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金融史其实很有趣
4844800000071

第71章 危机:见血封喉(6)

但是这些都没有引起英格兰银行的足够重视,它认为凭借自己运行近300年的国际地位,还没有哪一个冒失的投机者敢对其下手。但是,历史总是会导演一些意外,自称为“教皇的老板”的索罗斯却看到了当时貌似强大的英镑背后的虚弱,决定通过自己已经驾轻就熟的国际投机手段来给昔日霸主一点颜色。

见微知著

索罗斯敏锐的洞察力是他在英镑阻击战中的获得成功的关键。他能将两德统一和英国加入欧洲汇率机制这两件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事联系起来,打了一场令世界震惊的金融投机战,不得不令人惊叹。

1989年11月9日,横亘在两德之间长达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被推到,德国重新统一。人们都认为统一后的德国将会东山再起,但索罗斯认为德国统一后要度过一段困难时期,德意志重新崛起之路任重道远。事实上是两德统一之后,西德向东德输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导致德国经济出现了过热的趋势。

1990年,英国加入西欧国家创立的新货币机制——欧洲汇率体系(ERM)。《马约》签署之后,英镑对马克的汇率是1∶2.95,英镑明显被高估了。虽然当时都知道以英国的经济实力是无法支撑如此高的汇率水平的,投机者也都知道英镑存在贬值的危险,但是他们都不敢轻举妄动,因为英镑背后不仅仅是英格兰银行,而是整个欧洲汇率体系成员国。不幸的是,索罗斯不是一般的投机者。

索罗斯敏锐地意识到,英国犯了一个致命错误,欧洲货币汇率机制已无法继续维持。因为欧洲汇率体系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由于各国的经济实力以及各自的国家利益的差异,它们的货币政策很难保持协调一致,构成欧洲汇率机制的链条某一环节一旦松动,整个汇率机制就面临崩溃的危险。德国面对国内不断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不会顾及别国的感受,会采取提高利率的措施来平稳国内经济,这将会为本来就被高估的英镑带来致命打击。英国想指望德国出力来维持自己的汇率水平无疑是一厢情愿的空想。

索罗斯瞄准了这一点,决定把宝压在德国人绝不让步和坚持原则的个性上,他相信处于东德重建阶段经济已严重过热的德国,不会冒着加重本国通货膨胀的危险而降低马克利率去帮助英国。

历史好像就是按照他的设想发展的。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定后不到一年时间,几个欧洲国家已很难协调行动。1992年西欧遭受了金融危机,包括英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经济出现衰退。英国企图降低其利率,然而德国因国内通货膨胀问题不愿意降低利率,他们深惧通货膨胀会再次出现在德国,他们至今对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危机记忆犹新,正是那场通货膨胀导致德国的经济走向崩溃。如果德国不降低利率,其他欧洲国家也不会降低。通过“宫廷政变”上台的梅杰首相并没有足够的魄力和能力来解决这一复杂的经济问题,1992年夏季过后,英国政府只是表示要坚持在这次风暴中求得生存,不让英镑贬值,不脱离汇兑机制。

索罗斯认为,英国经济不可能继续保持汇兑机制,英国政府唯一可行的解决办法就是降低利率,但这将削弱英镑,并迫使英国退出货币汇率机制。同时,在伦敦金融领域内,投机商们正在投机英镑,在最初的几个月里他们已开始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英国政府最不愿看到的情景出现了,1992年7月,德国国内利率不降反升,贴现率升为8.75%,如此高的利息率立即引起了外汇市场出现抛售其他货币而抢购马克的风暴。这一行动再一次把英镑推向了贬值的风口浪尖之上。蛰伏了三年的索罗斯也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可以实践他理论的最高境界了,他建立了100亿美元的仓位卖空英镑,于是一场个人与一国央行之间的世纪豪赌拉开了序幕。

导火索

对德国提高贴现率首先作出反应的是芬兰。芬兰马克与德国马克自动挂钩,德国提高利率后,芬兰人纷纷把芬兰马克换成德国马克。到1992年9月,芬兰马克对德国马克的汇率持续下跌。芬兰央行为维持比价不得不抛售德国马克购买芬兰马克,但芬兰马克仍狂泻不止,芬兰央行的德国马克有限。9月8日,芬兰政府突然宣布芬兰马克与德国马克脱钩,实行自由浮动,这成为这场货币危机的导火索。

