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06
4584900000043

第43章 国运记事(10)

7月30日。上海医务总会成立。李平书等20余人在张园发起成立上海医务总会,宗旨是“研究中西医术”。8月3日,召开议董会,李平书等人当选为会董,负责筹集经费,主持一切事务。入会会员每人缴纳会费三元,由本地商董介绍加入。每年两次会期,会所设于仁济善堂。

7月31日。奉天日本军政署裁撤。日本所设奉天军政署于本日裁撤,其所管辖日人居留事务移交奉天日本总领事接办。同时,开原、抚顺、铁岭、瓦房店军政署亦裁撤;营口、安东、新民等地之军政署仍保留;昌图、辽阳等地之军政署,所管辖之民政诉讼,改设民政厅,并颁布村镇自治办法。

日本擅自改旅大“租借地”为“关东州”,设置关东都督府。8月11日,清廷出使大臣杨枢,向日本外务省抗议设置关东都督府。9月7日,杨枢再向日本外务省抗议设置关东都督府。

本月。清廷颁布《大清印刷物专律》。这是由商部、巡警部、学部共同制定的,共6章11款40条。主要内容是实行注册登记制度并特设印刷总局;规定凡出版物有令人阅之怨恨或侮谩,或加暴行于皇帝皇族或政府,或煽动愚臣违背典章国制,甚或以非法强词,使人人有自危自乱之心,使人彼此相仇,不安生业等构成“讪谤罪”。

8月

8月1日。日本在东北设置“关东都督府”。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在辽阳设置“关东总督府”,将中国南满置于其军政管理之下,实行独占性统治体制,其目的在于排斥列强对南满的影响力,实现独霸南满。美英等国以“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为由,抗议日本在南满的军政管理。迫于国际压力,日本乃于本日宣布,将原“总督府”改称“关东都督府”,声言将南满铁路沿线“移归民政管理”,将东三省行政移交清廷。但日本的“移归民政管理”完全是表面文章,实际上日本的军政统治丝毫未变,后来更以“改建铁路”、“保护铁路”为借口,增加驻兵,以致南满铁路沿线变成了日本的租界地。对于日本擅设“关东都督府”,清廷多次提出严正的抗议。8月11日、9月7日,出使日本大臣杨枢先后向日本外务省提出抗议。

清廷批准延长江苏米麦免厘期限。本年6月间,江苏连降暴雨,米价暴涨。尽管清廷已批准免江苏米厘一月,但因今年新谷上市晚,一月之限将至,而米价仍未回落。署两江总督周馥上书清廷,指出虽因免厘导致“饷需大绌”,“然民命攸关,不得不为损上益下之举”,请求将免厘期限延长至光绪三十二年六月底。获准。

8月2日。戴鸿慈奏报赴荷兰、意大利见闻。奏折中说:“由荷赴义,行抵罗马,觐其庶事去修,俨然强国。海军制度,可与各国抗衡。地处温带,最宜蚕桑。滨海之国,要尤注意渔业,于扩张海权有绝大关系。惟义文须从法文转译,选派学生分译宪法、财政、学堂、军政各书。”“此次游历荷兰,会同驻使访译要件。其国滨海,河渠通达,颇类苏浙,地势低洼,注意河防堤坝诸工,发明新法。其专家有曾游中国者,著制黄河流漫一书,足资参究。”

8月3日。练兵处拟定官兵削半发余盘作髻形。

8月4日。清廷电令各省留意日僧在内地传教。并将属境日僧查明具报。

学部拟定女学教育章程。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传教士最早在中国倡办女学。戊戌变法中提出振兴女学,后京师及各省兴办女学者渐多,但女学堂功课尚不一致,办学章程更是没有。本日,学部拟定女学管理教授划一章程。

8月6日。两广总督岑春煊派留日法政毕业生分赴各属讲演法政。

上海会审公廨起建女牢。公董局力阻,并派西捕防之。

8月7日。孙中山在吉隆坡组织同盟会分会并开展革命活动。孙中山自芙蓉经新加坡,偕同陈楚楠、林义顺等于本日抵吉隆坡,出席中苏丹街戏院的欢迎大会,发表演说。孙中山以“合群”为题讲演,听者动容。又于有宴阁及青年会等处讲演,侨胞革命思想为之提高。3日内,加入同盟会的有30人,于是吉隆坡同盟分会成立。孙中山在吉隆坡逗留近一个月,始往槟榔屿,并派人到槟榔屿建立同盟分会。旋折回新加坡,不久赴西贡。

