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走向辉煌——甘肃电信五年发展纪实
4946300000018

第18章 竞合之路(2)

“要将组合营销思路贯穿到市场营销工作的各个层面,将业务组合、捆绑销售、资费套餐作为当前应对市场竞争和‘保存量,激增量’的主要手段,进一步深入分析用户消费的特性和需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策划有吸引力、简单明了的产品捆绑和以长途、本地业务为主的资费套餐,带动业务发展。2004年省公司将集中推出3~5个统一品牌的组合套餐业务。”

……

把创新业务、打造品牌视为出击的利器,让甘肃电信一次次找到了辟疆拓壤的利器。

小”中见“大”

“看得着的市场和用户永远都是有限的,市场的魅力就在于不断地寻找那些看不着的市场、用户和效益”。

2004年的秋收,永昌县朱王堡镇郑家堡村农民一扫往年的愁惑,个个喜笑颜开。是什么让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的脸上绽开了笑容?

这年春天,镇政府从农业信息网上获知洋葱市场行情看好,便在该村推广种植洋葱500余亩,按照当时市场价格计算,村民人均增收500余元。

同样的喜悦也沉浸在市政府的心中。

2005年度的金昌市政府工作报告,李建华市长对“家加e”这个颇现代的词汇两次作出了专门的指示。这非常耐人寻味。

在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市里,“家加e”究竟靠什么打动了金昌市长和农民?这实在令人迷惑。

金昌是举世闻名的“镍都”,历史上是没有农业和农村的,只是后来国家考虑到整个城市发展的和谐性,才从邻近地区划拨一个县进了金昌版图。

资源总是有限的,当资源耗尽以后,金昌将在何处立足?

“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解决资源紧缺与生产发展的矛盾?有没有一条路子,可以让金昌不单纯依靠传统的从农业化到工业化的道路,而是以工业化带动农业实现现代化?”金昌有着很好的工业技术基础,也有着良好的人才队伍,但这一切究竟如何与农业和农村挂起钩来,一时间,金昌市政府也有些许迷茫。

2004年,金川集团与用友软件签订了信息化建设的合作协议。触类旁通的敏感使“网”进入政府决策的视线。但以当时的情况,要让农民入网,终端是一大制约,而额外支出的信息费用则更让农民不能接受。

“有没有一条更经济、更实惠、更容易见效的路?”市政府给金昌电信提出了一个问题。

“家加e”!!!

金昌电信的第一反应就是它。这一切基于三重假设:首先,农民有没有能力购买电脑?其次,即便农民有能力购买电脑,会用它吗?第三,即便农民会用,能用它带来什么?如果用一种常规思维来考虑这个问题,第一步是补贴农民购买电脑,然后是培训,再往后是开发相关应用,哪一步都少不了巨额的物质投入和技术支撑,以金昌的现状,这几乎无异于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金昌电信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不向农民直接推广互联网,而用“家加e”作为中转站,作为信息传输工具,实现政府与农民间的信息互动,解决政府与农民间存在的信息交流不畅的问题,作为解决信息农业和信息化农村“最后一公里”的替代品。

事情比想象的还要顺利。

2004年9月份,金昌“家加e”兴农网和信息工程同步展开,当年就见效。媒体评论说:“通过开展农村固话“家家e”工程试点工作,实现了市场、信息与农民的零距离接触。”“固话短信,为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在推进“家加e”的过程中,金昌电信没有从自身业务的角度出发,而是完全从市场应用的立场切入;没有从简单的“家加e”固话短信功能出发,而是从由构成它的信息网络着眼;没有从“家加e”信息电话本身出发,而是从“家加e”上下所达到的互联网络人手。

也许他们只是碰巧这样做了,但其意义却耐人寻味。

武威电信对固话增值业务的发展也同样“有味”。

“抓速度,树形象;抓应用,促开发;抓营销,拓市场”是武威电信声讯信息业务发展的“三字经”。究其本质,就是抓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要求所有新业务开发和开放都必须基于市场和用户需求,以满足用户消费需求为出发点和归结点。

2003年歌星张国荣、柯受良、梅艳芳等明星相继亡故,武威电信及时开通了“末路名星张国荣”、“飞车人生柯受良”及“风华绝代梅艳芳”等168信箱,在对明星的轶事做报导的同时将他(她)们最有魅力的声音通过声讯及时展现给听众,受到用户的欢迎。

2004年春节,武威电信推出了168中文短信家园,省时省力的贺岁手段很快成为当年市民消费的一大热点;情人节,“情人玫瑰心”、“情欲爱河”成为比玫瑰更深隋的表达;寒暑假,“蓝猫淘气3000问16899199”,成为当地电台最火爆的栏目,仅此信箱一年收入达10万多元,居全省首位。

作为一项基于固话网上的增值业务,不论是“家加e”还是声讯业务,它们对甘肃电信的贡献,是远远比不上小灵通、宽带等主营业务,但它浓缩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小业务”也会做出“大市场”。

还是回到上文提到的那句话。

“市场并不缺乏,我们缺乏的是创造市场,发现市场的眼睛。”

“大”中求“同

新雁黄河大桥是兰州的东大门。

但越过大桥,却分出两条公路来,一条朝着定西方向,向东而去,一条拐了一个弯,通往甘肃的西部——河西。

一支由三辆小汽车组成的不甚起眼的车队,在通往河西的高速路上一路疾驰。

恩广礼坐在第二辆车后排靠左的位置上,头微微偏向窗外。

“小雷,能不能再快点?”

