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创业前三年大全集
4808900000066

第66章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

他先后进入深圳城建集团下属的电子公司、深圳航空电脑设备公司等企业当临时工。“在初到深圳的两年里,我悟到许多道理,珍惜机会,刻苦工作。”夏炜回忆说,“从打零工到1993年创办云江电子公司,是很自然的过程,因为我是打零工的,没有所谓失去。对于拥有。金饭碗的人来说,要创业可能要面临失去很多东西,反而比较难以抉择。”

夏炜最初是代理台湾电脑外设产品和温州电子零部件产品。1994年开始设厂生产电脑开关。最初生意红火,但随着电脑技术升级、产品更新换代,企业经营越来越艰难,从百余人队伍锐减到七八个人。

1996年,夏炜经过审慎考虑,把公司名字改为多彩科技公司,并注册了“Delux”商标,产品改做电脑键盘。“当时,对于公司的转型,很多人也不看好,觉得做键盘产业利润太薄,时机不好。可我已经想到电脑外设技术含量不高,很多小厂纷纷上马,造成竞争加剧,利润总会趋薄。为了企业长远发展,必须创出自己的品牌,即使这条道路很漫长,但必须坚持走下去,这样才可能干出一番长久的事业。”

借海外参展扬帆出海

夏炜为多彩科技规划的品牌战略包括了三部分内容:一是品牌培育,二是渠道建设,三是技术创新。最初的形象宣传与渠道建设是从国内起步,以品牌形象建设为导向,加大渠道建设,把形象店开设到每个地级市、县级市的电脑城里,销售成效很大。如今多彩在国内建立了16家全资销售公司、300多家专卖店。

多彩科技走出国门最大的心得,是通过海外参展进行品牌的建设。多彩是国内电脑外设制造商中最早通过海外参展与国际媒体进行全球推广的企业,从国际著名的德国CEBIT信息电子展到意大利电脑展等各国电脑专业展上,处处都有装潢精美的“Delux”展台。“每年参展与媒体推广的经费在2000万元以上。”

夏炜记忆犹新的是1999年第一次去德国参加CEBIT展的情形。那一年春天,夏炜从香港飞往德国,飞机上几乎没有遇到从内地出去参展的企业家,他带着大包小包径直来到汉诺威的展览中心,当时没有布展概念,几乎是摆地摊一样地把样品摆在展台上。

敢闯敢试站稳脚跟

夏炜决定以德国为突破口,进军欧洲市场。在1999年下半年,他仓促之间找了一名当地华人做合作伙伴,注册了一家德国公司,但是结果不理想。后来又换了一名德国人做合作伙伴,重新注册公司,仍然是亏损经营。最后,夏炜决定由多彩科技独自来经营德国公司。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们在德国既没有人脉资源,也没有市场调查,就凭着冒险精神闯出来了一条血路。”

夏炜说。“我经常一个人出国,独来独往,有时睡在租的仓库里,真正是。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啊!2000年为了拓展欧洲市场,我带着两个员工,开车带着样品逐一拜访客户,从德国汉堡出发,途经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国家,翻越了阿尔卑斯山,7天行程1万多公里,有一次高速公路边没有旅馆,我们只好在路边的小树林里过夜。”

正是凭借执著与投入的精神,多彩科技在欧洲建立了销售网络,尤其是德国分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如今,德国分公司拥有2000平方米的仓储式批发销售中心。5名德国本土销售人员销售业绩很好,近年来销售额保持年增长50%,还组建了德国研发中心,平均3天开发出一款新产品,每月申请专利6-10项。

在欧洲有了知名度

经过10年的发展,多彩科技从只生产电脑开关,到后来产品逐渐多元化,从事数码MP4/MP3、摄像头、机箱、电源、键盘、鼠标、音箱、CPU冷却风扇等数码及电脑零部件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如今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民营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海外客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300多家代理商。

由于品牌战略的成功实施,“Delux”品牌在欧洲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公司目前80%以上的产品是自主品牌,只有不到20%的产品在为国际上的信息技术巨头做代工生产商。今年公司的销售收入比去年增长60%。

“左撤子用品商店”如何创业成功英国伦敦苏豪区彼科街有一间商店,店主是威廉·格卢彼夫妇。他们在经营中善于观察和思考,敢于标新立异,结果由小商贩成为腰缠万贯的巨贾。

有一次,他们与4位用左手工作的朋友交谈,这4位朋友都说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方便,很难买到左撇子用品。格卢彼受到启发,从此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注意人们中用左手工作的有多少,想方设法听到他们的心声。他们从美国心理学家拜尼克逊博士研究的结论得知,全人类中估计有34%的人是用左手工作的,不过有许多人从小就被迫矫正了。这位博士认为这种人为矫正是不足取的,格卢彼还从日本学者研究的结果了解到,中老年人改用左手是一种健康长寿之道。因为习惯多用右手的人,支配右手的左脑血管比右脑发达,从而使60%的脑溢血发生在右半脑。如果有意识改用左手,会大有益处,并能对右眼和右耳起到保健的作用。