9月11日,黄兴到新加坡与孙中山会商后返抵东京。9月26日,孙中山自西贡致函爪哇苏汉忠,希望他唤起爪哇华侨爱国意识,筹集经费,共图救国义举。

8月8日。上海南市成立商业体操会。会长为李书平。

8月9日。清廷确定湘境粤汉铁路为官督商办。粤汉铁路自美约废弃后,路权收回,由湖南、广东、湖北三省分别办理。广东由绅商合力,湖北由官局凑资,都已相继兴办,只有湖南仅依靠米捐盐厘,人款有限,迟迟不能开办。湖南商董4月间提议归商承办,打算筹款2000万元,成立商办湖南全省铁路有限公司。发起大会召开时,场面热烈,认股踊跃,其中主要发起者共同认股200万元,作为办路基础。顺天府尹袁树勋被公举为铁路总理,在籍候选道张祖彭为协理。不久湖南绅商将其中详细情形上报商部,请求准允商办。清廷指出铁路系国家要政,仍应官督商办。

学部奏准限制游学。学部致电驻日公使杨枢,略谓:风气初开的时候,选派游学以广闻见,原不能标准过高;现既设立专部,总揽学务,自应参照各国兴学办法。普通学识,务必在本国养成,专门绝学,则派人出国学习。本部已经电咨各省督抚速设中学堂、各项师范学堂、法政学堂,力求完备,嗣后选派官费游学生入高等以上学堂及各专门学堂,必须有中学堂以上毕业程度,再通习彼国语文,方予派遣;自费生非考验合格,概不资送;非经本部及各省将军、督抚给资,公使概不送学。其习速成者,无论官费、私费,概行停派。自此电令下达后,无论官费私费,未经给资或既给资而本人欲改习速成者,应请一律不予送学,丝毫不能迁就。其给资游历者,也不得改为游学。已经入各项速成科的学生,应仍令其安心自学,不可中止。学成归国以应急需。

8月10日。革命党人禹之谟被捕。禹之谟,1905年参与收回粤汉铁路和抵制美货活动,被选为湖南教育会长和商会会长。同年参加中国同盟会,并创立同盟会湖南分会,被推为第一任负责人。5月间,禹之谟组织长沙各界万余人公葬,为反抗日本政府颁布取缔中国留学生而投海的陈天华及为创办上海公学失望而投海的姚宏业于岳麓山。随后,又组织学生惩办长善学务处总监督俞诰庆丑行,及发动反对知县陶福晋增加盐捐。这些举动使湖南地方当局大为恼怒,于是湘乡知县控告禹之谟“率众塞署”。本日,禹之谟于长沙织布厂被长沙、善化两知县率兵逮捕。捕前,友人劝禹之谟躲避,禹不肯,说“君辈为国家,为社会死,义也!各国改革,孰不流血?君当为前驱”。12月31日,靖州知州金蓉镜提审禹之谟,追究其与革命党关系。1907年1月5日,禹之谟就义。

8月11日。商部颁布《独资商业注册呈式》。通知各省转饬所属晓谕各商遵照办理。

8月12日。日本人强占辽阳及凤凰厅煤矿。盛京将军赵尔巽电请外务部向日使诘阻。

四川会党首领佘英在东京访晤宋教仁商谈革命。佘英应黄复生函招东渡日本,会见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本日,在民报社与宋教仁晤谈,佘言欲合海内英雄志士同力并举,宋力赞其说,并指出就四川之时势地势,切勿鲁莽从事。佘旋奉孙中山命,偕同志熊克武、谢奉琦回川,在泸州密设四川同盟会分会机关,在全川开展革命活动。

