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龙传
4477800000011

第11章 步步高升(1)

一、被举“卓异”

转眼间,于成龙在罗城一任上已经做了整整七年的知县了,如今的于成龙已经是五十出头的人了,可以说已经年过半百。虽然在这七年时间里,罗城已由昔日的荒芜变成了繁华的城池,于成龙功不可没,在罗城一任上可以说是政绩斐然。虽说是政绩斐然,但也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于成龙也已经到了这把年纪了,可迟迟未能得到升迁,还是有点郁郁不得志。料想今生也就这样了,仕途充其量也就是起于罗城,止于罗城,恐怕再也难有升迁的希望。

然而,就在康熙六年(1667),这一年,于成龙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次重大的转折点,那将是他在官场上的又一个春天。由于于成龙政绩突出,被时任广西巡抚的金光祖和两广总督的卢兴祖联名举为“卓异”。

“卓异”,是清代时期的一种官职考核制度,主要是由朝廷吏部主持,文官一般为三年,武官则为五年,这样的考核周期,政绩突出、才能优异的官员才有可能被举为“卓异”。

于成龙只是广西省罗城县的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嫩说是升迁,要是朝中无人,这辈子恐怕都没有那个可能。好在他勤政爱民,把罗城县打理的是井井有条,罗城在于成龙的治理下变的异常繁华。也幸亏他遇到了好上司金光祖,金光祖可是个求贤若渴、爱才如命的人,对于于成龙这般一心为民的官员自是一番特别的喜欢,所以,金光祖算的上是于成龙仕途上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贵人。是金光祖向时任两广总督的卢兴祖呈报了于成龙的政绩,并在卢兴祖面前一致力挺他,这才让卢兴祖对于成龙另眼相看,他知道金光祖的为人,既然于成龙是他一致保举的官员,那想必一定会有其过人之处。所以,于成龙成为两广境内唯一被举为“卓异”的人,对作为七品县令的于成龙来说,这会是多大的荣誉,又是多大的恩德。可以说,金光祖对他有知遇之恩,于成龙自是无以为报。

在清朝时期,京官以及封疆大吏的考核期,称之为“京察”,地方基层官员的考核便称之为“大计”。在“大计”中,布政使与按察使的考核称之为“考题”,一般由总督和巡抚撰写评语。省内各地方基层官员,均由其上级写评语,最后,再送至总督、巡抚处,最终审核决定,称之为“会核”。无论是“京察”,还是“大计”最后由吏部统一审核定稿,再呈报给当今皇上,由皇帝作最终裁决。

于成龙身为罗城知县,正七品,罗城自古以来就隶属柳州府管辖,所以,于成龙的评语当由柳州知府来撰写。最后,再上报到省上的布政使、按察使等省内大吏处,审核通过,最后才是上报到巡抚、总督处,一级级上报。

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守、才、政、年四方面,也就是操守、才能、政绩、年龄。考核的成绩一般可分为三等,分别为:一等职称、二等勤职、三等供职,只有考核为一等的,还有资格获得保举,保举的名额一般是有限的,不能多报,保举最后被皇帝批准以后,才能被叫做“卓异”。

关于考核的内容、项目,于成龙也基本上能够达到,只是这年龄吧,倒有些偏大了,如今的他已是五十出头。

像于成龙这样刚正不阿、为官清廉之人,难免会在官场上树敌,所以,对于于成龙的评语,很多小肚鸡肠、嫉贤妒能的小人们自然会对于成龙进行诽谤,阻止他顺利通过,因为,于成龙的政绩考核成绩并不是太理想。

但是,好在有广西巡抚金光祖在,他一直以来倒是特别的器重于成龙,视于成龙为左膀右臂、亦师亦友,这些年于成龙虽然身在罗城,但是,对于广西之事也出了不少力,关于广西的发展,于成龙也给他出了不少好主意,这点金光祖还是很感激的,另外确实也很看好此人,于是便用领导职权,强行的保举于成龙,在广西除了两广总督卢兴祖外,也就只有金光祖最大了,毕竟身为一省巡抚,这布政使、按察使也还是他的下属,不得不听命于他。