当时英法政府就深感问题的严重性而向德国政府建议降低利率,但德国认为芬兰马克脱钩微不足道,拒绝了英法政府的建议。

英国经济日益衰退,英国政府需要贬值英镑,刺激出口,但英国政府却受到欧洲汇率体系的限制,必须勉力维持英镑对马克的汇价在1∶2.95左右。其实保守党政府竭力维持英镑的汇率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是为了挽留人心、避免政府倒台。英国政府的高利率政策受到许多金融专家的质疑,国内的商界领袖也强烈要求降低利率。1992年初夏,英国首相梅杰和财政大臣莱蒙虽然在各种公开场合一再重申坚持现有政策不变,英国有能力将英镑留在欧洲汇率体系内,但索罗斯却深信英国不能保住它在欧洲汇率体系中的地位,英国政府只是虚张声势罢了。果然,英镑对马克比价很快就开始低落于1∶2.85。

1992年7月初,六位货币专家联名写信给伦敦《泰晤士报》,要求英国政府从汇率机制中退出,要求政府降低利率以克服经济的不景气。但政府并不愿意降低利率,因为这将使英镑面对投机和套汇而进一步脆弱,英国政府只有在德国降低利率时才可以降低利率。但德国联邦银行出于抑制本国通胀的考虑拒绝了英国的多次请求。

英镑对马克的比价不断地下跌,从2.95跌至2.85,又从2.85跌至2.796。1992年8月,英镑似乎要挺不住了,但是英国政府依然在苦苦支撑,拒绝英镑贬值。为了防止投机者使英镑对马克的比价低于欧洲汇率体系中所规定的下限2.778,英国政府下令英格兰银行购入33亿英镑来干预市场。然而就在同一天,英镑对马克的比价为2.7946,逼近2.778的下限。英格兰银行的积极干预没产生预期的效果,这使得索罗斯们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英镑危机渐露端倪,机会马上就要来了。

1992年9月10日中午,英国人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倒了,索罗斯们等到了守候近两年的消息——当天的《华尔街日报》上刊登了德国中央银行行长施莱辛格的一篇访谈,其中闪烁其辞地提到:“欧洲货币体系不稳定的问题只能通过部分国家货币的贬值来解决……”施莱辛格没有提到“部分国家”是哪些国家,不过明眼人都知道这些国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英国。进攻英镑的号角吹响了,投机商们挥舞着钞票跃跃欲试,只等下午市场开盘了。

下午一开盘,罗索斯率先攻城,大量抛售英镑买入马克和美元,并把外汇期货市场的空单一扫而光。他的操作手法非常复杂,简单说来就是:从银行借贷大量英镑,拿到外汇市场上去卖掉,换成德国马克和美元,巨大的卖出压力将迫使英镑贬值。如果计划成功,就可以用比卖出的时候便宜得多的价格再买回英镑,还给银行。“高价卖出,低价买进”之间的差额就是索罗斯的利润。

如果只是索罗斯一个人与英国较量,英国政府也许还有一丝希望,但索罗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抛售英镑的行为,迅速吸引了大量的跟风卖盘——全世界的外汇投机者都开始一拥而上疯狂卖出英镑。汹涌的卖空单把英镑汇率一直往下打压。由于德国抛弃英国的消息已经传开,空单的买者寥寥无几,所以大部分游资看到在外汇期货已经没多少利润就转到外汇市场,他们疯狂地抛售英镑买入美元等强势货币。英国政府面对攻城者的猛烈攻势只能硬着头皮防守,不断地买入英镑。收盘时,在英国政府的干预下英镑对马克的汇率稳定在1∶2.88的水平上,比当天最高点下跌了1.7个点。但是所有的人都知道,这只是第一轮进攻,更强烈的攻势还在后面,而英国政府明知道这是个陷阱却不得不往里面跳,不然会造成英镑汇率的崩溃,这是他们无法承受的。

9月11日,外汇期货市场上英镑对美元只有空盘;而在外汇市场上,更多的机构和资金参与到英镑的狙击中,他们不断地卖出英镑,买入美元和马克,英镑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伦敦市场英镑对马克的汇率在开盘后就飞泻直下,短短30分钟就缩水2个百分点跌至1∶2.822。英国政府见情况不对马上入场护市,勉强将汇率下跌速度减缓,代价是动用了价值25亿英镑的外汇。然而英国政府不敢投入全部外汇,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英镑汇率缓缓下跌。下午收盘前半个小时英国政府终于支撑不住,情况再次急转直下,收盘的时候英镑对马克汇率跌破2.778的下限跌至2.540,跌了整整10个点。

英镑末日

9月14日,伦敦外汇交易所一开盘,已经等得不耐烦的机构和游资开始疯狂地抛售英镑,英国政府通过不断地放低价位买入英镑做着最后的挣扎。到了此时,德国政府才出于维持欧洲货币体系正常运行的考虑而作出细微的让步,宣布贴现率降低半个百分点,由8.75%降到8.25%,这是德国五年来的第一次降息。德国的这一举动受到英法美等国的高度赞赏,但为时已晚,一场更大的风暴在英国的外汇市场上刮起。下午收盘时,在英国政府的苦苦支撑下,英镑对马克汇率跌了5个点,达到1∶2.413。经过几轮的防守,英国政府的护盘资金也消耗殆尽,伦敦如何抵挡国际投机商们潮水般的进攻?英镑的末日眼看就要到来。

