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移动就是一切
4676400000004

第4章 移动终端排兵布阵:开发应用or 编织网站(2)

这是一个私有的操作系统,是由加拿大移动研究公司(RIM)为其智能手持设备——黑莓产品线开发的。这个系统允许多任务操作,RIM 公司将其用在了他们的手持设备中,尤其是追踪轮(trackwheel)、追踪球(trackball)、触摸板(trackpad)和触摸屏(touchscreen)这些设备。黑莓平台最著名的也许就是其对公司邮件的支持,通过MIDP 1.0(移动信息设备配置文件)以及最近的MIDP 2.0,当用户使用黑莓企业服务器时,用户可以完全通过无线网络激活并同步微软Exchange、莲花协作平台(LotusDomino)或网威(Novell)GroupWise 的电子邮件、日历、任务、便笺和联系人。第三方开发者可以使用现有的黑莓应用编程接口(API),虽然一些特殊用途的应用必须进行数字签名。2010 年9 月,黑莓宣布了一款基于QNX 的新平台,这是黑莓平板电脑的操作系统,即将应用在最新推出的黑莓PlayBook 平板电脑中。黑莓公司表示,QNX 将完全取代黑莓操作系统(即黑莓7 系统)。

为应用软件开个专卖店

应用商店,是当今移动操作系统的固有部分之一,由苹果和谷歌在前引领,其他公司正在奋力追赶,并把这项服务加入他们的体系之中。应用商店是“应用真正走进生活”的店面。

应用商店目前已经有30 万种以上的应用,是把应用从开发者那里下载到消费者手机的主要渠道。上述所有的操作系统参与者都经营他们自己的应用商店,但是也发展了一批独立的应用商店,他们售卖所有平台的应用(已经设限的苹果除外),与应用开发者和手机制造商来分享收入。实际上,他们是应用的整合者。

最为大家熟知的,是苹果的应用商店,本书写作之时,其虚拟的货架上就已经有为iPhone、iPod 和iPad 开发的30 万种独立的应用。应用商店是苹果非常成功的线上内容管理机制——iTunes 商店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它是拥有全球众多苹果Mac 电脑和个人电脑用户的iTunes 浏览器的一部分。

苹果应用商店于2008 年7 月10 日正式上线,它本身也是一个应用,苹果系统的用户可以将其下载到其苹果设备上。它允许用户浏览和下载iTunes 商店里根据iOS 软件开发工具包或者Mac 软件开发工具包开发的,并通过苹果发行的应用。应用可以分为免费和收费两种,客户需要通过一张借记卡或贷记卡登录iTunes,然后通过应用商店处理计费问题。应用商店30% 的收入归苹果所有,而70% 属于应用的开发者。

随着苹果应用商店受大众的欢迎,竞争者们开始开发他们自己的应用商店,而且不管是什么设备,他们大多数都把名字叫作“应用商店”,直接无视“应用商店(App Store)”已经是苹果公司注册的商标。

安卓市场

安卓市场于2008 年10 月22 日发布,在大多数安卓手机上都会预装这一应用,使得用户可以立即将各种用途和让人兴奋的应用安装在自己的手机上。在所有的应用商店中,安卓应用商店免费应用的比例是最高的(57%),在2010 年12 月,他们已经迈过了20 万种应用的门槛。与苹果的应用商店类似,他们在收入上也采用7 ∶ 3 的分成比例,它也是第一个支持用户使用自己的手机话费来支付购买的应用商店。美国的T-Mobile 是第一家提供这项服务的电信公司(他们也是2008 年安卓市场的首发者)。虽然安卓不像苹果一样热衷于这一市场,但与苹果类似,安卓市场也对应用进行审核,也禁止一些应用上线,特别是针对成人市场。

Windows Mobile 市场

微软为正在逐步淘汰中的Windows Mobile 平台打造的应用商店,允许用户浏览和下载第三方开发的应用。这些应用可以直接用在WindowsMobile 6.5 的设备上,或者在个人电脑上运行。这个商店与开发者的分成比例也是7 ∶3,同时他们对开发者上传的收费应用,或者每年上传5 次以内的免费应用,征收99 美金的一次性收费。一年内如果上传的免费应用超过5 次,则超出的每次收费19.99 美金。Windows Mobile 市场也允许运营商在他们的市场内建立一个品牌专区,进而向他们的客户进行运营商专用应用和服务的营销。

