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天下治
48633100000008

第8章 功夫

到达鄢国都城禹陵之后,一路奔波的韩思齐感了风寒,岳成淮就做主租了间宅子准备让他养好病再出发。

但韩思齐是个歇不住的主儿,不赶路可以,要让他不练功那是不可能的。

大年夜惊变后,韩思齐认识到除了自身强大没有什么是可以绝对信赖的力量之后,就开始疯狂地练功,想把自己之前因为顾及储君身份不得不增长见识大量读书占去的练武时间补回来。

于是太阳刚升起,韩思齐就像往常一样穿着练功服站在院子里打拳。

接连打了几遍,等到身上微汗气息有点不匀后他才停下,站定闭眼深呼吸,等到感觉身体调和好了,才回去洗了洗换身衣裳去前厅吃早饭。

岳成淮候在前厅,正在给韩思齐的碗里盛粥,见他一副精神奕奕的样子,心知他早上又去练拳了,忧及他身上还带着病,便开口劝道:“身体不适,就不要练功了。歇一歇,落不下的。”

韩思齐应了一声,但明显没往心里去。

岳成淮没有再劝,而是看他坐下拿了个馒头啃起来才问道:“你打的还是原来我教你的那套拳法?”

韩思齐口中馒头还没有咽下去,看着岳成淮点了点头。

岳成淮夹了一筷子凉拌黄瓜:“一会儿我教你一套别的拳法,别练那套了。”

韩思齐皱眉:“为何?”

岳成淮笑笑:“当初教你的那套拳法,没什么大用处,是我拣了几个大拳法的零散招式拼凑起来给你培养肢体灵活性的。顶多让你的身体在练武的时候不会过于生涩,但距离锤炼筋骨还差得远,连强身健体都算不上,要不然你也不会感染风寒了。”

韩思齐略显窘迫,原来小时候学习的拳法竟然近乎一文不值,亏得自己还拿它像块宝一样天天偷着勤加练习。现在想来还真是……丢脸啊。

半个时辰后,换上练功服的韩思齐和岳成淮相对站在宅中湖边。

岳成淮临风而立,颌下长须轻轻摆动,颇有些仙风道骨。

“内功,顾名思义,是锻炼身体内部器官的功法或气功。最高境界为‘身知’,即‘身体本身知道气的运行’,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打通任督二脉’。古往今来,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已经如过江之鲤,不足为奇。但是能把这‘气’驾驭的,还真没有几个。在当代,真敢说把内功练到出神入化地步的,据我所知,江湖门派能有二三十个,入朝为官的不足十人,至于潜隐山林不问世事的也该有个二十人左右。不过江山代有才人出,我也不敢确定这些年江湖上有多少后起之秀。当初昆仑七派只有天枢门掌门以太极入此境界,如今好像年轻一辈已经冒出三四个了。”

岳成淮说完这长长的一段话,约莫韩思齐会问自己些高深问题,便停下来想看看韩思齐有何反应。不料他竟然愣头愣脑问了一句:“这世上真有气功?”

岳成淮有些气结,合着我这半天说的你当是神话故事啊!就愤愤道:“当然有!只不过不像常人理解的那样无所不能罢了。你若说学会气功之后都能遨游天地那不现实,不过达到一定境界飞檐走壁也不是什么难题。气功不是专指驭气,练气功的主要目的还是强身健体益寿延年,间或开发身体潜能。

“总有些人分不清气功和内功。因为气功可分为动功和静功,动功需要肢体与意气结合,静功则只靠意识和呼吸的自我控制来修炼。动功多要配合武术练习,如施建苏施老先生创立的五禽戏,这就与内功发生了交叉。当然了,咱们不区分内功与气功也可以,但必须牢记,气功的基本是气,绝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忘记根本。

“硬气功多用于站桩马步,讲究紧绷肌肉气沉丹田,软气功就显得空无随意许多,没有气沉丹田的说法,佛教坐禅冥想、道家养生功法、慢式太极拳路及南拳门派咏春的入门拳小念头都属此类。”

