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办法总比问题多
4410600000038

第38章 职场上:如鱼得水(3)

在兼职的过程中,与本职工作总会遇到一些冲突。无论在哪个公司做兼职,一旦在出现互相干扰的情况下,你要坚持不能突破法律、道德和伦理的底线。而且一定要分清主次,本职工作才是工作的重心,兼职出现冲突时一定要懂得舍弃,提前与兼职单位进行妥善的协商,兼职单位一般会谅解。

另外,兼职并不是说任何一个人想做就能做得了的,兼职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发挥余力而开拓的另一片领域。俗话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若连本职工作都做不好,还要去做兼职,那只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如果你想鱼和熊掌都兼得,那你就必须分清主次。也就是说有了兼职,你更得为本职工作卖力。具体该怎么做呢?

一、要以做好本职工作为主,正确处理好本职与兼职之间的关系。员工首先要清楚,本职工作才是自己工作的重心。成功的兼职者不会因为兼职工作做得不亦乐乎而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往往他们为了博得老板的好感,反而做工作会更卖力。这样万一自己的两份工作有冲突,偶然向老板请个假什么的也容易一些。但是切忌不能因此而总为兼职工作找借口请假。

二、在你选择兼职时,你要有意识避开与本职工作高度相关的职业。从保护原公司的利益出发,员工在选择第二职业时,需要有意识回避自己的本职工作,尤其是那些在公司里从事技术、公司战略发展研究、销售等职位的人。这些人应该明白,保护好原单位的企业秘密,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自己的利益,因为只有企业发展好了,员工的各项权益才有保障。

三、你应该将兼职作为改行或选择工作的跳板。要做兼职就意味着你要比平时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比平时承受更大的压力。所以在兼职之前,你应该先好好斟酌一下,为自己做个职业规划,根据这个规划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兼职,利用兼职来积累专业能力与职场经验。

四、要善于博得两个公司的信任。要取得主业老板和同事的认可与帮助,要有属于自己的未来工作计划及时间规则,并要让他们明白,你有能力在更短的时间内,比别人能完成更多的工作;同时要让兼职单位的老板和同事明白,你虽然只是一个兼职人员,但是有极强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你是这个团体中的一员,并且是不可忽视的一员,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与能力。

另外要注意,要想你做的兼职不影响到原来公司的利益,那么你在兼职前最好和兼职单位签订合同并把报酬支付方式、支付时间、保险、工伤等情况都一一写进去,如果一旦发生劳务纠纷,可以据此向国家机关进行申诉。

7、当你初入职场时:调整心态

点子缘起

业新人初入职场,不熟悉职场的游戏规则,心中战战兢兢,做事小心翼翼,对于那些比自己进入职场早的、资格比较老的职场前辈,更是心怀敬畏。但是业新人做什么事情在同事和老板看来似乎永远都是错的,事做多了是抢风头、做少了又是工作态度不认真;没事出去抽根烟放松一下,成了存心偷懒,上班稍微迟到一会儿,就是不把公司制度放在眼里,对公司公然挑衅,总之难免因为自己迟迟进入不了状态,而遭到职场前辈的为难与排斥。

而那些职场前辈也是经常抱怨:真是受不了新来的大学生,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在那里瞎起劲,把办公室当成了大学时候的寝室,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说话不分场合不分对象不分轻重,忍不住提醒一句吧,态度特认真,可就是虚心接受、屡教不改,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面对这种令人尴尬的局面,新人们当然很痛苦。不过,有些人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这段“任人宰割”的“菜鸟期”,顺利地从“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有的人的“菜鸟期”则会长达一年乃至更长时间。

情景案例

第一天上班,小帆早上6点就起床了,挑选了衣柜里最贵最正式的一套职业装,精神抖擞地出了门。 初入职场,小帆既紧张又兴奋。揣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小帆推开了办公室的门。

但是意外很快就出现了,人力资源部经理将小帆领到小帆所在的外联部后,就没人再理小帆。办公室只有一个人在,那人见小帆进来,理也没理小帆。小帆一个人无趣地坐了一会,上去跟他打招呼,请他以后多多关照小帆。谁知对方脸一沉说:“新来的?到这个部门来的都是有后台的,你是靠谁进来的?”他的话,让小帆很难堪。

正不知如何回答他,这时,部门经理走了进来,问了小帆一些相关问题后,对小帆说:“这样吧,你把饮水机的水换了,帮大家交一下手机费,另外,回来的时候可以给大家买好午饭,就要楼下快餐店的快餐吧。”。但是意外很快出现了,人力资源部经理把小帆领到小帆所在的外联部后,就没再搭理过小帆,部门里也没有一个人抬头看小帆一眼。

