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享用一生一世的恩赐
4431900000048

第48章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以生活之轻抗衡生活之重

如果永劫回归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就能以其全部辉煌的轻松,来与之抗衡。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是以其深刻而著称于世的,他的笔墨功夫、叙事风度卓尔不群,堪称文本方面少有的巨匠。在充满着哲人的深刻之外,米兰·昆德拉显然还具备诗人的激情以及散文家的敏锐,而其中任何一种特质都足以令其傲立当世。《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20世纪难得一见的巨著,对于热爱小说的读者而言,不读它将是一个永远的遗憾。

米兰·昆德拉以其独特的生命视角、冷峻且蕴涵某种智慧的思虑,审视了人类灵魂的空虚与充盈、灵肉与轻重,诠释了生命之中某种不曾泯灭的真理。在米兰·昆德拉看来,人生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源于我们对生活目的的错误把握。虽然世界上有许多人,每个人都在接着各自的生活目标而努力,但每个目的却都有着其本身的空虚,求名者无非镜花水月,求财者无非身外之物。米兰·昆德拉要告诉我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是生命本身,是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是生命的不可重复和它的无限珍贵;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的是生命中对爰的渴求和对自由真理的执著,对人类生存苦难的悲悯。

生活是一张永远无法完成的草图,是一次永远无法正式上演的彩排,人们在面对抉择时完全没有判断的依据。我们既不能把它们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比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那么面对生活,我们注定要陷入一种茫然吗?当人们回首往事,重新回味人生十字路口的一次次选择,你曾经作出的决定是茫然随意的吗?那中间是不是也有一种形而上的东西被你坚持着?难道这些说不清的执著,便是我们今天种种痛苦的根源吗?难道生命中的执著注定要带来不幸吗?真正美丽的生命执著地追求着真善,它不会趋炎附势得扭曲自己的形象,涂改自己灵动线条,更不会让自己美丽的底色染上灰尘,除非用烈火将其燃烧为灰烬,使之化为灰尘,否则,美丽的生命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永远百折不回,乐观坚强地奔向大海,直到最后一滴。 昆德拉认为,生命是轻的,轻得无法承受。它就像一幅草图,甚至连草图都不是,因为无法作任何的修改。既然如此,我们将选择什么呢?沉重还是轻松?其实,书中的人物都始终在沉重与轻松之间作出选择,但他们又根本无法对生命之轻作任何的改变。

为什么活着,这种问题俨然已经问得累了,人活着,就该活得轰轰烈烈,否则,怎对得起上帝赏赐给我们的生命的惊美过程?生命之所以如此美丽,那是因为生命始终持续着一个美丽的主题,而美丽之所以永恒,那是因为生命的深处隐藏着热情。

萨宾娜选择了一种轻盈,使自己飞升到了一个高得不能再高的地方,然而高处不胜寒,远离故国,孑然一身,她接近了自己的理想地,但你能说那是一种幸福吗,而托马斯的人生轨迹则是一个向下的过程,为着对特丽莎的一份奠名的爱,当被特丽莎侵略性的软弱诱惑着,像一个被山林女妖诱入沼泽的村民,渐渐沉没。最后当他在一场似真似幻的梦境中,彻底放弃了自己追逐性爱的癖好,抛弃了所谓他的爱情的必然的女子,决定追随特丽莎这个他自认为是只是出于偶然的爱人的时候,他终于能够全心全意地和特丽莎相爱了。就这样在那个远离布拉格的小农庄,一个卡车司机和镇上放牧的女子之间,有了一段幸福的爱情。这时托马斯的地位,已经“低得不能再低”。从喜马拉雅山上跃起,不会飞升,而只可能下坠。当我们找不到理想的幸福时,在一个低一点的位置也许真有一份属于你的幸福。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时间不会为我们的欢笑或泪水停留。在这样一个瞬时性组构的世界里,一切选择都失去了充足的理由,一切结果都变得十分的合理。幸福何堪,苦难何重?或许生活早已注定了无所谓幸与不幸。轻与重,或许我们无从选择,但我们可以努力选择自己的行为,美好、善良、正直、公理,或许它们会含有媚俗的成分,但毕竟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就算人生是一幅不可修改的画,我们也有理由尽可能把这幅画画得更好一点,至少不那么拙劣。如果我们只是被各自的宿命局限着,茫然地生活,苦乐自知,毫无选择地接受一些虚无的价值观,无疑是非常危险的。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的那样:“如果永劫回归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就能以其全部辉煌的轻松,来与之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