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是什么?危中带机。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找准了方向就是机遇,找错了方向就是危险,所以,危机是危险加机遇双方面的组合。
什么是变革?变革是指改变事物的本质,是根据市场价值观的不同而改变的。
当人们对市场价值观改变的时候,就会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危机;一种是变革。而当危机出现的时候,企业管理者则会根据危机的状态,进行相应的变革,从而形成了相互的催生。
Part 47 寻求稳定生存的预警机制
随着时代的跨越,高科技的物品越来越多的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为人们的生活所会遭遇的不幸提前的做出预警,以此来降低灾难的损失。
最先的预警是从我国汉朝开始的,当时,我们的先人张衡就发明了地震仪,以此来预警地震的发生,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的伤亡,可见,我国从一开始就掌握了预警先知。
随着时代的加快发展,预警已经越来越被国家所重视,因此,关于一系列的高科技的发明便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如雷达、人造卫星探测器……
从一系列的发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已经越来越重视预警机制的建设。反之,将它延伸到企业,同样也是适用的。
企业就像是一个大家庭,由不同的机制组成,但是,企业的发展却并不一定可以一番风顺,有时候,企业也会遭临损害,因此,为了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就需要企业建立自己的预警机制,这样就能在“台风”来临之际,及时的做好防范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在任何时候,危险都有可能发生,因此,做好危险来临前的预警是必不可少的。
预警机制的成立有助于企业准确灵敏的预测到风险的前兆,然后作出一系列的准备措施。
【案例解析】
金融危机的爆发相信每个人都不会忘记的,因为金融危机的爆发虽然不是我们引起的,但是,它广泛的扩展力却依然波及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感觉到了危机的侵袭。
当金融危机出现后,很多企业都因为其没有设立对危机的预警保护,而导致最后被危机的尾巴扫到,最后成为废墟,使自己辛苦创建的财产就在一瞬间变成乌有,而面临最大困恼的却并不只是企业的倒闭,还有员工的安排。
我们最能看到的是,在金融危机浸入企业的时候,企业老板捐款逃跑,留下员工在铁门前高举着声讨的牌子,以此来宣传企业的无耻。
很多企业在发展中,都太过“急功近利”,只想着如何快速的到达事业的巅峰,于是在根基没有扎稳的情况下,就立马进入了下一轮的比拼,因此,这样的企业成绩也只显著于它刚起步的时候,但是,当企业进入下一轮比赛的时候,如果面临了风暴的侵袭,它也将是最快被放倒的一个。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企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根基,如果根基没有扎牢,即使爬的再高也会“从头再来”,但是对于从头再来的资本,却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因此,管理者在企业的管理中起到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要懂得“防范于未然”,也只有每个能做到这一定,企业的发展才会长久。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立马就进入竞争的行列,而是应该想着如何“自保”,如果一个企业在发展初期连自保都做不到的话,那企业也会很快被击毁。
所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每个企业都应该像杜邦、汇丰等企业学习,学习他们的经营之道,在企业的发展中稳步经营,认真调查好市场经济后再进行投资和经营,这样才是企业发展应该走的道路。
只有企业对市场经济发展进行很严谨的测试,才会使自己的企业在风暴侵袭下还能屹立不倒。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倒闭并不全在于企业的本身,而在于企业的管理和生存方式。当企业“一心求胜”的时候,往往企业的发展就会很快步入销声匿迹的状态,但是,如果企业是在为自己找准发展方向,然后坚持走稳步发展的路线时,这个企业的发展前景就会超越“一心求胜”的企业,最起码它经得起浪潮的侵袭。
当企业扎稳了发展的脚跟,这时就需要全力以赴的进行拼搏,因为,一旦企业在稳定的发展中不思进取的话,最终的结果也会因为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被淘汰,所以,在企业的发展中,没有急,只有稳;没有停,只有进。在“稳”中求发展,在“进”中促发展。
每个发展项目都充满危机,但是,会经营的人会把危机变成商机,而不会经营的人把商机变成危机,这就是管理的不同。
作为现代企业的发展,时刻寻求稳定生存的预警机制,是给企业发展的最好保障,也是最佳保障。
【专家点拨】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稳”,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进”,只有稳步的前进才是企业最好的发展方针。
→做为企业的管理人就要明白一句话“能让自己踩稳的才是地。”