Windows Phone 市场

这是微软为其新的Windows Phone 7 操作系统客户服务的市场,在2011 年3 月大概有10000 个应用,支持信用卡支付、运营商计费和支持广告的内容。它还提供一套“先试后买”的机制,在决定购买之前,用户可以选择下载一个商业应用的试用版或者预览版。其他的功能与其前身——Windows Mobile 市场就很像了。这个市场包括16 个大类,25 个子类的61 个类目。每个应用只能放在一个类目下。Windows Phone 市场以能够下载Zune 市场提供的剪辑和音乐为特色,也可以下载与Xbox LIVE 通用的3D 游戏。

诺基亚门户商店(Nokia Ovi Store)

Ovi在芬兰语中是“门户”的意思,是2007 年诺基亚为了覆盖其所有的移动互联网服务而成立的,当时应用商店和智能手机都还不存在。Ovi 一开始专注于游戏、地图、网络传媒、文本和音乐。但是后来发展到覆盖更多的应用,其中很多是由第三方甚至是运营商开发的。新的Ovi 商店于2009 年5 月上线,已进入目前发展迅速的智能手机应用领域,允许用户下载足够丰富的应用、视频、音乐、网络传媒、游戏等,2011 年初共有约35000 种应用。诺基亚已经与微软联盟,将WindowsPhone 7 应用到其下一代设备上,这使得诺基亚的应用商店有可能变为Windows Phone 市场的一部分,甚至慢慢消失,到本书写作之时还没有这样的计划。

GetJar

GetJar 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手机应用商店,是2004 年于立陶宛建立的。通过提供超过75000 种覆盖主要手机平台的应用,包括Java ME、黑莓、塞班、Windows Mobile 和安卓,其用户数量多达1500 万。其总下载量已经有10.5 亿次,平均每天下载量达到300 万次,使其成为紧随苹果之后的第二大应用商店。GetJar 允许软件开发者通过一个开发者入口免费上传自己的应用,大约有30 万的开发者正在使用这项服务。

黑莓应用世界(Black Berry APP World)

黑莓的制造商RIM 的应用商店,提供大概10000 种应用,每天大概有200 万次的下载量,更多偏向商业应用而非消费者。开发者每上传10 个应用到商店中,需要缴费200 美金。

橡树应用商店(Palm App Catalog)

这是橡树的应用商店,为橡树使用WebOS 操作系统的设备提供第三方应用。

三星应用商店

三星应用商店专门为三星手机提供移动应用,在英国、法国、意大利和亚洲上线。应用覆盖游戏、健康/ 生活、电子书、音乐、视频、新闻、导航、效率、参考、社交网络、公共设施、主题和品牌。

任天堂Dsi 商店

严格意义上讲这并不是手机,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这个便携的掌上游戏机正在变为一个可以使用Wi-Fi 连接互联网的设备,所以值得一提。它可以连接到游戏商店,所以也算作应用商店的一种。

索尼游戏机商店

与任天堂Dsi 商店类似,索尼的游戏机的便携版——PSP 掌上游戏机也可以访问网络,可以在商店中购买游戏。

其他准备进入应用商店领域的还有亚马逊,他们正在准备将其线上、移动电子书店以及音乐下载服务扩展到应用领域。亚马逊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应用之一,他们将应用加入到售卖范围之内,这很有可能改变游戏规则。然而,直至本书截稿,亚马逊应用商店仍然没有给出确切的上线日期。

好东西如何让人发现

发展迅速的设备、操作系统和应用商店也有缺点。苹果设备(尤其是iPhone 和iPad)有一个具备生态意义的市场,根据其产品价格和品牌价值,它们有一定的目标人群,所以如果你想覆盖尽量多的客户,还必须为其他智能手机系统开发应用。虽然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大致相同的,但每个系统又有自己的特色和差异。突然之间,我们回到了一个旧世界,虽然不用为6000 多种手机准备不同的应用,但至少要为市场上六种明显不同的主流操作系统中的三到四种来开发应用。

这是一个既耗时又烧钱的过程。不是所有你的应用搭载的系统都能提供相同的功能。例如,你在苹果或者安卓上的应用会提供一整套附加体验,而在诺基亚或者Windows 的系统中,这样的功能就不完整。而且,还是一样,它们有不一样的屏幕大小,不一样的用户界面——例如WindowsMobile 使用触摸笔,而黑莓使用追踪球,所以应用开发很难在不同设备之间传递统一的用户体验。

