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北大清华学得到:领导素质的培养
4939700000058

第58章 教导与反馈中的领导口才(1)

学会赞扬,是对下属最好的鼓励

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在某一个单位或某一个群体中兢兢业业地工作,每个人都非常在乎上司对自己的评价,上司的赞扬是对下属最好的奖赏。所以,作为领导的你要学会赞扬你的下属,这样就会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当然受益最大的还是作为领导的你了。

美国著名企业家玛丽·凯曾经说:“对于下属,最强有力的肯定方式,是不需要花钱的,那就是赞扬。我们都应该尽可能随时称赞别人,这犹如甘霖降在久旱的花木上的反应。”

的确,赞扬下属是教导下属、鼓励下属、调动其积极性的一项重要技巧。拿破仑时期,获得战功的士兵会得到一枚皇帝颁发的勋章,许多战士为这一荣誉出生入死,英勇战斗,连拿破仑都感到惊讶:“这真奇怪,人们竟然肯为这些破铜烂铁去拼命。”

赞扬下属要以事实为依据,本着公正的原则。作为中层领导,还应该放下架子,巧妙地把下属推到中心位置上,这样才能感动下属。

赞扬下属不能让人听了感到突兀,更不能不分场合地胡乱夸奖,一位优秀的中层领导,要能够在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话来关心、体贴下属,这无疑是对下属最高的赞扬,会收到较好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成功地赞扬下属呢?

1. 抓住不同时机称赞

(1)在下属生日时说些祝贺的话

现代人都习惯祝贺生日。生日这一天,一般都是家人或知心朋友在一起庆祝,聪明的领导则会“见缝插钉”,使自己成为庆祝仪式中的一员。并在祝贺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夸奖部下。

某电视台的老张是一名老编辑,总是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工作。在他生日时,全室人员为他庆祝,新闻中心主任在祝语中是这样说的:“老张多年来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工作,甘于奉献,却从不争荣誉、邀功,今天是你的生日,我代表全室人员向你表示祝贺,并送上大蛋糕一个。”主任的一番话让老张很感动,他感到这是领导对自己的肯定。

有些领导惯用此招,每次赞扬都能给下属留下难忘的印象。或许下属当时体味不出来,而一旦换了领导,有了差异,他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你。

(2)在下属生病时,说些称赞安慰的话

一位普普通通的下属生病了,他的领导亲自去探望时,说出了心里话:“平时你在的时候感觉不出来你做了多少贡献,现在没有你在岗位上,就感觉工作没了头绪,慌了手脚。你一定要安心把病养好,我们都盼着你早点回去呢!”

有的领导就不重视探望下属,其实下属此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虽然在养病,却惦记着领导是否会来看看自己,领导的到来,对他来讲简直不亚于一剂良药,如果领导不来,他不免嘀咕:“平时我那么努力他只会没心没肺地假装表扬一番,现在我都病成这样了,他也不放在心上,真是卸磨杀驴,没良心的家伙!”

(3)与下属交谈要多关心他们

家庭幸福和睦、生活宽松富裕无疑是下属干好工作的保障。如果下属家里出了事情,或者生活很拮据,领导却视而不见,那么对下属再好的赞扬也无异于假惺惺。

有一个文化公司,职员和领导不是单身汉就是家在外地,就是这些人凭满腔热情和辛勤的努力把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该公司的领导很高兴也很满意,但他们没有局限于滔滔不绝、唾沫横飞的口头表扬,而是在交谈中了解职工的生活困难,当领导了解到职工们存在没有条件自己做饭,吃饭很不方便的困难时,就自办了一个小食堂,解决了职工吃饭的难题。

当职工们吃着公司小食堂美味的饭菜时,能不意识到这是领导为他们着想吗?能不感激领导的爱护和关心吗?

(4)充分利用欢迎和送别的机会

下属工作调动是经常碰到的事情,粗心的领导总认为不就是来个新手或走个老部下吗?来去自由,愿来就来,愿走就走。这种思想是很不可取的。

善于体贴和关心下属的领导与“口头巨人式”领导做法截然不同。当下属来报到上班的第一天,“口头巨人式”领导也会过来招呼一下:“小陈,你是大学的高才生,来我们这里亏待不了你,好好把办公用具收拾一下准备工作!”