8月13日。清廷商部通知各省保护钢铁利权。

8月14日。周馥奏陈闸北开辟商场改归官办。先前,广东商人陈绍南筹款开辟新闸滨北地方,作为北市商场,但因财力不继,仅建洋式浮桥一座后即停工。因此,请求援照开辟南市成例,将北市改为官办。清廷将淞沪铁路圈留未用民地变卖折价作为北市开辟商场经费,并令清查外滩被民间侵占冒领及应归官变价的地产,酌收价值,作为贴补北市修造马路费用。署两江总督周馥在奏折中称:“即以商民之款,办便商便民之事,洵属一举两得。将来办有成效,可与南市联合一起,市面既广,商务自兴挽回利权,良非浅鲜。”

严复在《东方杂志》本年第7期发表《实业教育》一文。认为中国当今“自救之术当以实业教育为最急之务”。

8月15日。巡警部查验各厅警官执照。以防范革命党人混入。

商务印书馆刊行奚若译《天方夜谭》四册。是为中国最早的《一千零一夜》文言译本。

8月16日。《京话日报》在北京创刊。创办人彭诒孙,江苏苏州人,后辞官客居北京。八国联军撤出北京后,他开始办报。以市民为主要对象,强调民族主义,对社会现实进行揭露和直言评论,深得读者喜爱,在北京地区销量甚大。

英香港总督命驻粤总领事,干涉粤汉铁路聘用工程师,署粤督岑春煊拒之。

8月17日。山西左云县“义和拳”进入县城。赵桔等为抗议传教士包庇教民压迫乡民,聚众冲入县城,强迫知县供给粮食。次日,传教士勾结知县镇压,杀害群众10余人。

8月18日。上海民族资本自新卷烟厂成立。资本10万元。

8月19日。考察政治大臣端方等奏陈立宪。奏折中说:“窃惟宪法者,所以安于内,御外侮,固邦基,而保人民者也。滥觞于英伦,踵行于法美,近百年间,环球诸君主国,无不次第举行。”“观于今日,国无强弱,无大小,先后一揆,全出宪法一途,天下大计,居可知矣。且夫立宪政体,利于君利于民,而独不便于庶官者也。”端方等建议清廷“特降纶音,期以五年,改行立宪政体”。“开馆编辑大清帝国宪法,颁行天下”。并宣示宗旨,公布地方自治制度,制定集会言论出版之律,以树立预备立宪的基础。

8月20日。周刊《小说七日报》在上海创刊。周刊,每逢星期日出版,32开本。主编为谈小莲。刊登章回小说、短篇小说、新剧、传记、文苑等。首期发刊词,阐明出版意图:“开进德智,鼓舞兴趣者,以之贡献我新少年,以之活泼其新知识”,并“萦情于楮墨”,“绍介以久闻”。

户部饬各关所过货物一律抽税。是凡官场行李、学堂书籍、军营机械等亦应纳税,不准用免税专单。

8月21日。日本驻华出使林权助呈递国书。

8月22日。清廷设置川滇边务大臣。自中英订立藏印条约后,清廷鉴于四川、云南两省毗连西藏,边务至为紧要,若在该两省边疆开办屯垦,广兴地利,选练新兵,既可固川、滇之门户,又足以保西藏之主权,遂于本日派赵尔丰充任川滇边务大臣,将一切开垦防练事宜切实筹办。

8月23日。考察政治大臣镇国公载泽再上《奏请宣布立宪密折》。奏折中说:“宪法之行,利于国,利于民,而最不利于官。若非公忠谋国之臣,其权必不如往日之重,其利必不如往日之优,于是设为疑似之词,故作异同之论,以阻挠于无形。彼其心,非有所爱于朝廷也,保一己之私权而已,护一己之私利而已。顾其立言则必曰防损主权。不知君主立宪,大意在于尊崇国体,群固君权,并无损之可言……。”“凡国之内政外交,军备财政,赏罚黜陟,生杀予夺,以及操纵议会,君主皆有权以统治之。论其君权之完全严密,而无有丝毫下移,盖有过于中国者矣。”载泽认为实行君主立宪之利最重要者有三:一为“皇位永固”,二为“外患渐轻”,三为“内乱可弭”。指出现今“会党纵横,甚者倡为革命之说,顾其所以煽惑人心者,则曰政体专务压制,官皆民贼,吏尽贪人,民为鱼肉,无以聊生,故从之者众。今改行宪政,则世界所称公平之正理,文明之极轨,彼虽欲造言,而无词可藉,欲倡乱,而人不肯从,无事缉捕搜拿,自然冰销瓦解”。他还建议“今日宣布立宪,不过明示宗旨为立宪之预备。至于实行之期,原可宽立年限”。

