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左右你一生的心态
4332700000044

第44章 如何体谅他人的心情(4)

对他人要有责任心

我们生活在群体之中,就要对我们的人际关系负责。对关系负责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我们都生活在社会当中,生活在组织当中,无论组织的成员或自由工作者,大多数人都与他人共事。没有谁能够脱离群体而获得成功。

关系的责任,可从两个部分来看。

第一部是认识,每个人都是与你一样的个体,所以你必须了解共事者的长处、做事方法与价值观。听起来很容易,然而认真听进去的人却很少。举个常见的例子,某人在第一个职位上习惯写报告,因为当时的上司是个阅读者。换成倾听型的上司之后,他继续写报告,报告不受重视,上司渐渐觉得这个人愚笨、无能又懒惰,这注定了他的失败厄运。假如这个人认真研究新上司,分析新上司的做事方式,本可避免这样的下场。你的上司不是组织图上的一个头衔。他们也是人,同样有权利按照最适合他们的方式工作。观察、了解他们的工作方法,探询“上司的长处是什么,他如何工作并获致成效”“他的价值观是什么”,然后调整自己,让上司能按他的方法更有效地工作,正是部属的责任,也是“管理上司”的秘诀所在。

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应用在所有的工作同事身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方式,每个人也都有权按自己的方式工作。重要的是他们的表现,以及他们的价值观,不是他们的工作方式。提高“效率”的第一个秘诀就是:了解与自己共事的人,了解自己的上游工作者的长处、工作方式、价值观,并善加运用。工作上的关系,建立在“人”上的基础、与“工作”上的基础同样重要。

第二个部分,是要负起沟通的责任。在思考了“我的长处是什么,我的工作方式是什么,我的价值观是什么,我的贡献应该是什么”等问题之后,接下来必须问:“谁必须知道这些?谁的工作必须依赖我?我的工作又必须依赖谁?”同时让他们知道以上问题的答案。

中世纪时期,住在同一条街上的人从事同一种行业,生活在同一个地区的人种植同样的农作物,每个人对其他人的工作都了如指掌,从来不需告诉别人他在做什么,也不需要问别人在做什么。而少数特别行业的人如专业人员,独立工作者,同样也不需要告诉任何人他在做什么。今天,大部分的人都与他人共同工作,分担不同职务与责任。例如前面所提到的一位业务出身的营销副总裁,他熟悉销售工作,但是对于定价、广告等从来没有做过的工作,他可能一窍不通。所以负责这些工作的人,必须让这位副总裁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工作理由、工作方法以及预期目标。如果副总裁对这些高级知识工作者的工作不了解,错并不在他,而在这些人本身,因为他们没有尽到对副总裁教育的责任。相对地,这位副总裁的责任,就是要让所有的共事者了解他对营销的看法,他的目标,他的工作方法,他对自己与对其他人的期待。

即使是完全了解“工作关系”重要性的人,通常也不会告诉他们的同事,同时也不会问他们。因为他们害怕被认为冒昧,过分好奇或是愚笨。他们错了!任何人对他的同事说:“我最擅长……我的工作方法是……我的价值观是……我想专注的贡献是……我所期待的结果是……”所得到的回报总是:“这真是太有帮助了!你怎么不早告诉我。”

事实上,知识工作者应该要求跟他一起工作的人,调整他们的行为,配合知识工作者的长处与工作方式,而他所得到的回馈总会是正面、肯定的。

在今天这个社会,组织的基础不再是权力,而是信赖,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并不必然表示互相喜爱,而是代表互相了解。因此,对关系负责,建立组织的互动和融洽,能更好地为管理自己和组织服务。

亲情能改变一切

生活中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事,但是我们应该懂得,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我们的亲人就站在我们身后,给我们以最有力的支持。青少年气盛,又不懂亲情关照,遇到困难不知如何是好,不知如何跟父母沟通。罗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了一个信封的故事。

13岁那年,他跟着家里人从佛罗里达州搬到南加州居住。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罗宾,对父母的教诲常当做耳边风。反抗、易怒,对于一切都不在乎。就像许多时下的青少年一样,一切看不顺眼的事物,都极力反抗、逃避。“自以为是”的年轻人,对于所谓的亲情更是不屑一提。事实上,每当有人提到亲情时,罗宾都会生气地反驳他们。

有一天晚上,罗宾回家后,直接冲进房间,用力关上房门,躺在床上望着开花板,回想着不顺心的事情,样样不如意的一天。伸进枕头底下的手,意外的发现一个信封。拿出信封,上面写着:“当你独处时,打开它。”罗宾心想四下无人,没人会知道我是不是读了它,于是就拆开了信封。内容写着:“罗宾,我了解你对目前的生活感到不顺、挫折。我也知道,我们作父母的,不是什么事都对。我更清楚,我对你的爱是全心全意的,你所说所做的任何事都不会改变这点。任何时候想找我谈谈,我永远都欢迎你。如果不想,也没关系。只要记得,不论你身在哪里、做什么事,我都永远爱你,更会以拥有你这个儿子而感到骄傲。我的心永远跟着你,永远地爱着你。爱你的妈妈。”

