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武威通志-天祝卷
4586700000004

第4章 自然灾害

天祝县地跨乌鞘岭南北,处青藏、黄土、内蒙古三大高原汇合处,境内高山林立,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兼有多种气候类型。天气变幻无常,无霜期短,致使境内旱、洪、雹、风、雪、霜冻、病虫等自然灾害频繁,屡屡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一、干旱、冰雹、洪涝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凉州属(武威、永昌、镇番、古浪、平番-含天祝)大雨雹,伤禾。

清雍正六年(1728年)武威、平番(含天祝)雨、雹、虫害、旱、禾苗尽伤、灾甚。

清乾隆元年(1736年)秋,平番(含天祝)等地雨泽衍期,旱灾,民饥。

清乾隆三年(1738年)武威(含天祝乌鞘岭以北部分地区)等地水灾,冲没田地,民饥。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平番(含天祝)、碾伯等地水灾,冲没田亩,禾无收,成重灾,民饥。

清同治六年(1867年)平番(含天祝)大旱,田禾枯焦,农牧业遭灾,兵乱灾厄,使藏族人口由十余万人锐减至千人左右。

清宣统元年(1909年)平番(含天祝)等地大旱,民皆荐饥。

民国十七年(1928年)全省大旱,次年民饥流民载道,饿殍遍野。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六月底至七月中旬,永登县(含天祝)两次冰雹,大如鸡卵,庄稼损失甚重。烟花(即罂粟)、麦苗、秋禾打落殆尽,秋夏无收。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武威、古浪、永登(含天祝)等地旱、冰雹、洪水严重,民多饥。

1956年,天祝遭受旱、雹、霜冻灾害,其中受旱成灾70906亩,雹灾面积631亩,霜冻面积730亩。

1957年天祝受旱、雹、霜冻灾害。干旱成灾面积134290亩;冰雹灾害面积13415.5亩,主要雹灾区为永丰、安远、华隆、先明等地;霜冻2700亩。

1958年天祝部分地区受旱、雹、霜冻灾害,受灾面积分别为59540亩、1230亩、1030亩。

1959年,岔口驿、华南地区遭冰雹袭击,2682亩粮食作物受灾。

1960年因大旱、风沙、冰雹、霜冻等灾,全县粮油减产甚巨,生活饥馑,疫病蔓延,人口外流严重。

1961年7月15日至31日,全县受暴雨、冰雹袭击,爆发洪水。特别是18日至22日5天,发生巨大山洪3次,最高流量达690立方米/秒,全县(包括古浪地区)有19个公社71个大队受灾,被洪水淹死14人,淹死大畜14头,猪、羊502头(只),冲倒房屋419间,树木1314株,冲走家具2100件、农具147件,被子、衣服335床(件),现金7410元,遭灾农作物面积12.5万余亩。

1963年5月16日至30日,祁连、哈溪等16个公社的126个生产队连续两次突降暴雨,洪水成灾,造成10人死亡,5人重伤,被洪水冲走马、牛、羊、猪共1613头(只)、冲毁房屋404间、公路大桥3座,冲走粮食12957.5公斤、油籽5363.5公斤、清油2292公斤、油渣1572.5公斤、帐篷8顶、大车1辆、衣服196件,还被冲走价值7200元的药品、4500元的商品,4546亩庄稼严重受损。

1964年5月16日至18日哈溪等地发生暴风雨,哈溪雨量47.4毫米,因降水强度大,来势猛,引起山洪暴发,冲毁大桥1座、耕地10015亩、房屋191间、帐篷5顶,冲走牲畜2673头(只)、粮食和油籽20795.5公斤、大车1辆,造成8人死亡,5人受伤。

1971年7月13日,华藏寺一带发生雷雨并继发冰雹,冰雹有大如鸡卵者。几十分钟内,使2700亩农田受灾,1800亩庄稼颗粒无收。

1971年8月底到10月初,连续阴雨,已割或未割庄稼普遍生芽,造成严重减产,翌年春夏县内农民多有外流乞食者。

1973年7月14日至15日,东坪公社发生两次雹灾,降冰雹30-100厘米,洪水冲毁梯田9.5亩、水磨1座,冲走羊7只、树2500余株,受灾粮食作物达12447亩、油籽359亩,分别占播种面积的98.8%和80%。蔬菜、青草均无收。

1974年7月4日打柴沟、岔口驿、乌鞘岭、东大滩等地降雹,打柴沟测出最大冰雹直径达4.5厘米。这次冰雹使41154亩农田受灾,减产九成以上。

1979年6月至7月,天祝境内气候变化急剧,冰雹频繁,全县有11个公社35个大队149个生产队受灾,受灾面积达50848亩。乌鞘岭等公社的20个生产队无收。

1981年农业受干旱、低温、冰雹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全县受灾粮油面积189393亩,约减产156.5万余公斤。

