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谋事三要
4376100000024

第24章 磨砺本领:每天让自己多学一点本事(2)

苏秦自幼家境贫寒,温饱难继,读书自然是很奢侈的事。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和帮助别人打短工,后又离乡背井到齐国拜师求学,跟鬼谷子学纵横之术。苏秦自恃学业有成后,便迫不急待告师别友,游历天下,以谋取功名利禄。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自己的盘缠也用完了。没办法再撑下去,于是他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与乞儿无异。落魄景象,溢于言表,令人同情。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地讥笑他说:“按我们周人的传统,应该是安分于自己的产业,努力从事工商,以赚取两成的利润,现在却好,放弃这种最根本的事业,去卖弄口舌,落得如此下场,真是活该!”此情此景,令苏秦无地自容,惭愧而伤心。他关起房门,不愿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学业未成而急于求成啊!”(注意:他不怨天尤人)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振精神,搬出所有的书籍,发愤再读,他想道:“一个读书人,既然已经决心埋首读书,却不能凭这些学问来取得尊贵的地位,那么,书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于是,他从这些书中捡出一本《阴符经》用心钻研。

他每天研读至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每次醒来,都懊悔不已,痛骂自己无用,不由自主地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一下。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猛然“痛醒”,保持苦读状态。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惨不忍睹。家人见状,心有不忍,劝他说:“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这样自虐啊!”苏秦回答说:“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惟如此,才能催我苦读!”经过“血淋淋”的一年“痛”读,苏秦很有心得,写出了“揣”、“摩”二篇。这时,他充满自信地说:“用这套理论和方法,可以说服许多国君了!”于是苏秦开始用“锥刺股”所得的学识和“锥刺股”的精神意志,游说六国,终获器重,挂六国相印,声名显赫,开创了自己成功的人生局面。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凡是缺乏坚忍精神的人,离真正的做人,特别是做大事之人,还相去甚远。假如你这样坚持下去,忍常人不能忍之辱,吃常人不能吃之苦,必能做常人不能做之事。因此,不论你遇到了多揪心的挫折,都应当以坚持不懈的信心和毅力,感动自己,感动他人,感动天地,把自己锤炼成一个做大事之人。

57.不急于水落石出,

而注重稳操胜券办事绝不能由着急性子来,要按照事理来,这样才能稳操胜券。然而,有些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一遇到事情,就恨不得立即弄个水落石出。其实,这样不但办不成事,还会把事情弄得一塌糊涂。所谓“欲速则不达”,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聪明人办事,一定是善于观察、巧于布阵、精于摸底,然后在时机成熟时,采取拉网术,把想钓的鱼拉上来。《孙子兵法》中讲求稳之计,重在戒急,其实讲的就是这个理儿。

唐代武则天时,湖州别驾苏无名以善于侦破疑难案件而闻名朝廷内外。一次,他到神都洛阳,恰巧碰到武则天的爱女太平公主的一批宝物被盗武则天诏令破案。太平公主是初唐时期颇有声名的公主。她的性格酷肖母亲,因此深得武则天的宠爱,一次。武则天赏赐给她各种珍贵宝器共两盒,价值黄金千镒。太平公王收到母亲这批赐物,即带回家中密藏了起来。但是,一年之后宝物不翼而飞。这是圣上御赐的宝物,太平公主不敢隐瞒,立即告诉了武则天。

武则天知道后,认为有损她的脸面,恼羞成怒,立即召来洛州长史,诏令他二日内破案,如限期之内不能缉盗归案,则以渎职、欺君问罪。

洛州长史恐惧万分,急忙召来州属两县主持治安和缉盗的官员,向他们投下制签,下令两日之内破案,否则处以死罪。两县的缉盗官员们无力破获这样的大案,只是依照长史的做法,召来一班吏卒、游徼,严令他们在一日之内破案,否则也是处以死罪。一件疑难大案的侦破任务,便如此一层一层地推了下来。

无法再往下推的吏卒和游徼们。手中拿着上司的死命令,一时慌了手脚,只得来到神都大街上碰运气,恰好,他们碰上了晋京的苏无名,于是便一拥而上将这桩“御案”告诉了他。苏无名听完后,吩咐他们如此如此,便同他们一块来到衙门。一进衙门,这班吏卒、游徼向着主管缉盗的官员高呼:“捉住盗贼了!”他们的话音还未落地,苏无名已应声进了厅堂。缉盗官一问,眼前来的乃是湖州别驾苏无名,使转身怒斥吏卒、游徼们:“胆大妄为之徒,怎能如此侮辱别驾大人!”