韩思齐点点头,原来他早就学过气功——岳成淮教他的第一课就是扎马步站桩,当时他还不懂什么气沉丹田的道理,只是后来马步站多了自己悟出来些门道,知道呼吸该怎么调节,没成想倒先奠定了气功基础。

岳成淮继续道:“硬气功算是气功,但不是内功,轻功也不是内功。因为这两者虽然用气,但较之内在的力道来说,更倾向于外在的力道。但太极属于内功。除了太极,内功还有八极、形意、八卦等。

“内功说白了就是个寸劲儿,在短距离内对目标进行强力打击,要么力量大即阳劲,要么频率高即阴劲。当今的武林盟主成名招式隔山打牛和那些剑术大家的剑气都是这么个原理。

“我在长刀派学了一套拳法,是我师父叶落帆配合狂浪刀法结合太极创始的。不过你现在没有合适的武器练习刀法,练起这套拳法多少有些立不住脚,干脆就教你太极拳法,先把内功的底子打下,日后如果你刀法大成,我再传你这名叫‘一苇渡江’的拳法。”

说罢,岳成淮示意韩思齐向后退了几步,一边起势一边道:“太极步法,弓不弓,马不马,丁不丁,八不八。”

右揽雀尾,左单鞭,提手,白鹤亮翅。

“意正身直,松肩气下,外方内圆,含胸拔顶,抖胯合腰,手脚相合,气力贯通,三盘连进。”

搂膝拗步,撇身捶。

“力始于尾闾,发于项梗,源泉于腰,发力于腰。”

……

上步七星,退步跨虎,转身摆莲,弯弓射虎。

“总的来说,就是‘拳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形脚如钻;闾尾中正神贯顶,刚柔圆活上下连;体松内固神内敛,满身轻俐顶头悬;阴阳虚实急变化,命意源泉在腰间。’”

左揽雀尾,十字手,收势。

打完这一套四十二式太极拳法,岳成淮也就把拳诀都念了一遍,也不知道韩思齐记住了多少。

“看好了!”岳成淮又起势打起了太极拳,一连打了两遍,也就又念了两遍拳诀。

一共三遍拳打下来,岳成淮面色红润,神采奕奕,收势后呼吸平稳,看向韩思齐:“你来一遍。”

韩思齐早有准备,在离开寿阳城的那个晚上,他在破庙中力斩石桌表决心要求学刀时,岳成淮就是接连舞了三遍刀后让他也来一遍,也不知是想让他知难而退还是有意考验他的悟性。

今天学拳,依然如是。

那就来一遍!

同样起势,右揽雀尾,左单鞭,提手,白鹤亮翅。心中默念口诀。

拳风烈烈,健步如飞。

收势。

岳成淮摇头:“太极讲求节奏,不像刀法那样或疾或徐都不影响根本。你把好好一套修身养性的拳法打得像屁股着火了一样,完全没有领悟到内功的精髓。”

韩思齐擦了擦脸上的汗:“是我冒进了。”

岳成淮看了看他苍白的面色,这才想起他还在病中,连忙道:“不过好在你把这四十二式都记下了,回去好好练习,不急于一时求成。记住,太极练习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三练寸接寸拿寸出入,四练自由架式懒龙卧,五练心肝胆脾肾,六练筋骨皮肉合。”

韩思齐用心记下,点头:“有什么内功心法口诀?”

岳成淮怕他太累,本不想传授,不过一想到这种东西晚传不如早传,还是悉心把自己练内功的口诀与心得默述了一遍,又把道家十二段锦给韩思齐演示了一遍。最后,岳成淮叮嘱了一句:“日练动功,夜练静功,不可颠倒。”

韩思齐笑笑,这他还是知道的,夜晚五脏六腑需要休息,必须静下来。

于是复述了一遍各种口诀,告辞离去。

是夜,韩思齐盘腿坐在床上,轻闭两眼,舌舔上腭,摒除心中杂念,无声调息。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脑。上下牙齿相叩作响三十六次,同时呼吸九次,气息微微。然后放下所叉之手,两手掌掩在两耳处,食指叠于中指之上随即用力滑下,弹在后脑上,状如击鼓,左右指同时弹击二十四次。随后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也随之左右摇摆,同样各二十四次。