1982年全县受干旱、冰雹、风雪等多种自然灾害,死亡牲畜124400头(只),死亡率达19%,产仔成活50%。是建国以来畜牧业损失最大的一年。粮油受灾16万多亩,减产30-50%。县上成立救灾办公室组织救灾。

1985年6月,哈溪双龙由于冰雪融化发生洪水,双龙采金区20多个井口冲毁,直接损失达60万元。

1987年6月11日晨,哈溪双龙沟采金区突降暴雨,继发山洪,淹没井口215个,13人被淹死,直接损失约399.5万元。灾情发生后,国家劳动人事局发出通报,省长贾志杰等前往现场察看灾情。

1988年全县大旱,受灾严重的有西大滩、东大滩、祁连、旦马、东坪、赛什斯、松山等乡,受灾面积97290亩,其中粮食作物56180亩,油料作物21100亩。是年秋安远、打柴沟、华藏寺、石门等乡镇又遭霜冻和冰雹,霜冻受灾面积16600亩;冰雹为害面积12200亩。

二、风雪、霜冻

西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夏四月壬寅时晨,大风从甘肃西北起,境内云气赤黄四塞,天雨终日,夜雨落地为黄土。

清康熙五年(1685年)古浪县(含天祝乌鞘岭以北部分地区)大风,旋即天地黑暗,白昼灯烛无光,拔禾,损田。

民国十七年(1928年)古浪县(含天祝乌鞘岭以北部分地区)大风,旋即天地黑暗,白昼灯烛无光,拔禾,损田。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四月初一日,大红风黄雾下尘,咫尺人莫相见,大损禾苗,灾重。

民国三十年(1941年)永登等县(含天祝)黑霜杀禾。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永登(含天祝)等县黑霜杀稼。

1970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发生了4次风雪,积雪日数长达30天,全县在春乏期间损失大牲畜4983头(匹)、小畜85725只。

1976年4月21日至22日,天祝县发生大风雪,松山地区吹散羊54群,牛18群。全县因暴风雪袭击,损失羊3418只,牛786头,马44匹。风雪过后又有大批牲畜死亡,先后共计10050头(只)。

1988年5月9日,大雪。甘新公路乌鞘岭段因雪厚阴断交通,阻挡车辆上千辆,中断时间达20多小时,后经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抢修才得以通车。

三、地震

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年)六月丁未,广武(含永登、含今天祝)地震,甲子又震。

晋惠帝元康五年(295年)六月,金城(含永登、天祝)地震。

晋哀帝隆和元年(362年)夏四月丁丑,凉州(含天祝)地震,浩门(永登河桥一带)山崩,水涌出。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广武(含天祝)地震,冬无雪。

宋宣和七年(1125年)七月已亥,兰州一带北纬36.10,东径103.70(含天祝部分地区)发生地震,震级7级,烈度九度。

元泰定三年(1326年)武威、古浪(含天祝乌鞘岭北部分地区)发生地震,持续几年,损失甚巨。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己酉,庄浪(即后之永登,含天祝)地震。十二月戊申凉州(含今天祝之一部)等地地震。翌年正月己丑、三月壬子地又震。

明正统五年(1440年)十月初一日,永登至天祝发生6.25级地震,烈度为八度。十月十一日屡震,坏城堡、官民庐舍,压死男女200余人,马骡牛羊800余。

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十二月丁未,庄浪卫(含天祝)地震。

明正德九年(1514年)十一月庚辰,凉州、永昌、庄浪卫(含天祝)均地震,声如雷。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八月已卯、庄浪卫(含天祝)地震。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正月初一日,庄浪所(含天祝)部分地区地震。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九月二十九日,景泰附近北纬37.10,东径104.80发生八级地震,烈度为十一度,波及天祝境内。

民国十一年(1922年)4月23日凌晨5时40分,武威、古浪发生7.75级大地震,波及天祝乌鞘岭地区,灾情严重,房屋倒塌,压死人畜。

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23日上午5时20分,武威、古浪一带发生地震,震级8级,烈度为十一度。震中在祁连山区沈家窝铺至冬青顶(属今天祝)一带,极震区东起黄羊川、上张家沟、西连冬青顶、沈家窝铺,南至小坡黑松驿,北至赵家庄,该区内窑洞全塌,房屋倾倒者90%以上。波及天祝乌鞘岭以北全部地区,亦受灾甚重。5月23日6时23分47秒,古浪附近发生级别为8级、烈度为十度的地震;21时51分10秒又发生6级地震,烈度为八度,均波及天祝县境。

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8日6时43分28秒,古浪附近发生地震,震级6级,烈度八度。天祝北部均属震区。

1954年2月21日,山丹地震,震级7.25级,烈度八度,波及天祝,震时2分钟,地面和房屋摇动。7月31日山丹又震,震级6级,再次波及天祝,房屋多向南移动或倾斜。

