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贞观燕王
48525300000013

第13章 、铁锅与度量衡

高岭土,又被称为观音土。曲江池边有这种土壤。它被吃到肚子里不被消化,麻痹了身体的解神经。李宽从来不知道他的好意,使很多人为此丧命。在李宽督促下,一车车稻米、粟米、黍米被拉到燕王府。

燕王府所在地敦化坊,只有李宽一所还算不错地府邸。这是前朝留下地府邸。除了燕王府,四周均是低矮地茅草屋。周围环境还算干净。正因为干净更让李宽心痛。

人为了活着什么都吃,什么都吃!什么都吃!!李宽紧握双手,他恨自己,他早已知晓那些衣着光鲜贵族的本质。他应该想到知道,知道这里有四千人等着他吃饭。也许朝中某些人正看他的笑话。

又有老人死了,老人将生的希望给了后辈,他们偷偷吃下高岭土。大唐的温柔只到达编户,大唐的富饶只到编户,大唐的美好也知道编户。

粮食拉来了,没有锅,没有柴。李宽这一次没有去皇宫,皇宫里最尊贵地人能不能意识到还有一群人需要他的温暖?李宽不想去了,两仪殿内那群人都是贵族,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尊贵地人,他们高高在上,不知道能不能看清有一群人在地狱边缘呐喊。唐朝初期,大贵族、地主阶级最强地时期,本就处于弱势地无产者的呐喊根本不会传到坊市墙体之外。

工部,李宽直接来到禽兽训练出地工匠前。

“吾乃李宽,也许你们不认识吾,但长孙义德还有人记得不?”李宽腹语平静地传遍工部驻地。

“蓝天工匠们,现在汝等家人需要做饭所用之锅,汝等能不能最快最好滴铸造出。你们之家人在等着你们亲手铸之锅开火做饭。这是郭地图样,一千口锅,它之含义你们可懂!”李宽那平缓地特殊语调,扎进这一千人心中。

“吾等明白!”一千余工匠声音回荡在工部驻地。

“谁!谁敢在这里撒野”一名都尉走了过来。

“吾!”李宽冷声回答。

“汝是何人?”

“燕王李宽”。李宽的声望在军队里极高,他也是军人们最崇拜地人物。大唐军队里盛传着李宽地传说,军队里更喜欢称李宽为武圣王。

“武圣王殿下!”这名都尉立刻施以军礼。

“起来!”

“殿下!这名做不符合规矩!吾无法交代!”这名校尉为难。李宽将鱼符交给校尉。

“我只想做千口锅!拿着这个去工部,工部自会处理。惩罚落不到汝头上”。

“谢殿下开恩”校尉离开了。

“陛下!燕王去了工部!”工部侍郎被允许进入两仪殿。

“他去工部做什么!”李世民疑惑地问。

“燕王殿下带来图纸,让蓝田工匠铸造一种东西”工部侍郎将铁锅图纸递给李世民。

“这是什么?釜?镬?”李世民不知道地是,蓝田卫士早已只用铁质锅具。尽管铁锅很昂贵,但是不易损坏,便于携带。

“这是铁锅,烹饪所用。”工部侍郎回答。皇宫中使用地烹饪工具是铜器以及陶器。

“这些铁似乎够炼制衣服铠甲了!他要多少?”李世民问。

“一千余具,似乎是为了燕王府中客户”工部侍郎回答。

“不用管它,但是派人盯着,看他究竟做什么?”……。

因为是给自己家人炼制生活用具,蓝田工匠爆发了前所未有地热情,不仅他们尽力,他们还指使工部其他工匠一同协作。分工合作,本来就是蓝田工匠早已熟悉地,一口有一口地铁锅出炉……。

燕王府,王主事自作主张借到石锅,用石锅煮粥,给这些饥民喂食。王主事不敢使用大量的谷米,所以粥很清。这样更加符合久饥之人饮食,客户们排队饮食。

工部主事满脸惊讶地看着蓝田卫士与工部工匠地工作效率。六个时辰,将存储地生铁锭打造成一千具铁锅。他立刻将这个消息告诉给工部侍郎。

第二日,工部侍郎早早来到两仪殿前。

“你有来这里做什么?”工部尚书问工部左侍郎。

“尚书,一千余具锅铸造完成!”

“知道了,你回去吧!”工部尚书刚要打法左侍郎离去,随后反应过来。“等等!你说什么?”

“一千余具铁锅打造完成,正等着燕王拉回!”工部左侍郎再一次提醒。工部尚书郧国公张亮,立刻进入两仪殿,将事情告知李世民。李世民站了起来,带领群臣前往工部驻地。

工部空地上,一排排铁锅倒扣在一起,阳光下晃人眼睛。工部所有工匠均已休息。李宽正组织人将铁锅装车。

“殿下!圣人至!”工部主事提醒李宽。随后他跪伏在地上。见到李世民时还是要施大礼,只不过不用叩头罢了。

“见过圣人”李宽不用施大礼。

“燕王,这些是?”李世民指着铁锅。

“烹饪工具!比较结实,是要不盱眙破坏勇哥百年没问题!”李宽回答。

“蓝田工匠制锅真是快,他们制作武器、铠甲速度如何?”李世民直接问出他关系地话题。

“那要看什么类型武器,神臂弓、反曲弓对木材要求较高,他们制作速度不会很快,钢制马刀、障刀、仪刀制作起来会很快,钢制长矛、长枪地枪头也很快!弓箭以及弩箭地箭头他们更擅长!”李宽回答。

“快到什么程度!”李世民比较关系。

“蓝田重铠,工部工匠在蓝田工匠带领下在钢材充足下,一个月能够完成一万套重铠所用钢甲片,编制钢甲同样需要一月可以完成。未开封地朴刀,一个月可以打造出一万把!箭头一个月能够打造出十万枚。”李宽平静地叙述。这个效率可是以前十倍不止。当然李世民所不知地是,蓝田工匠只用的度量衡与大唐有所不同。

“圣人,蓝田工匠使用度量衡与大唐不同,每名工匠严格执行。”李宽从工匠架上取出一套工具。

“吾将长度单位分成米、尺、厘米、分、毫米;重量分成吨、公斤/千克、市斤、两、克、毫克;容量单位分成……。”李宽从工具箱底部取出一本线装书。递给李世民。

“因为这些工匠使用度量衡据对一致,才可能分工协作。否则一切空谈。至于推不推广,怎么推广都是圣人之责”。随后李宽离开了。度量衡的重制与推广牵连甚大,天文地理全数推翻重来。这要看李世民的决心。李宽将铁锅装车运走,回头轻蔑地看了李世民以及群臣一眼。李宽知道,李世民没有这个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