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生在中国(下卷):复生时代
428500000164

第164章 辛亥年 (69)

不过,汤芗铭这回跟随萨镇冰来到武汉之后,则巧妙地在萨镇冰面前显示出他是个思想先进、很有爱国民主意识的年轻人。当萨镇冰跟他提起,想多了解了解武昌革命军的真相的时候,汤芗铭就建议说,楚有号军舰上恰巧有个名叫刘伦发的轮机兵家在武昌城内,而且刘伦发这人一向忠诚可靠,正适合派他以探家的名义前往武昌、看看城里的情况。萨镇冰同意了。于是,汤芗铭就如此这般地吩咐了刘伦发一通,并悄悄让刘伦发替他带去一封他写给他哥哥汤化龙的密信。两天之后,刘伦发回来了,并带回了汤化龙写给汤芗铭的一封密信。汤化龙在信中盛赞革命,并劝汤芗铭说:"望弟同海军袍泽早日反正,同立殊勋。"汤芗铭看过这封信之后,立刻就将其呈递给了萨镇冰。又过了几天,已经投奔了黎元洪的前建威舰大副朱孝先身穿洋人西装、粘贴了一副洋式络腮胡子、乘着一艘小火轮来到萨镇冰当时所驻的旗舰楚有号,将一封黎元洪亲笔写给萨镇冰的密信送了过来。在这封信中,黎元洪这个目前的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仍旧毕恭毕敬地称萨镇冰为老师,并请老师出来拯救四万万同胞。萨镇冰看过此信之后,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他向汤芗铭说道:"黎元洪原也是海军中人,甲午黄海之役,船沉跳海,浮水生还。"

黎元洪给楚有号管带朱声岗等可能被说服的管带(船主)也写了密信,他声明革命军意在扑灭清军,故炮弹所击专注于逃督瑞澂此时正躲藏着的楚豫号军舰,这也是为了表示湖北军政府对诸船主之微忱,诸船主也并未还击一弹,具见诸船主深明大义、共表同情;他深信汉族存亡之机,在诸船主一臂之助,希望诸船主不要犹豫……

数天之后,就是辛亥年九月十八日(1911年11月8日)--这一年的立冬节气了!这一天的中午,天气很是晴朗。一个名叫轲斯的瑞典人乘着一艘在船首飘着国际红十字会旗帜的小火轮来到楚有号,送来了黎元洪亲笔写给萨镇冰的第二封信。在这封信中,黎元洪又向萨镇冰呼吁说:"吾师抱救国之卓见,熟察现势,必知专制政体之必亡!苟以仁义之师,举应民国,凡在各省,靡不欢迎!"

萨镇冰看完了这封信之后,平静而礼貌地向轲斯说道:"轲斯先生,谢谢您。您的公务已经完成,可以走了。"轲斯向萨镇冰说道:"您是否写封回信?"萨镇冰说道:"信不必写了。烦请您致意黎都督就是了。"

这一天傍晚,萨镇冰在他此时所驻的旗舰江贞号上,召集汤芗铭还有江贞号管带杜锡珪、海筹号管带黄钟瑛等人谈了一番话。

萨镇冰说道:"我现在正病着,得去上海就医。统领沈寿堃也去上海。此间各舰管带以黄钟瑛资格最深,堪为队长。"

众人都专注地望着萨镇冰,紧张地、然而却充满了希望地等着听他接下来将要说出的话……

萨镇冰用右手指节轻轻地敲了敲桌面,说道:"你们可先用我的名义下令,通知武汉江面各舰退到九江,然后宣布起义。从明天起,就将我之提督旗落下,由'海筹'升队长旗行之。"

清朝海军的历史就这样在萨镇冰的手中结束了!……这时的萨镇冰五十二岁……

二十三年前--光绪十四年(1888年)秋天,北洋海军全盛成军之时,曾严格规定:每年立冬节气之后、小雪节气之前,北洋海军舰队就从北洋开赴南洋,会同南洋水师的南瑞号、南琛号、开济号、镜清号、寰泰号、保民号等军舰合操,巡阅江、浙、闽、广沿海各要隘,巡历新加坡以南各岛,保护华商,兼资历练。直到第二年春分节气前后,北洋海军舰队才能回到北洋……

这一天,正是辛亥年的立冬……

第二天--九月十九日(1911年11月9日),海筹号巡洋舰升起了队长旗,并准备了一艘小火轮,送萨镇冰与沈寿堃去九江。萨镇冰与沈寿堃将在九江转乘英国太古公司的商轮去上海……

又过了两天,九月二十一日(1911年11月11日),黄钟瑛率海筹号、海容号、海琛号这三艘巡洋舰从武汉刘家庙江面撤离,航行途中,各舰降下了清朝海军的龙旗,升起了白旗。舰队一到达九江,他们就宣布了海军反正的消息。九江军政分府都督马毓宝、九江要塞司令戈克安等人专门来舰队表示热烈欢迎。黎元洪得知海军反正之后,立刻致电九江军政分府予以优待,并从武汉派出专人前来慰问,并请海军协助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