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蒙新甘宁考察记
4581400000033

第33章 五月一日至二十二日(2)

早发古牧地,午抵迪化,计行三十八里。由奇台至此,计行四百九十八里。哈密至此计行一千四百二十里。兰州至此,计行四千二百五十二里。丰镇至此,共行旱路七千零三十四里。北京至此,总计行七千八百四十二里。今早车至古牧地,迪化县知事派人来接。余与陈君骑先发。正南行,前进皆农地,树木成林,渠水交溢。十里,坎字湾,小店一家,售茶果。十里,七道湾[即今新疆乌鲁木齐县北18里七道湾乡驻地七道湾],居民四十余家。有堡,名屡丰,小店三家,售茶、面、鸡蛋、麻花等。入迪化城南门者向南行,取道水磨沟,二十里可达。余拟人北门,乃南偏西行。乃上第一高坡(距海面四千四百五十叹),长约三里,过坡脊地势略低。二里,又上第二坡(高四千五百十呎),即六道湾。五里,又登一高坡(高四千五百三十叹),即五道湾,由此皆行上坡路。道旁见有煤炭窑,盖环迪化四围皆煤,固不仅此也。五里,至坡脊(高四千七百九十呎),道左有废炮台,登视之,高约二丈,中间有螺旋梯一,有额书“一炮成功”四字,为乾隆间平回疆所建。此地形势甚高,俯览迪化城内,历历可指,得此则城可唾手而得,一炮成功良不诬也。今不见有兵驻守,一旦有事,恐守城者手足无措矣。下坡,三里,入平地,蹊田而过,入北门。旧地重来,城郭无恙,人亦无恙。念内地屡遭乱离而新疆独能晏然,羡望之情,又曷能已也。

下午骑谒省长兼督军杨增新,字鼎臣。两年不见,精毅之色依然,而态度反觉雍闲。亦以数年来,事事得手,而心胸舒泰也。相与谈中央计划交通事,渠数年前,对于新省交通颇为冷淡。盖以交通便利,则内地不安分之徒,来者愈多,而新疆亦将投入漩涡。故不如暂抱闭关,使其无法前来。同时又将不安分者驱逐出境,庶几乱源减少,治安始易实现。此法行之数年,颇著成效。惟此策于无外患而有内乱时,行之尚可通,苟外患频仍,内将言治之时,则此策殊无异自绝。故自俄乱发生以后,伊、塔各处,纷纷告急,新疆颇有呼应不灵之感,而杨督之态度,亦因之而变。视余之来,甚表好意,云中央苟不办,新疆亦将自办云。

余询以阿尔泰事,渠谓中央命令已发表,归并于新疆,此间已命周务学前往收拾残局。复示陈都护使毅所陈阿山应归并新疆有十利,不归并有二危,及前阿尔泰长官刘履庵阿尔泰归并新疆方能持久办法书,以及杨省长呈请阿山归并新疆办法等文稿,所言均极洞澈。按:新疆孤悬塞外,阿尔泰又孤悬新疆之外,且以地土旷美,河流畅适(额尔济斯河横贯阿尔泰东西,入俄境,注为斋桑泊[在今哈萨克斯坦境内]。又西北经斜米伯拉庭斯科及渥木斯科,再北入北洋冰,可行五百吨以下轮船。由阿尔泰至斋桑泊仅一日,由斋桑泊至斜米上水三日,下水二日。由斜米至渥木斯科,下水二日,上水四日。新疆全省无此优美河流也),俄人垂涎之者,虽当大战之时,犹不能忘情。而历任长官,类皆不求根本开发,孜孜为利,即如此次兵变,亦因长官图利太速所致(阿尔泰每月由中央协饷二万,中、交钞票各半。有时以协饷未到,乃暂发对条,形如期票,以资流通。嗣后协饷不及接济,而对条之信用失。张庆桐之任长官也,其时对条值俄票三张,交钞值俄票四张。张虽携来中、交钞票数万,然扣而不发,发饷均用俄票,以三张当一元计算,兵士哗变),幸中央觉悟,决然归并新疆,设道立县。将来以阿山之财,办阿山之事,决不虞其竭蹶也。

五月五日至二十二日

自五月五日至二十二日,均住迪化。迪化,一名乌鲁木齐(蒙古语大围场也),俗称红庙子(城西偏北六里许,小丘上有红庙,故云)。乾隆二十年,定西将军永常进讨,库木诺雅特游牧之昂吉噶勒丹多尔济以乌鲁木齐降。防军筑一垒,周三里。二十五年夏,陕甘总督杨应琚奏设乌鲁木齐同知,隶于安西道。二十八年,于旧垒之北筑汉城[在今鸟木鲁木齐市南关一带],赐名迪化,移安西提督驻之。三十六年冬,伊犁将军舒赫德奏设参赞大臣,改巴里坤为镇迪道。改同知为迪化直隶州,均驻巩宁城[俗称老满城,在迪化城西北约8里]。同治初,陷於匪,光绪二年克复。然满城人口,已被杀戮净尽,今化为墟矣。十年,改建行省,巡抚、府、县均驻迪化。

