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以来,诸葛亮都是以完人的形象出现在后人面前。他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一直被后人所赞颂。人们对他的崇拜狂热丝毫不减退,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明代罗贯中先生所著《三国演义》更是将诸葛亮塑造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人,于是更加增添了诸葛亮的神秘和风采。
诸葛亮无疑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他对蜀汉的赤忱和忠诚也是不容置疑的。然而,每个人都会犯错,无论圣贤还是凡夫,诸葛亮也不例外,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那么,诸葛亮到底有哪些错误呢?
第一,刘备进位汉中王以后,关羽开始攻击樊城,这应当是有计划和有步骤的军事行动。然而,蹊跷的是,在吕蒙白衣过江袭取荆州后一直到关羽兵败身亡,CD方面没有派出一兵一卒的援军。荆州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实现诸葛亮《隆中对》战略非常关键的一环。荆州丢失,大将身亡,不仅《隆中对》的战略构想成为泡影,而且极大的削弱了蜀汉的实力。诸葛亮作为最高决策层之一,对此应当附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看过很多历史故事,竟然看不到丝毫关于诸葛亮劝谏刘备及时增援荆州的蛛丝马迹。是对孙吴掉以轻心还是对关羽过于相信或者是对荆州集团军的实力过于自信?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关羽死了,荆州丢了,而没有看到CD方面有增派援军的举措。因此,这是诸葛亮的第一个大错。
第二,刘备称帝后,借口为关羽报仇东征孙吴。身为丞相的诸葛亮确实进行了劝阻,然而无效。那么,真的没办法劝阻刘备东征吗?答案是否定的。蜀汉集团的法正就可以,只不过这人已经去世了。《三国演义》的描述是:“孔明回至CD,怏怏不乐,顾谓众官曰:“法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也。””(第81回)也许是不想破坏君臣和谐,也许是能力不足,也许是担心受到贬斥。然而无论哪种原因,诸葛亮选择放弃劝阻了。刘备并非昏君,诸葛亮并非庸臣,然而诸葛亮对于刘备东征之事竟然没有丝毫扭转的能力和决心,导致刘备最后兵败夷陵。夷陵之战,蜀汉虽然没有丧失领土,但是元气大伤。因此,这可以说是诸葛亮的第二个大错。
第三,刘备去世前,在白帝城托孤,当时的顾命大臣有诸葛亮和李严两个人。刘备的这种安排是有周密考虑的:在乱世之中,顾命大臣的权力不能过于分散,太分散则无作为;也不能过于集中,太集中则容易专权。开始的时候,两个人配合还是很默契的,后来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诸葛亮利用李严的过错将李严削职为民!李严的过错是不存在争议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然而李严不仅是顾命大臣,而且也是蜀汉一位出类拔萃的人才。作为诸葛亮,可以将李严训斥、罚俸或者贬官,但不能将李严削职为民。李严成为庶民以后,刘备精心布置的托孤模式就宣告消亡,丞相至此集中了一切权力。幸亏诸葛亮没有不臣之心,否则,蜀汉早就遭到颠覆。所以,这是诸葛亮的第三大错误。
第四,马谡有才华有计谋,长期追随诸葛亮,很受诸葛亮的赏识。但是马谡言过其实,刚愎自用,不能委以大任。刘备生前对此看得非常清楚,在白帝托孤的时候也特意嘱咐过诸葛亮。然而诸葛亮却将刘备的嘱托抛之脑后,北伐期间固执地任用马谡当守卫街亭的主将。结果呢?马谡兵败,诸葛亮不得不中止北伐退回汉中。马谡失败后,诸葛亮这才记起刘备的嘱咐,不得不杀马谡以正军法。《三国演义》对此的描写是:“孔明曰:“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第96回)诸葛亮没有识人之明,既害了马谡也误了蜀汉,可以说这是他的第四大错误。
第五,六度北伐,无功而返,犯了战略上的错误。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没必要去探讨。仅仅从战略战术层面上来说,诸葛亮六度北伐基本上都没有事先做出周密完善的计划。同时,他也没有充分利用吴国这个重要的同盟,完全是凭蜀国一己之力与魏国较量。结果呢?也是诸葛亮自己预料中的——他无非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罢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诸葛亮不可能不懂这个道理,然而却没有认真对待。同时,他自己的《隆中对》就提出要吴蜀结盟,其目的不仅是避免两线作战,更重要的是借助吴国力量对抗魏国。在实现《隆中对》的战略构想时,却忘却了《隆中对》的核心,空费蜀国人力、物力、财力,不能不说这是诸葛亮的第五大错误。
第六,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之前,留下魏延断后,要杨仪领兵先退。作为主帅,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魏延、杨仪存在矛盾。既然两人存在矛盾,诸葛亮既不予以化解也未提前将撤退计划向后主刘禅报告,同时没有做出周密的安排。最终导致自己死后,魏延、杨仪公开决裂、反目成仇。结果呢?魏延被杀,并且背负黑锅,杨仪也没有落到好下场。魏延是一代勇将,在蜀汉集团军中地位非常高,可以说也是智勇双全。然而,竟然死于内斗,不可不说这是蜀汉集团的一大损失。因此,这是诸葛亮的第六大错误。
第七,虽然后主刘禅天资聪颖,但是诸葛亮却不善加培养锻炼,长期专权包办,任由刘禅斗鸡走犬、沉迷声色,最后导致刘禅逐渐成为平庸昏聩之君。刘禅原本是明主圣君的材料,最后留下“乐不思蜀”的笑话,诸葛亮作为托孤大臣,而且是唯一的,对此难辞其咎!所以,这是诸葛亮的第七大错误。
第八,曾记何时,蜀汉集团人才济济,文有诸葛亮、庞统、法正、黄权、马良等,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因此才能跨有荆州和益州,才能与曹魏、孙吴一争高下。然而,当这些文臣武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以后,蜀汉后期只有一个姜维大有名将风采,其他都是平庸无为之辈。有句话说: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描叙讽刺的就是蜀汉这种后继无人的尴尬。蜀汉集团由曾经的人才济济到后期的人才凋零,注定了蜀汉的灭亡。而诸葛亮作为丞相,事必躬亲、大包大揽,不注意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不建立人才梯队,导致蜀汉在他以后再没有出色的人才,从而导致了蜀汉衰亡。因此,这是诸葛亮的第八大错误。
崇拜诸葛亮,不仅要学习他的优秀品质、也要从他的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这就是所谓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