从此以后,这种“当你独处时,打开它”的信,经常在罗宾的生活中出现。直到他长大成人,才向别人提到这件事。

后来,罗宾在世界各地演讲,帮助世人提高自己,经常提及这封信。一次,在佛罗里达沙拉苏他市的演讲结束后,有一位妇人来找罗宾,提到她与儿子间沟通上所遇到的困难。在一起走向海滩的路上,罗宾跟她谈到他的妈妈永恒不变的爱及那些“当你独处时,打开它”的信封。几周后,他收到她的卡片,提到她刚在儿子枕头下留了一封信。当晚上床时,罗宾将手伸到枕头下。回想起每次在枕头下发现信封时,那种舒畅的感觉。在罗宾那段情绪纷扰的岁月里,这些信总能安抚他的心灵,让他确信,不论他做了什么事,母亲的关爱是永远不变的。临睡前,他感谢上天,让他的母亲了解到,正处于青少年叛逆期的他,最需要的是什么。

每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知道,其实,我们的枕头下也有一份宁静的信念。这种持久不变、无条件的关爱,会改变生活中的任何困境。

发牢骚者内心不安

无论怎样希望乐观地对待生活,人总有软弱的一面。有时,人会灰心气馁,不满意,发牢骚。此时,如何铲除在心头的不满情绪,是能否使生活幸福的关键。

每个人都会很自然地产生不满情绪,所以,根除它是件难事。不过,不动手铲除这堆“冬草”,它就会迅速蔓延,使得辛辛苦苦建成的花园毁于一旦。

人可以稍有一点不满情绪。但这种情绪如果永不消散,就应耐心地除掉它。

要铲除不满情绪,首先应该寻找导致不满情绪产生的根源。当我们深究其根源时,一定会在我们内心发现“不安”的心理活动。不除掉“不安”这个病源,即使表面上虚假地除掉了不满情绪,但一旦遇到新的情况,便会很快再度萌生。

根除“不安”是人生判断中最难办的一件事。我们必须掘出隐藏着的“不安”心理,掌握它的真实面目。

根除“不安”犹如一次手术,它要把人们本能希望隐藏起来的心理活动暴露出来。因此,就需要勇气;需要忍着痛苦;需要强韧的判断力。

不安不同于恐怖。恐怖有明确的对象、目标。所以,可以采取相应措施。不安则对象模糊,本身也不分明。所以,很难确定应采取什么措施。

认真分析“不安”,可以发现所谓“不安”来自“不安定”。“不安定”亦即不均衡,失去平衡。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平衡,那只有人的智慧、人的优秀判断力才能搞清楚。

对青春期开始时所产生的“不安”,自己极难自觉。这一时期反映在青年身上的不平衡有许许多多。例如,青年人在生理上虽然已成熟得同成年人一样,但在精神上却尚未成熟。他们希望得到成年人的待遇,却又因思想不成熟缺乏自信而希望得到孩子般的保护。这一切又转化为内心的“不安”。当“不安”喷发时,即表现为所谓的“无理反抗”。“无理反抗”的意思是本人也知道那些理由说不通。

青年人出于自尊心,不愿意承认自己在精神上不成熟。因此,不理解青年人内心的这种心理世界,就不可能理解人在青年时期的反抗与不满情绪,也就不可能采取适当的对策。

成年人的“不安”同样出于某种不平衡。工作与能力、地位与实力等。此时,最关键的是能否持有强韧的判断力,能否正视自己的弱点——能力不高,实力不强。

对人不能有嫉妒之心

嫉妒,是人之常情,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这种嫉妒之心,而生意人的嫉妒尤其严重。在生意人中间,经常存在一种敏感、微妙的情绪,人们表面上亲亲热热,假如你的生意经营得不怎么样,大家还可以相安无事,但是如果你比其他人强些,这些人就有可能在背后联手,把你搞垮。即使是你的朋友、合伙人,有时也会被这种嫉妒心理冲昏头脑。在日常的交谈中,“我知道某公司有麻烦”这类的话总是比“我听说某公司生意很旺”多得多,幸灾乐祸的话总比唱赞歌入耳。对于这些嫉妒,生意人要小心对待才好。

