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毛泽东公开点名批判了章伯钧、罗隆基的民主同盟、农工民主党,并肯定地认为,资产阶级右派就是资产阶级反动派。9日毛泽东向党内通报说:右派骨干人数扩大了一倍,全国不是4千人,而是大约有8千人。从估计全国极右分子约4千人,到估计约有8千人,其间相隔仅短短10天。
7月17日至21日,中央在青岛召开了一次省市委书记会议。会议期间毛泽东写了《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文章强调:"单有1956年在经济战线上(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不够的,并且是不巩固的。匈牙利事件就是证明。必须还有1个政治战线上和1个思想战线上的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这个斗争,从现在起,可能还要延长十年至十五年之久。"毛泽东还提出要分期分批在全国城乡普遍进行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篇文章于8月2日印发给党内,使已经日趋严重的反右扩大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5月份以来主要是在省市以上党政机关、大专院校、民主党派、新闻界、科技界、文艺界、卫生界中进行。青岛会议以后,反右派斗争一方面在上述单位继续深入展开,一方面推向地、县两级,并逐步推向全国各地区、各界和部门。随着这场以反右派斗争和批判错误思想言论为主要内容的"全民整风"的开展,反右扩大化的错误更迅速地蔓延开来。
9月20日至10月9日,党的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是会议的主要议题。毛泽东在《做革命的促进派》的讲话中,轻率地改变了"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变化的正确分析,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0月15日,中央发出《关于划分右派分子的标准的通知》和《划分右派分子的标准》。《标准》规定了划为右派分子的6条标准,其中主要的是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党的领导。规定应划为极右分子的主要是右派活动中的主谋和骨干分子。《标准》还指出了"其错误应予批评纠正,但不应划为右派分子"的6种情况。应当肯定,这6条标准,政策界限还是比较清楚的,但是也存在空泛和不易掌握的缺陷。再加上当时反右扩大化和"宁左勿右"已成气候,这样的标准很难真正贯彻执行。
到1957年底,全国的反右派斗争大体都已进入扫尾阶段。12月8日,毛泽东又邀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谈话。谈话中毛泽东提到了对右派分子的处理意见,他说:第一,对右派分子要有所处分,不处分不足以平民愤;第二,还要留点情,不可太严。并说这样做目的一为争取中间分子,二为分化右派。
12月12日,中央发出《关于在国家薪给人员、民主党派、高等学校学生中的右派分子的处理原则》,提出了对右派分子的处理办法。从《原则》附录的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统战部处理右派的典型材料看,当时被划为右派的人受到较重处分的占大多数。《原则》中规定了处分办法,即便对于真正的右派分子,打击也是过重的。
反右斗争扩大化的错误终于没有得到遏止,给党的事业造成了深远的不良影响。首先,一大批知识分子、革命干部和民主人士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和不应有的打击,因而长期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这不但是他们个人的损失和不幸,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损失和不幸。其次,使全党整风背离了原来的意义,党中央、毛泽东预期的整顿三风的目的未能达到。毛泽东在反右派斗争开展以后,虽然也指出要继续整风,并把反右派只作为整风四个阶段中的1个,但在实际过程中,反右的声势越来越浩大,整风运动已不可能收到实效,落到实处。相反,党内的主观主义作风却在反右斗争中及以后大大发展了。第三,助长了毛泽东在国内阶级斗争和主要矛盾的认识上产生了"左"的错误。毛泽东从反右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实践中提出了"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命题,轻率地改变了党的"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的正确论断,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国内的主要矛盾,导致了后来阶级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