聪明的领导则会悄悄地把新下属的办公桌椅和其他用具收拾好,而后才说:“小陈,大家很欢迎你这个大学生来和我们同甘共苦,办公用品都给你准备齐了,你看看还需要什么尽管提出来。”这样说会令新来的下属充满感激之情,觉得在这样的领导手下工作很舒心。

2. 赞扬下属要注意几点:

(1)要控制住其他人的嫉妒情绪;

(2)要有理有据,让人心服口服;

(3)要有诚意;

(4)要机会均等。

上司的赞扬是下属工作的精神动力,可以对下属起到激励的作用,但在具体操作上要掌握技巧。

3. 赞扬下属的几个小技巧

(1)有明确指代和理由的赞扬

如:“老李,今天下午你处理顾客退房问题的方式非常恰当。”这种赞扬是你对他才能的认可。

赞扬时若能说出理由,可以使对方领会到你的赞扬是真诚的。如:“小张,你今天的辛劳没有白费,你为公司争来了一笔生意,我代表公司感谢你,你现在是我们部门的业务骨干了。”

(2)赞扬要诚恳

避免空洞、刻板的公式化的夸奖,或不带任何感情的机械性话语,放之员工而皆准令人有言不由衷之感。

(3)对事不对人的赞扬

表扬他人最好是就事论事,哪件事做得好,什么地方值得赞扬,说得具体,见微知著,才能使受夸奖者高兴,便于引起感情的共鸣。

这种赞扬,可以增强对方的成就感。如:“你今天在会议上提出的维护宾馆声誉的意见很有见地。”这种称赞比较客观,容易被对方接受,同时也使对方感到领导对他的赞扬是真诚的。

(4)随时赞扬,语气明确

员工某项工作做得好,老板应及时夸奖,如果拖延数周,时过境迁,迟到的表扬已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再也不会令人兴奋与激动,夸奖就失去了意义。

该赞扬的时候即赞扬,而且赞扬中不要夹杂批评的语言,这种赞扬与“趁热打铁”同理,易被对方接受,起到鼓励的作用。

(5)充分肯定付出的劳动

某报社采编部主任老刘很善于适时赞扬下属们。他知道,赞扬的力量是巨大的,称赞可以激励下属们不断努力、再创佳绩。

记者小高在一次竞赛中获得年度新闻稿件一等奖。拿回证书后,老刘立即给予了小高较高的评价:“小高,不错。你的那篇稿子我拜读过,文笔流畅,观点突出。好好努力,会很有发展的。”

这种赞扬使下属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还使下属领会到领导对自己付出劳动心血的一种肯定,产生“知己感”。

(6)赞扬不要又奖又罚

作为上司,一般的夸奖似乎很像工作总结,先表扬,然后是但是、当然一类的转折词。这样的辩证、全面,很可能使原有的夸奖失去了作用。应当将表扬、批评分开,不要混为一谈,事后寻找合适的机会再批评可能效果更佳。

总之,对于领导来说:赞扬下属不需要冒多少风险,更不需要花费多少本钱或代价,却能很容易地满足一个人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作为一种动力激励下属努力工作,那么聪明的领导何乐而不为呢?

宽容态度,更能激发员工奋斗心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不犯错误几乎是不可能的。当你的下属犯了错误不要一味地批评,而原谅更能激发下属的奋进心。

张志在一个规模不是很大的食品公司做销售主管已经四年了。在四年的销售工作中他一直勤勤恳恳,好学上进。每年他的销售业绩都是全公司第一名,是其他业务人员的榜样,深受老总的喜爱和赏识。

可是一次他出差收公司的货款时,接到了家乡母亲的紧急电话,告诉他父亲不幸得了胃癌,急需手术,家里已经尽了全力,也凑不齐手术费,要他想办法筹钱救命。张志此时脑子一片空白,突如其来的不幸消息使这个遇事从未退缩的小伙子掉下了伤心的眼泪。他没来得及多想,狂奔到邮电局,从公司货款里拿出两万元寄回了家里,在汇款单上的留言处写下了:两万块为了救爸爸。

在回公司的路上,张志害怕了,作为销售主管的他,十分清楚公司严格的财务制度和铁的销售纪律。挪用公款是销售人员的大忌,轻则退赔开除,重则要绳之以法。四年销售工作中从未出过一分钱差错的他,不敢再往下想了,似乎已看到了一双冰冷的手铐摆在了他的面前。

在公司老总的办公桌上,摆着剩余货款和一张邮电局汇款收据,张志和老总足足谈了一个多小时,老总始终是一副冷峻的脸,最后老总说:“你先休息一下,叫刘助理通知销售部全体人员,一小时后开紧急会议。”张志心里想:这一下肯定完蛋了。

当全体销售人员坐在公司会议室时,会场鸦雀无声,老总在会上重申了公司严格的销售纪律和财务制度之后,向张志表示深深的歉意。老总检讨自己对下属的关心不够,并告诉大家张主管家里出了大事,自己拿出两万块钱借给张志,并让张志签了借条,写明从每月工资里归还的具体金额。这下由挪用公款变成了老总和张志私人之间的债权债务的关系,公司的货款分文未少,交到了公司的财务科。在企业工作四年之久的张志,被老总这种宽容的处世方式深深打动。

现实中,很多领导总是习惯于对自己的错误采取一种极其宽容的态度,每每自己犯错时,他总会以失败是成功之母聊以自慰;而对于员工的错误,往往又会是另一种态度,“我们追求完美!我们不允许失败!”孩子们都是通过不断地摔跟头才最终学会走路的,又都是经过说错话才学会说话的。通向成功的路上一定会布满荆棘,不犯错就达到成功的路是没有的。

