毫无例外都能意志坚强、持之以恒。但是很明显,假如缺乏超人的天赋,无论你怎样勤奋和发挥个人才智,也很难成为莎士比亚、牛顿、贝多芬或者麦克尔·安格罗。

化学家道尔顿(1776—1844)不觉得自己是什么天才,他认为自己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来自于勤奋和积累。约翰·亨特曾评价自己说:“我的心灵就好比一个蜂巢,并非混沌一片、杂乱无章,而是井井有条,每一点食物都是从大自然采摘来的精华。”只要随便翻阅伟人的传记,我们就会发现,那些伟大的发明家、艺术家、思想家以及能工巧匠都认为他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专注。他们都是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的人。年轻时的狄士雷利(英国政治家兼作家,1804—1881,于1868—1880年时任首相)认为要成功就必须非常精通所学的科目,只有依靠用心钻研,并且持之以恒,才能掌握它。因此,严格地说,推动世界使之进步的人,并非那些天才,而是那些资质普通但却异常勤奋、不知疲倦的人;并非那些天资聪颖、才华超群的人,而是那些在任何行业都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人。一个寡妇在提起她那聪明绝顶但是却散漫不用心的儿子时,曾经叹息:“唉!他没有那种坚持不懈的决心和毅力,又怎么能成大器呢?”就算是天才,如果他缺乏毅力与恒心,也很难超越平庸之辈,甚至智商很低的人。正如意大利谚语所说:“那些走得慢但却能坚持下去的人才能够走得更长、更远。”

故而培养良好的工作品质至关重要。一旦养成良好的工作品质,所有东西都会变得相对简单。“熟能生巧”、“业精于勤”,若缺乏这种品质,甚至连最简单的技术活也难以完成。罗伯特·皮尔正是因为早期养成了反复训练那些看似平凡、实则伟大的品格,才得以成为英国参议院中颇为有名的人物。多雷顿·马诺,当他还只是个孩童时,就被父亲要求站在桌子旁练习背诵和作诗。刚开始他父亲让他背诵尽可能多的训诫。当然,最初长进并不大,但时间一长,滴水也能穿石,最后,他几乎能将所有训诫都熟练背诵。后来,在议会中他常常以超凡的口才将他的对手驳倒,实在是令人叹服。可是几乎没人能想到,他在辩论中所表现出来的惊人记忆力正是得益于从前他父亲对他的严格训练。

即便是最普通的事情,只要不断努力,也一定能够产生惊人的效果。拉小提琴看似简单,但是如果想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又需要多么漫长的反复练习啊!有一个年轻人曾经问卡笛尼学拉小提琴需要多长时间,卡笛尼回答说:“每天12小时,连续12年都是如此。”

俗语说:“勤奋是金。”一个芭蕾舞演员不知道要流多少汗水,吃多少苦头,反复训练每一个动作,不断地重复千万次,然后才能出类拔萃。在泰祺尼准备晚上演出之前,她常常得接受父亲的苛刻训练,长达两个小时。她会耗尽体力,瘫倒在地,但是又不能把衣服脱掉,只能慢慢用海绵擦洗,并乘机恢复体力,有时甚至会完全失去知觉。舞台上那轻盈飘逸的舞步,的确让人目眩神迷,但这一切却来之不易。对于练功的辛酸,想必泰祺尼是最有发言权的。

但是,进步却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任何伟大的功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德迈斯特曾经说过:“成功的秘决在于懂得如何等待。”没有播种就不会有收获,这其中的过程往往是需要耐心、并经过满怀希望的长久等待;最甜的果子往往成熟在最后一刻,东方有一句谚语说得好:“时间和耐心能使桑叶变得如云霞般美丽。”

