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北大清华学得到:学会生活与学会工作
4934100000028

第28章 公司是你的试验田(2)

“偷师”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社会分工越精细,各部门之问也就越要讲求请调共进。要想做到谐调,就需要熟悉各部门的运作情况。比方说有一位编辑朋友,他不仅能抓到一流的好稿,而且校对功夫也很了得,成为行业中的精英。他有什么秘诀吗?原来他在平时工作中不摆编辑架子,不耻下问,终于感动了一位有二十年校龄的老校对,于是给他传授了不少校对经验;同时他还在与美术部门打交道时懂得了书籍装帧方面的一些窍门,并且也非常注意装帧方面的书籍及动态,后来居然也成了半个行家;在与财务部门打交道时,他也很留意书刊的经济核算与成本核算,因此他对自己策划的每本书盈亏状况都心中有数。他说,这些只需要平时留点心就行了。

多涉及一些领域,像那位编辑一样,会体会到工作中充满挑战和新鲜感,而这种挑战意识和新鲜感又会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小玲是个非常善于学习的人。她说,自己这些年没有离开公司,没有离开人力资源部门,主要原因在于她总觉得有新的东西要学。而这些新东西大多是从同事那里“偷”学来的。比如,同样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大家分管的事情不一样,工作中所用的方法和知识也有区别。偶尔,她会站旁边看同事工作,就这么一看,同事的本领就被她给“偷”走了。“偷”了后,她就迅速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把学到的东西变成了她自己的本事。

有这种“偷”别人本领的方法,无论是和哪个部门的人合作,她总能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这比从书本上学更有用、更直接,所以我坚持跟人、跟同事学”。有时不告诉同事,悄悄的在他身边偷学他的工作方法,也可以受益非浅。

还有的人是打入公司内部的“间谍”,或者说是专门来“偷师”的。

杨老板曾经从事过经营和企业管理,干家政服务这行也有五六年光景。因为能吃苦、善学习,几年来公司已从起步时的十几人,发展成拥有近300名员工的公司。但因缺少企业形象定位,杨老板越来越为公司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感到困惑,于是他萌发了当广告业务员的想法。

有一家广告公司招聘广告业务员,他自称失业,有多年的销售工作经历。因为有良好的口才和人际交往能力,他在面试中轻易过关。

广告公司每天9点上班,他总会在8点先赶到自己的公司,就一些重要事宜与部门主管进行沟通,安排好一天的业务,然后再赶到广告公司上班。这种“双面人”的生活虽然辛苦,但他觉得值得。

杨老板踏实地做着广告业务员的工作,得到部门主管的肯定,但他的重心并不放在这里。一有闲暇,他就来到设计部“偷师”,学习设计软件、企业形象策划等,更重要的是学习人家独特的思维方式。

后来他对CIS系统(企业形象设计识别系统)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并用自己的实践所得,亲自参与公司的管理、营销、包装等策划。

自己不懂的东西,可以求教别人,多问多动,这是求知的很好的方法。

你有不懂的东西要请教别人,得讲求技巧。事先要掌握发问的技巧,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所谓礼多人不怪,有不明白的事情要请教别人时,只要谦恭有礼,态度诚恳,多半不会受白眼冷遇。但是仍有少数人对于有礼的询问,反应冷淡,因此讲究发问技巧是有必要的。

学习发问的技巧,必须先学习如何听别人讲话。注意聆听别人讲话,同时反省自己说过的话,这时,你会发现,无论是在哪一种场合的对话里,当你开口说话的时候多,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少,你就学不到别人说话的技巧了。

●锻炼从老板的高度看问题

小郑在一家科技公司做普通职员。小郑的工作做得不好不坏,并不引人注目。他是个很有责任感的人,同时也非常希望在职业生涯更进一步。凭着几年的经验和反复的思考,他感到公司的战略方向有一定问题,于是思索再三,大胆写了一篇几千字的建议书。由于担心上司贪己之功,他便越级向主管营销的副总上书,希望公司采纳建议,一是有利于公司,二是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可是此事如泥牛入海音讯全无。

