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亘古一霸主曹操霸经108章
4873600000091

第91章 霸经91痛著史诗,誓必治乱

君臣庶民被强迫西迁长安,流离失所,哭声震天,看到洛阳城这幅悲惨景象,我有如微子面对殷废墟,痛心疾首,不禁泪流满面。

——曹操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诋、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遣、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共推袁绍为盟主,组成关东军集团讨伐董卓。

当时,曹操不是朝廷命官,没有官职,袁绍让他行奋武将军。行,是暂代的意思。可见当时曹操因为势力太弱,尚不能以同等地位联盟。

2月初,董卓听说袁绍等关东军团联合起义,于是杀了废帝弘农王。

2月中旬,董卓亲率大军进驻洛阳城,正逢村民作大礼拜,董卓竟下令军队屠杀,将人头挂在车上,假装是和关东军团作战凯旋而还,以胜利者的恣态开入京城,并大行庆祝。

2月底,董卓借口洛阳富豪囤积粮食,破坏国家财政,竟全将他们处死,并没收其家财,牵连受难者不计其数。接着,他下令洛阳一百余万居民,全部强迫迁居长安,致使洛阳到长安的大道,全挤满迁移的人潮车马,加上粮食缺乏,饿死者、相踏受伤死亡者及相互抢掠械斗至死者,尸体布满大道,呈现着一幅触目惊心的凄惨地狱图。

为了不让关东军团占有洛阳,董卓下令放火烧城,所有洛阳宫殿、办公室、官邸、民宅完全付之一炬,两百里方圆顿成焦土,鸡犬不留。他又派遣吕布率部队挖掘皇陵及贵族陵墓,盗劫陪葬之物。

身为朝廷最高官员,在中国历史上,像董卓如此残暴的政治领袖,几乎是空前绝后。

董卓是个完全不懂政治的武夫,他无法容忍别人对他的不敬,他几乎气疯了。强硬的外表行动,其实是心虚的反应。他害怕新降服的军团会阵前倒戈;他过分高估对手敌军的力量,想尽快逃到安全的地方。西迁长安,火烧洛阳,都显示董卓是个没政治头脑的人。由于无法忍受形势急速变化带来的焦虑,董卓变得残忍而凶暴,同时也把自己带人毁灭的命运。

对董卓狗急跳墙的残暴行为,曹操非常愤慨,对于自己无法阻止这幕人间惨剧更深感哀伤。就在这年,曹操写下了《薤露》这首诗描述他对时代悲剧痛心疾首的感受:

薤露

惟汉二十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已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予为哀伤。

“薤(音谢)露”原为东汉时的一种挽歌,是王公贵人送葬时专用的乐府诗曲。曹操借用以描述他为时代悲剧下的所有牺牲臣民送葬。

其大意如下:

“汉王朝传了20世(作者注:严格讲由汉高祖刘邦到东汉灵帝刘宏,应为22世),大权落人一个不懂治道的大臣(应指何进)手里。粗鲁的野人,即使穿上高雅的礼服也不成形,偏偏智谋短浅,野心却又特别大(指何进想杀尽宦官的计划)。

“面对恶化情势,策略犹豫不定,致使皇帝被宦官挟持,落难到野外。白虹贯日显示不祥,因而何进本身也遭到杀害。贼臣(指董卓)乘乱把持国柄,毒杀了少帝,并毁灭了京城洛阳。汉王朝的基业遭到毁坏,宗庙宫殿也跟着付之一炬。君臣庶民被强迫西迁长安,流离失所,哭声震天,看到洛阳城这幅悲惨景象,我有如微子面对殷废墟,痛心疾首,不禁泪流满面。”

曹操在这首挽歌体诗里,以“沐猴”喻何进,以贼臣称董卓,表达了他对此二人的看法:何进是小人一个,志大而才疏;董卓则是荡覆汉室基业的贼子。

三十五岁的曹操,还刚从陈留起兵,举义旗成为反董卓第一支义军。他看到董贼戕害生灵,烧杀抢掠的罪恶行经,义愤填膺。一想到人民还继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代赋于的使命感,更坚定他的理念,为了维持秩序,避免混乱,带领国家和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他应该做这样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