不过,要耐心等待,人们的工作必须很愉快。愉快是一种优秀的工作品质,它使人们的性格弹性巨大。就像一位基督教主教所说的那样:“脾性是基督徒的精髓。”所以,愉快和勤奋是智慧的精髓,是成功的生命和灵魂,同时也是幸福的源泉;或者说人生的最大快乐就在于有目标地、劲头十足地投入工作,人们的活力、信心和其他种种优秀品质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当塞迪·史密斯在约克郡的弗士顿勒克区当牧师时,尽管他并不觉得这是个合适自己的工作,但他还是非常开心地干了起来,并且决定倾尽全力去做。他说:“我已下决心要热爱这份工作,我要去适应它,这比那种脱离实际、怨天尤人、觉得这是份无聊透顶的工作以及光说些废话的人要有男人气概多了。”每当霍克博士要去开始一项新工作时,他总是说:“不管我在哪儿,我都以上帝的名誉起誓,我会凭借自己的双手去努力工作;如果我没有找到工作,那我会自己创造一份出来。”

为大众谋福利的人,常常因为不能马上见效而郁闷不已,他们往往更加需要耐心和等待。他们播撒下的种子有时会在寒冬的积雪之下深藏,也许在春天来临、冬雪融化之前,那些辛勤播种的人就已长辞于世。不是所有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人都能像罗兰·希尔那样,能在有生之年,见到自己的伟大思想开花结果。亚当斯密在古老而又黑暗的格拉斯各大学为伟大的社会改良播下了种子,他在那里精心耕耘多年,为他的《国富论》奠定了基础。可是在70多年之后,才收获了一些实质性的效果,而实际上这还算不上是全部收获。

对于男人来说,任何东西都无法弥补希望的破灭,希望的破灭会使一个男人的性格完全改变。“我怎么能工作下去?我怎么还能幸福?”一位伟大却又十分可怜的思想家说,“我的希望和事业已经全部都破灭了。”卡瑞是最快乐、最有勇气、最有希望的传教士之一。在印度时,他没有什么办法能让他的三个执事做点什么,他自己只能在工作间歇时稍作休息。卡瑞本人的父亲是一个鞋匠,韦德和马塞姆当他的助手,韦德是木匠的儿子,马塞姆是织布工的儿子。他们三人经过努力在塞尔姆波建起了一所富丽堂皇的神学院,同时建立了16个分站。他们还将《圣经》翻译成了16种文字,在当时的英属印度播撒下了道德革命的种子。卡瑞从不以自己的出身为羞耻。一次在总督的桌旁,他听到对面的官员大声地问另外一个,卡瑞是否曾经做过鞋匠。“是的,先生,”卡瑞立刻说道,“我以前的确是一个鞋匠。”关于卡瑞小时候的倔强,还有一件轶事是人所皆知。有一天他在爬树的时候,脚下一滑,摔到了地上,把腿摔断了。结果他在床上休养了几周,身体刚刚康复、不需要别人搀扶而可以自己走动时,他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爬那棵树。卡瑞身上具备作为一名伟大传教士所必需的大无畏的勇气,他做事雷厉风行,从不退缩。

哲学家杨格博士曾有一句名言:“别人能做到的事,你照样能做到。”只要他自己决定要做某事,他就绝不会退缩。据说,他第一次骑马的时候,当时身边是一个著名运动员——巴克里先生的孙子陪着他。当看到这位马术师骑马跃过一道高栅栏时,杨格希望自己也能做到,但他却从马背上摔了下来。杨格一句话也没说,再次跨上马背,第二次尝试又失败了,不过这次他把马脖子抓住了,没被摔得很远。第三次他做到了,成功从栅栏上一跃而过。

