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办法总比问题多
4410600000037

第37章 职场上:如鱼得水(2)

接下来就是敲门:我有点事情想跟您谈,现在方便吗?获得准许后,你就该开门见山地讲:我对我目前的薪水不是太满意,我认为我需要跟你进行一个谈判。

在跟老板谈加薪时,一定要不断的强调自己对自己做了多少工作,创造多少价值,而不要流露出来“某某跟我做一样的工作,为什么工资比我高那么多”的心态。因为作为老板,也许他并不觉得那个“某某”跟你做的一样的工作,创造一样的价值。而且公司人多事多,老板未必能够一一看得清楚每个人的业绩,一一比较得明白哪个人创造的价值最高。所以这时候,你要做的是拼命陈述自己的业绩,强化自己为公司带来的利润,让老板意识到:哦,原来他一直忽略了你的贡献,原来你确实值得大幅度的加薪。同时,请注意这种陈述尽可能要量化,不要泛泛而谈。但也要注意避免算得过分仔细,弄得不好会让老板觉得你在跟他算帐。

你可以跟老板说:我从去年X月开始加入公司,到现在为止,成功完成了XX客户的项目,而且获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我从加入公司起,就一直在源源不断的为公司带来效益和利润。然后,简明扼要地列举一些实例。最后,总结一句话:我认为我应该获得更高的回报。

4、当你的钱袋被老板算计时:大胆维权

点子缘起

如果你到现在还以为遭遇欠薪仅仅是某些民工的事情,那你真算是职场的幸运儿了。现在,不少城市白领,甚至中高层管理人员,也在无意间成为欠薪的受害者。可悲的是,面对欠薪,许多白领的反应,并不比民工更有力度。其中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某些企业的欠薪手段比较隐蔽,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人士,也意识不到自己的“钱袋”被人算计了。身在职场的你,能否识破薪水中各种暗藏的“门道”?面对欠薪,你该如何讨回公道?

情景案例

小常是做平面设计的,来现在的公司工作已经一年了,在这一年中,她除了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之外,最大的收获就是终于明白:加班是应该的,但要求发加班费,那是不应该的。刚到公司上班时,小常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去。平面设计非常“吃”时间,有时候为了一份设计稿可以通宵达旦,但奇怪的是,老板总是在下午才把工作分给大家,而且要求当天完成。一段时间后,她发现,永远有做不完的工作在等她,自己只有上班时间,却没有了下班时间。同事们都在抱怨,但就是没有一个人去找老板谈关于加班费的事情。性情耿直的小常决定,为了保护自己和大家的利益,她要去跟老板谈谈。

与小常同在一个设计室的老员工高林,极力阻止这一做法。高林透露,在小常之前,设计室有另外一个大学生,就为了加班费的事,执意去找老板理论,老板表面上把她夸奖了一番,但从那以后,原本是业务骨干的她工作越来越少,老板还常对她所做的工作挑三拣四。渐渐地,这位同事变成一个无所事事的多余人,不久只好离开公司。高林劝说小常:如今就业形势如此紧张,加班费和饭碗孰轻孰重,你应该很清楚吧?

尽管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工作是主食,加班费只是一道饭后甜点而已,但小常不想就此保持沉默,员工加班,老板理应给加班费的,《劳动法》上也有明文规定。于是,小常找了个适当的时间,敲开了老板办公室的门,开诚布公地把这事情谈开了,并委婉地暗示公司员工都对这件事情不满,这样下去不但会影响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也就必将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老板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自己平时也确实忽略了这个问题。为了公司的利益,他采纳了小常的意见,并答应给员工发加班费。小常不仅为自己也为大家做了一件“漂亮”的事情。

点子支招

当你的钱袋被老板算计时,你该保持沉默还是大胆站起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小常的做法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在现实中,白领遭遇欠薪却反抗乏力,大抵出自两个原因:第一,竞争激烈,白领的时间都用于工作、充电,却忽视了对《劳动法》的了解。以至于明明有理最终也无法维权。第二,不敢大胆维权。白领大多清高,觉得为这事撕破脸面子上不好看,或怕被未来的“东家”知道了,影响个人发展。

那么面对种种薪资陷阱,你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你可以从下面从四方面入手:

一、一定要签订劳动合同。在签订之前,还应通过各种途径询问该公司内部职工工资的发放情况。

二、签订劳动合同要慎重。首先,凡双方的约定,如工资、奖金、提成、福利等,一定要完全、一致地写在劳动合同里,这样将来才不会吃亏。其次,不要签空白合同。再次,合同要自己留一份。最后,不要只签外文合同,以防有诈。

三、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对“隐性欠薪”提高警惕,注意积累各种证据。比如,你怎么证明自己有加班行为呢?可把日常的加班记录单、公司要求加班的通知、考勤卡等留下来。如果公司找借口拖欠工资,一定要写下书面凭证并签字。劳动合同、欠条等书证,更应该妥善保管。

