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管人不可不知的100个心理谋略
4748300000011

第11章 领导者要打开员工“心锁”,才能达到内部畅通(4)

自从1982年创立以来,美国太阳微系统公司一直以不断淘汰自己产品和不断创新取胜。它以企业的运作速度为核心成功地确立了自己的整个竞争战略。公司通过一系列的火速创新以及雷厉风行的企业运作机制逐渐发展壮大。在高性能工程工作站这一生产领域,产品的换代周期一般是3-5年,而太阳微系统为自己订下了他人难以企及的目标:每12个月使它的工作站的性能提高一倍。他们的理论是:与其让别人迫使你的产品淘汰,还不如自己淘汰自己的产品。目前,该公司的年销售额已达50亿美元。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公开向自己的员工及竞争对手提出了这个挑战。太阳微系统公司时刻准备淘汰旧产品,推出自己的新产品,并以其产品价格、性能上的优势打乱竞争对手的阵脚。太阳微系统公司是首先尝到了“自我淘汰”的甜头的企业之一。在一个速度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淘汰自己的产品是不可避免的。而这种法则的优势是可以审时度势,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太阳微系统公司只把精力放在自己最具优势的项目上——为高性能工作平台设计软、硬件——而把其他的工作干净利落地转让给那些专业厂家,他们往往能在某些方面做得更加出色。太阳微系统公司自己几乎不生产任何东西,集成电路板、驱动器、记忆储存芯片、键盘等等都是从外部供货商手中买来的,甚至各部件的组装也承包给别人。这种把精力集中在少数关键项目上的法则所产生的效果之一就是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

在“自吃幼崽”规则盛行的硅谷,太阳微系统公司绝不是唯一一家认识到只有不断淘汰自己的产品才能获得长远发展的公司。相比之下,太阳微系统公司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它将认识付诸实践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反过来也是由企业竞争战略的核心认识所决定的:在计算机这一发展节奏快、学科交叉的高科技领域,没有人能在所有相关的技术方面都占尽优势。太阳微系统公司的13000名员工,平均每个员工创造30万美元的销售额,这一指标是IBM公司的两倍。正是这种核心竞争战略,使得太阳微系统公司能集中自己的大多数精力在新产品的开发上,大大加强了自己的竞争力。

为了加快自己淘汰旧产品的速度,太阳微系统公司采用了另一条与众不同的法则:一开发出新技术就马上转让给别人,以激励自己不断创新。考虑到竞争对手将很快掌握自己的最新技术,太阳微系统将以更大的动力、更快的速度创新以确保自己的优势地位。

由此可见,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具备时不我待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以及强烈的忧患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提前做出准确的决策——面对越来越残酷的市场竞争,最主动,也是最有效的获胜方法就是自己淘汰自己,逼迫自己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而获得市场的主导权。

伯恩斯定律——优秀的下属,不需要过多的命令和指挥

“伯恩斯定律”是由美国历史学家J.M.伯恩斯提出来的,其含义是下属在工作中愈感到自己有能力和有效率,则在完成工作时就愈不想要命令和指挥。

在工作中,有一些管理者习惯性的过分看中自身的能力,而对待下属时,却总是担心他们的经验不及自己,经常低估下属的能力。有时候因为担心下属做事马虎,怕出现闪失,于是出于一份好心、一而再再而三地对下属给予一些提醒和指导。殊不知,太多的担心是大可不必的。俗话说得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何控权与放权是大有学问的。既然自己把任务布置下去了,为什么还不相信下属有能力做好呢?只有那些碌碌无为的人,才喜欢不时地发号施令。

作为一个管理者无疑要做到尽职尽责,但如果总是对别人不放心的话,别人也就不会对他掏心了。其实,只有那些对自己没有把握的人,才会更加的担心别人耍阴谋,那些心地坦荡的人,总会以豁达的心胸对待别人的。

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个人叫阳虎,他经常说:“作为一个君主如果圣明的话,那么当臣子的也就会尽心效忠,不敢有二心;如果君主是昏庸的,臣子就会敷衍应酬,甚至是心怀鬼胎,虽然表面上唯唯诺诺,然而却在暗中欺君而牟私利。”

这话莫名其妙的就传到了鲁王耳朵里,结果鲁王勃然大怒,将杨虎驱逐出境。杨虎为了活命逃出路过,然而齐王对他不感兴趣,拒之门外。他不死心又逃到赵国,赵王十分赏识他的才能,便拜他为相。

一些近臣向赵王劝谏说:“听说阳虎这人私心颇重,我们国家怎能用这种人料理朝政呢?”

赵王答道:“阳虎也许会寻机谋私,但我会小心监视他的,防止他抓住机会这样做,只要我拥有不至于被臣子篡权的力量,他岂能得遂所愿?”