鞑靼人身处逆境,向蜘蛛学习其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这个故事是妇孺皆知的。与这个故事相比,美国鸟类学家奥多本讲述的一段经历也毫不逊色。他说:“这跟我保存的200多幅鸟类原画有关,我几乎因此而放弃鸟类学研究。我对这件事详加描述,只想说明勇气是多么地重要——我没办法通过其他方式来宣称我顽强的毅力——我讲出来是希望自然保护者能够克服种种令人心痛的困难。我曾在哈德逊——俄亥俄州肯塔基的一个小村子待过几年。后来因为有事得去费城,临走之前,我把我绘制的草图小心翼翼地保存在一个木盒子里,把它交给一位亲戚,并再三嘱咐不要损坏了。几个月之后,我回来了,接连几天都和家人一起共享天伦之乐。随后,我问起那只箱子,我多么想见我的那些宝贝。亲戚拿出了木箱,打开一看,一对挪威老鼠已经在里面做了个窝,并且在满箱的碎纸屑中哺育了一群幼鼠,仅仅只是一个多月的时间,它们却好像已经住了长达千年。我的心头涌起一股无名之火,一连好几天,我烦躁异常,觉得时间非常难熬,只得昏睡解闷。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怒气渐渐烟消云散,烦恼也慢慢淡了,我又重新鼓起了勇气,背上猎枪,带上笔和本子,就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高高兴兴地向山林进发。我真为自己能画得比以前更好而高兴,不到三年,我又完成了我的作品。

伊萨克·牛顿先生有一只名叫“钻石”的小狗,一次它把桌子上的油灯弄翻了,牛顿辛苦多年得出的精确计算成果顷刻毁于一旦。这一趣闻是众所周知,毋庸赘述,据说这次意外令得这位哲学家身心都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他非常痛苦,理解力也有些衰退。卡利里先生在写作《法国革命》第一卷时,也遭遇了同样的事。他想把手稿送给一位颇具文学素养的邻居去仔细审阅,可是由于一时疏忽,他把手稿扔在客厅的地板上,而且竟然把这事给忘了。过了几周,出版商催着要稿子,他赶紧派人去取,邻居却莫名其妙。经过一番详细调查,事情的原委才弄明白了。原来,家里的佣人看到客厅地板上扔着这一捆“废纸”,就把它丢到厨房和客厅壁炉里烧掉了!卡利里得知后惊呆了,茫然不知所措,但一切都已经晚了,没法再补救,他只好下决心重新开始写作。可是原稿不在了,所有的事实、观点都只能通过记忆来搜寻。最初创作这一著作是一种乐趣,而第二次的重写就变成了一种痛苦和折磨。但是在这种煎熬中,他仍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该书的重写工作。这种精神绝非一般人所能及。

许多杰出发明家的一生也对这种持之以恒、不屈不挠的品质作了最好的阐释。在给年轻人演讲时,乔治·史蒂芬孙常常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建议:“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花了15年时间来改进火车头,最后在莱希尔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成果;瓦特发明蒸汽机则用了长达30年的时间。

在科学、艺术和实业领域的各个行业里都有同样感人的事迹。其中或许要数尼尼微大理石花纹的发现最为有趣了,这种刻在碑石上的箭形书写符号是自马其顿征服波斯以后失传已久的契形文字。在波斯的克曼莎有一个东印度公司,一位聪明的实习生在附近发现了许多古怪的契形铭文、碑刻。这些铭文、碑刻看起来十分古老,没人知道它们的来历。在他描摹的碑刻中,有一块巨石——比斯顿岩壁,平地而起1700英尺,非常陡峭,向下300英尺范围内以波斯语、锡西厄语和亚述语3种文字铭刻了大量碑文。这些文字无人能识,举世震惊。这位实习生将岩壁的文字描摹下来,经过对已知的和未知的,已经消失的和仍然存在的符号进行反复比较、揣摩,他掌握了一些与这些契形文字有关的知识,并且还绘制了一个字母表。罗里逊先生(后来称亨利先生)将描摹的文字寄回家让专家考证,但没有哪一所大学的教授对此有所了解。不过,原东印度公司的职员,一个名叫罗热斯的人对这些文字略有研究。于是罗里逊又把这些描摹送到他那里。罗热斯果然并非徒有其名,尽管他以前从未见过比斯顿岩壁,但他肯定这些描摹并不准确。罗热逊当时还在比斯顿岩壁附近,将描摹本与原迹作过比较之后,罗里斯的判断被证明是正确的。经过反复比较和深入考察,关于这些契形文字的研究终于取得了很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