→危机意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的,只有时刻的保持危机意识,才能使管理者在发展的途中不致迷失方向。
→有时候,越是表面平静的事物,越充满危险,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面对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大意,因为自己的一次疏忽,可能会导致全盘皆输。
Part 48 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就应当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如果掉以轻心,那么,企业每走一步,都可能是最后一步。
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去开拓新的市场,但是每接触一块新的天地,危机和机遇都会并存。当企业的发展一直都保有危机意识的时候,企业开创新天地的路才会走的更平稳。
危机是企业发展中的平衡器,如果剔出了危机的存在意识,就会造成企业发展失衡状态,因为没有危机的监督,人们在发展新天地的时候,就会出现目光短浅的现象,会很容易被眼前巨大的利益所吸引,而导致企业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企业的未来。
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是每个想要持久发展的企业都需要做到的,也只有企业有危机意识的产生,企业的路才能走的更加的长久。
孟子曾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人们应当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只有时刻居安思危,才能使人们活的更加的从容不迫,生活也更加的精彩。
【案例解析】
作为世界软饮料行业的大哥大级人物——百事可乐公司,相信它的名字是每个人都不会陌生的,商店、肯德基、麦当劳等这些经常被人们光顾的地方,都有它的领域,它每年有几十亿的纯收入。
但是,面对这样的成果,公司总裁韦瑟鲁普却并没有因此而得意忘形,而是在展望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中,看到了汽水行业有可能走向滑坡的趋势,为了让企业一直长久的发展下去,他知道必须要使自己的员工有危机意识,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努力拼搏的心。
但同时,总裁韦瑟鲁普也清楚的知道,百事可乐公司一路过关斩将的壮举是不会使企业的员工相信企业出现危机这回事的。因此,为了使企业的员工真正的意识到危机的存在,他和公司的销售经理重新设定了一项工作方法,对以前的工作量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然后像公司的员工解释说,这是根据市场调查后的结果统计得来的,如果员工没有完成这项指标的话,企业将会面临危机。
当这种危机意识进入到员工脑子里后,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因为危机意识的产生,给员工增加了奋斗的动力,使公司一直处于紧张有序的竞争状态中,也正是因为员工一直都保持着危机的意识,因此才使百事公司的事业越发的红火。
和百事公司有同等称号的“大哥大”小天鹅全自动洗衣机,它的销售额一直是连续排名全国第一的,但是面对如此好的销售业绩,小天鹅却并没有因此而大张旗鼓来宣告自己的成功,而是在大好形势下,采取了“末日管理法”以此来鞭策企业中的每个人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小天鹅的每个员工都会唱好两首歌,一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首是《国际歌》,而这两首歌是小天鹅集团的董事长朱德坤提议的,他说“小天鹅的处境就应该像国歌里唱的一样,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在危险来临的时候,全力拯救小天鹅的命运,而小天鹅所有的工作人员的思想就要时刻警惕于‘世上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救自己’的状态中,也正是因为小天鹅的全体员工都保持着高调的危险防范意识,因此,才使的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宽阔。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一个企业的发展进入“高产期”的时候,危机往往也会在此时尾随而至。面对危机的产生,如果企业拥有危机意识,时刻使自己处于防范的措施中,这样,企业遭遇危机摧残的机率就会减少,相反,当企业对危机意识短缺的时候,就有可能会使企业在遭遇危机的时候呈现一蹶不振的情况。
面对危机的出现,不同的情形就会产生不同的状况,这就像“青蛙法则”一样,把青蛙放进盛满凉水的容器里,然后控制在每两天升温一度的状态下,当水温到达90?C时,青蛙就会毫不犹豫的从容器中跳出来,而这时,它几乎已经被煮熟了,面对这样的情况,并不是说明青蛙的反映迟钝,而因为它一开始遭遇的场景使它以为自己的生活很安逸,因此忘记了危机意识,如果从一开始就把青蛙放进热水中,它会立马跳上了,所以说,青蛙忘记危险的原因就在于:它最初面对的是安逸,而且水温只是增加在每两天一度的情况下,使它一直处于适应的状态,因此,当水温到达90?,超出了它本身所能承受的温度时,便会一跃而起。
其实,这和企业的经营法则一样,如果企业的管理人员在面对企业的美好前景中乐不思蜀,这样的做法无疑也会在危机侵入身体后,才会幡然醒悟,而此时,结果却已经定格为“死亡”了。
