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龙传
4477800000023

第23章 如日中天(1)

一、康亲王力荐的清官

福建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领兵南征期间,于成龙作为福建省布政使,巡抚之下的最高省级行政长官,奉命留守福建。期间,福建省秩序井然,社会稳定,基本上未出现任何骚乱。于成龙算的上是尽职尽责的好官,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战乱的年代,在于成龙的镇守下,福建省太平无事,可算是大功一件,就连海峡对岸早已对大陆虎视眈眈的延平郡王郑经也不敢轻举妄动,可见于成龙当时的威信,福建在他的打理下,如此这般井井有条。尽管,福建省的叛乱基本上得以镇压,战争后的硝烟已基本散去,福建社会已回到正常的生产、生活轨道,但是,百姓们却一贫如洗,虽然躲过了生命危险,但活着的人又失去了口粮。福建省的百姓遭受战火的洗礼以后,百姓流离失所,很多人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收入来源,都奔波各地,逃命去了。如今,福建战乱得以平息,老百姓也平安回到自己的家乡,然而,却没有可以下锅的粮食,他们福建家中的粮食要么被烧毁,要么被洗劫一空,百姓纵是有命回来,也没有办法活下去,生活相当的艰难,可谓是民不聊生。朝廷虽然有过赈济,但是赈济款实在是太少了,平均下来落在人头上的钱粮并不多,他们也只能是维持一段时间。

总督、巡抚外出以后,于成龙作为省级最高行政长官,为老百姓募捐钱粮是他义不容辞的事情,也是他责任所在。于是,于成龙将他的全部财产尽数捐给了福建省的贫苦百姓,都知道于成龙是清官,不会收受下属官员的贿赂和礼品,所以,他的主要经济来源也就只有朝廷支付给他的俸禄。他将这些年积攒下来的俸银全部捐献给百姓,自己没有留下一文钱,就连自己的伙食都给断了,一日三餐以青菜、粗糠为食,急需用钱的时候,于公便命令下人长卿到街上当铺去当点值钱的家当。于成龙是清官,哪来的家当,无外乎就是一些破旧的衣物,值几个钱?况且也没有太多的衣服可以典当,于成龙平日里穿的,除了官服,就是几件破旧的衣服,几次典当下来都一并当完了。这段日子,于成龙基本上是这样过来的。

一次,于成龙的下人长卿到街上当铺去典当于成龙的衣物,由于衣服面料过于陈旧、破烂,当铺老板并不收,任由长卿苦苦相求,老板也无动于衷,于是便哭哭啼啼的从当铺里面出来了。走到大街上,正好被康亲王杰书看到,康亲王以前到于成龙府上见到过这个下人,所以认识。

康亲王见到匆匆奔走的长卿,便叫他留步。长卿捧着几套褴褛的衣物,还在哭泣,康亲王感到十分的诧异,便问道:“长卿,你在当铺里面干什么?”

长卿吓的当场跪倒在地,一副委屈的样子道:“启禀王爷,我是来给我家老爷当衣服的,他已经几天没有吃上一顿像样的饭了!”

康亲王听后,更加感到大吃一惊,于成龙这才刚刚被升为福建省布政使,好歹也是个从二品大员,朝廷每个月的俸禄都有不少,为何会沦落到典当的地步,堂堂一个二品大员来当铺典当,要是民间知道,还不给朝廷丢人,大家会说朝廷是在虐待地方官员,肯定会说朝廷现在穷的连官员的俸禄都发不出来了。

康亲王是非常气愤的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给本王说清楚,说不清楚本王拿你是问?”