苏无名一见缉盗官训斥下属,便朗声大笑道:“不要怪罪他们。他们请我来此为的是侦破公主万金被盗的御批大案!”缉盗官一听苏无名是为破案而来。惊喜万分,便急忙向苏无名请教破案的妙策。苏无名神色不动,只是说:“你我立即去见洛州府长史。见了长史,你只需告诉他,御案由我湖州别驾苏无名来主持侦破即可。”缉盗官依了苏无名的主意,带他前往洛州府。

缉盗官和苏无名二人双双来到洛州府。长史一听破案有了指望,立即行礼迎接苏无名,感激涕零地拉着苏无名的手说道:“今日得遇明公,是苍天有眼,赐我一条生路啊!”说完,洛州府长史摒退左右,向苏无名征询破案的妙策。苏无名依然是神色不动,不急不忙地说:“请府君带我求见圣上。在圣上玉旨之下,我苏无名自有话说!”洛州府长史急于破案交差,立即上疏朝廷荐举苏无名破案。苏无名心中已有了破案之策,那就是稍安勿躁,以查出贼踪,故而他见了缉盗官,又要见长史,见了长史又要冕皇上,这一系列的举措都是有目的的。

武则天看过洛州府长史的上疏后,决定立即召见湖州别驾苏无名。在神都洛阳的宫殿上,苏无名见到了武周皇帝武则天。武则天劈头一句便问:“你果真能为朕捉到盗宝的贼人吗?”苏无名答道:“臣能破案!如果圣上委臣破案,请依臣三事:一、在时间上不能限制;二、请圣上慈悲为怀,宽谅两县的官员;三、请圣上将两县的吏卒、游徼交臣差使。如依得臣下所请三事,臣下将在两个月内,擒获此案盗贼,交付陛下。”武则天听完之后,看了看苏无名,便顿首应允了他的条件,谁知苏无名奉旨接办御案之后,没有动静,一晃就是一个多月的光景过去了。一年一度的寒食节又来临了,这天,苏无名召集两县大小吏卒、游徼会于一堂,准备破案。他吩咐,所有破案人员全部改装为寻常百性,分头前往洛州的东、北二门附近巡游侦查。无论哪一组,凡是遇见胡人身穿孝服,出门往北邙山哭丧的队伍,必须立即派员跟踪盯上,不得打草惊蛇,只须派人回衙报告即可。

这边苏无名刚刚坐定。就见一个游徼喜孜孜地赶了回来。他告诉苏无名,已经侦得一伙胡人,其情形正如苏无名所说,此刻已在北邙山,请苏无名赶去定夺。苏无名听后,立即下令衙役备马,与来人赶往北邙山坟场。到达之后,苏无名询问盯哨的吏卒:“胡人进了坟场之后表现如何?”吏卒回报说:“一切如别驾大人所料,这伙胡人身着孝服,来到一座新坟前奠祭,但他们的哭声没有哀恸之情,烧些纸钱之后,即环绕着新坟察看,看后似乎在相互对视而笑。”苏无名听到这里,大喜击掌,说道:“窃贼已破!”立即下令拘捕那批致哀的胡人,同时打开新坟,揭棺验看。吏卒奉命逮捕了胡人,但对开棺之令不免犹豫不前。苏无名见状,笑道:“诸位不必疑虑,开棺取赃,破案必在此举!”于是,吏卒、游徼们动手掘坟开棺。随着棺盖缓缓开启,棺内尽是璀灿夺目的珠宝。检点对勘之后,证实这些正是太平公主一月前所失的宝物。

苏无名一举侦破太平公主的失窃大案,震动了神都洛阳。武则天下旨再次召见苏无名,问他是如何断出此案的。苏无名应诏进殿,对道:“臣下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神谋妙计,来神都汇报工作的途中,曾在城郊邂逅了这批出葬的胡人。凭借臣下多年办案的经验,当即断定他们是窃贼,只是一时还不知他们下葬埋藏的地点。寒食节一到,依民俗,人们是要到墓地祭扫的。我料定这批借下葬之名而掩埋赃物的胡盗,必定会趁这机会出城取赃,然后相机席卷宝物逃走。因此臣下差遣两县吏卒、游徼便装跟踪,摸清他们埋下宝物的地点。据侦查的吏卒报告,他们奠祭时不见悲切之情,说明地下所葬不是死人;他们巡视新坟相视而笑,说明他们看到新坟未被人发觉,为宝物仍在坟中而高兴。因此我决定开棺取证,果然无误!”