1987年12月6日,哈溪地区发生4.6级地震。

1990年10月20日16时零7分,天祝、古浪、景泰三县交接处发生了里氏6.2级地震。天祝松山、东大滩、钱宝等乡镇遭受严重损失,受灾的有33个村、3450户17588人。倒塌(危)房屋18135间、牲畜棚圈9135间,压死牲畜9只,损失粮食2.5万公斤,损坏机井4眼,水井、涝池44眼(座),震坏引水管道、水渠25800米,损坏农机具2066件、家电家具6979台、农电线路15公里,小煤窑38座,经济损失总额5749.88万元。其中松山乡囊锁、藏民、蕨麻、旧寺沟等村损失最大,经济总额达2334万元。

四、火灾

1954年5月18日,朱岔乡那威林区因路人吸烟引起火灾,烧毁面积1.1公顷,林木789株。

1955年3月4日,朵什乡黑沟村九道沟林区因村民砍柴时烤火引起火灾,烧毁灌木林22.8公顷,树木15株。3月6日,石门乡黄草川林区因牧人吸烟引起火灾,烧毁灌木林57.3公顷,烧毁树木437株。

1956年1月16日,哈溪镇大峡林区因村民砍柴时烤火引起火灾,烧毁面积5.2亩,烧毁树木5108株。

1957年4月1日,西大滩乡强坡沟林区因小煤窑窑工生火取暖引起火灾,烧毁面积6公顷,烧毁树木3365株。12月13日,祁连乡南泥沟林区因村民砍柴时烤火引起火灾,烧毁面积2公顷,烧毁树木368株。

1958年3月,赛什斯乡老虎沟林区因村民砍柴时烤火引起火灾,烧毁面积0.7公顷,烧毁树木1212株。

1971年2月25日,炭山岭镇小科什旦林区因村民砍柴时烤火引起火灾,烧毁灌木林0.7公顷、草原49.3公顷。4月5日,祁连乡小布尔直林区因牧人吸烟引起火灾,烧毁面积5.2公顷,烧毁树木4382株。

1972年10月6日,东坪林区牧人吸烟引起火灾,烧毁面积2.3公顷,烧毁树木5000株。

1976年12月19日,哈溪镇套牛山林区因村民砍柴时烤火引起火灾,烧毁面积6.8公顷,烧毁树木499株。

1980年12月12日,哈溪镇华山林区小孩玩火引起火灾,烧毁面积23.3公顷,烧毁树木54株。

1982年12月2日凌晨,天祝永丰供销社门市部(在安远镇)因电热毯长期通电引起火灾,烧毁营业室10间,营业室内大部分商品被烧毁,损失人民币129920元、粮票224公斤、布票7300尺。

1983年3月18日,朱岔乡格树沟林区因儿童玩火引起火灾,烧毁面积0.8公顷,烧毁树木893株。

1985年1月18日,西大滩乡西沟林区因村民砍柴时烤火引起火灾,烧毁灌木4.6公顷,烧毁树木535株。

五、病虫害

清乾隆三年(1738年)元月,凉州属县螟特蟊贼害稼。平番(今永登并含天祝)蝗害,饥。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古浪、永登(含天祝)等县虫害,大伤禾苗,无收,民饥。

1959年全县普遍发生小麦黑穗病,田间发生率达5-8%,高的达12.5%,个别地区严重的达30%。

1961年今华藏寺镇石家沟队72亩洋芋有39亩发生腐烂,腐烂率达80-90%。

1962年钱宝阿岗湾发生小地老虎,为害面积1280亩,其中107亩小麦严重缺苗,10亩豌豆、8亩青稞毁苗。

1964年6月下旬至7月份,正值小麦抽穗扬花期,气温偏高,降雨偏多,田间温度高,全县77425亩小麦普遍发生条锈病,严重程度高达39-80%,病情指数31.2-78.8%。

1968年夏玛林区发生云杉叶锈病,受灾面积达9533公顷。

1974年全县油菜发生小菜蛾,为害面积达79000亩,虫口密度每亩30万头左右,严重地块达100万头,全县损失油菜200万公斤。

1976年全县普遍发生小麦蚀病,发病面积37200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45.5%,田间白穗率为4.6%,全蚀病占白穗率的46%。

1977年朱岔公社朱岔队发生小麦条锈病,一般减产10-30%,严重地块达50%。

1979年朱岔公社油菜幼苗发生黄条跳虫甲(俗称土疙蚤),田间虫口密度每平方米11.9头,被害率一般为8-12%,严重的达35%。

1982年全县油菜发生小菜蛾,受害面积44130亩,其中严重的15000多亩,占油菜播种面积的26.5%。

1983年全县普遍发生小麦锈病,其中严重的达39800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33.7%。同时有小麦黑锈病和全蚀病发生,其中东大滩、西大滩、岔口驿等地发生黑锈病率达5.8%,严重地块高达27%;小麦全蚀病全县平均发病6.1%,面积65000亩,占播种面积的61.9%。是年全县洋芋8.5%生坏腐病,5.3%生黑杆病。

1988年,华藏寺一带发生严重的小麦白杆病;东大滩乡720亩油菜发生小菜蛾,几近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