格卢彼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决心开设一间“左撇子用品商店”。这是伦敦独一无二的特种商店。他们在商店里陈列的左撇子用的商品几乎不亚于名流商店,商品一应俱全,从花卉剪、开罐器、指甲剪,到高尔夫球杆、手汽枪等,都是供左手用的。他们并在商店里宣传拜尼克逊博士和日本学者的有关见解。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经营,果然成功,生意越来越兴隆,近年营业额每年达数亿英镑。

上面例子说明。生意的“生”字含义很深,经营者只要善于观察行情,善于创新,善于捕捉机会,个人一定会发财,企业一定会生意兴隆,获取盈利。

传统布鞋如何成就一个男人的事业

他叫龙海,在2006年的时候加盟左福右安时尚布鞋店。目前在湖南市拥有两家布鞋专卖店。在发现传统布鞋商机的同时,他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的坐标。

1980年,龙海出生在湖南省蒌底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与当地所有的孩子一样,在他长大穿的第一双鞋是母亲亲手缝制的布鞋。在他读书的岁月里,总是母亲做的布鞋一直地陪伴着他。那时候的布鞋基本都是白边黑色的,看上去不那么的好看。

每每看到同班的同学穿着擦得亮亮的皮鞋,龙海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挣到很多的钱买一双自己最喜欢的皮鞋,再也不穿黑黑的布鞋。但他却没有想到,最终这小小的布鞋,竟然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2001年大学毕业后,他当上了一名中学的教师。对于一般人来说,这是一份十分安稳的工作,但他的身体里似乎有着年轻人不安分的因素,让他不安于现状,时时渴望打开命运的另一扇门。在他做老师的同时也有过许多的想法如开饭店、开书店等等,却最终都因一些原因放弃了,但他对财富和事业的渴望却从来没有减弱过。

“80元一双”,当这几个数字在他的脑海中掠过时,敏感的他马上知道财富的大门已经向他敞开了。2006年的春天,他来北京同学这里的旅游,走在大街上,他惊奇地发现街上很多人都穿着布鞋。一向热衷时髦的北京人竟然喜欢穿布鞋!他觉得不可思议。“北京怎么有这么多人穿布鞋啊?”龙海好奇地问北京的同学。“这布鞋可养脚了,穿起来特别舒服,是北京人最喜欢的鞋了,特别是越有钱人越喜欢穿。”好奇的他又询问了一下价钱,但当他听说这普通的布鞋在北京要卖到80多元一双的时候,他真的有些不敢相信-80元在蒌底可以买到10多双布鞋啊。在左福右安店里,他仔细地欣赏这些布鞋,发现在鞋帮的上面多加了几道花纹。于是,原准备在北京呆七天的龙海将自己的行程延长了三天。

从北京回来以后,他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向学校递交了辞职申请。随后,用手中的5万元做起左福右安布鞋的加盟商。手工布鞋,精致是根本,左福右安布鞋都是由手工完成。一双好鞋的针眼大小都是一般大,并且每条线的粗细也是一样。厂家在这一方面严格把关。

在开张后,他布鞋店的产品在当地非常的畅销,时常出现断货的情况。龙海在加盟半年后决定追加投入,在邻近的县里,又开了一家左福右安布鞋的加盟店。

随着左福右安布鞋店的不断发展壮大,他的事业也在一天天壮大。2007年初,他的事业得到了国际友人的认可,一个德国人在湖南旅游的途中,走进了他的店,并且非常喜欢他的产品,一口气买了5双,说是要带到德国送给朋友。从起初的人民教师,到现在鞋店的老板,龙海脚上依旧是那双千层底,只是现在的他对布鞋的理解又多了很多。成功就在脚下,脚下的故事还在继续。

碎牛皮中为什么能淘出大生意

6平方米店面、150%的毛利,两个大学生碎牛皮中淘出大生意。

上海有条绍兴路,长不过百余米,但知名度很高,以前是因为上海的大半出版社在此云集,近年是由于艺术家尔冬强开了家汉源书店后,随之又有十余家画廊在此驻扎,最近则是一对清华毕业的兄弟在这里开了家皮革制品的小店,吸引了不少老外和白领。

乡村野趣的“树”

