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静生活
4749200000008

第8章 静者清爽——心静自然凉

禅的最高境界是无字;

音乐最高境界是无词;

爱的最高境界是无言;

生活最高境界是理解;

朋友最高境界是无声;

人的最高境界是心静。

在夏季,连续的高温使人心烦气躁,日不愿落座,夜难以入眠,让人有种苦不堪言的感觉。面对酷暑,我们无法回避,也无处躲藏。在难耐酷暑饮冰解之无效而烦恼时,朋友,您可能想到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心静,自然凉。

“心静自然凉”,这一说法也是有科学道理的。在兴奋的时候,人的肾上腺激素分泌会增加,肾上腺激素分泌的增加会让人的体温升高,所以在心静的时候,肾上腺激素分泌会减少,当然人也就不会那么热了!

这是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的。其实更重要的是从人的心理角度出发,让人的内心静下来,人自然就凉爽了。

我们无法左右天气,但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我们无法左右别人的思维,但我们可以把握自己的思想。要想“凉”,就得心静,要心静必先心清,心静后方能心更清,二者相辅相成。心不清,难去躁,心难静。

魏晋时期,嵇康、阮籍、刘伶等7人相与友善,号为“竹林七贤”。他们推崇老庄思想,活得洒脱无忧。

在这7个人中,嵇康寄情山水,回归自然,常在竹林用古琴弹《广陵散》。他是曹魏皇室的女婿,因此被企图篡权的司马昭所杀,死时才39岁。虽说如此,嵇康的养生理论仍值得今人学习。例如对于夏天酷热,他在《养生论》中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古代没有电风扇,更没有空调,不像今天的人们稍觉闷热,便要打开空调。对于炎热的天气,嵇康抱着“心静自然凉”的心态,室中无冷气,但心中有冰雪,这样炎热便欺负你不了,切忌总是嚷“热死人了”的话语,这样非但不能降温,反而惹起心火,热上加热。

乐观情绪并不能改变天气与外在环境,但能让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从容应付。

很多人可能都有过类似的感受,在你安静下来细细考虑事情的时候,你根本意识不到身外的很多官能感受,自然对环境的冷热也就不那么敏感了,心静自然凉就有这方面的含义,但更多的,它所指的还是人们可以通过自身主动的调节来达到这种效果。

如果从佛学角度来看,心静自然凉指的则是一种人道众生的心态,一种面对生活时,在心灵最深层次所应有的意识。了解佛教的人会经常听到“三无”这种说法,三无就是无忧、无悔和无怨,其实就是指人们在生活中的生活态度。

说到“三无”,其实描述了人们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时所应持有的三种正确的生活态度,对过去的事情不必始终耿耿于怀,对现在的生活不致始终充满抱怨,对未来的事情更不必杞人忧天般地担忧,能够无忧、无怨、无悔地生活,实在是一种幸福和圆满的生活。

虽然人生在世,免不了会有诸多不顺意,但是如果能做到无忧、无怨、无悔的话,不为无用的事发愁、担忧,不让自己的心为世俗的名利而纠结,放下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挂碍,以感恩的心全力面对现在的每一个当下,以最真实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这样才会给生活中的忧愁减半,为快乐添分。

大约300年前,当弥尔顿双目失明后,就发现了这一真理:“思想运用以及思想本身,能将地狱变为天堂,抑或将天堂变为地狱。”

以拿破仑和海伦·凯勒的生平为例,就可以证明弥尔倾的话是何等的正确:拿破仑拥有了一般人梦寐以求的一切——荣镶、权力、财富等等,然而他却对圣海琳娜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过快乐的日子。”而海伦·凯勒是个又盲又聋又哑的残疾人,可她却说:“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无忧的心是轻松的,也是没有压力的,这样的生活态度常使自己少了忧悲、苦恼的烦扰,而多出许多常人不及的精力,这样一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自然也比常人多出一份从容的智慧和精力。

真正做到以无忧、无怨、无悔的心生活,当然是非常难的,哪怕只是要做到其中的一个似乎都很难保持长久。比如对自己过去所做的错误决定不后悔似乎就很难,要想毫无怨言地生活似乎更是困难。有人会说,真正做到三无是不是根本是不可能的?即使做到了“三无”是不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当然并非如此。当你看见身边有一些人总是笑口常开,或者精力过人,总能轻松地做好每件他想做到的事,而且还有很多精力来做其他的事情,这样的人基本就做到了“三无”,即使不是如此,也是做到了其中的一两条。不信你就可以细心地观察,是否真是这样。

