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亘古一霸主曹操霸经108章
4873600000085

第85章 霸经85附会天意,脱胎换骨

天下久乱,人心思定,谁据有冀州魏郡的邺城,谁就可以称王于天下。

——曹操

曹操虽不篡汉称帝,但在临终前的几年,一步一步为儿子取代汉天下做好准备。曹操利用体制的转换,而造出一个新的实体政权来。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九月,曹操以邺城为大本营,荀。或所负责的尚书台也迁到了邺城。于是,尚书台完全脱离了少府,而在许都的少府只管皇室的生活起居了。尚书台官员不再隶属于少府,实际上从建安元年即已开始,曹操以录尚书事的身份通过尚书台来控制在许都的中央政府,荀或只对其顶头上司曹操负责。但是,曹操逐渐发现苟或在政治上与自己有离心离德的倾向,遂于攻占邺城之后下令将尚书台也迁至邺城,置于司空府的控制之下。为了加强司空府的权力,曹操在太尉和司徒的人选方面也早就采取了措施,“必择老病不任事、依违不侵权者居之”,使二公形同虚设,后来选中了杨彪和赵温。但杨彪是袁术和袁绍的姐夫,曹操对他很不放心,一边拉拢利用,一边严密监视。赵温看出苗头不好,为了保住官位,向曹操献媚,延聘曹丕为司徒府属官。殊料曹操并不领情,而是借机上书献帝,指控赵温“辟臣子弟,选举故不以实”,罢免了他的司徒之职。这次,一向自诩精于官场门道的老官僚赵温拍马屁看错了地方,结果弄巧成拙。曹操一不做二不休,又随便找了一个借口罢免了杨彪的太尉之职。

地位平行的三公制是曹操通往权力顶峰的障碍。为了从法制上求得独揽朝政的保证,曹操于建安十三年六月毅然改革中央政府的体制,对重要的职官人事进行调整和改组。通过调整,曹操便名正言顺地由丞相府通过尚书台来控制许都政权了。换句话说,曹操将自己的意图由丞相府主簿司马朗传给代尚书令荀或,再由荀或传给献帝,最后由献帝以诏书的形式颁发全国。

如果说曹操迎献帝到许都是他走上雄霸天下的关键一步,那么,他改组中央政府,用邺城的丞相府取代许都的中央政府,是完成代汉的组织准备。

二年以后,即建安十六年正月,出于曹操的安排,献帝诏命曹丕为五宫中郎将、副丞相,授权设置官署。这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按汉仪,五宫中郎将统带五官郎护卫皇宫,隶属于光禄勋,不置官署。曹丕置官署当然是特许,又任副丞相,丞相府在邺城,故他供职于邺城。其官属主要有:长史凉茂、邴原、吴质,文学徐干、应况、刘优、苏林,夏侯尚,司马赵戬,门下曹郭淮,功曹常林。这当然是曹操的安排,之所以如此,是让曹丕经受从政的锻炼,将大本营交给儿子,自己可以放心地带兵出征。

形式上的一些重要变化也同时开始。十七年正月,曹操得到“瓒拜不名,人朝不趋,剑履上殿”的殊荣。按规定,大臣上朝之时不准身带任何武器,要脱去鞋子,只穿袜子;进殿之前要先接受检查,由司仪官唱导大臣的官职和姓名;大臣进殿要一溜小跑,不能蹁方步,否则将以“大不敬”治罪。现在曹操上殿可以佩剑,穿鞋,从容列班,司仪官不再直呼其姓名,而是口称“丞相”。礼仪的特许简化,表示曹操是汉天子最亲近最可信赖的臣子。

曹操从“复出”的体制转换中,用他的一套人马取代了汉献帝所在的中央政府,从此“政自曹出”:接下去是实际的脱胎换骨。即建立魏国,用恢复九州制的旗号使自己辖地日大,从而最后“吞并”汉家天下。

是年,曹操变更行政区划,从与魏郡接壤的各郡、王国中分出15个侯国和县,以增扩魏郡。终因荀或暗中反对而未获成功。

早在建安九年曹操攻占冀州之后就曾拟议“复古置九州”,也因荀或反对而作罢。十七年冬荀或死,曹操遂于十八年正月以献帝名义下诏,合并全国14个州为9个州。

经过两次调整后的行政区划的突出特点是,冀州由原来的10个郡国增加到32个,成了地域和人口在全国都占首位的大州,魏郡也是最大的郡。古代崇尚“九”字,“九”与“久”谐音,取“长治久安”之意。曹操在“复古”的旗号下省并州郡,扩大冀州和魏郡的辖区,其目的只有一个,即增加冀州牧的实力和为建立魏王国而未雨绸缪。

