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龙传
4477800000017

第17章 名声大震(5)

毕竟这地方上也是公务繁忙,而且现在正处于战乱县城的防守至关重要,于成龙是希望他们能够好好打理本县事务。于成龙征剿邹君升等人的战斗力量基本上是用当地的乡绅和乡勇,于成龙意外的获得了邹君升藏身的地图,标明了邹君升藏身的详细地点,这张地图可是帮了于成龙一个大忙了。总之,这次战斗,于成龙把当地能用的力量都用上了。战斗终于是打响了,抓到一个匪首,于成龙是毫不留情的处死一个。于成龙却也在这个时候被朝廷临危受命改任黄州府的知府,这样一来,黄州匪患便成了于成龙义不容辞的事情了,他派兵对其剿灭,也名正言顺了,由此一来军民士气大振,战斗力也进一步加强。之前,向于成龙投诚的匪寇李懋也杀了一部分叛军,于成龙是对他赞赏有加。由于于成龙的所领兵马战斗力过猛,邹君升很快就被赶到了油河,地处兵士是破敌数千。

终于大家众志成城、同心协力,将黄金龙等人逼上了绝路,已经断粮,在逃亡马鞍山的途中中了埋伏,全部被擒。另外有二十多人也相继被于成龙处斩,战斗告捷的当晚,黄金龙被兵士带到了望花山于成龙处,要求于成龙处置,于成龙便毫不犹豫的将此人处斩。由于于公受世人爱戴、推崇,甚至将他神化,传说黄金龙是道教人士,在被于成龙处斩的时候,准备施法逃走,没有想到的是,于成龙也会法术,只是别人不知道,他一般不会用。于成龙将黄金龙施法逃走,他随即拔剑长吼,黄金龙的法术也彻底失灵了。

黄金龙叛乱终于告捷,彻底平息了,罪魁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就在平息战乱的第二天,于成龙随即下令各部不许再乱杀一人,并允许那些被蛊惑造反的人投降。这次平叛,仅仅只用了六天时间,并且没有用上一个官军,基本上都是乡勇、民兵组建而成。平叛告捷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武昌,湖广巡抚张朝珍是高兴的睡不着,心里的这根紧绷的弦终于松了。这次平叛之所以会如此的顺利,还在于刘君孚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于成龙为了酬谢和嘉奖刘君孚,特意将自己的俸禄和一些值钱的东西拿出来,当着众人的面赏给刘君孚。并且一致向外宣扬,这次之所以能够顺利平叛,全依仗刘君孚的帮助,他的功劳很大。于成龙这样一来,在百姓心中他优待俘虏,而且不居功,并且向众人展现了他宽宏大量的一面。但是,于成龙这样一来也就真的是毁了刘君孚,刘君孚以前的手下还有亲朋好友,都认为他死心塌地的投靠朝廷了,已无心再反清复明,朋友们纷纷弃他而去,他已经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已无法再领导起义军作战了,刘君孚受此委屈,最后是郁郁而终。哪知,这正是于成龙的一出离间计,目的就是要让隐藏在暗处的反清势力彻底的土崩瓦解,这叫不战而屈人之兵。叛乱得以平息,于成龙回到武昌向张朝珍复命之后,便来到黄州府任知府。由于长时间奔波劳累,加上于成龙的年纪也越来越大了,身体已经大不如前,黄州平叛刚刚告捷,而黄州公务堆积如山,很多善后工作都要等他去做。由于于公体力不支,大病了一场,因此还口吐鲜血。于成龙因为军需的事物,忙的是焦头烂额。

于成龙之前来黄州剿匪,只是临危受命,作为武昌府知府的于成龙本不该管黄州的事,不过是受张朝珍所托付,于成龙不是黄州府知府,黄州平叛的成功与否,对于于成龙来说他只有义务没有责任,即便有责任那也是黄州府知府的责任。然而,这次不同,东山叛乱得以平息以后,于成龙正式移职黄州府知府。