正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当嫉妒进入竞争领域的时候会变得极其有害,其危险之处是它使我们只想到自己好——不是通过搞好自己的生意,而是通过搞垮我们的对手。老是希望别人倒霉的人,在做生意上一定不是个有进取心的人,很难取得更大的成功。别人垮掉了,除了满足了你自己的自私欲外,实际上你没有得到任何收益。罗宾请你记着:你仅仅是个小生意人而已!你并没有足够的力量改变整个市场的格局。譬如说,你经营的饭店价高质劣服务差,顾客自然都跑到你旁边的饭店去了。假如有那么一天你暗中的咒骂应验了,一场火烧了你旁边的几家饭店,你的生意也一定好不到哪里去,人们宁可多走几步,到远一点的饭店。况且,过不了几个月,你就会发现,你旁边又重新冒出几家饭店,与你一较高低。那怎么办?你不妨忘掉你的竞争对手是一个人,而把他当作一个统计数字吧,如营业利润、财富积累等,这是一个你要超越的数字。数字比人更具体,更简单,以数字为目标只会激起你的斗志,而不会滋长你的嫉妒。如果你不能在规模和分量上战胜他,那就在质量和用途上击败他吧——那也只是你所要超越的简单数字。故此,生意人要想维持一定幅度的价格和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对手搏杀不是明智之举,反而是联合在一起,在价格、范围等方面达成一定的默契,才能共享其利,共存共荣,皆大欢喜。

生意场有这样一个恒常的规则:只要是有利可图的交易,你赚一百,别人赚一千,对于你来讲也是成功的。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你不让别人赚一千,你自己连那一百也赚不到。

如果绞尽脑汁相互拼杀,最后只能是两败俱伤。曾有两间门对门的杂货店,店主为了招揽顾客,相互展开了一场压价大战,把自家商店的商品价格一降再降,斗到兴起,最后竟降到低于进货的价格。结果自然是双双关门大吉,真正“停战”了。而顾客呢,开始时还挺踊跃的,经再三减价后,反而驻足不前,门庭日渐冷落。原来,连续的降价,反使顾客以为他们的商品是劣质冒牌货哩!

如果你在竞争中能做到以下几点,你的生意一定比对手兴旺:

1.顾客在你的店或厂里没有买到想要的商品时,你能够把他介绍到自己的竞争对手那里去;

2.对手的经营发生危机时,你能向他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乘人之危,落井下石;

3.做宣传广告时,不故意贬低对手;

4.同行前来参观时,热情接待,任其观看、询问;

5.和竞争对手保持融洽的关系,经常上门探访,交流各种经营和商品讯息。

让友谊之门时刻敞开

友谊是一种相互关心,同甘共苦,彼此相爱的深厚情谊。和别人不能说的话,和朋友却可以说;当自己苦闷失落时,能帮你排忧解难的,是朋友;有了喜悦,首先想到要与其分享的,还是朋友。没有友谊,没有关心,没有爱的人生是最孤独的,不健全的人生。但是,在现在社会中,人际关系越来越建立在各自利益的基础上,“相交喻于利”。而互相勉励,互相帮助,互相分享成功的喜悦与互相分担失利的苦痛的兄弟般的情谊已日渐稀少。这样尴尬的局面使现代人终于受到了孤独的包围,这种消极的情绪嘲笑着人生。

有一个大商场的经理,50岁出头,说自己没有任何朋友,因为他接触的人皆在忙于工作。

他不愿与下属交往,认为这样会影响不好:“我认为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得十全十美,就得与他人保持一种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关系。”他补充说。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没有一个伙伴或知己是不足为奇的,许多人都吐露出他们没有一个可以完全信任和展示心事的亲密的朋友,问题在于他们都觉得这很正常。一个号称“铁娘子”的女经理谈到友谊时曾说:“我真希望为自己找一个知心朋友,我有不少生意场上的朋友,但无一可称得上知己的,我感到十分孤独。偶尔心血来潮,毫无缘由地打电话,结果仅仅是问个好,谈天说地的事从来没有过——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个对象。”没有朋友,没有友谊,结果陷在孤单的漩涡中,不幸的也是自己。

显然,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自始至终受着约束,但他们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弱点——挫折、焦灼、失望等,怕被人视为懦夫,表现得像只会一味怨天尤人的失败者,使他人对自己失去兴趣和尊重。同时,他们也不愿意与人分享成功的喜悦,怕这样一来会引起别人的竞争、嫉妒,或怕被别人理解为狂妄而受到指责。大多数的成年人都承认过分亲近配偶之外的另一个人会引起对方的警惕和怀疑。只要一个人向另一个人表露出热情,后者必然有所防范,头脑里马上冒出一个可怕的念头:“这家伙到底想从我这儿得到什么?”所以成年人大多数都渐渐把寻找伙伴看作是不成熟的表现,或干脆当孩子气处理。然而,偶尔碰到孩提时代一老伙伴时,他们潜在的寻找热望,便会在彼此热烈的反应中暴露无疑。而这种友情的返真,说明人们内心深处还是渴望友谊的。

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们只有在为共同目标奋斗时,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和谐、亲密,这是一个可悲的讽刺。十来岁的孩子走到一起,就能组成一个球队,同心协力去击败另一个球队;成年人只有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才会团结一致,面对共同的敌人。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彼此之间总是处于备战状态,他们的谈话很少涉及各自心中的秘密。内心世界的封闭使人们无法通过情感交流建立真正的友谊,而友谊的缺乏使现代人陷入一种强烈的孤独感中。因此,有些心理学家呼吁,哪怕是成年人,也应多交朋友,敞开友谊之门,寻找健全人生,摆脱现代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