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06
4584900000042

第42章 国运记事(9)

德国在上海设德文新学堂。据本日《申报》报道,德国议院筹措一万马克,建造上海德文新学堂。

7月5日。上海、苏州等地遭暴雨袭击。据7月6日《申报》报道,上海遭受了本年最大的一次暴风雨袭击。各处电线毁坏严重,市区电讯为之一度中断。市区积水盈尺,房屋倒塌。浦江暴涨,风浪大作,正在作业的渔船及航行途中的客轮货船猝不及防,船覆货失,人员伤亡,损失巨大。据统计,上海死亡人约数百人,伤者更多,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沪宁铁路沪锡段7月7日的试车大典也因暴风雨将车站所搭彩棚等物毁坏殆尽而不得不延期。

7月6日。户部奏准省分沪银行官银号暂缓实行破产律第四十条。先前,上海钱庄业大亨联名上书户部,指出各省分沪银行官银号“既许各商号脱手往来,与庄等同兹利益,自应与庄等同其责任”,要求“设遇倒闭亏欠,亦摊查照定章,于欠户还款内按成均摊”。原来按照上海钱业定章:“遇有来往商号因亏倒闭,所欠洋款庄款,须俟结清后,于欠户还款内,按照成数,华洋各商一律公摊”,但官号却免除了均摊的责任。户部回复称,若按照《破产律》第四十条中“商家倒闭,帑项公款归偿成数,同各债主一律”的规定,这一要求合乎情理。但中国钱庄并非像外国银行那样将资本存人中央银行,监管部门可随时检察账目簿籍,而是“各项贸易,皆任便开设,公家并未加以监察”,如果倒闭的情形发生,“准其一律折扣,恐存主受亏必甚”。且户部银行存放多系部款,各省官银号银行存放系公款,关系极重,因此驳回所请,暂照旧章办理,暂缓实行《破产律》第四十条。

上海书业商会主办《图书月报》出版。这是中国最早的图书专业刊物,由上海书业商会编辑出版发行,主编为陆费逵。月刊。前后共出3期。发行所设于上海三马路望平街。杂志辟有社论、出版界谈众、本会纪事、小说、杂录等栏目。在第二期“本会纪事”栏目里刊载了本年加入书业商会的首批会员计22家,其中著名的有:文明书局、开明书店、点石斋书局、商务印书馆、广智书局、昌明公司、中国教育器材馆、启文社、小说林、普及书局、鸿文书局、新世纪小说社等。7月29日,书业各董事将拟好的书业商会章程35条,附以出版公约17条,图书月报章程13条,禀经商部批准立案。

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农民抗税暴动。数千农民进城,要求减征赋税,并且抢夺火药库,毁断电线。21日,清廷谕令江西巡抚吴重薏弹压。

学部咨各省添设法政学堂。

7月7日。唐山细棉土厂“失而复得”唐山细棉土厂创办于1879年,由唐廷枢受命筹办,性质为官商合办。由于当时工厂所需的黏土原料须从遥远的广东运来,而烧出的水泥成本既高,质量又次,以致亏损严重,拖欠开平矿务局白银10万余两。1892年细棉土厂停办,至1896年因开平矿务局需用水泥重又开工。由于负债累累,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委托卸任海关道德国人德璀琳借外债改为中外合办。1900年德璀琳与英国墨林公司驻津代表胡华私立契约,将开平矿务局所属三矿及细棉土厂等,一并售予墨林公司,在英国注册。张冀竟在此约上签押,将主权断送。开平矿务局总办周学熙奉直隶总督袁世凯之命,办理收回开平矿权交涉。经反复交涉,据理力争,在满足德璀琳勒索银二万两要求后,将该厂收回。