迪化居雪山之麓(天山主峰日博克达,四时积雪不消),故气候寒冷。乌鲁木齐河由西而东南环城之南面,博克达山峙于东北,气象尊严;红山嘴峡对峙于西,门户严扃;南则羊肠子沟诸山,蜿蜒错落;东则水磨沟诸山,环绕如带;迪化盖居群山之中矣。然西通伊犁[即清代伊犁将军驻地惠远城,在今新疆霍城县东南惠远乡驻地惠远],二十一日可达。西偏北通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市的旧称],十八日可达。西南通喀什噶尔[指喀什噶尔旧城,即今新疆疏附县驻地托克札克镇],五十六日可达。南通和阗[今新疆和田县的旧名],四十日可达。东南通婼羌[今新疆若羌县的旧名],二十八日可达。东偏南至哈密,十八日可达。东偏北通镇西,十八日可达。东北通科布多[今蒙古国科布多省科布多],三十日。西北通阿尔泰[在今新疆阿勒泰市],二十二日。故虽僻处山谷,亦有前顾后盼,左提右挈之势焉。

商务在南关者,多俄商,土人称日洋街,俄领事馆亦在其间,洋行二十余家。昔日专竭其本国之珍奇,以易新疆之土货,每岁输入二百余万两。挟其“暂不纳税”四字之特权,恣行南北,近则一货不来,门可罗雀矣。城内商务,则以东大街为集中地点。津人实司其牛耳,晋人次之,秦、陇又次之,湘、鄂、豫、蜀殊不足道,总计输出入额约五百万左右。

省城人口约五万余,缠回、汉回各居其三[疑“三”当为“二”],汉人居其六。汉人及汉回颇多椎鲁[迟钝愚昧]亡命之徒,故俗犷悍,而鲜礼教。妇女之有职者尤少,平居一灯横榻,烟销骨立;庙会则竞奇斗艳,以炫无赖。男人竭其所入,往往不足以供其挥霍,然此风惟汉人为然。盖汉人多流寓,女少男多,异乡孤客,既无正当娱乐之场,复不作钻研学术之事,烟赌之外,寂然寡欢,群视女子为尤物。女子既无坚强意志以抵御诱惑,为社会之牺牲品又何怪哉?

教育,城内只有初级师范一所而无中学,小学四所,女子小学一所(最近始成立)。各校教科书类皆陈旧,教授方法亦多因袭,不知顺应潮流。盖交通阻隔,风气阻绝,宗教复杂,思想歧异,固为根本之原因。而当局者以国内学风不良,遂认学校为危险之物,因噎废食之念,亦足以阻止教育之进化焉。虽然,新疆教育之环境与内地固绝然不同也。以内地之道治新疆,必扦格龃龉[抵触,分歧]而不相通。故欲求一圆满适当之策,非竭全国智者之能从事探讨不为功,而不可专责于新疆一隅也。

货币通用数种,日纸币,每张一两,计红钱四百文;日银两,每两合新铸银元一元;日天罡,每一元合五钱(本省自铸硬货之一种);日红银,每一文合制钱四文。纸币在民国二三年低至三折,年来逐渐增涨,已至六七折之间。近以俄帖低落,纸币亦随之而低至五折左右。推原其故,盖本省无汇兑机关,商人辇运关内货物,全凭俄帖以流通。苟新疆俄帖与京、津时价相同,或京津较高,则持新疆之俄帖以至京、津办货,自属合宜。反是,京、津贱而新疆贵,则商人必受损失矣。在平日,俄帖涨落无常,损益互见,原无问题。无如近来俄帖低落,江河日下,京、津与与外国市场消息灵通,随时跌降,而新疆与京、津因电政腐败,不能如期而至(每电至少须半个月方能收到),彼此时价,相差甚巨,而蒙其影响者遂独在新疆矣。

宗教种族问题,为新疆各种问题之最重大者。同、光之际,正值东南发捻之乱,新疆祸起萧墙,彼此仇杀,至今思之犹有余栗。幸近年来,杨兼督对于各族,抚绥备至,一视同仁。其待土著之缠回,念其知识幼稚,尤特予以优容。地方官苟有虐待之者,一纸邮书,便予撤查。下情得以上达,民心自然归附。其有读书识字者,或选为议员(今国会议员麻和浦加拉、依不拉引均缠回),或授以差缺,破格录用,以示优异。政治地位已无等差,则憎怒怨尤自无从发生。然缠回衣冠、状貌、文字、语言虽与汉人不同,而其性情醇良,尊敬长上,习以为常。得官如此,令其安然帖服,本无足怪。惟汉回宗教之信仰最坚,回、汉之仇隙最深,人民性情既凶悍,宗教派别复新旧不一,稍有误会,动则斗争。而杨独能恩威并用,驾御得宜,使此辈乐为之用,则其手段之高超,眼光之广大,盖有非常人所能测度矣。

迪化环城皆山,诸山皆煤,掘之即是。以东门水磨沟一带炭实为最佳,其苍黄沟、头屯厂次之。以迪化气候之寒冷,苟无如许煤矿,则人将僵冻以死,天之待人可谓厚矣。城西南旧有金厂七:日东沟厂,日大西沟,日水西沟,日白杨沟,日锈沙,日头屯厂,日骆驼脖子。清乾隆之间,每厂金夫数十名或百余名,每名纳金课三分,今废。又城南亘百余里与阿尔辉山铁里达坂接壤处,有金矿,界地均系官荒。又城东南一百八十里达坂城,其西南四十里有银矿,经商民开办,因亏折停止。又九十里之柴俄堡山内白杨沟、甘西河沟、大铜沟、小沟数处出红铜,苗脉隐显无定,前经矿务局开办。总以资本未充,无专门人才,交通不便,是以未能见效。然此固不仅迪化为然,西北各地均有同病焉。

[第二卷]由新疆迪化至绥远归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