上班第一天,小帆感到很失落,大家都将自己当作一个可有可无的人,支使来支使去的,好像自己来公司只是为了给他们打杂。但小帆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心态,这只是自己职场人生的开始呢,先别急,慢慢会“熬成婆”的。

为了搞好办公室人际关系,让前辈们认同自己,小帆在公司少说多听、多做,尽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并主动和身边的团队伙伴交流,而且从不因为他们老是在支使自己干一些琐碎的事,而疏远他们,对他们有怨气。这样,她很快便在同事的心目中树立起了容易沟通的印象,也很快融入了这个工作团队。

点子支招

初涉职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上述的案例就很普遍。初入职场的新人,往往因为一时摆脱不了学生气息,而对公司内看不惯的各种事情嗤之以鼻,觉得这也不合逻辑,那也不合条理。从而满腹牢骚,并衍生到对所有事情的不满,进而对把事情做好产生一种抵触的情绪。这是很不好的,初入职场,你一定要调整好心态。

首先,第一天,着装职业化、说话不要撒娇、遵循公司的称呼惯例,不管别人怎样,你必须要表明你的态度。另外,最好能去找一张公司的结构图和公司的通讯录,这样,你就会轻松地知道别人的名字(有时候光听别人讲是容易出错的),而且知道他是哪个部门的,哪些方面的事情需要他的帮助。这样,你就可以独立处理一些事情,不用总是去问你的领导。

上班的第一天,记住不要迟到,也不要借故提前离开办公室,哪怕没有什么事情分派给你。

上班的第一天,微笑着和每一个同事打招呼,包括保洁员。

上班的第一天,多做事,少说话。

上班的第一天,不要表现得过分积极,这样可能会让你的同事难堪。

然后在第一天就要用实际行动给人这样的信息:我是加入这个团队和大家一起合作的。当然你对职业的设想和职业中的实际情形间肯定会存在一些差距、冲突和矛盾,新的环境可能会给你带来兴奋的心情,兴奋之外还有少许的好奇和一点点的畏惧。那么这时候,你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尽早适应工作环境,这对于业新人来说是很关键的。

一,你要正视现实,认真投入你的工作。在校园里生活,是你付钱给学校以获取知识,而在工作中是别人付钱给你来为他们工作,因此你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比如受到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的约束,比如让你的交流方式更符合工作的要求。社会比校园复杂,人际关系相对难以处理只是因为你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正视并适应这些变化,会使你尽快完成向社会人的转变。

二、要少抱怨多学习。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你更多需要的是了解这个环境的人和事,了解工作的流程和运作,了解同事和领导,了解你自己在工作中所处的位置和未来的发展,在充分获得这些信息之前,建议你多学习少抱怨。如上文那位毕业生抱怨“头儿”把他的报告改得乱七八糟,毫无可取之处,可是之所以“头儿”能当上“头儿”,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大可不必因为把你的报告做了修改,伤害了你的自尊心,就把他说得一无是处。

三、少一些等待,多一些主动。毕业生到了新的环境,总是期望得到领导和同事更多的关注,希望有人能对你经常指点,希望你的成果能得到认可和表扬。可实际上,每一个单位在接收了新的职员时,都希望他能尽快地“当个人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处理,不会花太多的精力关注你。所以不要等着别人分配什么事情给你做,领导和同事认为你应该知道该做些什么。遇到事情学会主动与别人沟通,而不是一味地等待别人先来找你。切记在职场上没有什么人能栽培你,除了你自己。

?四、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建设自己的职业生涯。大的方向有两个:一是不断提高专业水准,二是培养职业素养。前者比较容易被大家关注,后者可能不明显,但是对人的要求很高,无时无刻不在,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道德层次和精神境界。科学到了最高的境界也是富于道德意味的,所以业新人应该从第一天就这样要求自己,小事做起,持之以恒。

8、遭遇职场“瓶颈”时:主动出击

点子缘起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在经历了起步探索期的“学徒”阶段、适应上升期的大展鸿图之后,或许忽然有一天会发现自己陷入了发展的瓶颈中。向上,得到晋升的机会很少,希望也不大;向外,受制于自己的工作经历和背景,可以选择的方向也不多,与此同时,加薪开始停步,工作越来越重复,日复一日的原地踏步让人心情烦躁。

这种职业瓶颈的问题是很多职场人士都会遇到的问题。在职场上也普遍存在。职业规划专家表示,如果能够找到症结所在并突破过去,那么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玻璃顶”;若是无法找到提升的通道,“玻璃顶”就会变成“水泥顶”而封死自己的出路,从而使你今后的职场之路变得越发艰难。