我们其实应该经常进行自我检视和反省,自净其意,把自己心里的忧、怨和悔统统净化、放下,以无忧、无怨和无悔之心去对待一切,这样才能生活得更快乐。

心静自然凉,你的心里没有那么多的忧、怨、悔的心结,以乐观、轻松的心态积极生活,又怎么会因为天气的炎热而烦躁不安?即使大汗淋漓,依然以一颗平常心平静面对,自然可以从中体会到常人体会不到的乐趣,而这,也是在心静自然凉中自得其乐了吧!

心静,就能进入一种“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的妙境。以静心看世界,世界便是一片充满清幽安宁的绿洲,即使那鸟鸣蝉噪,也会感受出“林愈静山更幽”的意境来。心之性之悠悠,全身心地沉浸到朝霞夕晖或明月清风之中,心更纯,气更静,心纯气静中便有通体爽快之感。

心静,就是人在思维中靠自身的意志力遏制杂念,摒弃外界干扰而独立思考一件事情,进而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实质上讲的是一种意境,更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底鸣的心态。

心静时,静如松竹之淡泊,只邀清风明月相戏;

静如山石之沉稳,只纳樵夫、仁者栖身;

静如海、月之平和,只孕珠贝之翕张。

只要内心世界是宁静的,所有的动则会变静。无论是风声、雨声、雷声;还是虎哮、猿泣、虫鸣声;也无论机器隆隆、枪鸣炮轰声;亦或是哭声震天、笑语欢歌声……都不会打扰你内心的沉静。无论是床前月光的时静,还是春雨润物的物静,都不如心静。心静,则物、时俱静。

心静如水,依物随形。然而,在这个充满了喧嚣、嘈杂的时空,声波重叠交叉的声波在无序地传播着。欲寻的清静就像沙漠中一潭清澈的泉水,显得越来越来珍贵了。尤其生活在喧闹的城市,享受宁静已成为一种奢侈。

道家的炼心炼气,是静;

儒家的修心养性,也是静;

佛家的六根清静,还是静;

常人做学问,修灵性,亦是静。

心静则凉,它是一种气度,一种品质。

它是孔子的“莫春者,……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洒脱;是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适;

它是柳子厚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镇静;

它是林则徐的“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刚强;

它还是“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宽容,是“以德报怨”的佛陀式的大度。

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条通向远方的路,崎岖但充满望。不是人人都能走到远方,因为总有人因为没倒掉鞋里的子而疲惫不堪半途而废。所以,主宰人的感受的并非欢乐和苦本身,而是心情。

心静乾坤大,心安理数明。心不静则理不清,理不清则事不明,必然会陷入迷茫。人一旦进入了“静”界,便多了一些祥和,少了一些纷争;多了一些幸福,少了一些灾祸。

心静,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一种思考。也是人生转折的必要过程,更是人生成功的必要成本。心静需要具备一种豁达自信的素质,需要一份恬然和难得的悟性。

世间万物皆有心。

天有天心,天心静,万簌俱寂,神秘而静美;

海有海心,海心静,海天一色,幽玄而安详;

草木亦有草木之心,草木之心静,与日月同眠共醒,生如樱花,死如落红;

天人合心,人心静,心如碧潭,静如清泉……

身静乃是末,心静才是本。

烈日炎炎的夏日,老和尚正给小和尚讲佛理。

老和尚说,心头火烧毁的往往是自己的心,所以要制怒。“心静自然凉啊!”老和尚讲。

老和尚刚刚讲完佛理,小和尚便虔诚向老和尚请教:“师傅,刚才你讲的最后一句说了什么?”

“心静自然凉啊!”老和尚说。

“心静之后是什么?”小和尚又问道。

“自然凉。”

“什么是自然凉?”

“心静。”

“哦,心静自然凉。”小和尚小声念道,接着他又问:“师父,自然凉前面是什么?

“心静。”

“心静前面是什么?”

“心静前面已经没有了。”老和尚已经有点不耐烦了。

“哦,心静后面是什么?”

