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亘古一霸主曹操霸经108章
4873600000101

第101章 霸经101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

曹操欲图霸业,决不允许任何人对自己造成威胁,体现了“无毒不丈夫”的古训。只要能触及根本利益的地方,他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也决不心慈手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而且表现一个霸主的强烈的政治态度: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当初他杀吕伯奢一家就做到赶尽杀绝。

曹操杀董卓未成,又落到中牟县判陈宫手中后,陈宫被其救国除贼的大志所感动,弃官随他共谋大事。行了三日,至成皋地方,天色向晚。操以鞭指林深处谓宫曰:“此间有一人姓吕,名伯奢,是吾父结义弟兄。就往问家中消息,觅一宿,如何?”宫曰:“最好”。二人至庄前下马,人见伯奢。奢曰:“我闻朝廷遍行文书,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陈留去了。汝如何得至此?”操告以前事,曰:“若非陈县令,已粉骨碎身矣。”伯奢拜陈宫曰:“小侄若非使君,曹氏灭门矣。使君宽怀安坐,今晚便可下塌草舍。”说罢,即起身人内。良久乃出,谓陈宫曰:“老夫家无好酒,容往西村沽一樽来相待。”言讫,匆匆上驴而去。

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二人潜步人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人,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

急出庄上马而行。

行不到二里,只见伯奢驴鞍前鞒悬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叫曰;“贤侄与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宫大惊曰;“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默然。

曹操他不是庸人,而是图大事的英雄。老百姓的思维方式当然与霸主的思维方式不一样。老百姓从善良出发,谁能想到一家人好意招待曹操,最后竟成了曹操刀下的冤魂。按理说,曹操见伯奢提酒而来,不应杀之,可曹操却策马回头杀之。这是霸主必须要做的一步,正是这一步,断绝追兵对曹操的威胁,使自己无性命之忧。

亦壁大战前夜,曹操遣幕宾蒋干前往江东去说降周瑜,不料却反中了周瑜的反问计,一怒之下,杀了自己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当武士把二人的首级献到曹操面前时,曹操才省悟过来,自忖道:“不好!我中了周瑜的反间计了。

这时,周围众将见曹杀了二位水军都督,不知是什么原因,便问其罪。曹操想,我如果如实承认中了周瑜之计,周围众将谁还敢在我身边供职?我既然错杀了二将,干脆就将错就错吧。于是正颜对从将说;“这两个人怠慢军令,所以被斩。战当前,你们可要谨听军令。”

众将一听,个个谨慎从事,恪尽职守。如此一来,曹操既掩盖了自己失误,免去了自己在众将面前出丑,又使得军队在管理中得到了加强。

曹操会同吕布、刘备等于寿春讨伐袁术。曹兵十七万,日费粮食浩大,诸郡又荒旱,接济不及。操军相拒月余,粮食将尽,致书于孙策,借得粮米十万斛,不敷支散。管粮官任峻部下仓官王呈人禀操曰:“兵多粮少,当如之何?”操曰:“可将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至曰:“兵士尚怨,如何?”操曰:

“吾自有策。”至依命,以小斛分散。操暗使人各寨控听,无不嗟怨,皆言丞相欺众。操乃密召王里人曰:“吾欲向汝借一物;以压众心,汝必勿吝。”呈曰:“丞相欲用何物?”操曰:“欲借汝头以示众耳。”重大惊曰“某实无罪!”操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心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曰也。”里欲言时,操早呼刀斧手推出门外,一刀斩讫,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王故星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于是众怨始解。

曹操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解除将士怨气,加重对曹操的感激之情,激发攻打寿春的决心;另一方面,也可转移一下将士对粮食的关注,骗过众人。曹操杀王里并不是主要目的,他是想通过这件事来尽快完成攻打寿春的战争,使部队能尽快摆脱危机。在一般人看来,曹操杀王呈为人情所不容,但是王星是身处两军交战的前沿,对于他的死,绝不能从常理出发,相反应以战争需要为前景,这也是王重冤死的根本所在。当然,人们也会说曹操非人性,但作为一个统帅来讲,杀一个人能促进一场战役的胜利,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