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孟子传
448900000041

第41章 人性之辩 尽心之说(1)

【第九章】人性之辩 尽心之说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的教学活动不仅在子思书院里进行,也在社会上进行。社会上的许多人跑来向孟子请教知识,探讨学问,孟子均热情接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因利渠畔的许多家庭、邻里纠纷,都愿找孟子去解决,孟子欲明断是非,便苦口婆心地向双方讲许多道理,令其心悦诚服。大约因崇拜之故吧,不少人有了疑难问题,或碰到了挠头的事情,便来向孟子讨教。每当这时,孟子不仅耐心地向来人指出该怎么办,而且还不厌其烦地讲解这样办的理由和根据。这样一来,孟子不仅是子思书院里的老师,而且成了全社会的夫子。

离子思书院十多里处有一个程杨庄,该庄有一叫程广助的农民,他七岁的男孩向明,随小朋友们捕蝉未归,撒下人马找了半天,踪影未见,孩子的母亲哭得泪人一般,便来请教孟子有无找到的希望。孟子询问了有关情况,当他得知向明不痴不呆,知道自己所住的村庄名和父亲的姓名时,坦然的微微一笑说:“不必着急和上火,不出三天,准有人将孩子送到你家中。”

程广助夫妇说了几句客情话,将信将疑地离去了。

第二天亥时左右,孟子冷水浴后正欲上床就寝,忽有人敲门,来者正是程广助。他手提礼品,满面春风地告诉孟子,果然黄昏时有人携手将他们的向明送了回来。孟子婉言谢绝了礼品,二人推让了半天,程广助才千恩万谢,告辞而去。

消息很快地在子思书院和因利渠畔传开了,有人疑心孟子是神而不是人,有人打老远的地方跑来看孟子的长相是否有异于常人。弟子们纷纷来问:“夫子何以知其必有人送子到家呢?”

孟子回答说:“人性皆善,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何谓人之善性?”公都子问。

孟子说:“人性皆善,指的是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人人皆有这四心善性,发现一流浪孩子找不着家,寻不着父母,必像孩子的父母一样心急火燎,岂能不将其送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