因此,做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就应当时刻保持危机意识“防范于未然”,要让自己一直处于危险的状态之中,这样才不会被表面的现象所影响,时刻督导着企业保持危机的防范意识。
案例中的两个例子向企业的管理者充分的说明了,企业应当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着危机意识,如果企业对于未来不能做到未雨绸缪,这时,企业的“高升”就有可能变成“空降”。
【专家点拨】
→诱惑的陷阱是从“富足”开始的,如果企业的管理者在面对富足的诱惑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那么,企业的发展将会呈现出诱惑过后的残忍,而此刻,企业的管理者就会是毁灭的前驱。
→每一寸前进的步伐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而每个新的开始都是充满危机的。如果企业的管理者不能深刻的明白这个道理,企业的发展道路将不会长久。
→任何竞争都存满着危机感,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性,才会使自己前进的步伐保持平稳。
→卓越的背后都隐藏着巨大的阴谋,如果企业被它的外表所吸引了,那么,结果可能是企业逐渐消失的开始。
→支持企业长久发展的不是光环,而是危机意识。
Part 49 危机的识别与评估
危机是围绕在人们头上的一块巨大的阴云,它的产生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不便,如果在危机初期没有进行及时的修补,那么危机未来所产生的危害会涉及的面积就会成为人们无法预测的。
危机应当是每个人都随身携带的,时刻让自己保持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及时的发现和制止危机的产生。
没有危机意识的国家是充满危险的,没有危机意识的企业是充满危险的,没有危机意识的民族也是充满危险的,所以说,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是很重要的,同时,也只有了解危机、认识危机的形成,这样才能做到更好的预防。
面对危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具备对危机的识别能力,而危机的识别具体从内部和外部两大来源体现,内部来源包括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危机、人力管理不当所产生的危机、财务的浪费所产生的危机以及市场竞争所产生的危机。而外部来源包括自然灾害、国家不当的政策管理、社会因素和技术环境所导致的危机。人们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把对危机的识别方式套入自己周围的环境,以此来证明自己是否正面临着危机。
当你启动危机识别系统,并证明自己正存在危机之中的时候,就应当马上进入危机的评估,以此来判断危机的侵入将会对自己造成多大的影响,从而进行对危机的预防和控制,争取在危机未到来之前做好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将危机所会产生的危险降临到最低限度。
【案例解析】
某知名品牌企业刚刚研发了一款新型的手机,而新款手机最大的亮点就是手机炫亮小巧的外形,这是一款独特的女士便携式手机。
为了试探市场反映的疗效,企业的管理人员决定先在市场投放了500部适用版新机。当这款新型的试用机上市后,确实有了很好的回收效果,女士们对这款手机的钟爱程度远远超过了她们对化妆品的喜爱。
而刚刚投放的500部新机也在15天内被一抢而空,面对如此可喜的市场回报效应。企业管理人员看到了好的前景,同时也加快了生产手机的速度,以期给自己带来更好的效果。
可就在正式版新机上市三天后,烦人的问题就出现了:有顾客打电话投诉说,自己的手机刚买回来才一个多星期,就开始出现死机现象,最初只是偶尔死机,可是,现在手机的死机频率已经严重影响到她的业务了。
面对客户的投诉,企业的管理人员立马撤销了手机的生产订单,同时,针对手机的性能又做了一系列的测试,最后证明,手机的设计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是导致手机不断死机的主要原因。
面对这样的问题,企业的管理者立刻召集了企业内部所有人员进行商讨。而商讨的主题是“手机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会议中,他们针对手机出问题的根源和以后可能引发的危机做了一系列的推论和评估,最后决定取消这一批手机的生产目标,并回收已经上市的手机,并对经销部门做了一定的赔偿。
当有人问企业的管理人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他说:“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是为了给顾客带来方便,而不是给顾客制造麻烦,而企业生产的是产品,同时也是信誉,如果企业的信誉遭到了质疑,那么企业以后的生产也将会寸步难行。作为企业的管理人,我需要做的是对于企业未来负责,如果我今天在明知道手机有问题的情况下还进行投放,那么将来企业所会遭遇的问题将不在像现在这么轻松,可以用回收来挽回。而我这样做的原因就是为了避免企业危机的诞生,在最初的时候使自己来决定危机的命运,而不要在最后让危机来决定我的命运。”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上述企业之所以会有后面的举动,是因为他清楚的了解了事态背后隐藏的危机。如果他对出现在眼前的小问题置之不理,那么随后引发的大问题将会置他于死地,那时就会形成无法挽救的危机。
而他此刻的行为正好给了危机一个台阶,使危机可以顺着台阶走下去,避免了和危机正面冲突,同时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