建安十八年五月,献帝命御史大夫郗虑持节,带着诏书至邺城,晋封曹操为魏公,始建魏国。

献帝在诏书里说,他因德运衰微,年幼即遭灾祸,被人劫持,在洛阳至长安之间往返,“群凶觊觎,分裂诸夏”,高祖创立的帝业将要丧失,悲痛地默念道:“列祖列宗及先朝大臣在天之灵,谁能怜悯我呀!”终于感动上苍,诞生了护卫汉朝天下的曹丞相,是曹丞相把我从苦难之中拯救出来的。

诏书列举了曹操的十二大功劳:讨伐董卓,首先进军;消灭黄巾军,安定了东方;迁都许县,恢复宗庙社稷;袁术叛逆称帝,给予毁灭性的打击;擒杀吕布,收降张绣;官渡一战,痛击“谋危社稷”的袁绍;平定河北四州,袁谭、高干授首;远征三郡乌桓,追歼袁尚、袁熙;出兵荆州,迫降“百城八郡”;打垮马超,抚和戎狄;威震域外,使鲜卑等朝贡称臣;移风易俗、勤施教化、用刑审慎、吏无苛政,百姓向善。“有定天下之功”,又有高尚的德行,“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海,方之蔑如也。”

献帝说,为了酬答曹操丞相,特以冀州的河东、河内、魏、赵、中山、常山、巨鹿、安平、甘陵、平原凡10个郡封曹操为魏公,授权在魏国任命丞相以下群卿百僚,“皆如汉初诸侯王之制”,同时重申曹操“以丞相领冀州牧如故”,并赐予以白茅包着的黑土,还有灼龟和九锡。古时,以青、赤、白、黑、黄五色代表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魏国在北方,故赐以黑土。灼龟,指用以占L的龟甲,诸侯凭占卜所得的方位和时日建立社稷宗庙。九锡,指天子赐予大臣的9种礼物和特殊待遇,计有:车马,即金马车和兵车各1辆,枣红色公马8匹;衣服,即公爵所用的礼服、礼帽、红鞋;乐舞,即三面悬挂的乐器和允许享用“八佾”的舞蹈,比天子少挂一面乐器和少用二佾的舞蹈(队列纵横各少6个人);朱户,即允许住宅大门漆成红色;纳陛,即允许房屋台阶修在屋檐的下面;虎贲武士300人,作出行时的卫队;斧、钺表示有生杀之权;弓、矢指涂着红漆的弓1张、箭100支,涂着黑漆的弓10张、箭1000支,表示拥有讨伐叛逆之权;香酒1蹲,玉勺1只,用以慰劳德行优异者。

曹操一再“辞让”,献帝不允,群臣联名劝进,曹操“才允”。

七月,曹操在邺城建立魏国的社稷宗庙,计五庙,仅比天子的七庙少二庙,为诸侯五庙以下的最高等级。九月,继续扩建邺城。因所赐九锡中有金虎符第一至第五,遂于铜雀台之南新修了一座金虎台。十月,分魏郡为东、西两部,各以常林、陈矫为都尉。十一月,开始设置魏国尚书、侍中、六卿。具体人选为:尚书令荀攸,仆射凉茂,吏部尚书毛,左民尚书崔琰,客曹尚书由常林兼任,五兵尚书徐奕,度支尚书何夔,侍中有王粲、杜袭、卫觊、和洽,六卿有大理钟繇、大司农王修、郎中令兼御史大夫袁涣、少府谢涣和万潜、御史中丞陈群。后来又增加三卿,与天子属下的九卿相一致。

曹操以邺城为其“霸王之业”的大本营,经过15年的努力,邺城的街市、宫苑、官署、学校、兵营布局严整合理,气势开敞宏伟,俨然一派大都市景象。至此,曹操大体上完成“脱胎换骨”的过程,汉朝只剩下一个空壳,以魏代汉只是时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