就这样赵王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阳虎的私欲,同时也给他机会发挥着他自身的非凡才能,终使赵国威震四方,称霸于诸侯。

每个人都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当我们衡量一个人时要看到他的长处,用人时也要用人的长处,这样才能顺应“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之道,并使其发扬光大。这正是所谓的“用人所长,双赢在望。”

只有那些平庸的领导,其思想狭隘,小肚鸡肠,总是对下属一百个“不放心”,其结果是不仅自己干得很累,下属也对其不满。这样的结果必然是人心涣散,人气微弱,工作效率不高。精明的领导都应该是具有“大将风度”的,胸有成竹,大智若愚。

作为管理者,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态,须基本做好下列努力:

第一、领导不可以越级指挥。下一级超越职责,是越权;上一级代替下一级指挥也属“越俎代庖”。比如说局长就该行使局长的权力,不要去干涉处长,科长的日常工作。越级指挥将给正常的工作程序带来干扰,破环下一级既定的工作程序,很可能形成打乱仗的局面。

第二、要充分的相信下属。当上司信任下属的时候,下属也会信任上司,自然彼此的心就能紧贴在一起。只有充分的信任下属的人领导,才能得到下属的充分信任。在一个单位或是一个组织中,有什么风格的领导就会培养出什么风格的下属。

第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方式。任何人包括领导在内是不能要求下属的工作方式与自己完全一致的。适合你的不一定适合别人,应该相信只要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就都是一个好办法。因此不能妄加断言哪一种方法是好办法,哪一种方法就不是好办法。

布里丹毛驴效应——决策,就要当断则断

“布里丹毛驴效应”是指一头驴子在两垛青草之间徘徊,欲吃这一垛青草时,却发现另一垛青草更嫩更有营养,于是,驴子来回奔波,没吃上一根青草,最后饿死了。

在布里丹毛驴效应中的那头驴之所以饿死,是因为它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考虑该吃哪一垛草上,而没有去实践吃草。

也许有人认为,人比驴子聪明多了,不会犯驴子一样的错误。其实不然,很多人面对的最简单的犹豫就是,一件事情可以作出两种不同的选择,但此时却不知道选哪种好;有时只有一种选择时,还会犹豫做还是不做,这种犹豫不决的状态,常常会耽误了事情的进展。很多时候,人类的选择比驴子还要笨。

有些人无法摆脱面对选择时的犹豫心理,就养成了做事拖沓的习惯,总是强迫自己、为难自己,在两者之间徘徊,结果就是选择放弃,什么都不去做,最终落得一事无成。

由此可见,“布里丹毛驴效应”是领导者决策之大忌。作为领导者,如果犹豫不决,不能当断则断,往往会给组织或团队带来巨大的危害。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果断,消除“布里丹毛驴效应”呢?

1.领导者一定要采用稳健的决策方式。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笑话说:齐国有个女孩,两个人同时来求婚。东家的儿子很丑但是家财万贯,西家的儿子相貌英俊但是很穷。那女孩的父母不能决定选谁,就去问他们的女儿想嫁给哪个。女孩不好意思说话,母亲就说,你想嫁哪个就露出哪边的胳臂。结果女孩露出两个胳臂。母亲奇怪地问她原因,女孩说:“我想在东家吃饭,西家住。”

在东家吃饭在西家住,看上去是一个笑话,但却不失为了一种稳健的决策取向。在很多情况下,当一种趋势出现时,有些人一个劲地陷入哪个好哪个坏的争论之中,事实上没有这个必要,只要没有明确的二者择一的必要,就不必太早决策。

2.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不能独立思考,总是人云亦云,缺乏主见的人,是不可能做出正确决策的。如果不能有效运用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随时随地因为别人的观点而否定自己的计划,将会使自己的决策很容易出现失误。

3.在不利环境中不能逆势而动。

当不利环境造成损失时,很多人急于弥补损失。但是,环境的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环境变坏,机会稀少的时候,如果强行采取冒险和激进的决策,或频繁的增加操作次数,只会白白增加投资失误的概率。

4.严格执行一种决策纪律。

利与弊往往是事情的一体两面,很难分割。有的人明明事先已经编制了能有效抵御风险的决策纪律,但是一旦现实中的风险牵涉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时,往往就不容易下决心执行了。很多股民在处于有利状态时会因为赚多赚少的问题而犹豫不决,在处于不利状态时,虽然有事先制定好的止损计划和止损标准,可常常因为最终使自己被套牢。

决策具有复合性,是一种合力,我们必须从自己的洞察力、分析能力、直觉能力、创新能力、行动能力和意志力等方面进行不断地训练。有世界第一CEO之称的杰克·韦尔奇把决策能力看成是“面对困难处境勇于作出果断决定的能力”,看成是“始终如一执行的能力”。只有在不断地失败与成功之间,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摆脱犹豫不决,进行相对理性的选择,才不会成为布里丹的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