金光祖与卢兴祖共同探讨的结果是,若两广境内不保举于成龙,宁愿一个也不报,可见决心之大,于成龙影响之深。

金光祖与卢兴祖联名保举于成龙的批语是:“罗城在深山之间,瑶玲顽悍,成龙洁己爱民,建学宫,创养济院,任事练达,堪列卓异。”

可见金光祖对于成龙厚爱的程度。

康熙六年(1667),于成龙被金光祖作为广西唯一“卓异”,推荐给朝廷,并被升任为四川合州知州,于成龙是在康熙六年(1667),接到朝廷调令的,他和新任罗城知县办理完了交接以后,便来到了省城桂林和金光祖告别。

金光祖见于成龙到此,甚是欢喜,并设下宴席,为于成龙践行,金光祖端起酒壶一边给于成龙斟酒,一边劝道:“于公啊,你马上就要去合州上任了,我也只能是小备薄酒为你践行了,于公大才我金某也是知道的,朝廷这次肯升你的职,可谓是大清之幸啊。只是于公以后行事要多多谨慎才是,于公这样刚正不阿的人切莫得罪小人啊,官场上要学会逢迎,要学会应酬,要学会明哲保身,切莫使小性子啊!”

于成龙端起酒杯给金光祖敬酒,坦然笑道:“大人好意,成龙明白,但成龙生来就是不会溜须拍马的人,做事认真是应该的,成龙自问上对得起朝廷,下对得起黎民百姓,成龙没错,也不会改!!”

金光祖为他感到很揪心,但听于成龙把话说完,他却又笑了,道:“是呀,天下就一个于公,于公就是于公,要是改了,能改,便不再是于公,那就坚持做好你自己吧,但一定好保护好自己,不要轻易让小人钻了空子!”

金光祖的这番话让于成龙很是欣慰,无疑是受宠若惊,对金光祖的大恩大德不知如何报答是好,于公深深的感觉到了,金光祖才是他真正的知己,能走到今天,全靠金光祖的提拔,原本以为自己都这把年纪了,想不到还能继续再升。

无以为报、受宠若惊的于成龙,随即将提前就预备好了的册子拿了出来递给了金光祖,道:“大人,这个册子是于成龙这七年来,在广西的所见所闻,是于成龙心得精髓所在,希望能够帮到大人。”

金光祖拿到这个册子以后是爱不释手,并承诺今后一定认真拜读,于成龙也希望这个汇聚了他心得的册子,可以帮助金光祖把广西建设的更加美好。

拜别金光祖以后,于成龙便启程奔赴四川,来到省城成都报到以后,于康熙六年(1667)九月初六到达合州上任。整个上任的过程,还是相当顺利的,中间并没有什么意外发生。就在于成龙临别罗城时,曾经还发生过感人的一幕,罗城百姓听说知县于成龙要被调往合州的时候,大伙儿纷纷前来挽留,但是,挽留无果,于成龙已经在罗城做了七年的知县了,现在到了这岁数好不容易有了升迁的机会,自是倍感珍惜。当然,老百姓也很愿意于成龙升迁,但是这一走,罗城的百姓还能不能过上昔日的安稳日子,新任县令又是什么人,他们不敢去想象。只是于成龙在离开罗城前,身上连路费都没有。老百姓有的在县衙门口,有的在城门口等待于成龙的到来,准备为于公践行,欢送于成龙。

上演了百姓遮道呼号:“公今去,我侪无天矣!”

追送数十里,哭而还的感人情景。

这古往今来,清正廉洁之官吏倒是听到不少,但是像于成龙这般受百姓爱戴的官员倒也并不多见,百姓如此拥戴于成龙,只能证明一点,老百姓是需要于公的。在罗城百姓眼里,罗城县令非于成龙莫属,换作任何人罗城都将失去往日的安宁、繁华,尽管如此,于成龙最终只是果断的离开了,他虽然表现出万般不忍,但是,终究是没有办法,还是要忍痛割舍。对于于成龙来讲,他对罗城是有感情的,毕竟在这里生活了七年,是看着这里一天天繁华起来的,一直以来,他待罗城百姓如子民一般亲近、亲切,百姓也将于公当成是自己的亲人,一旦逢年过节、生疮害病都会上县衙来祝贺、看望,这次于成龙将远赴四川上任,对于罗城百姓的情,无疑是生离死别的。毕竟罗城是他的第二故乡。