东山平叛告捷没多久,此时的吴三桂兵马已经临近黄州府,陈鼎业纠集逃兵,抢夺驿马,在阳逻一带起兵。何士荣集合黄寅生等人,在黄冈县永宁乡起兵。刘启业在石陂起兵。周铁爪、鲍世荣、李公茂、陈恢恢、王子之等人,在麻城白水畈起兵。广西将军孙延龄的族人“孙将军”、万野予等人,也率部潜入,与周铁爪联合。这几支叛军各有数千人,加起来则有数万人之多,对外号称十万,他们奉何士荣为盟主,计划合兵攻打黄州城,然后进一步夺取武昌、汉阳等地。这次叛匪的首领有几个都是曾经接受过于成龙招抚的,没有想到现在竟有出尔反尔,既已接受朝廷的招抚,便不应再有什么非分之想,这些匪首还真是没有信誉可言。于成龙是悔不当初,要知道有今日,当初还不如杀了他们,永绝后患,于公是没有想到就因为自己的仁慈最后是放虎归山。

当时的黄州基本上是这么一种情形:“高山大湖,烽火相望,城门皆昼闭,墟里寂无人。各镇援兵悉随大军进攻湖南,黄州余吏与兵民才数百人,至不能备阍柝。议者争欲弃黄州,退保麻城。”

黄州军民见敌人士气浩大、穷凶极恶,都想弃城而逃,就连黄州府下面的知县也有这样的想法。毕竟蝼蚁尚且贪生,人更加不例外,他们都怕死,敌人还没有杀来他们就不战而败。于成龙是科举出身,只是一介文人,自是不懂的如何行军打仗,但是,他胸中还是有退敌之良策,要知道这寒窗十年也不是白读的,这个时候就要活学活用了。黄州叛乱早在他意料之中,但是就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刘君孚部叛乱只是小打小闹,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

于成龙经过仔细而又冷静的分析之后,总结出:“黄州为湖北七郡门户,我师屯荆、岳者数十万,水陆转运取道于此。且濒江而城,控制阻险,前倚兴宁庐阜,后压天堂、金刚诸寨,实东南关键。东山为黄左臂,释此不守,则无东山;无东山,则无黄;无黄,则无襄、汉;斯荆、岳有狼顾之虞,七郡成瓦解之势,江北危矣——所系非仅一城已也。”

于成龙知道这次战役的严重性,一旦战败,黄州失守,不但湖北会出现危机,将会影响整个中原的战局。

于成龙抱着坚定不移的态度,誓死保卫黄州平安,誓与黄州共存亡,他向黄州官民表达了自己的决心,道:“我身为知府,誓死不能离开黄州。但是,我们与其困坐在城里等敌人来进攻,不如主动出击,或者可以侥幸成功。敌军虽然人数众多,但他们奉何士荣为盟主,一切行动都听何士荣的。如果我们能够一战击败何士荣,别处的敌人就可以不战而降了。”于成龙随即下令快马到武昌,请求巡抚张朝珍派兵增援黄州,张朝珍的命令是,让于成龙带一部分人剿匪,而分巡道徐惺负责城池安全。此时的黄州府所剩兵马并不多,大部分都被朝廷调走,全力攻打藩王叛军了,所以,于成龙手上兵丁极少,于成龙要对付那帮匪徒,还需要依靠乡勇们,还是之前投诚的力量。张朝珍虽然应了于成龙的请求,派兵增援,但是,兵马实在是太少了。负责当地兵马的把总吴之兰带领五十多名官兵赶过来,在段家店驻扎。千总李茂升也带领五十名骑兵火速赶到黄州,李于成龙便命令黄冈知县李经政想办法自备兵马和粮草,讨伐阳逻的陈鼎业,战斗很激烈,最后大捷,陈鼎业父子被处死,阳逻局势也得到初步稳定。