章太炎在东京加入同盟会。由孙毓筠介绍,孙中山主盟。

7月8日。练兵处奏设测绘学堂。

7月9日。岑春煊禁香港各报进口。香港各报纸纷纷发表评论,指责粤督岑春煊计划将粤汉铁路收归官办,违法占权。岑以抨击广东路事为由,禁其进口。

西潼铁路加征土厘作为路股。清廷批准商部奏折,西安至潼关铁路的修建,可在陕西省加征土厘作为路股,俟工程告竣,即行停征。

7月10日。上海公共租界日商三泰纱厂工人罢工。抗议日本工头虐待,要求改善工作条件。

7月11日。袁世凯奏陈试办直隶法政学堂章程和管理条规。先前,政务处通令各省设立法政学堂,可参照直隶法政学堂章程办理。直隶总督袁世凯除将现行章程送政务处备案外,又将原章学科办法与管理规则分为学堂章程和管理条规两编。“至其大要,约分四端:一曰学额。盖佐理新政,莫急于得人;澄清仕途,莫先于兴学。原拟专招本省候补人员,不拘班次大小,但年龄文理合格者均得入堂肄业。嗣后经臣奏明将安徽省举人拣发来直,至本省士绅,各署幕僚,皆有佐治之责,亦分别筹设学堂,兼营并进。庶几人知法理,户解律文,政治改良,此为枢纽。二曰课程……先授预科半年,以植其基,继授正科一年又六月,以广其用。律例会典成案约章为仕途者所必知,先须注重其他民刑等诸法,与夫宪法、经济等诸学,皆当采东西之长,以收甄采之效。三日管理……今既改学堂,自当悉遵通则,寝同饮食有定时,藏修息游有常度,总期在堂人员,莫不有推崇公德之意,以习于确守规律之常。四曰经费。旧有课吏馆常款,岁需库平银一万四千余两。今改学堂,除活支外,岁需额支库平银三万一千四百余两,所短之数,均由藩司拨补。”

俄兵探险队假扮商人潜入新疆内地。

7月12日。学部通令各省兴办实业学堂。先行开办中等初等实业学堂及实业补习普通学堂,并多设艺徒学堂。

清考察政治大臣先后回国。考察各国政治大臣载泽、尚其亨、李盛铎等归国抵沪。23日抵京。21日,考察各国政治大臣戴鸿慈、端方回国抵沪。

7月13日。驻京德署使请裁撤广东琼州厘厂。清外务部驳复:该处税款为炮台经费来源,且系抽自华商,与洋商税章无涉,不能裁撤。

7月14日。日本新任驻华公使林权助抵达北京。

7月15日。章炳麟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会上发表演说。章炳麟自《苏报》案监禁期满出狱后东渡日本,本日,留日学生两千余人于锦辉馆举行盛大欢迎会。据《民报》第六号记载:“是日至者二千人,时方雨,款门者众,不得遽入,咸植立雨中,无情容。”章氏的演说,题为《平生的历史与近日办事的方法》。

7月16日。《新世界小说社报》在上海创刊。月刊,32开本,警僧编辑。由新世界小说社发行,鸿文书局印刷。社址设上海棋盘街。1907年1月停刊,共出九期。刊内设图画、论著、小说、时评、杂志五大栏目。文学刊物内设政治时评,由它首倡,继之者有《小说七日报》、《竞立社小说日报》等。该刊不惜资本广聘名人,搜罗各类佳作,并规定未经入选的作品,于1月内寄还,译稿必须附寄原著,以保证作品质量。发刊词阐明“新小说”应是“开通民智之津梁,涵养民德之要素”,政治小说、科学小说、实业小说、写情小说等,“实为新小说之创例”。

7月17日。孙中山向芙蓉埠当地华侨讲话。本月中旬孙中山自吉隆坡赴南洋,船过上海时曾约熊克武、秋瑾等相见,并请秋瑾代筹1000元款。在香港停留时,约见同盟会会员,调解《有所谓报》与《中国日报》关于是否参加拒约运动、争路运动之争论。本日,孙中山抵达芙蓉埠,向当地华侨讲话,揭露清廷的假维新骗局。他指出:“近一两年,内外赞成革命者大不乏人,大有一日千里之势。彼满虏处此,万不能与风潮相抗拒,而不能守一成不变之成法,以保子孙帝王之业,乃始下诏维新,以觇汉人之志向。继则公然宣布立宪,预备九年之国会,为笼络人心之手段,实假立宪之美名,以实行中央集权。”并就革命是否会招致列强瓜分中国的问题指出,“瓜分之原因”是“由于中国之不能自立”。