长卿遵照康亲王的旨意,将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的说了。

康亲王听后是既感动,又气愤,感动于成龙的为人,气愤的是于成龙为了救人把自己都卖了,不给自己留下一文钱的生活费。康亲王紧接着把下人长卿狠狠地训了一通,才知道于成龙这些年都是这样过来的,出仕这二十年时间里,没有过上一天像样的日子,就连下人长卿也没有跟他过上一天好日子,尽管是在像于成龙这样的大吏手下当差,长卿不断地在康亲王面前诉苦。

康亲王这才领着长卿来到于成龙所在的布政使衙门,此时的于成龙正在衙门口征收赋税,康亲王躲在一边没有现身,于成龙收税的整个过程,他都看在眼里,中间并掺假的现象,并没有像其他官吏那样征收火耗,所以日子才这样清贫,官员除了俸禄以外,还有火耗这一福利,可是朝廷给他的火耗福利他并没有要,像于成龙这样的官员是坚决不会榨取百姓血汗的,何况当时正是百废待兴的战后时期。康亲王见后,很是感动,便匆匆现身。

康亲王笑呵呵的从角落里走出来,道:“于大人,本王今天闲来无事,便来到你府上讨杯酒喝,你不会怪本王冒昧吧!”

于成龙见康亲王突然到此,还很是惊讶。

笑着迎接道:“王爷到此,使下官的府上蓬荜生辉啊,怎么能说是冒昧呢,王爷请随下官进屋。”

于成龙把康亲王请到客厅里面坐下,随后便命长卿奉上茶。

康亲王借此机会还把于成龙调侃、戏弄了一番,康亲王明明知道于成龙没有钱,还故意捉弄他,康亲王放下手中的折扇,端起茶几上的茶碗,装成一副傲慢的样子,道:“本王今日没事就出来走走,没想到刚路过你布政使府这不争气的肚子就有些饿了,咕咕直叫,所以,本王才冒昧的上你府上来讨杯酒喝,你赶紧去给本王备菜吧。一定要合本王胃口才行啊,本王久居京城,尤其对这海味特别感兴趣,所以,别的菜你也不用上了。你我二人,就好好喝几杯。”

于成龙是兜里无钱,说起话来当然是没有底气的,心虚的道:“长卿啊,你赶紧上街去买菜,买酒,就按照王爷的吩咐执行吧。记住啊,一定要是好酒好菜。”

长卿身上没钱,一脸难色的他小声对于成龙道:“老爷,长卿身上没钱啊,衣服也没有当了!”

于成龙当然怕康亲王听到,便小声呵斥道:“你自己想办法,总之,我要马上见到一桌酒菜,就别罗嗦了,快去吧。”

长卿无奈地缓缓退出了屋子,其实这些康亲王都看在眼里。

康亲王见于成龙把长卿叫出去咬耳朵,嘀嘀咕咕,自然是一阵好笑,康亲王是笑不出来的,说实话他大概是笑于成龙的清廉,笑他的迂腐。

可是等了半天,这酒菜始终都没有买回来,康亲王这才捅破这层窗户纸,他从椅子上站起来,道:“这菜怕也是买不回来了,没钱吧?”

于成龙一脸惭愧的低下头,康亲王便叫屋外的长卿进来,将一定银子交到他手里,吩咐道:“长卿啊,你就拿着本王给你的银子去买酒菜吧,一定要买好的,菜品尽量丰盛一点,本王要陪你们老爷好好喝几杯!”

于成龙见长卿在屋外没有走,便斥责道:“长卿啊,老爷不是叫你去买酒菜嘛,怎么还在外面?”

长卿无从答起,吞吞吐吐的道:“老爷,老爷,长卿实在是没有钱啊,家里能当的东西都当完了。”

狡猾的长卿便接过康亲王给的银锭开溜了。

康亲王掏钱请于成龙,于成龙是既感动,又羞愧。酒席置办好了以后,两人在酒桌上是开怀畅饮,康亲王对于成龙的酒量早就有所耳闻,只是百闻不如一见,几杯下去,康亲王就喝醉了,而于成龙却没有丝毫的醉意。

借着酒劲,康亲王出于善意,是大骂于成龙道:“于公啊,你这又是何苦呢,本王深知你体恤百姓,但是你也不能将自己的俸禄全部给捐献出去啊,百姓的困难肯定会有朝廷解决,你纵然有心周济他们,但是你能救济全天下的难民吗?你好歹也是个二品大员,怎能叫下人去典当铺里当衣服呢,要是当铺老板知道这是二品大员在典当衣服,别人还会说是我朝廷在克扣官员的俸禄呢。就算你要拿自己的钱去救灾,也至少留够饭钱吧,你何苦一分不留的全给百姓!”