不出世人所料,9月15日一开盘,英国政府已无力再救市,英镑再也支持不住,开始崩溃。外汇市场上到处是卖出英镑、买入美元和马克的交易。刚开始还只是一些国外机构和游资在操作,后来连英国人自己也忍受不住自己口袋里的钱不断贬值,开始涌向银行挤兑美元和马克——英镑遭受内外夹击,伦敦宣告失守。到收盘时,英镑对马克的汇率跌了惊人的17个点,跌至1∶2.003。

当时的情形可以用“疯狂”两个字来形容:索罗斯因自己的成功疯狂了,那些吃到蛋糕的游资和机构跟风成功也疯狂了,英国人眼看着自己的财富缩水疯狂了,整个世界看着一场不可思议的事件也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世界上敏锐的媒体都及时地跟踪报道了英镑崩溃事件,甚至平民百姓都在谈论这次大混乱,一时间英镑成为烫手山芋,人人唯恐避之不及。

在绝境中,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和日本中央银行站到了英国一边。从9月15日到16日,在美联储和日本央行的牵头下各国央行注入上百亿英镑资金支持英镑,在决定命运的星期三,英格兰银行花费了价值55亿英镑的外汇储备购入英镑以支持英国的货币。所有的这些补救措施此时已经无济于事了。16日,英镑对马克的汇率由前一天的1∶2.78跌至1∶2.64,英镑对美元的汇率也跌到1∶1.738的历史最低水平。在一切机关用尽之后,9月16日晚上,英国财政大臣莱蒙宣布英国退出欧洲货币体系,并降低利息率3个百分点,17日上午又把利率降低2个百分点,恢复到原来10%的水平。曾经充当过“全球中央银行”的英格兰银行终于向国际投机者投降,1992年9月16日被英国人成为“黑色星期三”。

东南亚金融危机

1997年1月份,以乔治·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商开始对觊觎已久的东南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其目的很明确:搅乱东南亚金融市场,以图混水摸鱼,狠捞一笔。而东南亚一些国家房地产、外汇储备、金融市场管理的混乱与失控,给投机者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吃柿子挑软的拿,索罗斯的如意算盘是:先从最不堪一击的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入手,进而搅乱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最后攻占香港,以图造成他们无坚不摧的印象,击溃市场信心,引发“群羊”心理。索罗斯认为,只要击垮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其它国家就不可避免一个接着一个倒下,这就是所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自1997年7月起,一场始于泰国、后迅速扩散到整个东南亚并波及世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了!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仅半年时间,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幅度高达30%~50%,最高的印尼盾贬值达70%以上。同期,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股市跌幅达30%~60%。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仅汇市、股市下跌给东南亚同家和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据估算就达1000亿美元以上。受汇市、股市暴跌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这是一场离我们最近的金融危机,它让亚洲人民恨透了以索罗斯为首的金融大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货币这把没有刃的刀是多么的锋利。刚刚兴起的亚洲经济如同遭遇冰雹,而美国对此却冷眼旁观,暗中指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支大棒,敲开了亚洲各国的大门。泰国失守波及四邻

泰国的经济奇迹在持续了20年后,开始出现过热的迹象,大量的过剩房地产开始拖累整体经济,此时的曼谷就像一个大工地,到处可见隆隆作响的建筑机械。同时,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之下,泰国出口不畅,国际收支平衡出现严重问题,不得不大量借入外债。因此,1997年年初起,泰国铢就面临贬值的压力。国际投机者看出来泰铢下跌趋势,又认准泰国政府不会轻易让泰铢贬值,于是从新年过后就开始部署,向泰国中央银行购入了大量数月期的远期泰铢合约,到5月份已经积累了150亿美元之巨。

在储备“弹药”之后,5月中投机者开始发难,大举抛售泰铢。面对投机商气势汹汹的进攻,泰国央行与新加坡央行联手入市,三管齐下,企图捍卫泰铢阵地。一番短兵相接之后,泰铢的地位暂时性保住了。对此,国际货币投机商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他们的招数只有一个:筹集资金,狠抛泰铢。索罗斯开始节节挺进。与此同时,泰铢贬值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屡创新低。泰政府临阵换将,原财政部长庵雷·威拉旺被迫交出帅印。泰国政府此举,犹如在波涛汹涌的湖面投下一颗重磅炸弹,菲律宾成了受害者,比索汇率开始大幅起落。庵雷·威拉旺的黯然而去也未能阻止泰铢的节节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