二、升任合州知州

于成龙被金光祖举为“卓异”以后,由正七品罗城县令升为从五品合州知州。从正七品升到从五品,连升三级,于成龙的仕途之路还算顺畅,此刻的于公还不就是春风得意。知州作为官名,兴起于唐宋时期,但是,直到明清时期才作为朝廷的正式官职。

清朝时期,知州共分为两类:一是直隶州,二是散州。直隶知州一般与知府平级,下面辖县;而散州一般与知县平级,下面不辖县;就好比现在的县级市。于成龙所升任的合州知州应该与知府是平级的,是个大州,下面辖县。

在古代,很少有官员一下子连升几级的,尤其是像于成龙这样的七品知县,即便是他们有政绩、有功劳,也最多是官升一级,所以,于成龙这样连升三级的官员更不多见。可见皇帝是非常信任于成龙的,于成龙虽被举为“卓异”,并由吏部审核,但是,最终是要呈报给皇帝的,要皇帝批准,所以,于成龙的任命,基本上也是皇帝的意思。

合州,这个地名在今天现有的实地名当中已经不存在了,今天的重庆合川,便是当年的合州,于成龙任知州时的地方。合州,清朝时期属于四川管辖,但是,现在已属于重庆辖区。合州(合川)位于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交汇处,不过,现在的合川与当年的合州比起来,那确实变化是想当大的,无疑是翻天覆地。

由于经历改朝换代,常年征战不休,生灵涂炭,很多城池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当然,合州也不例外,合州当年归四川省管辖,四川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是受战乱最严重,也是人员牺牲最多的省份,尤其是遭到了恶贯满盈、罄竹难书的匪首张献忠的屠城和烧毁以后,四川人口进一步锐减,这才导致清初朝廷颁布指令,上演湖广填四川一幕。在当时四川人口的锐减速度,居全国首位。

于成龙任职的合州包括三属县,只有百余口人,正赋十四两,由于衙门的索求、供役,使合州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老百姓繁重的税赋压力更是不支。目睹了这一现状以后,于成龙将招抚百姓作为当务之急的首要工作,他首先革除宿弊,严禁官吏勒索百姓,又免去规定的驱从,以家仆随身。

于成龙在罗城苦熬了七年,好不容易将罗城从一个废墟、荒芜的蛮荒之城变成了繁华一片的闹市景象。在罗城苦苦盼望了七年,有了升迁的机会,来到合州做知州,没有想到的是,这合州又是一个烂摊子,又显出一片破败的景象。

虽然升官了,但是,就合州目前这种状况,跟当年的罗城也好不了多少,这样看来,不是升官还像是在流放。于成龙来到这种地方做官,以后的日子肯定也是不好过的,无非是投身到忙忙碌碌的工作当中。

这康熙皇帝到底是千古一帝,圣主明君,他给于成龙升官,官是升上去了,但是他也并没有给于成龙乱安职位。而是将于成龙升为合州知州,赤裸裸的将于成龙当成了垦荒的牛。

康熙皇帝想,像罗城那样残败不堪的蛮荒城池,都让于成龙治理的如此繁华,想必他到了合州以后,一样能干出成绩,将合州的生产、经营恢复起来,这叫能者多劳,他大概也知道于成龙有这样一个能力。

由此一来,于成龙就被当成垦荒牛升到合州来了,名为升,实为贬;官位品级虽然是上去了,但是,现在的合州还不如罗城繁华。

清代合州,今天的重庆市合川区,自古以来是濮人、巴人的聚居地,曾有“巴子城”之称,是古代巴国的都城。关于合州的地名,历代以垫江、宕渠郡、合州、涪州、涪陵郡、合川等名称作为合州的地名和行政划分。

合州处于四川盆地的东部,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的交接地带。出露地层从老至新有古生界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和侏罗系、新生界第四系。合州区域气候,主要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随季节性变化较大,到过重庆的朋友应该知道,重庆被誉为“山城”和“火城”,四面重山峻岭,而且山高路陡,条件很艰苦,尤其是生活在乡下的人,故被称为“山城”;重庆夏天是非常热的,而且酷热难耐,素有火城之称,所以,于成龙当年合州为官,条件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