于成龙此刻被康亲王斥责的是哑口无言,知道康亲王是出于善意,他也没有什么好解释的。

康亲王认识于成龙虽然不是一日两日,但是,直到今天他才真正的了解于成龙,以前听闻于成龙的清廉之名,都是从百官口中,现如今是亲眼目睹,于成龙的清廉程度,的确是古今罕见,原本以为他是在哗众取宠,现在看来他不是的。

饭后,康亲王行走在布政使衙门的每一个角落,查看了于成龙的生活现状,一张破床,几件早已破烂不堪的陈旧衣服,鞋子都烂了个大洞,于成龙的私生活实在是不堪入目。

康亲王随便捡起于成龙的一件衣服看,眼泪不住地往下流,道:“想不到我大清既然有这样的官员,有于公这样的官员,实在是我大清之福,大清之幸啊!于公啊,本王恳求你为了我大清你要保重身体啊,因为像你这样的清官,是百年难遇啊!”

于成龙没话好说的,见到康亲王如此体恤自己,关照下官,他已经很感动了。

只是宠辱不惊的道:“下官只是尽了为臣者的应尽之责,王爷就不要再抬举下官了,像下官这样的官员天下到处都是,下官也希望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大清能够永享太平!”

于成龙的家眷都在山西老家,上任就一个人,身边也没有夫人作伴,他并没有像一些封疆大吏那样,娶上个三妻四妾,他孤身在外,仍然忠于他自己的原配夫人,没有在外面拈花惹草。康亲王见到这一幕幕是既寒心,又感动,感动的让他流泪,天下竟有如此廉吏,实在是大清之福。

这次酒桌上康亲王和于成龙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恰巧又在此时康熙皇帝火速召见康亲王回京,要求康亲王向他汇报福建省的情况。

康亲王见到康熙皇帝以后,除了向皇帝汇报福建的情况外,也趁此机会向皇帝好好的举荐了于成龙。

面对康熙皇帝,康亲王一脸愁色地道:“皇上,臣在福建发现了一位数百年难得一见的清官,要不是臣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这天底下还会有这样的官员。”

康熙皇帝迫不及待的道:“谁,你说谁,这位清官是说,你给朕说说!”

康亲王悲喜交加的道:“当臣见到这位清官的时候真不知道是喜,还是忧。因为我大清有这样的官员臣都替皇上和大清感到高兴,但忧的是他心里从来就没有装自己的事,皇上给他的俸禄都全部捐给灾民了,自己好几天没有吃饭,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当完了,就几件破旧不堪的衣服和靠每天食用粗糠度日,他就是我大清的第一清官于成龙。”

康熙皇帝一听,随即从龙椅上站起来,惊讶道:“于成龙,朕想起来了,就是以前在黄州府做过同知的于成龙?就是那个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于成龙,就是那个以寡敌众的于成龙?他的事迹朕都听说过,想不到他不但是位干吏,还是位了不起的廉吏。”

康熙皇帝听后,也甚为震撼,天下当真有这样的廉吏,就连康熙皇帝自己都不敢相信,要不是于成龙公务缠身,康熙皇帝恨不得马上召见于成龙,会一会这个传闻中的廉吏。

由于康亲王杰书的一致保举,于成龙于康熙十九年(1680)二月,接到朝廷新的任命,升任直隶巡抚,但是,当时福建的总督、巡抚都外出打仗去了,他必须留守福建,要是他走了,福建这片天下就群龙无首了,所以,他必须等到总督、巡抚回来以后,交接完毕,才能正式到直隶上任。