上海南市于施家弄正式设立商会分会。

7月18日。英法矿务公司与云南矿务局所订开矿合同业已逾限,外务部电咨滇抚收回自办。

沪宁铁路南翔至江苏无锡段竣工通车。1904年1月,沪宁铁路分四段同时开工修筑。上海至南翔段,于本年1月下旬通车。本日,南翔至无锡段竣工通车。

7月19日。丁振铎奏请筹备修造腾越缅甸小铁路。滇督丁振铎奏折中说:“筹议与英会修腾缅小铁路,拟请归并滇蜀公司办理,并声明全省一切干路支路均归该公司承办。”

张正金率领民众与安徽霍山教会发生冲突。张正金系湖北省罗田县人,与相邻的安徽省霍山法国教堂所结宿怨甚深。7月5日,张正金率领民众焚毁法国霍山教堂。本日,张正金再次率众与法国霍山教堂势力发生冲突,并竖“辅清灭洋”旗帜。

协和医学堂在北京成立。美英两国的五个教会团体和伦敦医学会在北京设立协和医学堂。

7月21日。《新民丛报》刊出徐佛苏《劝告停止驳论意见书》。徐佛苏,1904年参加华兴会,计划在长沙起义。事泄,避走日本,参加保皇报刊宣传活动。徐佛苏应梁启超之邀,以第三者的身份出来调停,要求《民报》停止与《新民丛报》论战。他认为“双方争辩之论据终无解决之理由”,因为《新民丛报》,主张监督、维持政府,革命党主张倾覆改造政府,“而现政府之腐败则实无受监督维持之资格,而有受倾覆改造之趋势”,但是假如“现政府被倾覆改造之后,我国民之程度实不能组织新政府”。双方继续论战只能使彼此“情感日益恶劣”,“而所怀抱之主义愈无共同生活之希望”,“遂永久立于相忌相攻相仇杀之地位”,“而累中国前途以无量之荆棘焉”。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使自己对于事实上发生一巩固之势力,以横亘于政界中,迫政府以不能不受监督维持之势,他党不能不取消其倾覆改造势”,实即“非实行立宪不能解决”。

杭州发生火灾。天将破晓时,杭州新宫桥西头清河坊东巷内胡永源绍兴酒店因油灯泼翻,立刻起火。火势极旺,顷刻间火苗窜至清河坊大街十字路口,四面延烧,共烧毁面粉局、烟庄、纸店、杂货店等约上百家。清河坊大街是杭州商贸云集、最为热闹繁华的街道,房室货物损失不计其数。

7月22日。德国削减直隶驻兵。自本年闰四月起,德国开始削减驻直隶省驻军,陆续将天津、廊坊、杨村、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等地之兵营、马厩、铁工车务厂房等移交中国。

清廷在京师设立税务处。该处是清廷为整顿税务而由外务部、户部合设的机构,长官为督办税务大臣,各地海关事务,除涉外事项由外务部核办外,其余关系税务以及总税务司申呈册报各事,均由税务处核办。

7月23日。云南维西教案结案。上年夏,四川巴塘民众追杀盐井教士蒲德元等进入维西厅属阿墩地方,被清军击退。民众与当地喇嘛、少数民族联合,杀死法传教士余伯南、蒲德元,焚毁教堂,击杀教民,清军往剿镇压。本日,清廷命云贵总督丁振铎派总办云南洋务局升授、贵州按察使兴禄等与法国驻滇领事罗图阁、西藏天主教会驻滇司铎长任安收,在昆明就上年夏间发生的云南维西教案议结善后条款,计八条。清政府允诺迅速讯办已拿获“案犯”,并继续缉拿未获“案犯”,赔偿教会、教民损失共计15。6万两。

清政府学部公布小学教科书审定办法。本日公布的教科书审定办法共22条。先审定初等小学教科书,在公布的首批审定初等小学暂用书目102种(册)中,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约占53%。

