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浮沉随笔
48376500000025

第25章 刘备为什么要伐吴

夷陵之战发生在章武元年七月,刘备以替关羽报仇为借口攻打吴国。战事开始很顺利,后来在夷陵被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而回。刘备羞愧难当,急怒攻心,病逝在白帝城。

纵观刘备一生,流离坎坷、危机四伏。他之所以能够最终建立蜀汉,成就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一则是他得民心,二则是会用人,三则战略战术正确。刘备最核心的战略是什么?联吴抗曹!这也是诸葛亮当时在《隆中对》中所具体勾画的蓝图。客观地说,赤壁之战以后,刘备逐渐壮大,是与吴国盟友的支持密不可分的。既然核心战略是联吴抗曹,又受惠于盟友的支持,刘备为什么还要发动夷陵之战呢?

第一,在政治上没有永恒的敌人和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点在整个三国史体现得淋漓尽致。当刘备以荆州为基地,成功入主益州之后,其势力范围大大扩张。同时,关羽也在向樊城的曹仁发起进攻,形势也发展得非常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任由刘备发展,很有可能造就第二个“曹操”。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孙权是肯定能清醒地认识到这点。另外,吴国在赤壁之战中居功甚伟,但是荆州却被刘备所占据,吴国方面几乎颗粒无收。当刘备、孙权都处于弱势的时候,联盟是必需的,孙权也只有暂时隐忍不发。不过,当刘备夺取了益州,还要继续占有荆州进行扩张,这是孙权所不能忍受的。另外,孙权清楚目前形势下,曹魏是无法轻易撼动的。既然如此,为何不趁着蜀魏火并的时候,吴国坐收渔翁之利呢?于是,孙权派吕蒙袭取了荆州,让吴国在此次蜀魏相争中获取了极大的利益。因此,吴国背盟可以说是刘备伐吴的第一个因素。

第二,荆州物产丰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汉末的荆州管辖南阳、襄阳、南郡、江夏、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八郡,大体管辖今天的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全部地区。这么广袤的地域里,盛产鱼、米,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人口也非常密集,哪一个有作为的诸侯不垂涎欲滴?刘表在的时候,孙坚垂涎;刘表死后,曹操垂涎,都想占有此地而后快。另外,荆州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在《隆中对》里阐述得非常清楚:“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刘备在赤壁之战前就想占据荆州,只不过当时没机会而已。同时,荆州的存亡直接关系到《隆中对》所描绘战略的成功与否。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提出:“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荆州被夺,战略构想就成为泡影。因此,在刘备看来,必须夺回荆州。

第三,出于安定民心、振奋士气的考虑。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同年,关羽兵败被杀,吴国袭取荆州。原本跨有荆、益两州,与吴国同盟,现在吴国背盟,领地也只有益州。北有曹魏,东有孙吴,民心必然浮动涣散,各种传言、猜测必然各处流传。仅从国土面积来说,此时蜀国的国土面积是最小的。名震华夏的关羽兵败被杀,荆州也落入吴国手中,肯定也会引起士气低落、军心不稳,由此会产生一些惧战情绪,这对于蜀国的未来是灾难性的。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称帝以后,刘备也在CD称帝。这不仅是满足个人野心,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安定民心、提升士气的作用。但是,这还不够,需要一场实实在在而又辉煌的胜利来彰显蜀国的强大!打曹魏还是打孙吴?刘备有太多的理由将孙吴列为攻击目标。

第四,刘备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无法听取不同意见。赤壁之战以后,刘备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先是顺利的占据了荆州,而后又顺利的夺取了益州,紧接着又在定军山斩杀了魏国大将夏侯渊,在汉水逼退了曹操,占有了汉中这一战略要地。刘备在群臣的拥戴下进位为汉中王以后,第二年又在CD称帝。功成名就、睥睨天下,于是开始飘飘然。诸葛亮、赵云等臣属苦苦劝说,刘备却没有听取,执意伐吴。《三国志》的记载是:“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求和,先主盛怒不许”在刘备看来,曹操尚且没办法奈何自己,现在国盛兵强去讨伐孙权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刘备忘记了自己的核心战略,在胜利的刺激下变得刚愎跋扈。

第五,误判形势,妄想火中取栗。在骄傲轻敌的情绪下,刘备对形势不再有清醒的认识。在他看来,吴国在三国中是最弱小的一方。自己夺益州取汉中,杀夏侯败曹操,已经威震海内。而吴国呢,除了偏安一隅,哪有什么作为!现在吴国竟然趁自己与魏国交锋的时候夺了荆州杀了关羽,这不是藐视自己吗?是可忍,孰不可忍!不如趁现在锋芒毕露的时候灭了最弱的吴国,就可以与魏国平分天下。即使灭不了吴国,能够夺回荆州,再占据吴国部分土地也是不错的收获。

第六,开疆扩土的迫切愿望。荆州失守后,蜀国的国土面积在三国是最少的。君明臣贤的情况下,尚可以偏安一隅,但是不足以与其它两国争锋天下。假如刘备死后,一帮老臣也相继离世,那么刘禅如何能够与魏、吴抗衡?作为父亲,刘备太了解自己的儿子了。因此,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大业还是为了儿子的将来,刘备必须再次开疆扩土。于是,他选择了进攻东吴。

第七,年岁的压力。刘备是一步步苦熬出来的,他不同于袁绍、曹操、孙坚般少年得志,也不同于孙权、刘璋、刘琮般有父辈留下的基业,他是白手起家,28岁左右还是一无所成、寄人篱下。好不容易三分天下有其一,却是都快60岁的人了。60岁的人,在古代虽然算不上非常年迈,但也算是日暮西山了。要知道在古代,36岁就可以自称为“老夫”了。在60岁的节骨眼儿上,关羽兵败而死,荆州也没了。虽然还有益州之地,但是偏安一隅的皇帝当起来又有什么乐趣?刘备不是刘禅,他是有雄心有抱负的。时日无多,要想实现理想和抱负,只有豪赌一把!如果蜀、吴不交恶,或许刘备会选择安安稳稳过几年皇帝生活,他的理想决不是什么“匡扶天下、兴复汉室”,无非是借这块招牌做“投机”买卖而已。对此,《三国志》的记载是:“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衣服,美衣服”可惜,刘备没有享福的命。

第八,为关羽报仇。在《三国演义》里面,刘、关、张桃园结义,成为千古美谈。实际上,刘、关、张是没有结为异姓兄弟的。《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的记载是:“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用现代的话来说,刘备、关羽、张飞只是很好的“基友”,情同手足而已。关羽跟随刘备始终,为刘备建立蜀汉立下赫赫战功,两人之间的感情不是兄弟胜似兄弟。而在刘备称帝的前夕,关羽竟然被东吴所杀,这让快60岁的刘备如何能够接受?当刘备贵为皇帝以后,倘若不能为关羽报仇雪恨,将有何面目再去吹嘘“仁义”二字?倘若刘备不能为关羽报仇雪恨,天下的豪杰怎么会死心塌地追随刘备?于公于私,刘备必须报仇!

基于以上原因,刘备发动了东征。不幸的是,这次东征既没有周密的战略部署,也没有得当的战术安排,虽然开始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刘备并没有见好就收,最终在夷陵惨败,饮恨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