苏无名的一番话将破案的关节款款道出,说得字字在理,句句入情,武则天极为叹服。苏无名见状,又继续说道:“假如此案依陛下二天之限,强令府县去侦破,结果必因风声太紧,窃盗们狗急跳墙,轻则取宝逃亡,重则毁宝藏身。那么,在证毁贼逃的情况下,再去缉盗追宝,就势必事倍功半了。所以陛下急破之策不宜行,急则无功。现在,官府不急于缉盗,欲擒故纵,盗贼认为事态平缓,就会暂时将棺中宝物放在那里。只要宝物依然还在神都近郊,我破案捕盗就像从口袋中探取什物一般容易!”

苏无名的一番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不能急于求成,必要时敢于放弃、善于及时收手。不急不躁才能把事理层层剖析清楚,把事情办好。的确,要办事,绝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一阵乱来,而是要有进有退,有急有缓,一切皆为了稳中求胜。

58.逮住机会就绝不松手

成事的机会究竟藏在哪儿?皮鲁克斯在《做事与机会》一书中说:“机会在手里!”然而,平庸之人却总是说:“机会从不垂青于我。”其实,这只是一个借口。对于那些精明、敏锐的人而言,总能够“轻松”地抓住机会,并且抓得准和巧。正因为这一点,所以机会总是最欣赏有脑、有心、有眼之人。

亚蒙·哈默是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西方,他是点石成金的万能富豪,又是第一个与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合作的西方企业家。

哈默于1898年5月21日生于美国纽约市。他的曾祖父弗拉基米尔是俄国犹太人,曾在沙皇尼古拉一世时以造船而成为巨富。到哈默的祖父雅各布娶妻生子时,一场台风引起的海啸把家财产冲刷得荡然无存。1875年,雅各布带着妻子和儿子朱利叶斯移居美国。二十年后,在一次郊游中,朱利叶斯与一个年轻的寡妇罗丝一见钟情。他们婚后生下的第一个孩子就是亚蒙·哈默。1917年,哈默入读哥伦比亚医学院。

一天,父亲找到哈默,告诉儿子一个坏消息:他倾其积蓄投资的制药公司濒临破产。而且他本人因身体不好,特别是还想继续行医,没有精力去顾及公司的管理,因此,他要求儿子去当公司的总经理,但不许他退学。哈默勇敢地迎接了挑战。为不误学业,哈默邀请一个家境贫困而学习优异的同学住在一起,免费供给对方食宿,条件是这位同学每天去上课,晚上把白天的笔记带回给他,供他应付考试和写论文。他重新制定了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推销方法,组织了一支强有力的推销员队伍,并把公司名字也改为响亮的“联合化学制药公司”。原本岌岌可危的公司终于被哈默从破产边缘拯救过来,产品畅销全国,公司开始跻身于制药工业的大企业行列。

这时,哈默做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即去苏俄访问。十月革命后,哈默的父亲作为俄罗斯后裔,且又是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一,对苏俄十分关注,并向被封锁的苏联红色政权提供过生活必需品。但由于一次医疗事故,1920年6月,哈默的父亲受审入狱。年轻气盛的哈默决心完成父亲未遂的愿望,到父亲出生的国家,去帮助苏联战胜正在那里蔓延的饥荒和伤寒。

哈默于1921年初夏到达苏联。看到苏联马拉尔地区大量的白金、宝石、毛皮卖不出去,而粮食又严重短缺,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哈默头脑中形成。他联想到当时美国粮食大丰收,粮价下跌,便提议:以100万美元的资金,在美国紧急收购小麦。海运到彼得格勒,卸下粮食后,再将价值100万美元的毛皮和其他货物运回美国。哈默的建议很快被苏联高层采纳,列宁亲自回电表示认可这笔交易,并请哈默速抵莫斯科。

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哈默就受到了列宁的接见。为使年轻的苏维埃得到休养生息,列宁格外重视哈默的提议。从此,他们之间结下了真挚而深厚的友谊。列宁鼓励哈默投资办厂,允许他开采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棉矿,从而使他成为苏俄第一个取得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

美苏的易货贸易由此开始。哈默组织了美国联合公司,沟通了30多家美国公司,他俨然成了苏俄对美贸易的代理人。哈默在苏俄度过了将近10年。苏俄成了这位美国青年从百万富翁变为亿万富翁的发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