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曹操
天下之争,往往就是人才之争。曹操是一位富有远见的政治家,而且颇娴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因此他对人才的认识更加深刻,重视人才的罗致和使用,是曹操获得重大成功的条件之一,也是他思想中的光辉点之一。曹操为了获得良将关羽字云长,礼贤下士,传下一段佳话。
据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计述:
曹操在徐州破刘备后,曹操大军人城,安民已毕,随唤众谋士议取下邳。荀或曰:“云长保护玄德妻小,死守此城。若不速取,恐为袁绍所窃。”操曰:“吾素爱云长武艺人才,欲得之以为己用,不若令人说之使降。”郭嘉曰:“云长义气深重,必不肯降。若使人说之,恐被其害。”帐下一人出曰;“某与关公有一面之交,愿往说之。”众视之,乃张辽也。程昱曰:“文远虽与云长有旧,吾观此人,非可以言词说也。某有一计,使此人进退无路,然后用文远说之,彼必归丞相矣。”
却说程昱献计曰:“云长有万人之敌,非智谋不能取之。
今可即差刘备手下投降之兵,人下邳,见关公,只说是逃回的,伏于城中为内应;却引关公出战,诈败佯输,诱人他处,以精兵截其归路,然后说之可也。”操听其谋,即令徐州降兵数十,径投下邳来降关公。关公以为1日兵,留而不疑。次日出马迎战,中计被困土山,后张辽上山,劝说关羽。
公曰;“兄言三罪,吾有三约。若丞相能从,我即当御甲;如其不允,吾宁受三罪而死。”辽曰:“愿闻三事。”公曰:“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望文远急急回报。”张辽应诺,遂上马,回见曹操,先说降汉不降曹之事。操笑曰:“吾为汉相,汉即吾也。此可从之。”辽又言:“二夫人欲请皇叔俸给,并上下人等不许到门。,’操曰:“吾于皇叔俸内,更加倍与之。至于严禁内外,乃是家法,又何疑焉!”辽又曰:“但知玄德信息,虽远必往。”操摇首曰:“然则吾养云长何用?此事却难从。”辽曰:“岂不闻豫让众人国土之认乎?刘玄德云长不过恩厚耳。丞相更施厚恩以结其心,何忧云长之不服也?”操曰:“文远之言甚当,吾愿从此三事。”关羽归降曹操后,次日班师还许昌。关公收拾车仗,请二嫂上车,亲自护车而行。回许都后,操引关公朝见献帝,帝命为偏将军。公谢恩归宅。操次日设大宴,会众谋臣武士,以客礼待关公,延之上座;又备绫锦及金银器皿相送。关公都送与二嫂收贮。关公自到许昌,操待之甚厚:三日小宴,五日大宴;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
一日,操见关公所穿绿锦战袍已旧,即席其身晶,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关公受之,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置之。操笑曰:“云长何如此之俭乎?”公曰:“某非俭也。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兄面,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故穿于上。”操叹曰:“真义士也!”一日,操宴关公,操问曰:“云长髯有数乎?”公曰:“约数百根。每秋月约退三五根。冬月多以皂纱囊之,恐其断也。”操以纱锦作囊,与关公护髯。
忽一日,操请关公宴。临散,送公出府,见公马瘦,操曰:“公马因何而瘦?”关公曰:“贱躯颇重,马不能载,因此常瘦。”操令左右备一马来。须臾牵至。那马身如火炭,状甚雄伟。操指曰:“公识此马否?”公曰:“莫非吕布所骑赤免马乎?”操曰:“然也。”后曹操与袁绍开战,关羽力斩颜良文丑,曹操倍加钦敬,表奏朝廷,封云长为汉寿亭侯,铸印送关公。
曹操素以爱惜人才而闻名,许多圣贤高手也因此而投靠他的门下。就以关羽为例,他之所以暂时投靠曹操门下,一方面是考虑到刘备的两位夫人的安全,让他不得不退步。另一方面,他也看到曹操是一位英雄,一种英雄相惜的感觉在心中不知不觉地发生作用。在曹操手下,关羽虽然为曹操斩了袁绍的两位大将,但与曹操对他的情义相比,仍相差甚远。当关羽千里走单骑时,曹操未加阻拦,一是他为关羽的情义所感动,二是他能理解关羽,并成全关羽(这是一种豪迈的英雄气概)。当时,曹操手下的许多将领不理解,但曹操一直认为:待英雄不可常理推之——这也是曹操过人之处。事实证明:曹操所做的一切为自己日后在华容留下了一条生路。这完全是他当年力结关羽所得的回报。当关羽败走麦城身亡后,曹操为其收尸敛葬,痛哭关羽。这一切,都在显示曹操与关羽的君子加英雄之交,不可常人度之。
人虽然不应分三六九等,但在我们身边确有英雄和狗熊的区别,我们可能都是平常人,把金钱看得重要,难以理解君子之交淡如水、英雄惺惺相惜的情怀,但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行为中感觉到这一点。也许我们一生中碰不到这样的人。但我们希望有一天,经过生活的磨砺,我们也能成为一名英雄,具有他们的情怀。
当初,曹操欲收降关羽,曾以“众人国土”之策千方百计结好于他。岂料,后来关羽知道刘备栖身于袁绍处时,竟毅然封金挂印而去。曹操知道后,不胜叹息。这时谋土程昱谏道:“丞相待关某甚厚,今彼不辞而去,乱言片楮,冒渎钧威,其罪大矣。若纵之使归袁绍,是与虎添翼也。不若追而杀之,以绝后患。”操却道:“吾昔已许之,岂可失信!彼各为其主,勿追也。”因谓张辽曰:“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想他去此不远,我一发结识他做个人情。汝可先去请住他,待我与他送行,更以路费征袍赠之,使为日后纪念。”张辽领命,单骑先往。曹操引数十骑随后而来。
操曰:“云长行何太速?”关公于马上欠身答曰:“关某前曾禀过丞相。今故主在河北,不由某不急去。累次造府,不得参见,故拜书告辞,封金挂印,纳还丞相。望丞相勿忘昔日之言。”操曰:“吾欲取信于天下,安肯有负前言。恐将军途中乏用,特具路资相送。”一将便从马上托过黄金一盘。关公曰:“累蒙恩赐,尚有余资。留此黄金以赏战士。”操曰:“特以少酬大功于万一,何必推辞?”关公曰:“区区微劳,何足挂齿。”操笑曰:“云长天下义士,恨吾福薄,不得相留。锦袍一领,略表寸心。”令一将下马,双手捧袍过来。云长恐有他变,不敢下马,用青龙刀披于身上,勒马头称谢曰:“蒙丞相赐袍,异日尖挑锦袍更得相会。”遂下桥望北而去。许褚曰:“此人无礼太甚,何不擒之?”操曰:“彼一人一骑,于数十余人,安得不疑?吾言既出,不可追也。”
曹操作为当朝宰相,对自己所说的话,一定要践行,其意义不仅仅关系到一个人,更重要的是关系他手下的三军将士。这对关羽来讲,他心理明白,自己欠下了曹操许多人情,唯一的方法是日后有所图报。事情不出人们的意料,赤壁之战,曹操败走华容,是关羽救了曹操及其下属一命。可以这么讲,曹操和关羽虽是对立双方,但二人又是患难知己。我们常常说忘恩负义,其实,事情不能全靠对方,当我们做好事时,原则是不图回报,这是我们立事之本。一旦我们想到要对方回报时,就不是在施恩,而是在自私地考虑自己长远的利益。世上存在这样一个规律:我们做事,不求回报时却常有回报;想求回报时,而不能如愿,所以常常产生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