7月24日。商部奏准由政府筹款兴修门头沟铁路支线。北京远郊西山向来产煤,当地商民也多以运煤为业。自周口店接修京汉支路通至琉璃河以来,山南的煤北达京城、天津,南达保定、正定,销路大开。门头沟向运输山北的煤,由于铁路未修,只能依靠驼运,成本既高,销路又滞。厂商相继倒闭,百姓流离失所。因此,当地商人请求招集股本,接修门头沟支路,并开办运煤公司,专运山北灰煤。商部决定由政府筹款接修,又将门头沟支路归并京张铁路,一气兴修,估计延长40余里,需款约40余万两。本日,清廷准如所请。

7月25日。《民报》自第6号起由章炳麟主编。章炳麟在《民报》第6号发表《告白》:“接香港各报馆暨厦门同志贺电,感慨无量,惟有矢信矢忠,竭力致死,以塞诸君之望,特此鸣报。”同日,《民报》在该号刊登《广告》,宣布“本报社编辑人兼发行人张继君有南洋之行”,从第6期起,由章炳麟“特继其任”。本期还刊有精卫(汪兆铭)的《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文章分两大段。前段论瓜分说之沿革,后段论革命与瓜分之关系。文章提出“瓜分之原因,由于中国不能自立也”,“中国未至于瓜分者,列国势力平均主义之结果也”,“然则为今日之中国计,正宜利用此均势之机会,以奋然自立”,“然中国不能自立之原因,由于满人秉政,故排扑满不能弭瓜分之祸”。文章逐条批驳“但使革命起,则外人必干涉”及“革命军有取干涉之道”二说的谬误,认为“内有国民之实力,外乘各国之均势,决无被干涉之原因也”,提倡“就自然的暴动而加以改良使之进化”,成为“秩序的革命”。《民报》第1至第6号,重点是阐明三民主义,驳斥保皇立宪派的谬论。章氏主编后,该报风格大变,从典章制度发为议论,宣扬民族主义。

《时敏报》记者、主笔被拘两广总督岑春煊指《时敏报》载“三水洋关被劫”事不实,拘该报记者丁亦如。4月间,曾以刊登新军月饷事为由,南海县衙将该报主笔曹驾欧、韩善圃看管。

7月26日。学部奏定提学使办事权限章程。本年5月5日,学部奏准的各省学务官制办事权限并劝学所章程已奏准通行,但关于选用僚佐、旌别、属官,以及管理、驻防、学务、聘用外国教员诸事,前项章程未明确规定。现各省提学使将陆续到任,学部遂拟定提学使办事权限章程11条。本日,经奏准实行。

7月27日。北洋创立无线电报。拟在南苑行营处建立电报局。

7月28日。学部奏准《教育会章程》自停止科举以来,学校教育得以建立和发展,各地热心研究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但深明教育理法的人不多。为有组织地开展教育研究,学部拟定教育会章程,本日,奏准依议。该《章程》共8节15条,主要内容为:规定各省于省府设总会一所,并在其所属府、厅、州、县各设教育会一所;其宗旨是:补助教育行政,以图普及教育;规定在教育会内设会长、副会长各一人,会员、书记、会计、名誉会员无定员。教育会之会务是设立教育研究会、设立师范讲习所、进行学校调查,根据调查提出建议;进行伦理教化的宣传,筹设图书馆、教育所陈列馆、教育品制造所、刊行教育书报等。此外还规定各教育会由提学司稽查,每三年考核一次,成绩显著者给予奖励,但教育会不能干涉教育以外事务,凡其内部有争端、勒索捐款、徒具其名、阻碍政治者立即予以解散。

7月29日。《东方报》创刊。该报每日出纸一张,逢星期一停报。总发行所在香港德辅道中137号顶楼,印刷黎新,编辑及发行人为谢英伯、陈树人、刘思复、易侠、胡子晋、骆汉存。它是继《有所谓报》后而出版的,编辑未有更动。内容分庄、谐两部,庄部有论说、短评及新闻报道等;谐部有题词、生花笔、说部丛、无所谓、观风记、益脑丸、博览会、留声机、汉家仪、迷信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