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生在中国(下卷):复生时代
428500000040

第40章 戊戌年 (25)

光绪皇帝点头说道:"嗯,林旭这个人,果然不错。但愿通艺学堂的学生都能像林旭似的,个个都是人才,那样,将来也能多为国家出力。我听说通艺学堂将英文列为基础科目,另外还开设了法文、俄文、德文、日文等洋文课程,这安排得很是!洋人著作甚多,可是译成中文的实在太少了,若能精通一种或几种洋文,就能自如地阅读西学著作的原文、更多更快地掌握西学之精华。我也想学习英文,可是不知道好学不好学、得费多长时间才能达到可以直接阅读西书的程度。我听说你这几年学英文很有成效,你倒是说说,你是怎么学英文的?"

张元济答道:"臣是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年底开始学英文的,臣与几个朋友一起设立了一个英文学馆,专门聘请了英文教师授读英文。臣学英文,别无异招,惟专心、认真、刻苦而已。这样坚持下来,也不过几个月之后,臣就掌握了英文的基本文法与几千个英文单词,以此为基础,臣就开始试着阅读英文著作的原文,同时也不断地练习写英文、听英文、说英文,几年下来,臣虽不敢自夸已经如何精通英文,可是臣至少已经能较为自如地阅读英文著作了……"

光绪皇帝一边听着张元济的话,一边轻轻地点了点头,忽然,他警惕地将目光朝窗槅之外直视过去……张元济的眼角余光也感觉到了窗槅之外似乎有一个行动颇为鬼祟的人的身影闪过,于是,他就将话茬截住了。

过了一会儿,光绪皇帝苦笑了一下,对张元济说道:"你今天说的话,我都仔细听了,不过,我还得好好想一想。你也辛苦了,就先跪安吧。"

光绪皇帝在这一天召见过康有为和张元济之后,颁布了一道上谕,授康有为以"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并准许其专折奏事。

这一天傍晚,宫中的一个名叫王鉴齐的太监带着四个小太监来到了翁大状元翁同龢家的那座位于北京宣武门外南横街的府第中。--王鉴齐是奉光绪皇帝之命来送赏给翁同龢的端午节礼的,虽然光绪皇帝只是命令他来送赏,他却仍然按照多年以来到翁家送赏的旧例,另外带了四个小太监当随从,跟着他一起来送赏,因为,来的人多了,他可以多得翁家的赏钱。王鉴齐自然不会不知道因为翁同龢昨天被勒令"开缺回籍"之事,翁家的人此时会有多烦、多气,可是,他才不管翁家的人烦、气与否,仍旧雷打不动地照着他自己的旧例行事,与此同时,他在心里头也不停地感叹:"只怕这是我最后一次敲翁家的赏钱了,能多敲一点就多敲一点!绝对不能便宜了翁家!"

翁家的老门公将王鉴齐等五个太监迎进了府门,顺着苍松翠竹所掩映的、曲曲折折的石子路,将他们往里带去。翁同龢听小厮报告了王鉴齐等人到来的消息之后,就匆匆忙忙地迎了出来。王鉴齐看到翁同龢之后,连忙抢步上前,周周到到地给翁同龢请了个安,恭恭敬敬地说道:"翁大人,您老吉祥。您老看,眼面儿前就又是端午儿了,皇上按例赏赐诸位军机大臣端午儿的节礼的时候,特意吩咐我说,'将这节礼给翁师傅也送一份儿去!你是在上书房伺候久了的,知道翁师傅的脾气儿,往年端午儿赏给翁师傅的节礼,经常是打发你去送的,今年还像往年一样,仍旧打发你给送去。'"话说到此,王鉴齐将跟在他身后的那四个小太监手中所捧的葛纱、围帽等物指了指,然后接着说道,"东西都在这儿呢,请您老过目。"翁同龢只是朝那些物品淡淡地一瞥,非常礼貌地向王鉴齐说道:"这是按例赏给军机大臣的节礼,我昨天已经奉旨'开缺回籍'、退出军机了,实在不敢再受领这份节礼了。"王鉴齐一听,赶快一言三叹地向翁同龢劝道:"咳,这是怎么话儿说的呢!实不瞒您老说,皇上已料到您老会这么说的,因此,皇上在打发我来的时候,还另外嘱咐了我许多话。得,这些话我可得仔细地跟您老说一说……"

王鉴齐一边唠叨着,一边已抬脚迈步、自己朝花园那边走去。--以前,他每次来翁家送赏的时候,翁同龢总是将他让到园中的那座花厅上,请他喝茶,并听他谈一谈宫廷政治秘闻。此时,他不管翁同龢的脸色如何、心情如何,完全像以前一样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