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北大清华学得到:领导素质的培养
4939700000057

第57章 态势语言与领导口才(2)

在领导说话过程中,眼睛能够把领导的思想感情、心理变化、品德学识、性格修养和审美观念等都展现给听众。因此,凡是有经验的领导者,总是注意恰如其分地巧妙运用眼神与有声语言相协调,去表达千变万化的思想感情,去调节交际现场的气氛。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在做公开演说和电视讲话时,从不戴眼镜,要同法国人“眼对着眼”地讲话,因为他对眼睛交流思想感情的作用极为重视。今天,我们的不少领导者在和人交流时,不仅倾听人家的谈话,而且眼睛适当地看着对方,能给对方一种受到尊重,受到重视的感觉,这样的谈话一般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也有不少领导,讲话时两眼死盯着讲稿,谈话时两眼或仰望天花板,或左顾右盼、东张西望,使人感到他“目中无人”,不知他心里在想什么,这样的效果自然不会好。

在有较多听众的场合,领导可以采用环顾或虚视的眼神。环顾就是视线有意识地自然流转,环顾全面。它可以同所有听者保持眼睛的接触,使每个听者都感觉你看到了他,从而增强相互之间的感情联系,提高他们参与说话的兴致。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使说话人通过多角度的视线接触,比较全面地了解听众的心理反应,以随时调整自己的话题。当然环顾要自然适度,速度应适当放慢,不能说话时眼睛老是频繁乱转,那样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还会使人感觉你心不在焉,目空一切。而所谓虚视是指目光似看非看,好像在看什么地方,什么听众,实际上什么也没看,其范围一般在听众的中部或后部,可用以调整消除飘忽感或呆板感,还可以消除说话人的紧张心理,帮助说话人集中精神思考讲话的内容。

领导讲话时还要注意观察听众的眼神,以便了解听众的心态从而随机调整讲话策略。

听者的眼神黯淡无光,表明其内心有忧伤,说话时就不要神采飞扬;听众眼神突然明亮,表明其对自己或自己的表现产生兴趣,说话时就应趁热打铁;听众眼神游移躲闪,表明其慌乱心虚,说话时就应穷追猛击;听众眼神沉静坚毅,表明其成竹在胸,说话时应谦虚谨慎。

当别人用压倒性的目光盯视你时,你不要看他的眼睛,而是在他前额眼眉的上方找一个地方,然后就目不转睛地盯着看那个地方。这样,谁也没办法用目光的逼视将你压倒,最后那个人除了将自己的目光也降低之外,别无选择。

当然在您愤怒时也不妨以目光表示出来。

据说19世纪埃及有名法官叫达乌德,双目犀利,眼光敏锐,在审案时,端坐在瓮中,上面仅露出自己的头,用自己的威严目光死死盯住犯人,阴森恐怖、寒气逼人,因此,犯人多会招供。这当然也许仅仅是传奇式的传说。

英国首相丘吉尔有一张怒容满面、目光炯炯的照片,据说这是加拿大摄影家卡希的杰作,当时丘吉尔刚步入镜头之内,卡希猛然向前,一把夺下了他的烟斗,首相毫无思想准备,一时勃然大怒,双目圆睁,一手叉腰,气势咄咄逼人。后来,这张照片就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伦三岛“永不投降”的精神象征,不能不说这是领导者面部语言成功运用的一个有力证明。

总之,眼睛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引用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一段话来结束我们的这一小节:“不但是身体的面容,姿态和姿势,就是行动和事迹,语言和声音以及它们在不同生活中的千变万化,全部可以艺术化成眼睛。人们从这眼睛里可以认识到内在的无限自由的心灵。”

微笑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据统计,微笑是所有的交际语言中最有感染力的,微笑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际交往的高招”。领导在与周围人相处的时候,不管是同意别人的意见还是不同意,都不要摆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谁也不愿意和冰冷态度的领导谈话。即使是出于某种无奈而非谈不可,在心底也已经产生了反感。试想,这样的谈话能有好结果吗?因此,领导在交往中要学会笑,笑暖人心,又能体谅人心,给人以幸福感、自由感。

往往一个微笑能很快缩短你与他人之间的距离,表达出你的善意、愉悦,给人春风般的温暖。微笑不花费什么,却有意外的收获。微笑就像一种情绪的调和剂,更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但是在运用微笑传情达意的时候,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 要笑得自然

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美好心灵的外现。这样才能笑得自然,笑得亲切,笑得美好、得体。要注意不能为笑而笑,没笑装笑。