不管怎样你得主动出击,而不是安于现状,你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突破提升通道上的“玻璃顶”,如在企业内部涉猎新的工作岗位,或者通过跳槽来获得职位的提升,还有就是通过充电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下面先来看一则案例。

情景案例

刚离开一家报社的张林最近很烦,因为遭遇职场“瓶颈”,又走进了招聘会寻求新职,未料各个单位招聘,无一不将年龄限制在“35岁”。大部分在企业里工作的人,普遍感受到“35岁危机”所带来的压力,还不能站稳脚跟的话,以后的机会越来越少了,35岁已经成了一条求职的分割线。做生意又没有资金……哎,真是愁死人。

怨天尤人没有用,气得骂娘也没用,不愿这么呆下去也没办法。

有一天,朋友的一个电话救了张林,在他面前打开了一扇门。那位朋友是另一家报社的记者,头脑蛮灵活的。

“喂,张林吗?日子过得怎么样呀?”

“还好,还好,你老弟混得不错吧?”他苦笑着说。

“张林呀,请你帮个忙,我们这里正搞一套纪实性文学杂志,人手不够,能否请老兄援援手帮一把?”

张林知道那些所谓的“纪实性文学”是些什么东西,他犹豫着。那边又说话了。

“报酬么,你放心好了。”

朋友报出一个数,让张林吓了一跳。那儿一个月几乎顶他以前上班时一年的薪水了。张林不再犹豫了:“行!”

从此,张林就去那家报社编那些发行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份的杂志,而他的收入也水涨船高,编编写写正是他的拿手好戏。现在他一个月能收入多少,张林从不对人讲,只是家里几大件样样都齐了,而且是清一色的洋货。最近他又在北京新买了房子、车子,有了几百万的身价。

点子支招

当职场人士意识到自己已经遇到职场“瓶颈”之后,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从另一个侧面来看,虽然遭遇职场“瓶颈”期,但至少表明他们对自己的职场生涯有规划、有梦想。 主动出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当瓶颈出现之后,首要任务是了解瓶颈产生的原因。当然首先得从自身寻找原因,由于自身的不足而产生瓶颈的情形并不少见,不管自己在大学学的是什么专业,岗位越往上提升,对自身综合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如决策力、洞察力等方面需要再次提升一个档次。第二是公司造成的,不管是什么企业,分工比较清晰,人员比较稳定,职位上做到某个阶段之后,便自然而然无法再有突破了。

如果因为自身原因造成自己面临职场瓶颈期,最主要的任务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有意识地进行充电。很多职场人士被公司的岗位设置牵着走,用经验吃饭最后就吃到“江郎才尽”,这样的例子并不少。充电适用的原理为“短板原理”,即找到自己最为薄弱的部分,通过学习来提高。当然,要把握好时间节点。如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在外语口语方面存在缺陷,但是他们就是没有安排时间去改善它,一旦因为口语方面的原因造成自己失去更好的机会之后,他们便又会追悔莫及。?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进行充电以提高自身的职场竞争力,这是突破职场瓶颈的一种有效手段。

另外,你可以在公司内部横向寻找发展机会,比如对与自己工作相关联的工作多做一些了解,以便通过内部调整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这种做法比较稳妥,至少,在获得晋升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因为跳槽而形成的成本。

对于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的职场人士来说,由于原公司的原因已找不到再次提升的空间,遭遇职场瓶颈,那么不妨勇敢地迈出跳槽这一步。例如案例中的张林。?

在一般情况下,在同一个职位上具有三、四年以上的停留期,基本上都会感到激情不再,动力不足了,厌倦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在不久前曾就此做过调查,白领特别是外资企业的职员会更加强烈。白领靠自己的知识或者经验,4年之后没有突破,其折旧率会很高。外资企业的系统比较稳定,升职的机会就比较少。当然,如果选择跳槽,首先要盘点一下自身的工作资历,如人脉关系、管理经验等,接着做好自我定位,其次是选准跳槽行业。

9、面对办公室竞争时:修身、齐家

点子缘起

在童年时,小伙伴们为了证明自己跑得最快而争得面红耳赤,使出全身的劲儿,想要把同伴落在身后;在小学时,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喜爱,争着作值日,比着谁朗读课文好,谁画的画好;中学时,为了自己的理想大学而奋斗,毅然承受着月考、周考的学校排名,模拟考试全区排名的巨大压力;大学时,为了当上学生会主席,得到学校的奖学金,拿到运动赛的名次而努力着;工作后,又为了得到老板的重视,能够升职加薪而没白天没黑夜的干着……

竞争无时无刻,无处不在,面对形形色色的职场压力,职业人是否已经体会到了精神倦怠:就业恐惧、沉溺工作、频繁跳槽……面对这重重的压力,你又退缩了吗?还是化压力为动力,勇敢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