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好主意是这样想出来的
4741100000020

第20章 走出创意思维的误区(1)

一、自由智力的障碍

障碍1:人类对意义的追求往往并不清晰

没有一个农民不希望多收几粒谷物,没有一个上班者不想多挣几块钱,没有一个打工者不希望多加工资,没有一个外出求财的人不想多发财。没有,一个也没有。

为什么?

因为他们都希望用辛勤的汗水换来明天生活会有所改变。

没有一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考第一,没有一个领导不希望自己的单位年年先进,没有一个团队不期望自己的销售出类拔萃,没有一个写书者不期望自己的作品长居排行榜。没有,一个也没有。

为什么?

因为他们都希望用聪明的智慧换来更多的目光更多的羡慕更流畅的人生。

全世界的人,无论是忙碌的和休闲的,没有一个人不希望明天更美好。

有时,我想,我们为什么会是一种“十切为了明天的动物呢?’’为什么那些低级动物它们都不会想,而只有人才会想呢?

人为什么老是牵挂着明天呢?

后来我读了更多的书,才发现,“人类对方向的追求”是一种更高的本能。

我才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都期望我们的生活能以某种方式对世界和他人的生活作出独特的贡献。我们每个人都期望通过努力,使自身成为一个具有非凡品质的人,被他人所敬仰,所钦佩。我们希望我们的生活能有所建树,有所作为,在我们生前或死后能被他人记得和缅怀。

总而言之一句话:每个人都在或主动或被动地追求着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虽然都在追求生命的意义,但每个人却不一定自知,或者不能完全自知,有的人只偶尔在感慨中有所体验,只有少数人才知道他每天都在追求一种有意义的生活。为什么?

因为信息的干扰,生活的无奈原因,从而迷茫了我们的眼睛。

我时常问他们“你是谁?”你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时,他们通常无言以对,他们只是说他们正忙着。

偶尔也会有少数人这样回答:“失去生命并不可怕,如果必要,我有勇气献出生命。但是,看见生命的意义消失,生存的原因失去,则令人无法忍受。人们不能过没有意义的生活。如果我们漠视生命的意义,如动物一般的度日,我们就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因为没有意义的苟且偷生侵蚀,任何生命,蚕食灵魂,甚至只剩下一个十足的空壳。

总之,无论生活在生活表层的人回答得很土气,还是生活在生活深层的人回答得有哲理,都说明我们都在期望自己活出精彩,活出真我,活出意义。

那么,人生的意义表现为什么呢?

表现为创意思维。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一切都在向前进,都处在相对的运动变化之中。所以,今天,我们无论谈什么价值,什么意义,其实都只是谈的相对价值、相对意义,因为原本就不存在绝对价值和意义。

那么,作为万物和人的相对意义又表现在哪里呢?

表现在对“变”的追求上。

表现在对“求变”的追求上。

那么,怎么才能求变呢?

只有创意思维才能实现求变。

障碍2:创意思维是人生命中的重要概念

创意思维是生命的本质之一,是生命最核心的追求之一。

在人生追求之中,我们什么都想要,如果用词来表示的话,我们的需要和期望用一个词典还写不完。因为我们是欲望的动物。但是如果我们继续追问一些更有意义的追求时,他们就回答说是快乐、幸福、自由、流畅等等,他们认为这就是生命最后的最根本的追求了。

到底是不是呢?

显然不全是。

因为创意思维是人生中最高层次的追求之一。

生活中的一切往往因创意而生。如没有创意便没有人类生存、生活的物质基础,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幽默风趣,没有一切文化艺术,没有一切精神食粮。你的快乐、幸福、自由又从哪里来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所以,在这里我们一定要区分清楚,创意思维才是生命的最高追求之一。

从古至今没有哪一个成功的人物不是以创意思维为本的。商人、企业家、军事家、战略家、革命家等等,都无一不是以创意思维为核心的。

没有创意思维,你的学习一定不会好。

没有创意思维,你的工作业绩一定不会出色。

没有创意思维,你的爱情婚姻也一定如一团死水。

没有创意思维,你的一切一切都不可能出类拔萃。

所以说,创意思维是生活追求的最重要的观念之一。

因为,创意思维就是求新求变求突破。

而求变就是物质运动的自然法则之一。

障碍3:创意思维只是少数人的事

我们通常把“创意”与发明家、与艺术、音乐、诗歌、写作、戏剧和舞蹈、思想家、科学家等联系在一起。我们绝大多数人脑海中都已形成了这样的概念。

我们认为普通人是不存在创意的,创意是有智慧的人干的活。

其实,这是一个根本站不住脚的概念。

难道你用你的幽默风趣使朋友开怀大笑不是创意思维?

难道你为家人烧了一道美滋滋的武昌鱼不是创意思维?

