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生在中国(下卷):复生时代
428500000152

第152章 辛亥年 (57)

咳,陆崇寿、徐至恂、叶维松来到南京的时候,触目所见就是城内的许多墙壁上钉着许多人头,那都是被张勋之流指为"革命党"、而被捉去惨遭杀害的人们的头……

陆崇寿、徐至恂跟着叶维松一起先回到了叶家。叶维松的母亲赵之贤一直很镇静地带着仆人们看着家,不过,她看到叶维松真的从北京赶回来了,还是禁不住流泪了……由于此刻形势实在紧张复杂,陆崇寿与徐至恂都着急回到淮安照顾家人,于是,他们在叶家暂歇了一晚之后,第二天一大早,叶维松就匆匆忙忙地送他们上船启程、离开了南京……

快到淮安城边的时候,陆崇寿就与徐至恂互道"再见"了。徐至恂独自进城回到他家老宅,陆崇寿则没有进城,直接往楚甸陆家庄园而去。

多日以来,楚甸附近的土匪之患已愈闹愈凶了……不过,陆崇寿回到陆家庄园的时候,发现家中的样子还算平静,在他的妻子汪安和的照顾管理之下,家中众人都很平安,财产也没受什么损失。虽然平安生活暂时还在,可是,大家谁都整天忧愁紧张的很……就连汪安和这个素来爽朗有决断的人,也总是愁眉不展的。陆崇寿回来之后,大家当然都很高兴,可是,不过一会儿工夫,大家就只管忙着跟陆崇寿商量这时的种种麻烦事,而忘了高兴了。汪安和告诉陆崇寿说:"前些天,有一伙土匪要到距离楚甸不远的一个村庄去抢劫,他们呼啸着经过咱家门前的时候,大家都吓坏了,可是,他们倒是只管冲了过去,并没扰动咱家分毫。后来,才听到消息说,那伙土匪是刘大义的手下,而刘大义曾嘱咐他们说,'不许去陆四老爷(陆崇寿)家闹!他家出钱出粮、给药给衣,做过多少善事。咱们弟兄自己,有几个是没到他家的赈灾棚喝过救命粥的?更何况,我年轻的时候,恶财主孙半瞎诬陷我偷了他家的一头牛、让恶奴们将我捉去捆绑暴打一顿之后,还要将我送去官办下狱。多亏了陆四老爷恰巧遇到此事,仗义出面,为我辩诬,将此事给平息了,才让我免遭牢狱之灾。还有,他家陆四太太(汪安和)也是个豪爽的善心人,有一年,我因为受邹老春那恶典史的追杀不得不逃亡在外,我老娘在家病得半死不活,我媳妇手中一个钱也没有,想来想去,只能到陆家来求助。陆四太太知道了之后,立刻出钱帮她请了个医生,并另送她一些钱米回家应急。所以,你们不管要抢哪家富户,也不许到他家去抢!'受此嘱咐之后,那些人当然没到咱家来抢、甚至也没到楚甸的其他任何一家去抢。那刘大义对咱家还真有些义气。可是,世上这样的事实在太少了,土匪总归是可怕的!拣要紧的先跟你说说楚甸东边几里外'落伽山'庵堂里的那伙恶匪的事。他们这一大股子土匪足足有几百号人,这些年,他们由于畏惧,轻易也不敢来惹咱家。可是,最近他们已放出话来,说他们只靠零星的杀人越货生意,实在养活不了这么多徒众了,必须得到楚甸来劫些大钱了……你说说,若他们真来抢了,可怎么制伏他们呢?我想,咱们是不是赶快在淮安、宝应、或者清江浦的城圈里找一所宅院,或者卖下来,或者租下来,将家暂且搬过去才是。住在城里,也许能让老人们与孩子们都觉得安全一些……"

陆崇寿很同意汪安和的主意,立刻就派人到淮安、宝应、清江浦去找合适的宅院。可是,大搬家的事才刚刚忙活起来不久,就由于驻扎在清江浦的清朝陆军第十三混成协哗变造成的动乱而不得不暂停了!

陆军第十三混成协的前身是陆军暂练第十三协。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初,陆军暂练第十三协在直隶正定府编成,当时其部所辖有步队二营、炮队二营,总共八营。那一年正月二十五日(1911年2月18日),"老贼"庆亲王奕劻等人向"老慈"(慈禧太后)与"窝囊废"(光绪皇帝)奏称:"刻下江北练兵关系重要,臣等详加酌度,该协驻直既无的饷可指,而江北新军亟待征练,若拨令移驻,即将饷项饬由署江北提督刘永庆在前奏筹供新军款内动支。"那一年七月四日至七日(1911年8月23日至26日),陆军暂练第十三协的八营官兵及辎重先后抵达江北提督驻地清江浦,建立营房于北圩门外旧黄河古滩上。清朝本打算将这一协扩充为第七镇,故在此之后的几年之间,这一协不断得到扩编。由于袁世凯的中表兄弟刘永庆"刘二饭桶"在那一年六月十九日(1906年8月8日)患急痧之症暴毙身亡,所以,清朝廷任命荫昌接任了江北提督一职,荫昌本人就是在陆军暂编第十三协到达清江浦的同时到任的。荫昌任内,这一协在原有八营之外又扩建了马兵营、工程营、辎重营、军乐队。由于这一协此时已步、马、炮、工、辎诸兵种俱全,且按规定一协额为十营,而这一协已有十一营,所以,这一协该称陆军第十三混成协(相当于后来所谓独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