等了好长时间,终于一天找到个机会,副总到他所在部门视察,他大着胆子问副总对建议书有何看法,副总偏着头看了他一眼,说:“写得太长,看不明白意思,管理层自有考虑。”小郑还想再说,副总笑着摇摇头就走了。小郑非常失望,从此埋头做自己的小职员,再不管其他事。

作为职场中人,应该仔细观察公司的战略重点所在,或面临的最大挑战所在,并确认高层领导已经有比较明确的意识。决定你能否走到高层职位的,不是你拥有的技术或才能,而是你的意识。事实上每个工作都可以由另外的人去完成,而惟一别人不能代替你的,是你的大脑。要想在职场中晋升,就必须学会像老板那样思考,必须学会识别:在老板心目中,真正困难与挑战是什么。

小郑为什么失败了呢?因为他的建议在高层领导眼里,不过是低层职员的经验,虽有热诚,但见解不高因此在副总心目中,小郑的建议根本就没有价值。

在职场中,要尽量训练自己站在老板的角度去看全局,去思考问题与机遇,把握重点,而不是凭着自己处于低层的一些实际经验与感受,盲目地发表自以为是的意见。同时,公司战略是全局性、综合性的,面临的问题也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还必须学会识别它们在老板心目中的轻重次序,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最优先的战略部位。

因为想在公司求得发展就必须学会站在比你现在的位置更高的角度思考问题。只有这样,你才能不断进步。

一位员工向经理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中详细汇报了他的工作,并且列出了他所遇到的所有问题。经理看到报告之后把这位员工找来,征求这位员工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位员工说,反正问题我已经提出来了,怎么解决不是我的问题,我的职位低,也说不好,还是经理自己拿主意吧。

对于大多数的年轻人来说,都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工作中有出色表现,并期望有机会也能做到经理或者更高层经理的位置。对于这些人来说,上述的想法和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每一个位置都是锻炼自己的机会。在公司里,每一层经理所能够支配的公司资源的内容和范围不同,考虑问题的高度也就不同。

每一个员工在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如果我是经理,我应该如何去处理这样的矛盾和问题。

经理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你的工作,因为你对自己的工作最为熟悉,站在你的角度,你应该如何建议经理去修改他的决定。

从整个公司或者从整个部门的情况考虑,如果我是经理,我应该怎样做。这种思考本身就是一种自发的锻炼和提高。没有这样的锻炼,即便是公司提拔你做了经理,你也不知道从何做起。

譬如开头所说的那位员工的报告如果在每一个问题的后面都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如果这种建议不是一个,而是几个,供经理选择,那么经理的态度很可能是:

(1)经理可以根据你的建议很快地做出决定,使你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即便你提出的问题不会马上解决,但是因为你提供了方案,经理可以参考你的方案去做修改。

(2)即便是经理没有马上做出决定,也会与你认真地做一番探讨,从而使你从经理的思考中学习到东西。

(3)经理会对你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更良好的印象,对你将来的提升会有好处。

在公司里,提出问题并且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可选择方案,就叫做建议。如果只有问题而没有方案,就只能叫做牢骚或者抱怨。如果你的报告永远是只有问题而没有方案,不仅不利于你在公司中的地位,也不利于你积累工作的技能和经验。

在职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员工,一般都不是那种从常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人,而是能够站在老板的立场上,考虑各种问题。原地踏步、缺乏高瞻远瞩目光的人,不可能有所成就。可以说,每一个有上进心的职员都时常会做老板梦,所谓“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想象力是伟大的导师,充满兴趣的想象,富于挑战性的想象,都有考验、锻炼自己应变能力的作用。在想象中考验自己的能力,有助改进你的责任感和工作能力,也可以试验自己的应变技能。可以在真枪实弹的现实战场上搏击之前,上一课模拟的课程。

比如说: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怎样处理业务?你有足够的条件吗?你用什么方法提高生产力?你怎样处理人事问题?你有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吗?你会采用怎样的奖励方法?为什么?有什么地方需要改变吗?有什么东西需要改革吗?

老板所面对的问题一定不止上述所列的,有明显可见的,有潜在不明的,有近虑也有远忧。

从解答上述的问题中,你可以领会到当老板应该学习什么,应该拥有什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