其实,创意思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论是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娱乐上,等等。只不过创意的结果有大有小,其影响有长有短而已。

我们却误把生活中这些闪现过的小创意不当一回事,认为它与大创意大发明不可同日而语。

造成我们认为创意思维是少数人的事的另一原因便是我们的教育方式。

我们许多人都活在被动之中,

我们被母亲生下来,

我们被喂进各种营养,

我们被穿上各色服装,

我们被送到幼儿园和学校,

我们被一步一步地送人社会。

一路过来,我们无处不充满被动,于是我们大多数人的脑海中便形成了“被动”的生活习惯,于是这些人就不会随时随地产生创意的火花,因为他们认为创意只是书上讲过某些发明家,某些非常智慧人的事,与常人无关。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主动的结果。

所有的创意都必然是生命一瞬间主动燃烧的结果,从来就没有被动能产生创意的。

而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处在被动消极之中,所以你期望他们有大量的创意那是不可能的。虽然他们之中有人偶尔也在压力下产生了智慧的火花,但那也是他在逼迫得不得已之后,决定了非争气不可后冒出来的创意,细思起来,虽然他平时被动,但他在创意进发前一定是主动的。

正因为这三个原因,我们便得出了一个错误的概念——创意思维只是少数人的事。

其实呢?

不是。

人人都可以成为创意高手。

只要需要用培训来恢复我们本来就固有的创意力而已。

障碍4:创意思维与改变我们的生活关系不大

这个时代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竞争,谁都希望在竞争中取胜,但凭什么能取胜呢?

凭狡诈,凭威胁,凭武力,凭搞别人的鬼么?

显然都不是。

任何抵制和对抗的方法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任何事物,惟一有效的办法就是你可以通过使用更先进的创意思维,用更先进的方法使之落伍,从而达到自己遥遥领先的地位。

我们今天面临的是:

一个流行重于实用的时代,

一个品味重于品质的时代,

一个氛围重于内涵的时代,

一个注重表现重于深沉含蓄的时代,

一个商品周期越来越短的时代,

一个全方位比拼速度的时代。

所以:“以静制动,坐观全局”的现念已完全不适合当今快速运作的时代。当今时代,惟一适应我们的最有实效的理念,应是“以动制动,因变而变”,应是在“动态中主动应付一切迎面而来的各种变化。”

总而言之,我们的生活变得日趋复杂,节奏加快,生存和发展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要善于适应它快速的变化。

而适应变化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创意思维。

创意思维能使你的生活不断注入新的血液和朝气,当你朝着未来迈进时,它能使你摆脱固定的常规,而不至于沉湎于过去而不能自拔。你生活的每个方面都能得到改进,创造性的为你开启大量接触新的可能性的机会,使你能对新的选择有所把握。

创意思维能给你的身体和灵魂注入新的活力,使你过一种充实和满意的生活。

创意的行为为你提供体验新奇的机会,使你重新确定自己生活的意义。

好创意能以许多不同的方式丰富人们的生活,帮助。人们实现自我,达到生活中和谐的平衡。

创意思维能使我们胸怀开阔,展现自我。

创意思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它永远不应该被看成一个偶然的现象,终生只会显露一次。

相反,我们应把创意看思维成是人的天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虽然儿时的好奇被生活一步步熄灭了,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激活的手段使之恢复的。

创意思维能使你身心放松,帮助你解决问题,避免生活的挫折。

创意思维允许你躲进你想象的天地之中,把现实生活的一切喧市场抛到脑后。

为了把你自己发展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见解的人,你需要用一定的时候来清理你自己的思想,即独处。

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一个注意力时时被干扰的世界兰’而只有创意思维则能给你提供一个减低喧嚣世界给你的打扰,而使你能静静地倾听你内心独白的机会。

创意思维能丰富我们的日常交往,两个有活力的自我相摩擦有时能产生出耀眼的思想火花。

总之,创意思维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相关。

不是简单的相关,而是决定你生活各个方面的质量和超越速度。

失去创意思维,人就失去了新生和活力。

障碍5:不了解创意的方法、手段和特征

由于我们把创意思维看得太高了,认为它与我们常人关系不大。所以,我们便没有在学习和透彻理解创意思维上多下功夫,我们只慨叹它的光环而没有剖析过它的内部。

我们不熟悉创意思维有三大问题:

一是对定义不了解。

创意思维就是用信息重组的手段来重物信息新秩序,使之产生新的产品,物质、文化和精神的活动。

创意思维的手段就是——信息重组。

信息重组中的信息包括就广泛了。

粒子是信息的,

材料是信息的,

功能是信息的,

机会是信息的,

文化是信息的,

思想是信息的,

原理是信息的,

障碍6: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就是说我们的目光是有选择性的认识事物的,与我们相关的我们才能看清楚,与我们关系不大的我们就看不见,就熟视无睹。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常常不假思索地用以往的同一种方法去解决同一类问题。

