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名人备忘录
4491500000083

第83章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康德

最好的享受就是工作,工作是使生活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

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因为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伊曼努尔·康德(1724年~1804年),1724年4月22日出生在东普鲁士的首府科尼斯堡(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 ),1804年2月12日逝世于科尼斯堡,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德国哲学革命的开创者,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近代西方哲学史上二元论、先验论和不可知论的代表,他和柏拉图、奥古斯汀并称为三大“永不休止的哲学奠基人”。

1724年,康德出生,家人都是虔诚的教徒,受其影响,小的时候,康德就对哲学发生了兴趣。

1740年,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攻读哲学,毕业后,在一个乡间贵族家庭担任家庭教师。

1755年,康德重返哥尼斯堡大学,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教15年后,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又过了16年,升任哥尼斯堡大学校长。

1797年,康德辞去大学校长职务,回到哥尼斯堡,过种每天下午3点半散步的有规律的生活。

1804年 2月12日,康德病逝。

在哲学上,康德提出了“纯粹理性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的哲学体系。1781年发表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捍卫了思想自由,奠定了康德在哲学史上的不朽地位,从此他成了青年学生的导师,政府遇到各种问题也不断地向他咨询。 在天文学上,康德1754年发表的论文《论地球自转是否变化和地球是否要衰老》指出“宇宙不变论”的错误,1755年发表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一书提出太阳系起源于一团星云。后世的哲学家像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受到康德启发,进一步推动了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

守时守信

康德非常珍惜生活中的一分一秒,无论和老朋友还是和陌生人他都不会拖延时间。

有一年3月5日,康德要去珀芬的小镇拜访他的老朋友威廉,由于康德的住处离小镇很远,在康德还没有拜访威廉的前几天就给威廉写了信。康德说,他将在3月5日上午11点钟之前到达那里。

康德坐上了私家车,一路驶向威廉先生的住处。经过方圆10英里的农场,是一条曲曲折折的小道,道路尽头是一望无际的麦田。

到了麦田,康德下了车,告诉他的司机他将步行去老朋友威廉家。康德沿着麦垄小心翼翼地前行,大约过了一个钟头,康德遇到了一条小河,河很长,康德前前后后望不到尽头。

康德走到了他熟悉的木桥,令他吃惊的是木桥已经坏了,无法再到对边去。他左右徘徊,思索着怎么过河去。这时,康德听到了咩咩的羊群叫声,回头看见不远处有一个农舍,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正在那里放羊。

康德走过去,问男孩:“小孩,附近有没有通往对岸的桥?”

男孩顺着康德的手望去,说:“有啊,离这里大概有6英里远,你沿着小河往南走,就可以发现那条小桥了。”

康德看了一下手表,已经10点多了,他不能走那么远的路程去过小桥了。忽然,康德看见一个50左右的农妇从村舍里走了出来。

康德迎上前,很有礼貌地说:“您好!请问你的房间出售吗?”

农妇出奇地看着康德说:“当然可以呀!不过,先生,我的房子又破又旧,而且地段也不好,你那么衣着华贵,用得着这破烂不堪的房子吗?”

康德微笑着说:“当然用得着!你这房子打算出售多少钱?”

农妇毫不犹豫地说:“200法郎!”

康德付了钱,然后问农妇:“你能帮助我做点事情吗?”

“什么事情,你尽管说吧!”

康德说:“如果你能从房子上拆一些木头,在20分钟内把附近的那座桥修好,我就把房子还给你,而且还会付给你3法郎的小费。”

农妇感到很奇怪,但还是按照康德的话叫来儿子及时修好了那座桥。

康德过了桥后,就向老朋友威廉家走去。

威廉先生已在门口等待,看见康德10点50分终于来了,笑容满面地迎接说:“嗨,你总算来了,我还以为你来不到了呢。我前几天忘了告诉你,通往这里的小桥坏了,你是怎么过来的?”

康德幽默地说:“走过来的啊!你知道我平时都非常守约,这次桥坏了,我可不能打破我一贯奉承的好习惯。”

与人交往一定要讲信用,人无信不立,而遵守时间则是最大的信用,特别在生活节奏飞快的今天,这一点显得特别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