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生在中国(下卷):复生时代
428500000069

第69章 戊戌年 (54)

这次召见结束,袁世凯走出玉澜堂的时候,才是朝阳出山之刻。云雾虽然浓厚,然而秋日特有的微温阳光还是努力透过其中的缝隙,尽力倾洒下来……此时正是不堪翠减红销、已过白露又待秋分之节令,玉澜堂前的蓊郁古柏、绿茵草地、方砖甬道……还有那两只青铜狮子,都被朝露浸润得湿漉漉的,闪射着一片又一片忽跳忽静的光芒。秋风阵阵,吹此秋院,让这本来就清冷、脆弱的光芒显得更加凄寒、惨淡!去日苦多,来日易知,不过是雨打霜欺,萧条再萧条,残败再残败而已!……

袁世凯匆匆地离开了颐和园,回到了他派人在北京海淀所觅租的一处寓所裕盛轩。午饭之后,正是他倦思待憩之时,忽有光绪皇帝所派的传谕太监来到。传谕太监带来了光绪皇帝的一道手谕:"现在练兵紧要,直隶按察使袁世凯,办事勤奋,校练认真,着开缺以侍郎候补,责成专办练兵事务。所有应办之事宜,着随时具奏!当此时局艰难,修明武备,实为第一要务。袁世凯当勉益加勉,切实讲求训练,用副朝廷整饬戎行之至意!钦此。"

闻听此谕,那袁世凯虽然心下掂掇不已,却也还是觉得兴头。他先按照礼仪,猛磕响头谢恩,又忙忙地命人拿包着数目颇大的银票的红封谢那传谕太监,并请那传谕太监上座吃茶,亲切热络地闲聊了一番。那传谕太监走了之后,袁世凯命令手下的一名幕僚赶快替他办理呈递谢恩折子等诸多事宜,那幕僚颠颠儿地领命之后,又识相凑趣地提醒他说:"现在有电报,传信儿忒快,顶多也就几个时辰,别说是京津一带,恐怕就是全中国,甚至东洋、西洋各国都得将慰帅您荣升的喜信儿大传特传。远的且先不用提,只说这京城里的许多亲友,从今儿下午起就得络绎不绝地来给您贺喜!您看,是不是现在就赶着让人去准备上等的酒宴,再将那有名的戏班子叫过几班来伺候堂会戏,让众亲友也跟着沾光热闹一番!"袁世凯从鼻子里挤出一声怪笑,故意叹道:"像我今天这样的升迁,先例太少!咳,无功受奖,恐怕受之不祥……你倒替我琢磨琢磨,也许现在暂且不忙着递那谢恩折子,而是先上个折子恳辞一番,倒更妥当一些?"那幕僚立刻摇头咂嘴地劝阻道:"慰帅何必多虑!我在您面前也用不着避讳什么,就斗胆说一句压心坎儿的话,您为国家朝廷忠诚效力了这么多年,这奖赏不是来的太早了,倒是来的太晚了!您只管受用您的,那还不全是该的?!"袁世凯略微点了点头,说道:"也罢,就先这样了。就烦你先去办一办吧。别怕费银子,不然,倒惹人笑话咱们办的不像回事!"

那幕僚告退之后,袁世凯连忙亲自提笔写了一封给康有为的密信,然后,他叫来一个心腹管家,吩咐他立刻赶回北京城中,将此密信交到徐世昌本人的手里,并请徐世昌尽快亲自将此密信转送到康有为本人的手里……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二日(1898年9月17日),光绪皇帝再次召见了袁世凯。在这次召见时,光绪皇帝向袁世凯问到了外洋各国的军事状况……

由于慈禧太后在光绪皇帝正式颁布《明定国是诏》之后的第五天,曾命令光绪皇帝颁布一道上谕,规定:朝廷臣工、仰蒙皇太后赏项及补授文武一品及满汉侍郎均到皇太后前谢恩,各省将军、都统、总督、巡抚等官授职后,也要到皇太后前谢恩。因此,已在昨天被光绪皇帝"着开缺以侍郎候补"的袁世凯在这一天也遵此上谕,向颐和园中的慈禧太后"谢恩"。慈禧太后在召见袁世凯时,细问袁世凯昨天光绪皇帝召见他时有何言语,袁世凯小心翼翼地拣了一些他觉得不至于让慈禧太后猜疑他的话,向慈禧太后陈述一番……

这一天晚上,在康有为的寓所--七树堂汗漫舫内,毕永年与康有为、梁启超、康广仁、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等人又进行了一番争论激烈的密谈。

这番密谈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康有为得意洋洋地向毕永年说道:"松甫,你前几天不是问我,袁慰庭(袁世凯)可有什么能证其忠诚的铁证在我手中吗?现有铁证在此,请你尽管细细地看!"康有为一边说,一边从一张书桌的一个暗抽屉内取出了袁世凯在昨天所写、并让徐世昌亲自转交到他本人手里的那封密信,然后,"啪"地一声将那封密信拽在了桌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