8月24日。清廷谕陕甘新兴办公艺局。命伊犁将军长庚、陕甘总督升允、陕西巡抚曹鸿勋、新疆巡抚联魁妥善筹划兴办各省工艺局。

8月25日。清廷命朝廷各王公大臣筹议立宪。清廷命醇亲王载澧、军机大臣奕、瞿鸿、荣庆、鹿传霖、铁良、徐世昌。政务处大臣张百熙、大学士孙家鼐、王文韶、世续、那桐,以及参与政务大臣、直隶总督袁世凯共同阅看考察政治大臣条陈的各折件。同日,戴鸿慈、端方又奏请改定官制,指出日本在预备立宪期间两次改官制,效验显著,借鉴实行,可以事半功倍。提出八项具体改革意见,即:略仿责任内阁制,以求中央行政统一;划分中央和地方权限;中央、地方重要衙署皆设辅佐官(次官),中央各部主任官(长官)事权应当统一;调整中央机构;变通地方行政制度;裁判、税收官员独立;取消吏胥,代以书记;重新制定任用、升转、惩戒、俸给、恩赏诸法及官吏体制。

8月26日。袁世凯入京商议立宪。袁世凯入京后对立宪空前热心,声言“官可不做,法不可不改”,“当以死力相争”。并称:有敢阻立宪者,即是吴樾,即是革命党。于是无敢言者。

奉天至新民屯铁路通车。日本所经营的奉天(沈阳)至新民屯铁路修竣,日本政府本日宣布核准经营南满洲铁道章程及预算表。盛京将军赵尔巽向沈阳日领事提出抗议,遭日方拒绝,本日竟擅自售票开车运营。

商部奏准于汉口设立商务总会。

8月27日。醇亲王载澧等举行讨论立宪的第一次会议。本日,受命阅看考察政治大臣折件的诸大臣讨论是否实行立宪。奕说:立宪有利无弊,符合民意,应从速宣布。孙家鼐却认为变动太大,容易引起骚乱,应徐图变更。徐世昌说:惟有大变,才能振起全国人民精神。孙家鼐又说:人民知道立宪的极少,实行非但无益,反而有害。张百熙道:国民程度的高低全在政府劝导,如坐等提高,永远不能立宪,只有先事预备立宪,诱导提高国民程度。荣庆非难说:中国情势与外国不同,实行立宪,必至执政者无权,坏人得以栖息其间,为祸非小,应使官吏尽知奉法以后再议。瞿鸿回答说:正因中外形势不同,才定为预备立宪,而不是立即实行。铁良又提异议,说人民不知要求立宪,授之以权,不仅不以为幸,反而以分担义务为苦。实行自治,坏人便会掌握地方命脉,非常危险。对此,袁世凯又作解释。载沣未正式发言,但赞成立宪。多数同意改为立宪政体,从改革官制人手,预备立宪。

8月28日。清廷为立宪事召开御前会议。本日,为立宪事召开御前会议,决定四大方针:(一)自今日以后,十年或十五年为期,实行立宪政治;(二)其大体效法日本,废现制之督抚,其权限与日本府县知事相当;(三)财政及兵马之事权,悉收回于中央政府;(四)中央政府之组织,与日本现制相当。

8月29日。慈禧召见会议宪政大臣,询问立宪之事。诸大臣皆回答应行立宪,唯鹿传霖、王文韶默然。慈禧再问,鹿始勉强同意。实行立宪就此决定。30日,清廷诸大臣在外务部公所会商预备立宪谕旨稿,交庆亲王奕定稿。

天津设立自治局。以为地方自治之准备。所有章程均参酌各国制度,并考虑本地民情风俗,先由天津府所属各地办起。自治局分设法制、调查、文书、庶务四课。每课设课员,官绅各半,并附设研究所。选派员绅在天津各地宣讲自治法理及利益,以期家喻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