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生在中国(下卷):复生时代
428500000090

第90章 戊戌年 (75)

崇礼回去,向慈禧太后禀报了康有为确实不在张荫桓家的消息。慈禧太后听了之后,冷笑了一声,向崇礼吩咐道:"哼,张荫桓那'老西崽',甭管康有为那妖人在不在他那儿,他多少都能知道些影儿!必须得细细地治一治他,否则,他洋饭吃得太多、撑晕着了,就总不知道厉害、总以为可以赖着不招!你明儿派个知道该怎么掂掇着说话儿的属员,带着兵再去他那儿一趟,将他立刻传到步军统领衙门去。等他到了步军统领衙门之后,就让他一人儿在一间他该待着的屋子里待着,茶饭也别给他吃,看看他待到什么时候才觉得待够了、才知道该招些什么!"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八日(1898年9月23日)早晨,按照慈禧太后的吩咐,一场杀气森森的朝贺仪式在北京城中的西苑之内如期举行。李莲英等众阉奴喜洋洋、乐滋滋地"引朝仪",将目光呆滞、浑身打着寒战的光绪皇帝从他的囚禁之所"南海"瀛台押送到了勤政殿,让他率领王公大臣们向御座之上、纱帘之后的慈禧太后瞻拜行礼,祝贺那老妖婆子"临朝训政"、"造福天下"……各该衙门"敬谨预备"了这场朝贺仪式所需的一切,生恐被慈禧太后挑错找茬;参加朝贺的王公大臣们则个个万分小心地穿着"花衣"--清朝礼制规定,国家、朝廷有大喜庆时,王公大臣们都必须穿蟒袍,也就是"花衣",让他们又为那大喜庆添彩、又为他们自己增色……

慈禧太后在她还没将这场朝贺仪式得意地回味够的时候,忽然看到了那个根本没有资格参加这场朝贺仪式的御史杨深秀所呈递的那道坚决请她撤帘归政的奏折!于是,那老妖婆子暴怒之下,立刻哆哆嗦嗦地抓起一支蘸满了鲜血似的朱砂的雕龙御笔,在折尾上狂批下"速议奏"这三个字--就像将三只毒蜘蛛拼命摔了出去,任其在这道奏折上疯咬、疯爬一般!……

这一天上午,张荫桓被崇礼派来的一名带着许多兵的翼尉"邀请"到了步军统领衙门……

这一天,张元济给他的一个朋友--此时正远在上海的汪康年写了一封信,透露了慈禧太后及其众多帮凶所发动的这场"戊戌政变"的消息,并且预言将有大灾祸趁势而来:"事变之来,且更有不可意想者。自来变法,莫不如是,惟望新党勿为所摇夺耳!"

--"戊戌政变"发生之后,汪康年在上海也从很多渠道了解到一些有关信息,他深知张元济此时处境必然危险,因为不放心,所以曾连发两次密电给张元济、向其深问情况。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九日(1898年9月24日),中国的肃毅伯爵李鸿章宴请了日本的侯爵伊藤博文。当时,随伊藤博文来访的一个名叫大冈育造的日本人也在座。茶酒馔脯,饮之无心,食之无意!……

李鸿章观察了很久之后,终于向伊藤博文问道:"倘若康有为逃往日本,贵侯必能相助,将康有为执获、送交我国惩办?"伊藤博文不待通译人员将李鸿章的话翻译成日语,就已经从李鸿章的态度以及当时的气氛等方面判断出了李鸿章向他问的是什么问题,于是,待通译人员的话音落下之后,他仅仅稍微思考了一、两秒钟,就也不点头、也不摇头、面色木然地回答道:"不然。康有为所犯如系无关政务之事,或许可遵照贵爵相所谕;若他的行为涉及国政问题,照万国公法,不能如是办理,这些,贵爵相都是深知的。"

李鸿章听通译人员转述了伊藤博文的回答之后,将那双衰老的长眼睛略眯了一下,就不再说话,只是心不在焉地举着一双半旧的象牙筷子、将一盘韭菜炒肉丝慢慢地挑着吃……

伊藤博文略喝了一点酒,然后,他看着那已将见底的酒杯想了片刻,缓缓地向李鸿章问道:"贵爵相作为中国迄今为止一切改良的领导人,为了在中国持续进行缓慢的改良,为什么不尝试争取康有为与自己携手工作,而是去赶他下台?"

李鸿章听通译人员转述了伊藤博文的这番语意多歧、暗藏刀斧的话之后,满不在乎地看着伊藤博文,很干脆地冷笑了一声,说道:"你说得对!康派可利用的时代将会来临,不过,暂时还不能去考虑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