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生在中国(下卷):复生时代
428500000163

第163章 辛亥年 (68)

萨镇冰不动声色,平静地打量着袁世凯……他们俩是同龄人,今年都已五十二岁了。十三年前--戊戌年(1898年),他们俩都才三十九岁……

袁世凯又故意高声大笑了两声,接着说道:"陆军冯统制(冯国璋)、段统制(段祺瑞)都很称赞海军哩!"

一听袁世凯提到冯国璋,萨镇冰突然微一扬眉,威怒之气从目光中直涌出来……

袁世凯却装出一副不懂得萨镇冰为何发怒的样子,很是"语重心长"地向萨镇冰说道:"陆军这就将乘胜进击汉阳,又得借重海军了!"

萨镇冰冷冷说道:"汉口一役,庐舍成墟,难民遍地,如此纵火殃民"奉旨"而战,黎民岂能不投民军?!……"

袁世凯连忙截断萨镇冰的话,接着说道:"噢……噢……冯华甫(冯国璋)确实做得太过分了。他事后也是很后悔的。不过,当时你在舰上,对于岸上的军情可能看得不太周全,民军可是凭着楼靠着屋地死打顽抗,冯华甫的部下也是被逼无奈的呀!咳,这都是形势迫其所然……"

萨镇冰只管沉默着……

袁世凯想了想之后,忽然干笑了两声,显得煞是诚恳地向萨镇冰说道:"我已传下令去,立刻发给海军将弁、士卒人人双饷,待到战后,再另外论功行赏!海军所需弹药、米粮之类,可能也所储无多、消耗垂尽了。你放心,我一定派专人特别负责对海军的补给,绝对不能亏了海军的!现在正是关键时候,海军一定要速速出战,协助陆军攻下汉阳为是。你说,怎么样啊?"

萨镇冰缓缓说道:"从武昌到青山两岸二十里,民军设有重炮百余尊,现在已是深秋,江水日涸,若非让军舰溯江出战,可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那些大型舰只,更是随时可能搁浅的!……"

袁世凯只管软劝硬说、左敦右促……

萨镇冰只管横推竖挡、东拖西延……

他们两人谈了大约半个小时之后,袁世凯只得同意萨镇冰告辞而去……

隔了一天,袁世凯以他那"节制湖北前线水陆各军钦差大臣"的名义,命令海军各舰协助已占领了汉口的陆军进攻汉阳,并一再声称,若有半点疏失挨延,就以军法论处。

第二天过午之后,萨镇冰命令海军各舰各派一艘舢板,由海容号派出一艘小火轮,将这些舢板拖带上航,并派他的一名副官余振兴在小火轮上负责指挥。小火轮驶近汉阳时,余振兴指挥小火轮胡乱开了炮,并让舢板上的那些士兵空放了几排枪,然后,就让小火轮解缆转舵、回驶而去……

如此助战,自然气得袁世凯这矮肥子暴跳如雷……

自从萨镇冰率领海军到达武汉江面那时起,策动海军反正的活动就一直在进行着……

此时正担任着萨镇冰的参谋、副官兼秘书的汤芗铭恰恰是此时湖北军政府政事部长的原清朝湖北咨议局议长汤化龙。这汤芗铭也曾是个留学欧洲的海军留学生,他回国之后,被分配在海军部工作。萨镇冰觉得汤芗铭还算精明能干、忠直诚恳,因此,当他出任巡洋、长江两舰队统制之后,就呈请海军部,将汤芗铭调到上海统制部充任了自己的参谋。汤芗铭在留学生中,也算是个风头人物。光绪三十年冬天(1904年年底、1905年年初),孙中山为了筹建中国同盟会而到欧洲活动的时候,汤芗铭在法国首都巴黎也填写了一份赫赫写着"汤芗铭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倘有食言,任众处罚。"的具愿书,宣誓加盟。可是,没过多久,在德国首都柏林加盟的两个留德学生王发科、王相楚由于后悔加盟,就匆匆跑到了巴黎,找到了汤芗铭与另一名在巴黎加盟的中国留学生向国华,跟他们密商该怎么办。汤芗铭与向国华也正为加盟而后悔呢!于是,他们四人商量出了一个计策……有一天,汤芗铭与向国华来到了此时孙中山在巴黎所住的瓦克拉旅馆,热情邀请孙中山与他们一起出去吃午饭。就在孙中山与汤芗铭、向国华共进午餐、高谈阔论的时候,王发科、王相楚则乘机在瓦克拉旅馆溜进了孙中山的房间,割开了孙中山的皮包,拿走了所有欧洲革命成员的盟据和一封法国政府致安南总督的介绍信。然后,他们四人就一起来到了清朝驻法公使馆,哭着将这堆偷来的东西交给了时任驻法公使的孙宝琦,并大说他们如何后悔、如何要"立功赎罪"。然而,孙宝琦听了他们的哭诉之后,只觉得真是麻烦极了、讨厌极了,他才懒得为了这堆唯愿不知道、没见过的东西让自己在洋人与朝廷那里惹下说不清的罪名呢!于是,孙宝琦命令参赞吴宗濂将各盟书发还本人,又在将那封法国政府致安南总督的介绍信的内容密电清朝廷之后、悄悄派人将此信的原件送还给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