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亘古一霸主曹操霸经108章
4873600000026

第26章 霸经26乱世识途者,择主而事

现在天下大乱,英雄并起,必定会有闻名于世、能平息天下大乱的人,这是聪明人要慎重抉择的。得到明主的人昌盛,失去明主的人必败。

——曹操

身居乱世,群雄并起,风云莫测,对于一个要有所为的人来说,每一个选择可能关系到死生祸福的重大问题,跟什么人,做什么事都不可草率为之。

《三国演义》所描写的智囊人物的“择主”是很有代表性的,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类:一类诸葛亮、鲁肃、程昱式的人物,他们胸怀全局,不肯轻举,以待天进,选择明君;一类是荀或、法正、郭嘉式的人物,他们动中选择,分析对比,被迫跳槽,追寻明主;一类是李儒、陈宫、贾诩式的人物,他们择非明主,满腹经纶,付之东流。从这三类人物身上可以看出,对于智囊人物来说,“择君”是何其重要。只要君臣相济,或者为君所用,才能得以发挥智囊人物的雄才大略。因此,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都十分重视“择君”。周喻曾引用东汉初年马援对刘秀说过一段话:“当今之世,非但臣择臣,臣亦择君。”其中“臣择臣’’是不足为奇的,而“臣亦择君”就难能可贵了,安身之命往往在此一举。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率军征伐徐州时,陈留太守张邈与陈宫等人背叛曹操迎接吕布,郡县纷纷响应,只剩下鄄城、范城、东阿三城未动。当吏民们又听说陈宫将亲自率兵夺取东阿县城时,十分恐惧。当时曹操胜败未卜,且后方又有强敌追赶,对三城县令来说更显得十分关键。这时,曹操的智囊谋士经过范城,和范城县令靳允倾心交谈:

现在天下大乱,英雄并起,必定会有闻名于世,能平息天下大乱的人,这是聪明人要慎重抉择的。得到明主的人昌盛,失去明主的人必败。陈宫叛迎吕布而很多城邑都响应,好像能有所作为。但从您这里看来,吕布算是什么人呢?这个吕布,性格粗暴而缺少亲信,强横而不懂礼仪,只不过有匹夫之勇而已。陈宫等人因吕布势力强大而勉强结合,不可能尽心辅佐他。兵虽多,终究不会获取成就。曹公智慧谋略当世无二,大概是天授。你一定要坚守范城,我守卫东阿,我们便可以建立如田单一样的功业。是据守范城建立功勋,还是顺从邪恶弃明投暗,希望你仔细斟酌。

靳允听了这番话后,大受感动,流?目说:“我不敢有二心。这时陈宫派出的汜嶷已兵临范城,靳允佯装求见汜嶷,埋伏兵马将他杀死后,率兵紧守范城。

不仅为人属下的县令靳允面临这样的去从抉择,在大乱之世,许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抉择过程。甘宁投奔东吴就是这样。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甘宁率僮客百人往依刘表。刘奉是一介书生,不懂军事。甘宁知表终必无成,恐怕一朝土崩,并受其害,便想去东吴,但黄祖挡在夏口,无法通过。孙权讨黄祖,祖军败,幸得甘宁断后,射死吴将凌操,才救出黄祖,黄祖仍不能用宁。黄祖的都督苏飞屡次推荐甘宁,祖都不用。苏飞对甘宁说:“我屡次推荐伤,可是主上不能用,日月如梭,人生几何,请速离去或能遇到知己。”甘宁说:“虽有其志,但不知到何处。”苏飞说:“我推荐你为邾长,你可以借机逃走。”于是投奔东吴而去,孙权给甘宁以特殊待遇,并视如老臣。

在一千多年前,由于地域交通的阻隔,信息传递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没有深入的了解,很难对某一位豪强作出十分准确的判断。这是导致智能之士“跳糟”的外在原因。董卓之乱揭开豪强混战的序幕,袁绍发难董卓,天下豪强云集响应,因而名噪一时。他不仅凭藉四世三公之资历,而且有着诛宦官抗董卓、横刀长揖出京门之壮举,所以雄冠中原,士多归附。就连比袁绍有才略的曹操,发诏在讨伐董卓时,还主动提出让袁绍做盟主。荀或、郭嘉也委身于袁绍,实不足为怪。荀或、郭嘉可贵之处,是不以袁绍对他们个人的器重作为判断“择君”的是非标准,而把对人主的认识作为自己的选择,这就超乎寻常了。在冀州,袁绍把韩馥赶下台,把荀或奉为上宾。可荀或经过一段时间观察,看出袁绍只是布衣之雄,“终不能成大事”,便毅然离开袁绍,投靠了曹操。郭嘉亦是如此,尽管袁绍对其敬重,并给以礼遇,但他看到袁绍不善用人,优柔寡断,绝非统一天下的人主,因此也离开了袁绍。

从靳允不叛曹操:甘宁投奔东吴:郭嘉、荀或背袁投曹以及曹操拒受董卓之召,并两次拒绝依附袁绍的事情来看,大乱之世,人们的去从抉择尤为关键,人们不能不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