“恩总,您放心,不会晚的。”

说话间,司机雷铁军稍稍瞅了一眼观后镜。恩广礼的脸上看不出一丝疲惫。

汽车已经行驶了三个小时,他发现恩广礼一直醒着,头还是微微侧偏。这已经是三年里他第七次开车送他去金昌了。

“肯定还是收购金川公司通信网的事儿。”

雷铁军心里嘀咕着。

金川公司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的金吕市,是中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金属提炼中心。40年的建设和发展,金川公司已成为拥有资产54.41亿元,净资产36.36亿元的特大型有色冶金、化工联合企业。

1959年,金川集团公司创建之初,公司内部通信网是为生产调度服务的工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办通信已逐渐不能适应企业发展对通信的需求,反而成了企业发展道路上沉重的“包袱”。内部的小通信网,由于设备容量小、性能差等原因,已不能适应金川集团公司实现“做大做强、走向国际”的发展目标。

“必须卸下企业办社会的‘包袱’轻装上路。”金川公司总经理李永军一直在考虑企业内部通信网的去留。

步入21世纪,同处改革大潮中的金川公司把改革的目光投向了通信网。

很多运营商盯上了金川公司这块“肥肉”,意欲吞之而后快。

金吕电信分公司第一时间将消息向省公司做了汇报。

“一定要盯住,这块市场不能丢!千万不能丢!”

“多想想办法,把机会抓住。”

“金川公司通信网是金昌电信的希望,一定要稳住,过几天我马上下去……”

着急的不仅仅是金昌电信的领导,每一次汇报,恩广礼都叮嘱再叮嘱。

市场领域普遍流行“二八定律”,也就是20%的优质客户会带来80%的收益,所以大客户一直成为市场争夺的重点。通信专网因其用户量大,业务收入高,战略地位突出,一直都是中国电信的重点大客户。如果一旦失去,在影响自身业务的同时,竞争对手将会充分利用争取到的专网客户和专网极具优势的本地网(包括长途)传输资源,以此作为根据地向周边辐射,争夺通信市场。

金川通信网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在争取同金川公司通信网的合作中,恩广礼曾七次去金昌和金川公司进行接洽。省公司主管大客户的副总经理秦学寿短短的半年就三下金昌。

这期间,其他运营商也加大对金川公司的“攻势”,在价格上大做文章,承诺任何时候都要比中国电信高出50万。

谈了一轮又一轮,方案改了一遍又一遍。

在金川公司建设初期,镍都人与电信人一起在戈壁滩上并肩建设结下的友谊,在金川稳健发展时期,电信人始终如一的优质高效、安全可靠,让金川公司把信任交给了中国电信。

2003年7月24日,恩广礼和李永军,两个甘肃省功勋企业家的手握在一起。杨志明副省长、省体改委的、金川公司的、甘肃电信的,所有的人都高高地擎起溢彩的酒杯。

就在甘肃电信与金川公司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后的第二天,《甘肃日报》大篇幅就此事进行了报道,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

这是两个国有企业远见卓识和长期良好合作的必然结果。。

这是双方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实现双赢的有效途径。

这是甘肃电信一直以来倡导的“以客户为中心,打造企业价值链”的具体体现。

从现代市场经济的观点看,任何企业经营的目的都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就要求运营企业同客户捆绑在一起,构筑共同的价值链。在甘肃电信的经营理念中,追求自身的利益是和提升客户的价值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酒钢是嘉峪关电信的第一大客户,是以钢铁工业生产体系为主的大型企业集团,在嘉峪关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999年,当国内各通信运营商大客户工作还未起步时,嘉峪关电信就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嘉峪关电信驻酒钢联络处的设立使电信在为酒钢提供“贴身服务”的同时,双方的合作也更深入了。

2000年,嘉峪关电信主动与酒钢公司签订大客户服务协议,向酒钢提供“优质、优惠、优先”的三优服务,为其业务需求、障碍处理、技术支撑提供“绿色通道”,同时为酒钢办理1000部小灵通,建设企业内部生产调度网。

从随时随地方便职工进行通信沟通出发,2002年嘉峪关电信在酒钢厂区建设了5条公话路,共40个电话亭,安装43个壁挂公话,一排排美观现代的电话亭成为钢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酒钢就是我们的晴雨表,他们效益好、发展好,我们企业发展也就更快、更好。要不然,我们发展就不会那么顺。”

嘉峪关电信的每一个人都明白个中道理。

在做好基础通信业务服务的同时,嘉峪关电信也致力于提高酒钢公司信息化水平。100M光纤接人Internet,使酒钢公司与国内外各分公司业务联系实现网络化,在此网络上,酒钢逐步实现了生产过程自动化、企业管理现代化、企业经营决策科学化。在此网络上,酒钢有效地开展了电子商务,实现了网上交易,企业和产品推向世界。

从与酒钢的合作实践中,甘肃电信倡导的利害共联、价值共享的企业理念,得到很好的验证。

“为客户创造价值,就是为自身创造价值。”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甘肃电信深深体会着这个道理。

在这个由共同利益打造的价值链上,甘肃电信舞出了精彩,也舞得更自信。

“旧”中取“新

2003年12月4日6时。

张掖,这座镶嵌在千里河西走廊中段、素有“金张掖”美誉的城市,在这个隆冬的傍晚,早早披上了暮色,只有稀稀落落的回家的行人从昏暗的路灯下匆匆走过。

索勇是张掖市电信分公司的一名机线员。每天他都要在这条通往火车站的路上来来回回很多趟。

“一定要提高警惕。”

小索想着,就在上个月,这条路上有5根130米长的电信通信电缆及挂缆钢绞线被盗割,周围近百户电信固定电话用户通信中断。

自2002年以来,在张掖市甘州区、山丹县等地经常发生电信通信电缆被人为破坏的事件,用户通信多次中断。

用户利益不容侵犯!