然而,应用可能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人们如何找到它们。在20 多万个应用中,如果你不使用一些营销手段来推送,除非消费者或商家正在积极寻找一个特定的应用,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并耐心地从应用商店中将其搜索出来,你的应用被发现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大多数应用商店都有一个“推荐”的部分,根据商店不同,可能是免费的,也可能作为市场费用来支付。这是应用被发现的一种方式。但是每周有那么多的应用进入市场,如果只依赖这么一个方法等着被发现,并不明智。

另外一个难点是,你需要尽可能多的人对你的应用进行评分(当然越高越好)和推荐。这被应用商店认为是大众的认可。然而,这是无法摆脱的困境,因为你需要人们找到你的应用,当他们下载后,又需要对其进行评分和评价。

对于应用商店的核心,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尽管这是一个高科技的市场,是为手机准备的前沿软件市场,但是还是有许多让人吃惊的事情,你可能需要经常依赖古老的营销手段和传统的媒体渠道,来让人们找到你的应用,尤其当你是一个商业组织,希望大众来下载你的应用的时候。

这当然也会提升应用开发的成本,因为你需要在营销方面进行投资,以便人们知道它的存在。但是在目前已经被下载的100 亿次的应用中,这个过程似乎是有效果的。一旦人们的手机上已经有了你的应用,你就会遇到下一个问题,这也是应用与移动网站相比的一个难题,而这也使得人们评价应用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你怎么更新你的应用,或者将其连到互联网?

大多数应用都是需要更新的,在很多方面,如修复漏洞,改善其与手机操作系统的兼容性等。在目前的设备上要想实现这一点,你需要将应用商店连入网络,而它会联系商店的主机,看是否有什么需要更新,然后你需要手动下载这些应用并安装。如果你想更加及时地更新你的应用,增加更多互动,更不必说在更新的时候可以使用,应该怎么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办法。然而现在,开发者越来越意识到安装在你手机上的应用不应该是静态的。他们是在移动网络上完成特定功能的入口,以及将客户简单地引入移动网络,实现具体功能的方法(又回到一键访问的状态)。

举个例子,在我的iPhone 上安装了一个“纽约地铁”的应用,为我提供了一套有用的工具,例如线路图、线路搜索,甚至告诉我站在月台的什么地方,下车的时候可以离出口最近。我同时安装了伦敦地铁、巴塞罗那地铁、香港地铁和莫斯科地铁的应用。所有这些应用都是在我的手机本地运行的,所以当我在地下乘地铁时可以使用。

到目前为止都还不错。但是如果我想得到一些实时信息,例如列车运行状态,看看哪些线路有晚点的情况,哪些没有,以便我可以更高效地计划自己的行程。好吧,没办法。首先,我在地下,所以没有信号,无法连接;即便那里有连接,一个静态的、在我手机上本地运行的应用也是没有用的。如果想更新这些信息,需要连接到互联网并将信息从网络上下载下来,而不必通知我。

应用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他们使用本地软件运行方式,为移动网站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并将在移动网站上完成任务的加速。正如在下一节中我们将看到的,移动网站也为移动电子商务提供了更好的体验。为了使本书结构看起来更清晰,我把应用和移动网站分成了两个部分。然而,实际上,在移动电子商务行业的人,都发现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互相使对方更好地工作。当然,也可以找到这样的例子,你更喜欢其中一个而不是另一个,但现实中,我们生活在一个移动网站和应用是一码事的移动世界。

还有一个情况,就是人们的多变性。分析机构Localytics 针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用户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他们愿意去尝试下载一个应用,但有26% 的人再也没有使用过这个应用。而这项研究也同样表明,26% 的人成为了忠诚的客户,使用一个新的应用达10 次以上。但是还有50% 的用户既不是忠诚客户,也不是一次性用户,但可能更糟:他们不喜欢你的应用。Localytics 还发现,这个模型针对所有的移动操作系统都适用。

不可小视的移动网站

正当大部分人都将注意力投入到移动应用市场的时候,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应用已经变得更加网络化了。而在其网络化背后的,正是移动网站。移动网站很有意思,尤其是因为其并不存在……嗯,其实并没有一个叫作“移动互联网”的东西,有的只是“互联网”,但是如果我们使用移动设备或者移动系统中运行的浏览器或应用访问互联网,那么就叫作“移动网站”(m-web)了。

这有点像“量子物理学”(也称“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移动网站只有当连接到其中的设备处于连接状态时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