2. 要笑得真诚

微笑既是自己愉快心情的外露,也是纯真之情的奉送。真诚的微笑让对方内心产生温暖,有时候还可能引起对方的共鸣,使之陶醉在欢乐之中,加深双方的友情。

3. 要笑得程度合适

微笑是向对方表示一种礼节和尊重。但是如果不注意程度,微笑得放肆、过分、没有节制,就会有失身份,引起对方的反感。

4. 笑的对象要合适

对不同的交际对象,应使用不同含义的微笑,传达不同的感情。不然难免会有适得其反的情况出现。

5. 要笑在合适的场合

微笑并不是不讲条件的,也并不是可以用于一切交际环境。它的运用是很有讲究的。当你面带笑容时,你的心情不会差到哪里去。当你面对一个笑容满面的人时,你也很难不对他报以微笑。微笑使人觉得自己受到欢迎、心情舒畅,但对人微笑也要看场合,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有时候,微笑让你看起来紧张、无助,特别是在笑得太夸张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当你出席一个庄严的集会,去参加一个追悼会,或是讨论重大的政治问题,自然不宜微笑。当你同对方谈论一个严肃的话题,或者告知对方一个不幸的消息时,或者是你的谈话让对方感到不快时,也不应该微笑,或者要及时收起微笑。

手势语让语言更具说服力

在谈话中,领导者除了要有自然流利的口才,还要有与之相配合的体态和手势。手势的妙用在谈话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手势的运用是否恰当,会直接或间接地给语言以不同的影响。恰到好处的手势会让你的语言更具有说服力,也会使你的个人形象更具有魅力。

经验表明,手势的运用要注意适当有节。手势是内在情感的自然表露,而不应是生硬的做作。做手势是为了帮助表情达意,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纯属画蛇添足。有的领导认为有手势比无手势好,手势多比手势少好,何况手势还能掩饰自己紧张的情绪呢。这实际上是误解,令人眼花缭乱的手势只能显露出自己的慌乱和无礼,别无任何意义。

有的学者说:“为了强调某个重要的观点,手势能缩短你和听众之间的距离。”领导说话时采用的手势应与谈话的主题相适应,打手势也要注意空间的大小。同时谈领导者应该明确对方手势的含义。平掌摇动通常表示不同意;手指敲桌子可以表示谢谢;双手搓动可表示高兴或着急。领导者在谈话中可以借助手势加强语意,手指可表示数量、赞扬、批评、肯定和否定。打手势时切忌手势幅过大,过于夸张。

手势有多种复杂的含义。手向上、向前、向内往往表达希望、成功、肯定等积极意义的内容。手向下、向后、向外,往往表达批判、蔑视、否定等消极意义的内容,如空中劈掌表示坚决果断,手指微摇表示蔑视或无所谓,双手摊开表示无可奈何,右手紧握拳头从上劈下表示愤慨、决心等等。

关于手摆放的位置,有些专家设计了不同的方案,在运用时,不可拘泥,只要自然得体均可。但切忌不要把手插到衣袋里,显得对人不尊重,而自己也好像“被捆住了一样”。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手势:

1. 仰手式

即掌心向上,拇指张开,其余几指微曲。手部抬高表示欢欣赞美、申请祈求;手部放平表示诚恳地征求下属的意见,取得支持。

2. 覆手式

即掌心向下,手指状态同上,这是审慎的提醒手势,能抑制听众的情绪,进而达到控制场面的目的,也可表示否认、反对等。

3. 切手式

即手掌挺直全部展开,手指并拢,像一把斧子飕飕地劈下,表示果断、坚决、快刀斩乱麻等。

4. 啄手式

即手指并拢呈簸箕形,指尖向着听众。这种手势具有强烈的针对性、指示性,但也容易形成挑衅性、威胁性,一般不要过多使用。

5. 伸指式

即指头向上,单伸食指表示专门指某人、某事、某意,或引起听众注意;单伸拇指表示自豪或称赞;数指并伸表示数量,对比等。

6. 包手式

即五个手指尖接触,指尖向上,就像一个收紧了开口的钱包。这种手势一般是强调主题和重要观点,在遇到具有探讨性的问题时使用。

7. 推手式

即指尖向上、并拢,掌心向外推出。这种手势常表示排除众议,显示坚决和力量。

8. 抚身式

即用手抚摸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双手自抚表示深思谦逊、诚恳;以手抚胸表示反躯自问;以手抚头,表示懊恼、回忆等。

9. 握拳式

即五指收拢,紧握拳头。这种手势有时表示示威、报复;有时表示激动的感情,坚决的态度,必定要实现的愿望。

另外,手臂的动作也是一种语言暗示。手臂交叉表防御;手臂交叉握拳表敌对;手臂交叉放掌表示有点紧张并在努力控制情绪;一手握另一只手上臂,另外一只手下垂表示缺乏自信,等等。

如果领导能在说话时灵活运用这些手势,一定会让你的谈吐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