四、发生了欠薪事件后,第一步就是要收集证据,包括能够证明自己应得多少收入的合同、主管签字的加班单、考勤卡、社会保险缴费凭条、被无故克扣费用的工资条等。第二步是先向仲裁提起申请。如果不服仲裁结果,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特别要提醒的是,劳动纠纷的诉讼时效是60天,所以一定要在纠纷发生的60天内提起劳动仲裁。

5、被暗示要离职时:对症下药

点子缘起

你是不是感觉最近工作量愈来愈少,工作的内容也被上司刻意刁难。从而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被暗示要自动离职了?还是公司对你有其它的安排?而产生一系列的烦恼?

基本上,没有一个公司会希望主管用背离法令,或不符合人性的方式来处理不适任的员工。有制度的企业会运用明确的目标管理与绩效管理流程,评估、衡量员工的工作表现,并公正地处理员工去留问题,而非任由主管私自处理。因此,当你真的遇到工作量突然减少,或主管不合理的刁难时,是否真的就是被暗示要自动离职的征兆呢?

情景案例

小张是一家大公司业务部的业务骨干,人力资源部经理发现他想跳槽,感到十分紧张:他有几单外地业务还没做完,别人又很难接手,万一他撂挑子走人怎么办?

为了暂时稳住小张,这位经理暗生一计。先是把小张请进办公室,自然地谈起即将筹备分公司的情况,同时暗示他已被老板考虑委以重任。

为了使这些“诱饵”更具有诚意和真实性,人力资源部在征得老板的同意后给他加了薪。小张踌躇满志,决定留下为公司发展出力。

待小张成功做完业务,同时,别人已经将他的客户转接过来后。经理再次找他谈话:“分公司的筹建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不被考虑。鉴于此,你的职务工资也只好恢复原级。”

小张感觉被“忽悠”了:原来要去的那家单位已另找他人。现在的公司放出话:对待这种“不忠诚”的员工,老板绝对不会手下留情!

这可怎么办呢?去还是留?公司一向实施的是人性化管理,应该不会这么轻易去辞退一个员工或否定一个员工吧?老板这么做也许有他的理由。

思来想去,小张还是决定留下来,毕竟自己在公司的业绩也不错,这是有目共睹的,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消除老板对自己的疑虑,暗示老板自己已经打消了跳槽的想法。

于是他在工作上更积极了,业绩也不断提升,你还为自己创造新工作,利用时间搜集资料提出新的企划案。并加强与领导、同事的沟通,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渐渐地他又重拾起老板对自己的信任。

点子支招

万事皆有因,一般来说,一个企业不会轻易地去辞退一个员工,所以碰到这样的情况,一开始最好的态度便是抱着“人性本善”的想法,也就是即使主管真的有刁难你的表现,先假设主管并不是“恶意”要找你麻烦。因为不论最后证实的结果如何,疑神疑鬼、杯弓蛇影的怀疑主管暗示你,反而会影响你的工作情绪与表现。此外,你也可以确认一下你的状况是否为单一事件?其它同事是否也有一样的困扰?

比如,你可能会发现主管经常突然丢几个临时工作给你,要求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工作;或企划案一改再改,你觉得主管根本是鸡蛋里挑骨头;甚至当着其它同事的面斥责你。 这些都可能只是主管的个人特质,不同的主管有不同的管理风格,而同样的行为也可能有不同的涵义,尤其对新进人员来说,多打听、了解主管的个性与风格,以免误解了主管的本意非常重要。如果你一味地相信自己被暗示而负气离开,到了另外一个公司或许你仍会遭遇一样的问题。

排除了以上这些理性的思考之后,如果你发现主管已经是本着非理性的情绪化因素,针对个人做出不合理的行为,为了保护自己不被恶意遣散,针对不同的暗示你可以采取不同的对策。

如果主管经常以不合理的要求来刁难员工,好让员工受不了而自动离职。针对这种暗示,为了避免日后离职时出现劳资纠纷,初期还是以尽量配合主管要求的原则为主,一方面当作是另一个磨练自己的机会,一方面则可以开始做“存档备份”的动作。换句话说,为了以防主管日后硬是以“工作表现不符合要求”等不适任的原因强迫离职,在每一次授予工作的同时,员工可以用电子邮件的方式与主管再次确认工作内容;或是当主管一味地责难你的表现,你可以写下改善的方向,主动跟主管沟通。即使主管没有回复,但你已做了再次确认的动作,同时也有明确的纪录,日后发生争议时可以此为左证,保护自己的权益。

