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生在中国(下卷):复生时代
428500000083

第83章 戊戌年 (68)

慈禧太后重新坐在了她那乘凤舆之上,在太监们的服侍之下,离开了养心殿后殿……

燕喜堂前的那片空地上,已没有了珍妃的踪影,只有刚才还围在她脖子上的一条绸领子随着微风滚来蹭去……

--珍妃已经被慈禧太后的一些亲信太监给拖到建福宫里囚禁起来了……那条绸领子已经残破不堪了,因为,它是被那些将拼命挣扎的珍妃从地上狠命扯起的太监们残暴地撕拽下来的……

慈禧太后带着太监们又去珍妃居住的本宫--属于紫禁城内廷"东六宫"之一的景仁宫彻底抄检了一番。与在燕喜堂西围房抄检时相比,慈禧太后在景仁宫搜到了更多的"赃证",她又似高兴、又似恐惧地骂道:"这贱蹄子,到底是个'小妖精',还知道多留几个鬼心眼子,替那傻猴儿崽子将这许多不敢让我知道的东西藏在这里!"然后,慈禧太后就带着太监们将皇后叶赫那拉静芬与瑾妃这两人各自居住的本宫抄检了一番,不过,她在那两处宫室都没搜到"赃证"。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五日(1898年9月20日)早晨,袁世凯入宫,向光绪皇帝请训。在召见时,袁世凯向光绪皇帝陈奏说,若想维新变法成功,必须用人慎重,根据目前形势,非得让老成持重、威望素高的大臣来京赞襄主持不可……光绪皇帝问他意指何人?他就推荐了湖广总督张之洞。光绪皇帝稍微点了点头,心中却在恍惚地哀叹着"太迟了!"……这次召见将要结束的时候,光绪皇帝将一道自己亲笔写的朱谕悄悄地递给了袁世凯--"荣禄密谋废立弑君,大逆不道!着袁世凯驰往天津,宣读朱谕,将荣禄立即正法。其遗缺即着袁世凯接任。钦此!"

袁世凯接过这道朱谕之后,不动声色地向光绪皇帝磕了个头。--其实,这道朱谕的内容让他吓得半死!……

袁世凯出宫之后,就率领这回跟随他一起来京的众人一起乘火车回"北洋之城"天津去了……

就在袁世凯等人所乘的火车往天津狂奔的时候,康有为已经安全地逃到了天津……

这一天,光绪皇帝在西苑勤政殿"接见"了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侯爵、署日本驻中国公使林权助。在这次"接见"时,奉旨"带领"伊藤博文的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张荫桓。

慈禧太后的头号亲信老阉奴李莲英奉他那"老主子"之命,站在光绪皇帝旁边、寸步不离左右地"服侍"着;而慈禧太后本人则藏在光绪皇帝身后的一幅帘子后面,悄悄地监视、监听着帘子前面的一切……

在这样的"接见"现场,光绪皇帝和伊藤博文都特别拘谨、特别警惕,于是,他们只相互说了一番客套话……

帘子前面的众人,除了光绪皇帝,最受慈禧太后注意的就是张荫桓。张荫桓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慈禧太后看来、听来都具有不能忽视的重要含义。--这是由于此时在中外各国的舆论中,张荫桓被一致视为英国在中国的殖民利益的代理人,而且他在李鸿章(此时被一致视为俄国在中国的殖民利益的代理人)被光绪皇帝免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以后占据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最重要的职务;由于张荫桓与那个被她痛恨已极的康有为来往密切;由于张荫桓与那个被她认定了想当"中国宰相"、帮助光绪皇帝从她的手中夺走清皇朝最高统治的实权的伊藤博文"有旧"……

张荫桓按照"外国礼","到班"时,他向伊藤博文拉手;"上殿"时,他挽伊藤博文之袖;"对词答毕"时,他又挽伊藤博文之袖"令出","就赐坐"。--慈禧太后偏偏不懂得什么"外国礼",她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之后,唯有怒冲心头!她据此作出了判断:张荫桓与伊藤博文"有私"!……

这一天日暮时分,康有为已经逃到了塘沽,他打算乘招商局的那艘定于第二天下午四时开行的海晏轮,接着逃到上海去……

这一天日落之后,袁世凯及其随行众人乘火车抵达天津。袁世凯见到他的顶头上司--慈禧太后的"奶弟弟"、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之后,荣禄将他留在了天津,并未让他回到位于天津以南、距离天津七十里的小站--他所部"新建陆军"的兵营中。荣禄对袁世凯严密防范……袁世凯感到荣禄对他的怀疑已经很深,更加难抵心中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