小店就在汉源书店的对面,其实是沿街的住户在天井上盖的一个棚。一个宋体的“树”字贴在透明的有机玻璃上,两旁插着三三两两的枯枝,挂在门楣上。小店门口放着一个皮匠用的大木墩,上面随意放着几块碎牛皮。

店里面大约只有6平方米,屋顶和三面墙都用黑白灰三色刷着龙飞凤舞的抽象图案,上面高高低低看似很随意地挂着形式各异的包袋、皮带、票夹、相架等,全部是皮制品。橙黄色的灯光通过用铁皮卷成的灯罩投射在这些杂乱无章的东西上,有一份乡村野趣。

店主是一对亲兄弟,都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身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哥哥叫阎海,32岁,弟弟叫阎峰,25岁,安徽阜阳厉辛县人。由于哥哥连攻四年才踏进美院大门,弟弟考了一次就如愿以偿,所以兄弟俩只相差一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毕业生都是用人单位抢着要的人才,为什么要自己来开家小店呢?正在守店的弟弟把这前因后果娓娓道来。

父亲的启示

阎氏兄弟的父亲是做打气筒、汽缸里所需的皮碗、皮座垫、皮凉席生意的,从生牛皮糅成熟皮再加工成产品。美不在于存在而在于发现,“每一块皮都是有生命,有个性的。”兄弟俩以美术家的目光从皮的下脚料中发现了价值。

每当寒暑假回到老家,就运用学到的知识,用皮做一些包袋等小东西,回京后让秀水东街市场的老板代销,销路出人意料的好。于是,兄弟俩大受鼓舞。哥哥先毕业,在广州一家房地产公司做策划总监,公司承诺三年后给他一套住房,但一年后他就放弃了这个诱人的职位,他说:“房地产公司的工作必须按部就班,必须一次又一次往公司设定的框架内设置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束缚了我生命里的灵感,我的灵感自由的梦想在召唤我辞职,去做一个臭皮匠。”并把他的工作室取名“臭皮匠”。弟弟和哥哥不谋而合,为了让自身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当同学们正在考虑去向时,他们已把目光投向河北廊坊,那里离京近,房租又便宜。但由于缺乏市场的经验,好不容易筹集了一万多元开的小作坊很快就倒闭了。

闯上海

这时,上海的一位朋友来看他们,建议到上海去试试。2002年8月,兄弟俩来到上海,由于对上海的市场也没底,只好也先走请人代销的路子。但跑了好多店,大多数老板不识货,认为粗糙了一些,不如名牌精致,且又没有名气。只有人民广场地下的香港名店街的“第六感空间”接纳了他们,认为可以一试。上海毕竟是个“海”,他们的作品马上受到老外和白领的青睐。

在看到希望的曙光的同时,兄弟俩又感到所获20%-30%的利润太低,应该自己开店。在地段、租金不断比较的寻寻觅觅之中,他们在绍兴路上发现这个店面在寻租,店面虽小,但也够用,毕竟月租金只要一千多元。而且对面就是中外闻名的汉源书店,有不少游客会翻着各种版本的“自助游”找到这里,其中会有眼光独到的顾客。

于是,他们就决定付了三个月租金和一个月押金租了下来。他们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装修只花了五六百元钱。之所以取名“树”,是因为树可以想到回归自然,可以想到蓬勃发展,可以想到给人以阴凉,可以想到树下有许多故事……总之,可以给人无穷的联想。

3月15日“树”开张,天虽然下雨,却做成了两笔生意,一笔是某出版社的一工作人员订做一只皮包,一笔是路过的美国人买了根皮带。由于这里所有的制品都是店主人自己设计、裁剪和缝制的,没有一件是重复的,老外连呼“原创”,还称赞价格公道。上海时尚小报这方面的报道总是成了时尚男女消费的指南,“树”的影响在圈子里越来越大。

毛利150%以上

兄弟俩认为价格是由设计理念、材料、制作工艺和房租、税金等几大块组成,其中设计理念占了大头,“父辈卖的是劳动力,我们卖的是知识价值”。

因为现在还是初创时期,他们认为价格不宜太高,皮带在100-200元之间,提包在200-1000元左右。有的人来琢磨了好久,嫌贵,但过几天又来了,因为这里的东西不能和流水线上的产品相提并论。

开张两个月,销售额己近3万元。现在兄弟俩在浦东三林塘租了一间民宅,月租金1000多元,作为住房兼工厂。他们还雇了两个缝工,月工资共1500元。兄弟俩轮流到绍兴路守店,从上午10时到晚上10时。出于商业秘密的原因,兄弟俩不便透露已获净利多少,但承认毛利肯定在150%以上。谈到前景,他们准备筹资在上海著名的襄阳路小商品市场、陕西南路服饰街上开专卖店,还想建一个相关的网站,使“树”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