“自然凉。”

“自然凉?自然凉前面是什么呢?”小和尚不停地问。

“混帐东西!你这哪里是讨教,分明是在胡闹!”老和尚气不打一处来,额头已经全是汗了。

原本老和尚给小和尚讲佛理,结果老和尚是被小和尚上了一课,让老和尚体会了下心不静自然热!人有时候就是这样,明明知道这件事是个什么理,最好该怎么做,但是最后就是没法做到。也就是心无法真正的静下来,没能享受到自然凉的结果。

唐朝司马永桢说:“静则生辉,动则生昏。”所以说,人生的一切浮躁和欲望都是来自不清静、不安稳的心。人如果都能有心静的自然和谐,有修身养性的积极处事态度,远离悲观厌世的消极逃避,能控于己、制于心,方可万事不乱,世俗多于烦事的世俗人生,就会少了许多烦恼。

当无奈的凋怅涌来,请擦亮眼睛,看夕阳的沉落,听虫鸣鸟叫,就像儿时在小院里听蜕蜕的叫声,抬头数天上闪烁的星星,于是,一切令人烦恼的嘈杂渐渐隐去,拥有的是一颗宁静的心。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会由衷地感叹:即使我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本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会明白博大可以稀释忧愁,宁静能够驱散困惑。是的,没有人知道远方究竟有多远,但是打开心灵之窗,让快乐的阳光和月光涌进来,宁静之中有了一支永不熄灭的快乐之歌。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便可以不断超越,不断向自我挑战,即使远方是永远的远方,也会诞生一种东西叫做——奇迹。

据说神五中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心跳始终保持在每分钟70下左右,哪怕在空中飞行也好,成功着落也好,相当的稳定。

所以,人生的成功,需能保持一种心静的状态。能认识、拥有、守护住心静是一种工夫,工夫的圆满须经岁月的磨砺、汲取、弃留纷繁复杂思想的过程。

生活中免不了鲜花掌声、灯红酒绿、歌舞喧腾的热闹,但热闹之中,往往包含着无聊的捧场和虚假,热闹之后,留下的常常是无奈的冷清和失落。只有宁静才是一方净土,它能帮你抵御住无穷无尽的诱惑,为你带来心灵的慰藉,更能让你享受生活的安宁。唯有心灵的宁静,才能不热衷权势显赫,不妒嫉功成名就,不乞求声名鹊起,不羡慕美宅豪第。因为所有的热衷、妒嫉、乞求和羡慕都是一厢情愿,只能激起情感上的迷惘和躁动,加重生活中的烦恼和负荷,而与豁达和康乐无缘。

心静而凉生,须有一个心境的营造,这便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要有一颗平常心。

唯有平常心,才能于高朋满座、觥筹交错时不会眩昏,曲终人散、独对残月时不会落寞;才能不为沉浮升迁耿耿于怀,不因缺少鲜花掌声落落寡欢;才能心平气和地做自己的事情,勤勤恳恳地写自己的文章,安安逸逸地过自己的日子,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走过人生的岁月。

平常心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充满内涵的幽远。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工作生活,只要能保持一种淡泊清静的心境,守住一片温馨的宁静,就能够理智、从容,就会发现人生处处有美丽的风景,生活时时有温馨的笑靥。

周铁钧说过:“人类所有的生存状态都可以在思维方式中找到源头,思维每前进一步,境界就完美一步,无论结果是找到了永恒、找到了坦然、找到了解脱,都能让人的精神世界显现出多彩的斑斓,而斑斓中最耀眼的部分是最值得我们去守护的,那就是——宁静。”

还有一位哲人的话常在耳畔回响,在心底共鸣:“把尘世的礼物堆积到愚人的脚下吧,请赐给我不受烦扰的心灵!”心灵的宁静,是心灵幸福的底蕴,是生命的成熟,是命运之神对人的最高奖赏。记住梭罗的话:自然的宁静加上心态的宁静,赐给了我们永远的祥和与康乐。

静心课五

面对意想不到的状况时,不妨想象自己正在穿越茂密的丛林。这一景象能够坚定你对于自身的信念,提升你的能力,让你坚信路就在前方。想象自己坐在地上,四周是密密匝匝的灌木丛,野兽的叫声在林间回荡。接下来,想象自己的身后有一条小路,从你所在的地方伸展开去。在你站起来,转过身的那一刻,那条小路正如你想的一样出现在面前。往前走,所有的声响都被你抛到身后。你能感觉到树木都在看着你,朝你微笑,赞颂你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