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生在中国(下卷):复生时代
428500000198

第198章 邵蕙波悬崖撒手 (11)

这一天,在日本东京的中国留学生响应北京学生的游行示威,举行了"五七"国耻纪念,并组织了游行示威活动,向驻东京的英国、美国、法国等国使馆请援。结果,他们的爱国行动遭到了日本军警的残酷镇压,有三十六名学生被逮捕,酿成了震动国际舆论的"东京事件"!

1919年5月8日,徐世昌连下两道总统令。第一令说学生们"自当专心学业,岂宜干涉政治、扰及公安",并宣布"各校学风,亟应力求整饬。"第二令则更为奇特、荒谬,不仅对已提出辞职的曹汝霖予以慰留,说曹汝霖"从政有年,体国公诚,为本大总统所深识。流言诋毁,酿致事端,驯至毁屋殴人,扰害秩序。该总长因公受累,实疚于怀。……务以国家为重,照常供职,共济艰难,所请应毋庸议。"

为了将曹汝霖、章宗祥稳住,并借以缓和段祺瑞等人的反抗情绪,徐世昌将曹汝霖、章宗祥安置在风景宜人的北海,一住"团城"、一住"静心斋",又派人给他们二人各送去五万银元,所谓让他们"一为盖房,一为养伤"。

段祺瑞则严厉命令爱财如命、拼命追求特别高的"生活程度"的曹汝霖与章宗祥:"把钱还了他,我们不是可以用金钱收买的!"那曹汝霖和章宗祥虽然害怕段祺瑞之凶,却更不甘心将才到手的钱财又还回去,于是,这二人只管软磨硬泡,就是不肯真正执行段祺瑞的这个命令。

这一天晚上,为了保全无辜学生、保全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递出了辞呈。

第二天--1919年5月9日早晨五时三十分,蔡元培悄然离开北京、前往天津,临走前,他给北京大学师生留下一则简短启示--"我倦矣!'杀君马者道旁儿'。'民亦劳止,迄可小休。'我欲小休矣!北京大学校長之职,已正式辞去;其他向有关系之各学校,各集会,自5月9日起,一切脱离关系。特此声明,惟知我者谅之。"这一天,北京学生联合会连续召开会议,一面上书教育部,要求政府明令挽留蔡元培,并立即采取措施;一面向全国各界发出通电,要求支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因受外界胁迫,辞职他去,请一致挽留。""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辞职出京,群情惶惑,恐酿大变,务乞各界重察。"

这一天,陆宗舆辞去了币制局总裁之职。国会众议员李继桢等人则以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为理由,弹劾内阁总理钱能训违法失职、辱国丧权;他们攻击钱能训的同时,将更大的压力移向了大总统徐世昌。

蔡元培的那则启示在1919年5月10日的《益世报》公开登出了,结果,不仅是北京大学的师生,其他各学校的师生也都感到震惊和激动。这一天,蔡元培在天津又写了《致北大同学》这封信,解释他悄然离京的原因:"仆深信诸君本月4日之舉,純出于爱国之热诚。仆亦国民之一,岂有不满于诸君之理!惟在校言校,为国立大学校长者,当然引咎辞职。仆所以不于5日即提出辞呈者,以有少数学生被拘警署,不得不立于校长之地位,以为之尽力也……"

蔡元培辞职之后,已提出辞职的教育部总长傅增湘也于1919年5月11日逃到北京西山去了,北京的爱国学潮则愈加扩大起来!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马寅初、马叙伦、叶维松等人召开紧急会议,决议要求政府挽留蔡元培,"如蔡不留,即一致总辞职。"接着,北京直辖各大、专学校校长也先后向教育部具呈辞职,以示挽留蔡元培、傅增湘之决心。北京教育界之外的其他各界社团也响应学生,声援挽留蔡元培、傅增湘。全国各地的爱国学生也一致响应北京学生的行动,纷纷成立学生联合会、救国团等团体,不断举行政治集会、游行示威,强烈要求中华民国政府惩办卖国贼、拒签对德和约……

1919年5月14日,在"督办当国"的段祺瑞一派势力与各界舆论的多重政治压力下,大总统徐世昌连下四道总统令。一令,"京畿警备总司令、步军统领、京师警察厅总监、军警督察长、京兆尹等,一体认真防护,共维秩序,遇有纠众滋事、不服弹压者,依法逮惩。"二令,告诫学生"持以镇静",否则"稍涉纷扰,恐速论胥,名为爱国,适以误国。"要求学生"务各安心向学,毋得干预政治、防害学业。"威胁说"其有不率训戒,纠众滋事者,查明斥退。"三令,挽留蔡元培,以安学生之心--"令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呈为奉职无状恳請解职由。呈悉。该校长殚心教育,任职有年。值兹整饬学风,妥筹善后,该校长职责所在,亟待认真擘理,挽济艰难。所请解职之处,著毋庸议。此令。"四令,挽留陆宗舆,以安段祺瑞之心--"该总裁等相从办事有年,勋勤夙著,未可以流言附会,致掩前劳。……所请免职之处,著毋庸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