于成龙自升任福建省按察使以来,在福建省待了有一年多时间,官虽然是越做越大,高风亮节的清廉作风却一点都没有变,还是一如既往的做着人人称颂的于青天。俗话说,位高权重,权力越大,作奸犯科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加大。于成龙担任着福建布政使一职,在省上可以说是位高权重,下属官员更是无数,本有机会收受贿赂,然而他并没有这样做,还是清廉职守。于成龙有这般修为,实在已经超凡脱俗,超出了一个凡人应有的思想,达到了一种相当高的境界。换做任何人,相信都难以终身保持德操,做好人不难,但是一辈子做好事就太难了。于成龙如果只是蒙骗上官,哗众取宠,从而赢得升迁的机会,当然我们也是可以这样假设的,但是,他可以假装清廉一时,岂会清廉一世,这样需要多大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信念。再善良的人,在一无所有的时候,一穷二白的时候,可能会善良,装作很可怜的样子,从而获得别人的同情,但是,一旦升官发财以后,便得意忘形,一改往日作风,变的骄奢淫靡,甚至会走上歪门邪道。

乾隆年间的军机大臣和珅,就是这样一个人。大家可能对和珅这个人并不陌生,都知道他是清朝的大贪官、大奸臣、大恶贼,但那都是后来的和珅。和珅在出仕之前或者说出仕之初,都是个正人君子,也喜欢伸张正义、打抱不平,最后却不想成为大奸大恶之徒。后人都认为是和珅的错,其实不然,这也许是乾隆皇帝的错,是乾隆皇帝害了和珅。和珅官卑职小的时候,见不到皇帝,他自然是安安分分的做好本职工作,为百姓做主,但是后来被乾隆皇帝提拔为军机首辅,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除了乾隆皇帝大概也没有人能治的了他。再加上乾隆皇帝对和珅很是信任,和珅本身也够聪明,很会讨得皇帝欢心。日复一日,和珅也开始侍宠若骄,开始在朝廷发展党羽,收受贿赂,欺上瞒下,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恶人。最后和珅是被嘉庆皇帝处理,鉴于他对朝廷有功,乾隆皇帝下了遗诏给他留了个全尸。细想一下,和珅可能并没有错,一个人当真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步,位高权重的时候胆子也会随着变大,从而干下不法之事。从人性的角度考虑,和珅并没有错,只能说他修为还不够,而杀死和珅的刽子手不是和珅自己,而是乾隆皇帝,要是他不那么宠和珅,又岂会害的他身败名裂。

于成龙这方面,修为还是相当到家的,尽管他官越做越大,还是没有侍宠若骄,临死前还留的了清廉之名,受万世敬仰。他从巡抚最后又做到了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太子太保衔,这些荣誉,足以让一个人变的骄傲自负,从而暴露人的本性,然而,这些丑态尽管在后来都没有在于成龙身上显露。

自罗城出仕以来,到现在都升省布政使了,他的人格并没有因为环境和地位的变化而变化,二十年如一日的做着人人敬仰的清官,没有拿过百姓一分一毫的钱财,真正当百姓如自己的父母在供养。于成龙实现了当年他离开山西老家罗城赴任前的诺言,此去不以温饱为志。别人当官是冲发财去的,于成龙当官是去给百姓当儿子的,这样的精神境界,确实让人从心里佩服。

于成龙就任的福建省布政使衙门的大堂叫做“紫薇堂”,于成龙向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悬挂堂内。对联如下:

累万盈千,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欺,谁替你披枷戴锁?

一丝半缕,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女娼!

于成龙的思想很明显,尽在这对联之中,一是治贪,一是杜绝浪费。这是于成龙的毕生志向。

二、天子脚下的封疆大吏

康熙十九年(1680)二月,于成龙在康亲王的一致保举下升任直隶巡抚。直到康熙十九年(1680)六月,在福建办完交接任务,于成龙才正式到直隶上任。直隶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在清顺治十五年(1658)被降为直隶巡抚,于成龙这年的康熙十九年所谓的直隶巡抚其实也同时兼任着直隶总督职责,直隶巡抚实际上就是直隶省的最高行政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