真诚肯定,能让失败者找回自信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领导往往只看到了那些少数成功的下属,于是,便毫不吝啬地将自己所能想到的溢美之词全部赠送给了他们。但是,对于大多数也曾经辛勤的“失败者”,往往未加以重视,甚至忽略了他们的存在。这样久而久之,曾经失败过的员工也许因为下一次丧失了自信,没了斗志。如果你能适时鼓励一下或者表扬一下,他们肯定会重新恢复自信,找回自我。

古往今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似乎成了亘古不变的真理。其实,这种所谓的“真理”往往是人们自身铸就的。成功者,是因为他们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比别人要多,因此,他们理应得到鲜花和掌声,这也无可非议。但是,那些失败落魄之人呢?他们一样也曾为了某个目标而艰辛的跋涉着。他们付出的并不比别人少,甚至比成功者还要多。但总是因为这样或那样不可预知的原因,屡屡与成功失之交臂,那么他们的付出,该不该得到回报?

1945年9月2日,第二次世界上战即将拉下帷幕,在这一天,最后一个轴心国——日本将要签署投降条约。

在太平洋上的美军“密苏里”号战舰上,人们翘首以待,都想目睹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上午9时,盟军最高司令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出现在甲板上,预示着这个令全世界为之瞩目和激动的伟大时刻到来了。随后,日方代表登上军舰,仪式开始了。

就在麦克阿瑟将军即将代表盟军在投降书上签字时,他却突然停止了。现场数百名的记者和摄影师对此大惑不解。他们谁也不知道麦克阿瑟将军想要干什么。将军转过身,招呼陆军少将乔纳森·温斯特和陆军中校亚瑟·帕西瓦尔,请他们走过来站在自己的身后。

麦克阿瑟将军的这个举动了再次让现场的人们既惊讶又嫉妒。因为那两名军官占据着的是历史镜头前最显要的位置。一般来说,应该属于那些战功显赫的常胜将军才对。而现在,这个巨大的荣誉却分配给了两个在战争初期就当了俘虏的人。

1942年,温斯特在菲律宾,帕西瓦尔在新加坡率部下向日军投降。两人都是刚从战俘营里获释,然后乘飞机匆匆赶来的。

后来,人们明白了麦克阿瑟将军的良苦用心。这两个人都是在率部下苦战之后,因寡不敌众,又无援兵,并且在接受上级旨意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更多人的牺牲,才率部下忍辱负重放弃抵抗的。从他们瘦得像两株生病的竹子似的身体和憔悴的面容、恍惚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在战俘营受尽了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残酷折磨。

虽然说战争胜利结束了,但作为败军之将的温斯特和帕西瓦尔同样也是英雄,他们为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同样做出了贡献。

在麦克阿瑟将军的眼里,似乎让他们站在自己身后还不够,他做出了更惊人的举动,他将签署英、日两种文本投降书所用的5支笔其中的2支,分别送给了温斯特和帕西瓦尔。

麦克阿瑟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两位尽职的失败者表示尊敬和理解;向他们为保全同胞的生命,而做出的个人名望的巨大牺牲和所受苦难表示感谢。

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领导者,不能只重视那些圆满完成任务的人。你必须认真对待那些已经尽力甚至作出了巨大牺牲,但出于其他无法克服的原因而未能完成任务的下属。一次失败可能使他们丧失了自信,没了斗志,如果你能适时地鼓励或者表扬一下,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他们肯定会重新恢复自信,找回自我。那么,下一次他们很有可能就不再是失败者了,而会是成功者。

物质奖赏,最能调动员工的热情

金钱具有一种左右人们行为的潜在力量,优秀的领导者会考虑给他的下属以较高的工资,因为高薪是招聘优秀人才的永不褪色的绝招。

一般来说,只要满足下属的物质需求,支付较高的工资,只要工作不是特别的辛苦,下属是很乐意干的。高工资对于员工而言有着较大的吸引力。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有的企业工资不高,但员工也比较稳定。领导者还应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真正的天才应该是无价的,即使是花费万金也应在所不惜。

有这样一个故事。瑞士有一位研究生研制成功了一支电子笔及一套辅助器件,其可以用来修正遥感卫星拍摄下来的红外照片。这项重大发明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注目。美国的一家大企业闻讯后,马上派人找到了那位研究生,以优厚的待遇作为条件,要求这个研究生去美国工作、学习。同时,瑞士的一些公司也想留住他。于是各方展开了激烈的人才争夺战。这些公司都要给他高薪,这场人才争夺战打得不可开交。最后,精明而又大胆的美国公司代表说:“现在我们不加了,等其他公司加定了,我再乘以5。”

尽管薪酬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往往是最有效的激励员工和留住人才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