当然,前面说过它能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但是现实是运动变化着的,在很多时候,虽然问题相似,但问题所处的环境对象不同了,若再用同一方法则会严重妨碍问题的解决。

解决思维定势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角度地看问题”。

世界万物都是信息的。

信息面前人人平等。

那么,信息重组就是充分利用这一切信息,按照一定的秩序重新排列组合这些信息的过程。

一切创意都是创造出一条新的规则。

序性越强,产生物就越优秀。

二是不了解两个公式:

先讲前者,前者是反应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既然是普遍联系,那么要创造新的秩序,就有可能从环境中再组合新的信息。

1二无穷,代表着物质构成的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和整体性的信息。

正因这样,它使我们在解决具体问题时,首先能得到许多种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案,从而使我们选择最佳方案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再说后者,后者是反应了世界的特殊性,任何存在都有某一个角度的相似性,它反应的是事物的特殊角度,反应的是事物的特质。

无穷二1,代表着物质构成的系统在一定的时空中还存在着相对稳定的特性,否则,万物便会陷入不可知论。同时,它还反应了系统的目的性和相似性。

正因为这样,它使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很快找到评判的标准和依据,从而迅速使问题在收敛中得到解决。

三是不了解三个原理。

即:关于“破”的铁锤原理。

关于“连”的洗牌原理。

关于“选”的选美原理。’

没有破碎,我们不可能了解问题的真正所在,

没有连,我们不可能更优化的找到有利因素,

没有选,我们不可能得到最佳答案。

障碍7:功能固定不变

我们总认为碗只是用来吃饭盛菜的,

我们总认为钉锤只是用来敲打的,

我们总认为桌子是用来办公的,

其实不是,它的用途只要你列单,你恐伯永远也列举不完。

但,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而不官S解决呢?

因为长期的习惯,使我们对对象的定义已记人了脑海里,已入骨了,已深深地打人了潜意识,以至于我们不考虑,那个定义的内容都能立即跳出脑海,跃人眼帘。

功能固定,是不能变的。

其实,不是这样。

我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教育传统只对了一半,它只教了“无穷二1”,只教了一个角度,一种用途,而没有教“1二无穷”,没教各个角度,多种用途,所以我们将万物都分别只认为有一个用途。

不过,从今天起,你就要深切地理解一物几用,一物多用的功能。

要彻底解决这类问题,就应不断地——更改定义。

如:原定义:皮带是用皮革制成的。

你可更改为:

皮带可用纸做成。

皮带可用绳子做成。

皮带可用一条水蛇做成。

第一条线:植物线:皮带可用一千种植物纤维做成。

第二条线:金属线:皮带可用一千种金属环节而成。

第三条线:动物:皮带可用一千种动物环节而成。

第四条线:布料线:皮带可用一千种布料做成。

您也许会一直在平面上摆。

又如原定义:皮带是用来束裤子束腰的。

你可更改为:

皮带可以用来提东西。

皮带可以用来捆绑东西。

皮带可以用来挂东西。

皮带可以用来熬着吃。

皮带可以用来串东西。

只要想,你就肯定可以提出无数种方法。

障碍8:结构僵化,时空局限太小

由于我们从小就在学习一个问题,一个答案,由于我们从小就在学习在乎面上考虑问题,由于我们总是将问题静止的摆在前面以求解决。于是我们便形成了极为狭窄地解决问题的模式。

一是只找一个答案便自以为是,万事大吉。

二是只在平面上考虑,而不在空间中,三维中,四维中,动态中考虑问题。

三是只静止的考虑,而不在动态中考虑问题。

此处重点讲解结构僵化:

问题1:你能用6根火柴摆出四个等边三角形么?

摆来摆去就怀疑此题是否出错了。

其实,你一旦将问题引入三维立体中,问题就太易求解了。

问题二:一笔画出4条能穿过所有9个点的点线。

如果你不突破假设的界线的话,此题也难以完成。

总之,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是:扩大空间。

即在动态的多维中去考虑问题。

当然,时间也是同样应扩大。

破除时间僵化的可用的方式之一是暂时搁置。

我们时常遇到棘手的问题而一时苦于找不到方法,既然努了力也找不到,那么就不如将之搁置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

这种现象称为酝酿效应。

随着人们对潜意识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我们越来越知道如果充分利用潜在的大智慧,来协助解决现实问题了。

潜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确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都有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期而至的经验,我们常在思考重大问题时,解决的有效办法总是姗姗来迟。你可能苦思冥想而不得求解,然后你又去干点别的事。后来在某一瞬间,脑中火花一闪,好主意来了。这常令你懊恼答案为何不早一点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