这便是十二段锦中前四段锦“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摇天柱。”

然后,他又以舌在口中上下左右搅动,使生津液,随之在口中鼓漱三十六次,分作三次咽下,汩汩有声。再吸气一口,停闭不呼出,两手互搓至发热,急分开摩擦背后精门,一面摩擦一面呼气,反复练二十六次,做完后收手握固。再吸气后闭气,用意念引此气向下行至神阙,觉神阙穴发热后,将气由鼻徐徐放出,如此二十一次。随后弯曲两臂,先以左手连肩以摇辘轳状圆转三十六次,然后再以右手也依法行之。

这便是第五到第八段锦“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

韩思齐轻诵最后四段锦:“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顿。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

然后他两脚自然前伸,两手指交叉反掌向上托。托时用力如向上托举重物,托后缓缓放下,收于额前,连续上托九次。随后两手前伸,握住双足,用力后扳,扳时身体向前倾,头向下低,如此十二次,做完后仍收腿盘膝而坐,收手握固。舌抵上腭,闭目静坐,待津液满口时,再鼓漱三十六次,作六次咽下。

最后,意念脐下丹田似有一团热气(据岳成淮称,初练此功时,脐下热感不明显,一般练功百日后,才会有明显的感觉,这时是真的产生了热气团,并非只是意念),将此热气引导下行,冲过会**,过尾闾,沿后背上升腰间命门穴,再升至脊背、后脑(玉枕穴)、头顶心(百会穴),然后顺着两太阳穴、经耳根前、面颊、降至喉头、心窝(膻中),再下行至神阙,归于下丹田。存想此一团热气如发火烧身,行至何处,热至何处,一吸一呼,可存想热气从身前到身后,上升头顶,再沿任脉降下,完成一个循环。

岳成淮说了,这最后一式初练时,每次一盏茶功夫,随着功夫的逐步加深,时间自然会延长,能坐多久就坐多久,实在坐不住了,就收功,缓睁双眼,下坐,再散步几分钟就算全部练完了。

韩思齐小心翼翼按照岳成淮说的做完,顿觉这十二段锦名不虚传,不愧连少林寺僧众都把其列为必修科目,虽然只练了一遍效用不会突飞猛进,但最起码他感觉自己的风寒缓解很多,预计再有一两天即可痊愈。

这才叫捡到宝了!

韩思齐咧嘴笑着,重新回到床上靠墙盘腿坐下,默念岳成淮的心法口诀,进入冥思状态……

第二天一大早醒来,韩思齐还是盘腿坐着的姿势,但却丝毫没有肌肉酸痛的感觉,反而神清气爽。

他走到院中,默念了一遍太极拳诀,感受着清晨的阳光和雾气,把自己融入自然。

起势。

…………

功夫,功夫。

什么叫功夫?练功夫,不仅费功夫,还要下功夫。

习武的最讲究一个“勤”字,只要走上这条路,就必须不断摔打自己,每日练习方能熟而生巧。无论练的什么功夫,总离不开拳脚,你看着每天练功枯燥乏味,甚至辛苦乏累,可拳脚要是放松了,项上人头也就不用要了。怠惰偷懒者遇敌手忙脚乱,勤勉刻苦者则手到擒来,便是这个道理。文武两道,或相提并论,人以为二者大同小异,其实不然。

文人靠天吃饭,真有了灵思妙想,就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山野莽夫也能文绉绉地拽上两句酸话,而你见过哪个武夫躺在床上什么功夫都不练就能变成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独孤求败?

所以说,别一看韩思齐摆出了一天十二个时辰都要练功的架势就觉得他太难为自己了,这么拼命地学习、练功,那证明他还有点自知之明:

比起那些想要他命的人,他还差得远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