如果主观不再分派新的工作任务,甚至连手边进行到一半的业务都由其它同事接手,让员工处于无事可做的尴尬状态。 如果遇到这种暗示,当然你不能就此抱着“是公司不给我工作,又不是我不做”的态度,开始上网闲聊或看报纸喝茶。相反地你应该主动协助周遭的同事,甚至委婉地跟接手你的工作的同事表达,“公司可能对我有其它的安排,在那之前我可以先帮助你更快进入状况”,同时记录每天的工作内容。或者,你也可以自己创造新工作,利用时间搜集资料提出新的企划案。总而言之就是别让自己什么事都没做,以免日后让公司更有理由要求你离职。

当你怀疑你已被暗示要自动离职,你也可以寻求人力资源部门的协助,也可以透过人力资源部门寻求调动职务、转换工作的机会。无论部门主管是理性地认为你真的不适任,或非理性的就是要逼你走,透过人力资源部门较客观的第三者立场来处理都是比较恰当的,也可以避免情绪性的冲突产生。

不过,大部分有制度的公司在处理不适任或表现不佳的员工时,通常都会有一定的程序与作法。从一开始以口头沟通的方式进行,若仍然无法改善,则逐步以书面记录的方式,共同明订改善的期限与目标,要求员工达成。倘若仍然无法达成目标,此时人力资源部门便会介入处理,进行调动职务的辅导或离职意愿的沟通。所以员工大可不必时时担心,时时去揣摩主管的暗示意味着什么。

6、如何玩转兼职与本职:分清主次

点子缘起

现在兼职正开始在职场蔓延开来,那就是瞒着原单位,或为挣钱,或为攒经验,为其他企业甚至竞争对手做兼职。在这些人群中,既有中层经理,也有国企的小会计,冒着企业不准兼职的禁令,他们游走在道德与法律之间……如,目前在广州、成都、浙江等地就相继出现了兼职专场招聘会。

专家认为,兼职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就业形式,自有其存在理由:如增加经济收入,更充分地发挥自我的能力,拓展人生经历,帮助自己寻找到更适合的职业等。一些对自己职业定位比较困惑的人,通过多做几份工作,来明确自己的职业爱好或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确定职业发展方向。这样做,兼职就会发挥很好的作用。

在职场上也有一种说法,“只有做好现在的工作,才能做好下一份工作”。现在很多外资企业都是比较看中这一点的。如何证明自己有能力做好一件事,主要是看现在的工作是否能做好,做好本职工作才可以获得别人的认可。所以在你决定做一份兼职工作前,你一定要先弄清楚自身的能力和精力,看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本领来驾驭这份额外的工作,这两份工作是否会产生矛盾,否则就会出现顾此失彼的不良后果。

情景案例

几年前,李平在内地一家国营厂做技术工人。沿海来了个朋友拜访李平,聊天的时候他问李平有什么业余爱好,李平说写作。他问一个月能挣多少稿费,李平说六七百元吧,那时候李平的薪水也只有800元左右。朋友一听惊叹起来,说:“你这哪里是爱好,明明是搞了份兼职做嘛!你不如兼职转正得了。”李平有些疑惑地说:“怎么转正?”朋友说:“去报社做事情呀。”李平说:“我们这里报社都得靠关系进,没有门路文章写得再好也没有用。”朋友哈哈一笑说:“这小地方把你呆傻了。你还是出去看看吧,外面人才流动可频繁了。”

李平终于抛弃了铁饭碗。同事们都说李平傻。后来,李平到了广州,一下子就在一家报社找到了工作。再后来,李平又考上了研究生,现在从事出版工作。朋友的一席话真让李平兼职转正了。

王海的经历比李平更有意思。王海很早就迷上了电脑,尤其是电脑编程。那时他还在厂里当工人,他时不时编点新鲜的小游戏,自己玩玩。到了后来,网络接通了,王海成了网虫。王海玩电脑花了不少钱,同事都说他不务正业。但很快王海阔了,他干上了兼职,通过网络揽上了些编程的活,半年写好一个程序就可以拿到一万块钱。

厂里引进了一条智能化生产线,需要电脑监控,同事们推荐王海,厂长不相信他有那本事,专门从省城花大价钱聘请了一个电脑人才,薪水保密。有一天生产线的电脑程序出了问题,那个人才折腾了好几天也修不好。厂长让王海去看看,并一再叮嘱他说那生产线值好几千万元,一定要小心。王海查看了几分钟后,说:“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一刻钟后,生产线恢复正常,厂长一下子激动地跳了起来,握住王海的手说:“想不到我们厂还有这么一个电脑人才。”第二天,厂长把那个引进的人才解雇了,让王海干,2000元的月薪,厂里轰动了。

点子支招

在兼职过程中,若影响到本职工作是危险的,若兼职的并非是自己的所长是痛苦的,如何处理好兼职与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和本职工作之间的关系,寻找最佳的平衡点,是兼职者首要考虑的问题。所以大家在选择兼职时,最好与自己过去的经历和经验相关的,而且能开拓一个新平台的机会。比如案例中的李平和王海就是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