于成龙最后带领千总李茂升、把总吴之兰、武举张尚圣等将领,连同手下兵士二十多人离开了黄州,全力攻打何士荣,并率先命刘君孚部进驻土皮冲、梅钿率部进驻八叠山、郑丹率部进驻平头山、童贵卿率部防守东义洲、萧有至率部防守罗田界、田榖伯率部堵截黄冈庙。于成龙还亲自撰写了讨贼檄文,言辞激烈,以此号召乡勇举起武器,共同讨贼,也好还大家一个太平日子。于成龙不光是号召他们讨贼,还想办法给这些乡勇筹到了军饷,并逐一发放给他们。这样一来,乡勇们的士气更甚,更无条件作战,可况是在保卫自己的家乡,还有钱赚,他们当然是拼死捍卫家乡的每一寸土地了。

何士荣自起兵以后,很快就占据了黄土坳,在西山扎营驻防。何士荣所部,由于缺乏军粮,将士们是饥饿难耐,于是便就地抢劫了西山下面的一些人家,乡民们对此是深恶痛绝,恨不得将其碎尸万段,乡民们之所以会对何士荣如此怨恨,是因为他不光下山抢劫,还杀害了不少村民和焚毁了不少房屋。

这样一来,何士荣就彻底失去民心了。何士荣所作所为,人神共愤,老百姓也希望于成龙的兵马快些赶到,老百姓是支持于成龙的,并向于成龙通风报信,通报何士荣在山上的一举一动。于成龙觉得时机已到,便命令大军缓缓向西山开进,并由武举张尚圣做御敌先锋,于成龙自己紧随其后。由于于成龙来势凶猛,让何士荣是猝不及防,很快就战败了,最后是躲入深山之中。由于于成龙的声望极高,各地乡勇纷纷组织起来上西山给于成龙助阵来了,此时的于成龙兵力已达到了五千多人。决定跟何士荣展开轰轰烈烈的最后一战,将其一举歼灭。何士荣率领数万人之多,并分两路,向于成龙部大举进攻,看来这何士荣也是孤注一掷,背水一战了。

于成龙手持宝剑,亲自上阵作战,有于成龙督阵,兵士们的士气高涨,都想在于成龙面前挣表现,个个势如猛虎,全力拼杀敌军。战斗刚开始没多久,把总吴之兰不幸中刀身亡了。不想这次何士荣的兵士战斗士气也异常的高,大概是因为他在做困兽之斗吧。官军在敌军的猛攻下是节节败退,于成龙随即下令,要是谁敢轻言撤退定斩不饶。尽管如此,将士们拼死抵抗何士荣军,但是还是无济于事,似乎败局已定。

于成龙想反正横竖都是个死,不如拼死一战,总比坐以待毙来的好,他立即调转马头,并向这李茂升大叫了一声,道“我死后,你回去向巡抚大人汇报!”

说完,于成龙便冲入敌人阵中,见于成龙冲入敌军阵中,李茂升心急如焚,连忙拔出弓弩射倒了敌军的军旗

随后,李茂升便奋不顾身的冲入敌军营中解救于成龙,兵勇们见领兵的于成龙和李茂升都杀入敌军之中,他们哪能不拼死作战。何士荣军旗已倒,叛军以为自己已经败了,于是便纷纷撤退,于成龙部是拼死追杀,何士荣兵败如山倒。此战,于成龙是大捷,李茂升等部将更是功不可没。

官军大胜,于成龙、李茂升更是趁胜追击。追至数十里,何士荣手臂被斩断一条,最后身陷泥潭,被官军抓获。这次剿匪过程很艰苦,于成龙虽然大捷,但是也死伤不少,敌军死伤更是不计其数。于成龙在此战中,创下了手刃四五十人的战绩,何士荣的匪窝被于成龙给彻底的端了,并查获此次生事的匪徒名单。为了让余下的匪徒彻底打消造反的念头,不让他们再有恐惧之心,于是便当众烧毁了这本匪徒名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