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笙艾随笔
48312900000007

第7章 续谈村上春树,孤独感是桎梏?(附议李斯特的音乐)

去年写过一篇关于“村上君”的闲谈,今年反复又读了几本他的著作,越发感到一种洪水似的幽微处波及心灵的力量。这种抑郁的感受,使我在翻看一些哲学、心理学的论著时,不免联想到村上春树文学,他的文字对于这些现代都市社会病症的穿针引线,像是一位治愈无形伤痛的医疗师。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是一本发表于2013年的短篇小说,但实际上这部小说是村上君于2003年创作的,讲述了一个三十六岁的铁路设计师多崎作在一段阴暗、迷惘的时间里,因结识了一名职场女性沙罗,从而开始慢慢寻求一个青春岁月,好友突然离他而去且纷纷与他断然绝交的背后谜底,整个叙事像推理小说一样,有很多的情节穿凿附会其中,还有几个插曲设计在这条轴线里,但并不是同以往那般复杂曲折。一个治愈“病痛”折磨下的自我,终于走出了困扰多年的疑惑,故事也就在此结束。

这部书还是延续了村上君以往的典故隐喻传统,在书名上仍然是晦涩与古怪及新奇,对于读者而言充满着吸引力与一种遥远和高度的凝聚力,非常能够打动一个陌生的读者。村上君则是在书名上大方地透露出了两个关键的东西,没有色彩的“我”与李斯特的“巡礼之年”。可以说是支撑作品的一个很通篇贯穿的核心。

村上君是一位超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每本书都不由地使人感受到一种荒芜戏谑的孤独感,也力图道出都市人的虚无孤独,超现实主义由来已久,但是文学流派的时间并不算长,而在绘画、音乐上就很庞大、漫长及影响深远,它牵涉到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用一种看似稀松平常、贴近生活的故事铺展开来,大力地刻画人物的性格,把主人公逼到一个窘境之中,像是拷上了桎梏的人,跌入深渊,想要伸手触及,拉住那样一种希望,却无情的被割裂,在这样一种描摹中,体会到作者力透纸背的感染度与令人深深颤动的沉思。还同时带有浓烈的存在主义色彩,开篇就直面死亡的主题,但却没有选择死亡,即使死亡离我们无处不在,但作者始终把它作为一个哲学化的命题来探究,并深度化了一个主题,青春离别好友分散,那种无奈的苦楚,而伤痛却不能够被掩埋,只能撕开,以至于直视这些苦痛才能成长,而要成长,伤痛就得大一点,伤口就得深一点。

小说的开篇直接抛出一句震撼人心的话,引原文“从读大二那年的七月起,直到次年二月,多崎作几乎只想着死这一件事。”“在那些日日夜夜里,自我了断对他来说似乎最为自然、合情合理。他至今仍不明白为何那时没有迈出最后一步。”“作没有尝试自杀,或许是因为死的念头太纯粹太强烈,与之相配的死亡方式无法在内心世界呈现出具体的意象。”然后,又写到多崎作,当他不思考死亡的时候,他什么都不想,漫无目的在附近游逛,久久地看着列车来来去去。就是一样一大段一大段的着笔,主人公又被村上君丢到了一个窘境里面,拷上了桎梏,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村上君便开始神乎其神地巧妙安排故事,使读者发挥想象力推动情节发展,同时故意埋下伏笔或省去前后不谈。

村上君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说:“我这个人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表达得准确一点,是那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和同什么人一起做什么相比,我更喜欢一人默不作声地读书,或是全神贯注地听音乐。”不难发现,村上春树的小说男主角都具备一种独处的性情,而且是一种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像《挪威的森林》主人公渡边淳一。他没有目标没有追求的一直在一个狭小的世界里,朋友零零无几。《1Q84》中青豆和天吾都在关系淡薄的家庭中生活,与社会几乎脱节。而这部《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的主人公,则相比较而言,显得更为简单平淡,多崎作喜欢看地铁和车站,结果长大了,果真就去设计车站。女主角却显得很出挑,沙罗是个体贴温柔,善解人意的女人,与《舞!舞!舞!》中“雪”这个小女孩有些截然地不同,沙罗不仅身材性感,而且他的谈吐与能力都很杰出,事业也很出色,是帮助了多崎作走出这段失落孤独岁月的关键人物,并与多崎作发展成为男女关系,虽然结局朦胧没有明确说两人最后如何,却让读者看到很多温情救赎的方面。

巡礼之年是村上文学在这部作品中一个重要核心,熟悉村上君的人都知道村上春树是一个热爱古典音乐的人,正因为如此,在他的作品里,都会直接有意或间接无意地看到古典音乐的曲目或者探讨,像《海边的卡夫卡》就大量提及古典音乐,引原文“隔天,星野继续来到这家吃茶店,这次喇叭正播放法国名家富尼埃演奏的海顿《第一号大提琴协奏曲》,青年还是被那音乐所迷。身体纾松,心思又随之解放。他思索生活的意义,想着为何自己逐渐变成一个空空洞洞的存在,愈活愈没价值。”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而这部《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很显然就是在说李斯特的音乐作品套集《巡礼之年》。李斯特是钢琴之王,他的作品非常高产,极其炫技,被称为钢琴上的帕格尼尼,在浪漫主义时期他首先创立了交响诗这种音乐体裁形式,寓意深长的情感体验,而且,李斯特还是十九世纪标题音乐的先驱,可谓是西方浪漫主义音乐不可不提的大师级人物,《钟》、《匈牙利狂想曲》、《爱之梦》这些作品几乎被大量钢琴家作为必备的练习曲,李斯特所处的时代,钢琴是木头做的,李斯特的演奏会,通常要准备两三架钢琴,因为李斯特总是疯狂大力地弹,一弹到高音处,钢琴很容易被砸烂,而在那样一个情景下,木头飞起,贵妇为之尖叫,狂热的粉丝扯下身上的珠宝纷纷丢在台上。《巡礼之年》又名《旅行岁月》,分别是《瑞士游记》、《意大利游记》和补编的《第三年》。在书中反复提及的就是《瑞士游记》中《LeMalduPays》这一曲,作者透过灰田这个角色直接对曲名给出了解释:由田园风光唤起的莫名哀愁。而这首曲子通常也翻译为乡愁,整首曲子充满了哀伤,开始由单音演奏,然后是徐缓给以人深刻印象的主题,再接着就是平缓的变奏,最后是稍急的节拍不停轮换着琴键。最后,再引一段村上春树的话罢,“我从来没有向人学过如何写作,也没特别钻研过。因此如果问我是??哪里学会写作的,答案就是音乐。音乐最重要的就是节奏,故事有节奏,接下来自然会文思泉涌。”

总的来说,这部小说比较通俗性,没有《1Q84》、《舞!舞!舞!》、《寻羊历险记》那样晦涩难懂罢,而且篇幅也很短小,大概四天左右就能读完,情节性、思想的深刻性都不失为一部好作品!据说这部书在首发的夜里,书店的门外就聚集了大批的读者等候,排队抢购村上君的这部新作,而它的销售量也惊人,在一周内以100万册的记录还在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